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精选110句自己写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梅花文案
admin 2023-09-02 01:31:25 文案短句 ℃一、自己写一首托物言志的诗
1、经过多年磨砺,终于炼就了这把宝剑。锋利的剑刃寒光闪闪,锋利无比,可遗憾的是,它还从来没有被使用过。今天,我拿出这剑给你看,请你告诉我,谁遭受了冤屈不平的事情,我一定去行侠仗义、铲除邪恶。
2、静影摇波日,寒香映水风。
3、译文:溪流不辞辛苦,穿过千岩万壑来到山崖前,从远处看去,可以发现这溪流的源头在很高出;但是小小的山沟怎么可能留的住他呢,他最终会流入大海化成汹涌的波涛。
4、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宋)王安石《华藏院此君亭咏竹》
5、读《石灰吟》,初感知。指名读与齐读结合,读楷书、行书、篆书、草书等多种字体的《石灰吟》。
6、(设计意图)用感性的方式唤醒积淀在学生心中的诗句、情景,强化对类概念咏物诗的认知,是接下来深度走进本单元托物言志诗的重要基础。把不同字体的《石灰吟》当成学生朗读的范本,则能让语文学习内涵更丰润,学习更有意思一些。这样的导入,既不枝不蔓,直指核心目标的达成,又不失感性,由形象到抽象,有助于学生轻松愉悦地开启学习之旅。
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8、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9、写出了墨梅的淡雅,不珍奇斗艳,只有淡淡墨痕,高洁。托物言志的说出了作者与墨梅一样,不与俗人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墨梅》是元代诗人王冕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开头两句直接描写墨梅,最后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全诗构思精巧、淡中有味,直中有曲,极富清新高雅之气。
10、当然贾岛不是剑客,诗的弦外之音是:自己寒窗苦读十年。真才实学还未施展。宏图大志未能实现,但愿有朝一日能够大干一番。这种托物言志的手法,巧妙自然,且不露痕迹,实是精彩得很!
11、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12、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13、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14、释义:海燕虽然是细微渺小的,趁着春天也只是暂时回到北方。不知泥滓之贱,只见玉堂开着。便一日数次出入华堂绣户,衔泥作窠。海燕无心与其他动物争权夺利,鹰隼不必猜忌、中伤。
15、《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6、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7、就没有离别的寂寥
18、“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小诗的后两句是说,何时才能受到皇帝的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四句借马以抒情。“金络脑”是贵重的马具,象征马受重用。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19、首先,();然后,();接着,();最后,()。
20、我想我想把小手,化作三秋桂子,飘香宇宙,连嫦娥也频频回望。我想把脚丫,化作潺潺流水,让母亲河永远载舟远航。我想把眼睛化作中秋的月亮,榕树下的孩子我想把身体化作肥沃的土地,让西北部的不毛之地,也有小麦的芳香。我想我想把耳朵,高高地悬挂空中,时时提高警惕,让犯罪分子无处躲藏。
二、自己写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梅花
1、画菊(宋·郑思肖)
2、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3、纵观苏轼的《赠刘景文》,主要是通过橙橘的岁寒之心,来勉励好友刘景文,困难只是一时,只要乐观向上,坚持下去,就能有所收获。同时,它也抒发了苏轼面对人生困难时,所持有的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而苏轼的这种豁达,其实对于我们也能起到勉励作用。
4、实际上托物寓意,揭露、讽刺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没有好下场。
5、广阔的原野,沙白如雪,燕山新月初上,弯如金钩。这边塞争战之处,正是良马和英雄大显身手之地;然而,何时战马才能配上金制辔脑,飞奔在清秋的大地上?
6、良工巧匠们不知经过多少年的锻造冶炼,才铸出这把无双的宝剑名曰龙泉。
7、由此可见,自然界的花开花败,不过是寻常之事。那么苏轼为何这里为何要单独说荷与菊呢?这是因为荷与菊,分别是夏、秋的主场之花。因此,写荷与菊的衰败,便可以更好的衬托橙橘的岁寒之心。同时,苏轼也没有忽略荷与菊的特色。即荷叶为荷花的增姿,以及菊的枝干的傲霜独立。
8、(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之二
9、(设计意图)接受理论认为,文本只有经过读者解读才能充分获得自由的存在,才能使文本的审美价值得到最终实现。诗歌的学习更应如此,知识的建构,意象的触摸,精神的领悟,教师始终只能是学习氛围的营造者,学习条件的提供者,学习策略的引导者,学习困境中适度的帮助者,学习,终究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我以为,教者有为而不乱作为,是学生获得深度学习可能以及持久学力的关键。
10、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11、所以诗人自然迫切的希望得到同行的欣赏与赞许,“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这样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不过说法上似乎小气了点——知音不赏,便要离去,到秋风中高卧。思来想去,总觉得格调实在不高。“苦吟”是作诗的一种方式,后世俗人不便评价,但倘若能一气呵成,即便有瑕疵,也是酣畅淋漓,痛快之至。过分注重雕琢,似乎总不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更让人觉得亲切。
12、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仍然坚韧挺拔,任凭东南西北风的呼啸也不动摇。
13、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14、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5、预设一:学生找“主战抗敌”的依据时,教师相机引导:国家危难挺身而出,这是一种担当一种责任一种清白。
16、夜色包围着,凉快而惬意
17、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18、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19、首二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末二句写梅花洁白鲜艳,香气远布,赞颂了梅花的风度和品格,这正是诗人幽冷倔强性格的写照。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
20、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三、自己写一首托物言志的诗作文
1、失群寒雁声可怜,夜半单飞在月边。
2、耀眼的剑芒像青蛇游动,鞘上的花纹如浮起绿色的龟鳞。
3、人们都说这里是海上的大门关卡,急流漩涡无边无际足以让人胆战心惊。这山是天地偶然留下来的砥柱,江山有此山就可以挡住任何狂风巨澜。
4、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5、如何理解“拾得红炉一片雪,却是黄河六月冰”这句话?
