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精选140句孟母三迁文言文朗读停顿文案
admin 2023-09-02 01:28:45 文案短句 ℃一、孟母三迁划分朗读停顿
1、(作者)刘向(朝代)汉
2、拂乱其身(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
3、诗人写诗,大多只是写诗,并不一定是想表达什么感情。就算是有,当事人究竟想表达什么感情,也只有上帝知道。但是,考试的逻辑是:只要是写诗,就一定有表达的感情。并且这个感情要符合出题人的理解。
4、老妇的三个儿子都被迫征兵,说明当时()的社会环境。
5、D.其反激之力祠之无益
6、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古今异义的辨析。
7、驾jia(马)驾驶、驾照、驾车、劳驾、
8、(乙)群葩①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②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③。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④菡萏⑤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⑥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莲,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⑦者也。
9、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句子是()。
10、“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意思是: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11、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3、(3)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示数目不确定)
14、(四周)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树枝藤蔓)覆盖、缠绕、摇晃、联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15、A.桃源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16、闯chuǎng(门)闯荡、闯关、走南闯北、闯进、
17、这两句诗,从章法上看,是从前半篇向后半篇过渡的桥梁。“心忧炭贱愿天寒”,实际上是期待朔风凛冽,大雪纷飞。“夜来城外一尺雪”,这场大雪总算盼到了!也就不再“心忧炭贱”了!“天子脚下”的达官贵人、富商巨贾们为了取暖,不会在微不足道的炭价上斤斤计较。当卖炭翁“晓驾炭车辗冰辙”的时候,占据着他的全部心灵的,不是埋怨冰雪的道路多么难走,而是盘算着那“一车炭”能卖多少钱,换来多少衣和食。要是在小说家笔下,是可以用很多笔墨写卖炭翁一路上的心理活动的,而诗人却一句也没有写,这因为他在前面已经给读者开拓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
18、语段(甲)中作者说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乙)中孟母考虑到环境对孟子的影响而三择其邻。两个语段观点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19、A.行拂乱其所为(拂:违背)B.所以动心忍性(忍:使……坚忍)
20、老妇人说“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句话的真正目的是?
二、孟母三迁文言文朗读停顿
1、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2、(2)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3、(注释)张盖:张开的车盖。剔牙松:一种松树。黄思立:人名。中郎:袁宗道的二弟。进贤冠:弃官退隐。六桥:在杭州西湖苏堤上。请障:情感郁结在心头而不能消,这里指“心愿”。
4、(中考)名著阅读:《傅雷家书》要点梳理及例题分析
5、笼lóng()鸟笼、笼子、
6、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7、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8、“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9、唯wéi(口)唯唯独、唯利是图、惟命是从、
10、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⑦。
11、A.空空乏其身皆若空游无所依B.然然后能改并怡然自乐
12、(4)所谓“见字如面”,就是“读这封信的内容就像是我当面跟你说话一样”。甲、乙两封书信“说话”的内容及写作目的有何不同?请简析。
13、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14、(2)市南子曰:“君有忧色,何也?”
15、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6、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7、C.①人恒过然后能改/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1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9、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0、(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三、孟母三迁的朗读停顿
1、桃源中人看见渔人,于是很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写出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这渔人一件件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那些人听罢都感叹惊讶。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和饭菜来招待。渔人住了几天,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
2、(乙)当今天下之病,臣请譬诸病者:其安时调养适宜,固不病矣;病在皮肤,医者能早去之,病且安矣。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①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天下之病,势已如是,于可医之时,陛下又选任良医,倘信任不疑,听其施设,非徒愈病,又致民于寿。若于此时,使②良医不得尽其术,则天下之病愈深。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③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甚幸甚!(选自蔡襄奏折《乞④用韩琦⑤、范仲淹》,有删改)
3、①(前致词)走上前去(对差吏)说话
4、猛měng(犭)凶猛、猛虎、勇猛、猛然、
5、D.有句古话说:“耕地应当去问男奴,织布应当去问婢女。”这句话是不可改变的..
6、请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你从中悟出了什么样的道理。
7、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指在国外
8、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带领妻子和同乡人来到这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0、桨jiǎng(木)船桨、双桨、划桨、木桨、
11、第三层(最后四句):老妇自请应役。
12、因为这里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的停留,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1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练习(附答案解析)!
14、①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②《齐谐》:书名。一说人名。③志:记载。怪:怪异的事物。④击: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
15、(甲)文中画线的两句分别表现了君子哪些品质?