6、这首诗题咏的对象是画上的菊,诗歌的重点是托物言志,不在于发挥画理。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
7、咏燕(唐·张九龄)
8、信念罗洛信念是一株树一株坚强的高山柏在险峻的群峰中高山柏站在崖层上长年不息的风像无数发怒的雄狮向它奔袭而来高山柏站立着不弯腰,不屈膝它的带着绿叶的树梢向上扬起在它头上是祖国的蓝天在它的脚下是祖国的崖层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崖层深处信念是一株树一株坚强的高山柏永远站立在坚实的崖层上
9、译文:厚厚的一层雪压在松枝上,仔细看一看,这青松又高又直。要想知道这青松有多么纯洁多么高大,那就要等到树上那层厚厚的雪化了之后才能看到。
10、草坪的的脚步,和观看画展的心理
11、想象画面,读出物象
12、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因此如果以情韵与理趣来看,苏诗却似略胜一筹于韩诗。
13、新莲映多浦,迢递绿塘东。
14、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于谦的这首《石灰吟》,将一位历经磨难、出身卑微、不怕牺牲和志趣高洁的高大形象树立起来。
15、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16、众所周知,从春风得意的文坛领袖,到贬谪落寞的戴罪犯官,苏轼经历了人生巨大的落差。但苏轼宦海沉浮几十载,却始终保持着超然物外的信念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因此,品读苏轼的诗词作品,总会被他那份气定神闲的淡泊与豁达所折服。
17、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18、赏析:此诗起二句在句法上用对偶句,在作法上则用起兴的手法,以蝉声来逗起客思,诗一开始即点出秋蝉高唱,触耳惊心。接下来就点出诗人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四两句,一句说蝉,一句说自己,用“那堪”和“来对”构成流水对,把物我联系在一起。诗人几次讽谏武则天,以至下狱。大好的青春,经历了政治上的种种折磨已经消逝,头上增添了星星白发。在狱中看到这高唱的秋蝉,不禁自伤老大,更因此回想到自己少年时代,也何尝不如秋蝉的高唱,而今一事无成,甚至入狱。同时,白头吟又是乐府曲名。相传西汉时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爱情不专后,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伤。诗人运用典故,进一步比喻执政者辜负了诗人对国家一片忠诚之心。
19、悠悠天宇旷,浓浓故乡情。当相聚的梵音在浅吟低唱,母亲的额上是否又添白发新愁?父亲的背脊上是否又镌下了岁月风霜?以相逢为笺,思念为笔,也书清风,也书明月,只将这一份温情,遥寄那料峭的春天。岁月温润,写意静好的团圆时光。
20、此剑出世,正逢天下没有战争,好庆幸被君子佩带防身。
四、自己写了一首诗怎么发表
1、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2、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3、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4、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5、释义: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续不断地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6、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幅傲然挺立、坚贞不屈的劲竹形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立根破岩,咬定青山,千磨万击,屹立挺然。这副铮铮傲骨也正是诗人所追求和向往的,他那种坚定的意志、顽强的精神和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气节通过这首诗表现得淋漓尽致。
7、诗⼈笔下的蝉是⼈格化了的蝉。四句借蝉抒情:品格⾼洁者,不需借助外⼒,⾃能声名远播。
8、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9、无奈人心复有忆,今暝将渠俱不眠。
10、你若喜欢本文,请分享并点个在看
11、这首诗是写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这首诗属于寓言体或比体,婉曲耐味。而诗的二句中,以雪比喻沙,以钩比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有兴,行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做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词语搭配新奇,“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字句的锻炼,也是这首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12、烛光静静照耀远方
13、战车压倒麦田的方向
14、白梅(元)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这首诗歌咏了白梅的高洁品格。她生长在冰天雪地的严冬,傲然开放,不与桃李凡花相混同。忽然一夜花开,芳香便传遍天下。诗人既是咏物,也是歌咏人的精神品格。从诗歌大的构思技巧来看,这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诗人以梅自况,借梅花白梅花的高洁来表达自己坚守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格远志。在具体表现手法中,诗歌将混世芳尘的普通桃李与冰雪林中的白梅对比,从而衬托出梅花的素雅高洁。通过阅读与分析,我们便知这首的主要的艺术手法是:托物言志,对比衬托。
15、桂花,安静,不起眼但是能给人们带来香味,让人的心情变的舒畅,一个人,可以默默的为社会付出,你可以根据这个来写
16、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17、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8、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唐)郑谷《菊》