16、凭píng(几)任凭、凭据、凭空、凭借、
17、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大计亦死B.曾益其所不能有所广益
18、(3)(甲)(乙)两文同是写景,同是写美的感受,二者的思路各不相同:(甲)文首尾直接赞扬景色的美,中间用①、②的写法描绘美的景色;(乙)文则按时间顺序,先写望敬亭山,再写③、④,中间引用了李白的诗句,为读者营造出一种似实而虚、如梦似幻的美的境界。
19、①晓雾将歇②夕日欲颓③沉鳞竞跃④造化钟神秀
20、翻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四、孟母三迁的朗读断句
1、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2、C.是故/学/然后/知不足D.然后/能自反也
3、本文主要说明了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4、(3)把甲文中划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5、“矗”“屹”写出了山的挺立与高耸,但却少了雄伟的气势。“横”字写出了山的横亘与绵延,写出了青山横亘外城北面的雄伟气势,突出了山的静态美。
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7、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⑤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选自元结《右溪记》)
8、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9、④假设论证,如“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10、(设计理念)反复诵读,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把王戎和其他小伙伴的行为进行对比。这样的对比,容易使我们感受到王戎的聪明机智,观察——思考——推理——见地。
11、诗的第三章采用重章回复的方式,反复咏唱。但景物又有不同。首章“白露为霜”,露凝为霜,是拂晓时;二章“白露未唏”,太阳露面,天已大亮;末章“白露未已”,阳光照射,露水快干。三幅不同时间的晚秋晨光图,渲染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伫立远望而始终不能见面的惆怅心情,而主人公这种心情随着晨光画面的重叠,显得越来越急切,越来越凄婉。这篇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
12、侍shì(亻)侍候、侍卫、侍女、侍奉、
13、(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4、洪hóng(氵)洪水、防洪、洪亮、洪峰、
15、A.舜发于畎亩之中振聋发聩B.劳其筋骨任劳任怨
16、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7、B.诣太守,说如此:(渔人)拜见了太守,叙述了他进出桃花源的情况。
18、出示: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9、分析:“无论”意思是“不要说,更不要说”的意思。所以应该选A。
20、(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五、文言文孟母三迁节奏怎么停顿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3、仅jǐn(亻)不仅、仅仅、仅有、绝无仅有、
4、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旁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瓯窭①满篝,污邪②满车,五谷蕃熟,穣穣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镒,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
5、一读,通畅,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两遍古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6、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7、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9、⑦内交:结交,“内”同“纳”。
10、重点:按照文言文的节奏正确朗读,并读出韵味。
11、妇fù(女)妇女、夫妇、妇科、少妇、
12、比较《关雌》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
13、把语段甲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4、一男附书至③,二男新④战死。
15、心忧炭贱愿天寒。
16、阅读《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与《三峡》,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7、②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18、下列句子中加点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19、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0、古今异义①四时俱备(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备古义:具备;今义:准备、具备)②晓雾将歇(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晓古义:清晨;今义:知道)③夕日欲颓(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委靡)④古来共谈(谈古义:称赞;今义:谈论)
六、孟母三迁划分朗读停顿
1、②喻证法,比如:“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还有“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更加生动形象。
2、重:僧募金重修(重:读chóng,重新)乃石性坚重(重:读zhòng,分量较大,与“轻”相对)
3、宅zhài(宀)住宅、宅子、宅门、宅院、
4、①陶后鲜有闻()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此诗创作时间、地点不明。安旗《李白全诗编年注释》认为此诗:“诗题疑为后人妄加······其城别之池当在南阳。”并将此诗创作时间定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郁贤皓疑为于玄宗天宝六载(747年)于金陵所作。
6、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中“之”的用法》微课。
7、(乙)列子曰:“色①盛者骄,力盛者奋②,未可以语道也。敌不班白③语道,失,而况行之乎?故自奋则人莫之告。人莫之告,则孤而无辅矣。贤者任人,故年老而不衰,智尽而不乱。故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④。”
8、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
9、(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0、(5)眼前浮现繁盛的李子树,再读。
11、下列对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12、(乙)子城①西北隅,雉堞②圮毁,榛莽③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④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⑤,幽阒辽夐⑥,不可具状⑦。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⑧然;宜投壶⑨,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13、以上两文都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抒写情志,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14、杜甫代表作有:《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等。《三吏》指:《新安吏》、《潼关吏》和《石壕吏》。《三别》指《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15、丙:孟子说:“这哪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以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以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的意愿!’把顺从作为准则,这是妇女之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16、这是一篇文言文,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而且为纯粹的古文,因此在教学时,教学生朗诵古文的技巧方法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也为今后的古文教学培养良好的语感。在做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时,我从培养文言文的朗读方法开始着手,按照一定的步骤层层深入,通畅——滋味——解疑,做到让学生读通语句,读准节奏,才能正确理解意思。整节课将读贯穿始终,以读促悟,理解大意,再做到熟读成诵。
17、为什么不说“征兵”“招兵”“点兵”,而说“捉人”?
18、踩cǎi(足)踩死、踩踏、踩坏、踩油门、
19、2021年江苏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文言文阅读汇编
20、(5)甲文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吨dūn(口)吨位、一吨、载重百吨、几十吨、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5、D.略无阙处(同“缺”,缺口)
6、(3)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7、篇piān()长篇、篇章、一篇、短篇、
8、(乙)贞观①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②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③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朕既在九重④,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卿等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⑤。”
9、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0、点评: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1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
12、遇yù(辶)遭遇、相遇、遇见、遇难、
13、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4、结合语段和语段概括国家兴盛的条件。
15、●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理解,孩子课内知识都掌握了吗?
1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17、②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
18、⑤挥手自兹去自兹:从此⑥萧萧班马鸣萧萧:马嘶叫声班马:离群的马
19、①实是欲界之仙都②永之人未尝游焉
20、(1)解释下列划横线的词。
- 上一篇:精选87句孟母三迁是小学几年级的课文文案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1960℃千里送鹅毛打三个数字【文案整理45句】
- 758℃描写雨下得很大的句子【文案整理106句】
- 662℃春娇与志明歌词含义【文案整理40句】
- 429℃排比句构成与表达效果【文案整理40句】
- 388℃描写星河璀璨的诗句【文案整理43句】
- 306℃从此再无母亲【文案整理24句】
- 256℃关于毅力的作文开头和结尾【文案整理30句】
- 246℃名人名言图片带字壁纸【文案整理81句】
- 232℃银行晨会分享正能量小故事及感悟【文案整理8
- 210℃用四个时而造句子简单【文案整理34句】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