19、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20、浮在花丛,白而透明
五、自己写一篇托物言志的诗
1、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2、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3、小孤山坚固得犹如猛士在战场上屹立,又高危得好似孤单的臣子在末世时的艰难。明天我要登上峰顶,放眼眺望宇宙我的心才会宽一些。
4、黑夜来得更汹涌些罢
5、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
6、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7、来吧(徐一畅,胡钰晗)
8、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9、泪水与血水相交
10、便一日数次出入华堂绣户,衔泥作窠。
11、“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则是对菊花胜利远景的预见和憧憬。“冲天”,写出了菊花香气浓郁、直冲云天的非凡气势;“香阵”二字说明金菊胜利时决非一枝独放,而是群体皆荣,包含了朴素而深刻的天下太平观念;一个“透”字,又显示了菊花香气沁人心脾、芳贯广宇、无所不至的进取精神。“满城”是说菊花无处不有;“尽带”是说这遍满长安的菊花,都披上了黄金甲。“满”城“尽”是,如同云霞,映照着天空;如同烈火,燃遍了长安!塑造的,不是单独某一株菊花,而是菊花的“英雄群像”。
12、赏析:作者以石灰作比,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13、赏析:这首律诗对仗工整,语言朴素,风格清淡,如“轻缣素练”(张说评张九龄语)一般。它名为咏物,实乃抒怀,既写燕,又写人,句句不离燕子,却又是张九龄的自我写照。作者的艺术匠心,主要就表现在他选择了最能模写自己的形象的外物——燕子。句句诗不离燕子,但又不黏于燕子,达到不即不离的艺术境界。
14、“耕犁千亩”、“力尽筋疲”表明了牛的勤劳卖力,“实千箱”突出了牛劳动成果的丰硕和其对人类的贡献,然而尽管这样的居功至伟,牛却依然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只要天下众生都能吃饱饭,何必计较自己年老体衰、病卧残阳之中呢?作者这首小诗既是对病牛的崇敬和礼赞,同时也是对像老牛一样勤劳朴实、无私奉献的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讴歌和赞颂。
15、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16、“待到秋来九月八”,意思是重阳佳节未到,而诗人即赋诗遥庆之。“待到”二字迸发突兀,“骤响如爆竹”,具有凌厉、激越的韵致和可望在即的肯定意味。诗人不写“九月九”而写“九月八”,并不仅仅是为了押韵,而且还透露出一种迫不及待,呼唤起义暴风雨早日来到的情绪。“我花开后百花杀”,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一种不可抗御的自然规律,用金菊傲霜盛开与百花遇霜而凋所造成的强烈对比,显示出菊花生机盎然的顽强生命力,一方面暗示了农民起义风暴一旦来临,腐败的唐王朝立刻就会像“百花”遇霜一样,变成枯枝败叶。
17、赏析: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把菊花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以百花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形象地显示了农民起义领袖果决坚定的精神风貌。
18、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19、赏析:作者以寒菊象征忠于故国决不向新朝俯首的凛然气节。诗中句句扣紧寒菊的自然物性来写,妙在这些自然物性又处处关合、暗示出诗人的情怀。“抱香”,喻指自己高洁的民族情操,“北风”,双关语,暗示北方来的蒙古统治者。
20、串时间线,画精神轴,促成主动传承。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于谦死了,精魂永存。同学们,古往今来,清白一直是一个绝美的文化符号、一种至美的人格境界!古往今来,于谦们一直生生不息!学生借课件读一组不同时代不同人物的托物言志诗,既包含开课时读过的托物言志诗,如《墨梅》,也包含本单元的《竹石》以及陈毅元帅的《青松》诗作。
六、自己写一首托物言志的诗
1、苔藓是低级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
2、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3、《画菊》宋·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4、托物言志是一种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
5、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宋)王禹偁《官舍竹》
6、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7、情感——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
8、八风儛遥翮,九野弄清音。
9、熟记易错点:最新版教材《竹石》为“任尔东西南北风”,《石灰吟》为“粉骨碎身浑不怕”。
10、希望(王子安)
- 上一篇:精选84句苏轼描写夏日骤雨文案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1960℃千里送鹅毛打三个数字【文案整理45句】
- 758℃描写雨下得很大的句子【文案整理106句】
- 662℃春娇与志明歌词含义【文案整理40句】
- 429℃排比句构成与表达效果【文案整理40句】
- 388℃描写星河璀璨的诗句【文案整理43句】
- 306℃从此再无母亲【文案整理24句】
- 256℃关于毅力的作文开头和结尾【文案整理30句】
- 246℃名人名言图片带字壁纸【文案整理81句】
- 232℃银行晨会分享正能量小故事及感悟【文案整理8
- 210℃用四个时而造句子简单【文案整理34句】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