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精选77句苏轼写的关于竹子的诗句文案
admin 2023-09-02 01:31:41 文案短句 ℃一、苏轼写竹的诗词
1、这是一首吟咏竹子的五言律诗,但它与一般泛咏景物之作不同,名为咏竹而实有所指,意在托物言志,以竹之劲节挺秀,抒写一己之宏愿。这首诗不但写出了竹子的劲直潇洒,也写出了竹的幽雅幽雅迷人。
2、奈南墙冷落,竹烟槐雨。——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3、苏东坡说——“明月清风我。”
4、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
5、团扇不摇风自举,盈盈翠竹,纤纤白苎,不受些儿暑。——文征明《青玉案·庭下石榴花乱吐》
6、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唐·白居易《琵琶行/琵琶引》
7、《竹石》 清·郑燮
8、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9、谅无要津用,栖息有馀阴。
10、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夜游》
11、要看凛凛霜前意,须待秋风粉落时。
12、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宋·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13、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涟漪。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14、宁可没有肉吃,也不能让居处没有竹子。没有肉吃不过人会瘦掉,但没有竹子就会让人变庸俗。原因是人瘦还可变肥,人俗就难以医治了。旁人若果对此不解,笑问此言:“似高还似痴?”那么请问,如果面对此君(竹),仍然大嚼,既要想得清高之名,又要想获甘味之乐,世上又哪来“扬州鹤”这等鱼和熊掌兼得的美事呢?
15、十首秋天诗词,哪一句写出了你对秋天的感觉?
16、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7、《卜算子·竹里一枝梅》宋·向子諲
18、烦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伦学凤凰。
19、此君知健否,归扫南轩绿。
20、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二、苏轼写的关于竹子的诗句
1、几回邀约雁来时,违期,雁归,人不归。
2、松竹含新秋,轩窗有余清。——崔元翰《奉和圣制中元日题奉敬寺》
3、1037年,苏东坡出生于眉山。21岁时随父亲苏洵出蜀赶考,凭借一篇美文一举中第,名动京城。主考官欧阳修阅卷后,写下一句话:“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当朝皇帝宋仁宗闻之,大悦,曰:“天下好学之士皆出眉山”。眉山,古称眉州,山有瓦屋山,水有青衣江,山川灵秀。出蜀前,苏东坡一直生活在这里。无论怎样,故乡的一切都深刻地影响了苏东坡。
4、他走自己选择的路,不走别人为他选择的路,他才拥有了真正的自己。钱穆说:“人类断断不能没有文化,没有都市,没有大群集合的种种活动。但人类更不能没有的,却不是这些,而是自然、乡村、孤独和安宁。”也许,正是自然,正是乡野,正是竹子,造就了苏东坡独特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
5、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6、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云烟,从竹林的缝隙里看洒落下余晖的夕阳。
7、喜欢请加关注哦,与你一起爱上韵律之美。
8、这是唐代名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诗句虽短,诗意甚高。诗面写竹,竹之直节挺立,犹君子之风,千村万陌,无处不有。暗喻自己似和竹子一样的君子,无论到那里都可以清高自立。
9、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10、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作者正是借“何夜”、“何处”句点明了这一真谛。这也正是作者能保持乐观进取精神的缘由。
11、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12、本诗小引中的子瞻是苏轼之字,伯时是北宋著名画家李公麟字,就是说,苏轼与李公麟合作画了幅竹石牧牛图。苏轼画了丛竹怪石,李公麟增画牧儿骑牛,著名书法家黄庭坚感到有趣,特为之题诗。诗中的“捶”字是指鞭子,觳觫指牛,砺为磨砺之意。诗中后四句“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意思是:这块石头我很喜爱它,不要让牛在石头上磨角。牛磨角还罢了,牛要是争斗起来,那可要使我的竹子残损了。风趣而幽默地表达了诗人对苏轼所画丛竹的珍爱之情,可谓画龙点睛之笔。这幅熔诗书画为-炉的诗画创作,充分表现出苏轼、李公麟、黄庭坚的友谊,以及他们共同的赏竹爱竹情怀。
13、现在新建了粉丝群以供各位诗友交流,想入群的朋友,请在后台输入加群(不是在留言区回复喔)。
14、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1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6、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17、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18、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宋·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19、竹树无声或有声,霏霏漠漠散还凝。——杜荀鹤《春日山中对雪有作》
20、更多精彩,请关注中国环境APP
三、关于苏轼写竹子的诗
1、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2、苏轼最富特色的咏竹诗是《于潜僧绿筠轩》,此诗可谓咏竹诗之绝唱:
3、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4、修竹傍林开,乔松倚岩列。——德隐《新秋晚眺》
5、苏轼非常爱竹,诗作中竹的文章也比较多,以下为苏轼的诗。
6、今天带来了6篇苏轼的冬日诗作,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冬日的感慨,饱含人生百态!
7、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8、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惠崇春江晓景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洒豚欲上时。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9、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10、自从和老友在江海分别,隔山隔水已度过多少年。
11、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12、苏轼十分喜爱文同的竹画,除了欣赏外,还经常临摹。他写有《自题临文与可画竹》诗:
13、在苏东坡雕像前,我久久伫立。翠竹掩映下,苏东坡恍若微笑着走过来了。
14、竹树带飞岚,荇藻俱明丽。——刘道著《湘江秋晓》
15、中国历史上,少有一位文人像苏东坡一样在逆境中能屈能伸——他把儒家的积极入世与道家的超然出世合于一身。他能够直面辉煌后的惨淡人生,能够在患难中平稳度日,能够融入乡野自然自得其乐。喧嚣污浊中,他有独立的人格精神和自觉意识,以民为本,正道直行,舍弃所得。淡然看待得失,坦然面对生死。
16、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17、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
18、是的,三苏祠里的竹的确不同于别处的竹。无论苦竹、斑竹、箭竹、凤尾竹、人面竹、佛肚竹都在各自的位置上,以自己方式,讲述着人与竹的故事,人与竹的传奇。
19、傅如明书法,小楷,纸本,24x12cm,2009
20、西风稍急喧窗竹,停又续,腻脸悬双玉。
四、苏轼写关于竹子的诗
1、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3、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依。
4、苏轼喜欢吃肉,人所共知,但他却说:宁可不吃肉,也不能住的地方没竹子。没有肉只会让人消瘦,但没有竹子却令人俗气。瘦了还可以长胖,可俗气却没有办法医治。
5、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潇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6、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7、不种闲花,池亭畔、几竿修竹。——陆容《满江红·咏竹》
8、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
9、上片写梅花的风姿,梅花玉洁冰清,自有一种仙人的风度,连海上的仙人也不时来探视。
10、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湖湘楹联”,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
11、点击上方“诗刊社”可以订阅哦
12、《竹》——唐代李贺
13、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14、北宋官场,风云跌宕,雾霾重重。“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生平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东坡在失意的时候,并没有消沉,没有颓废,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寄情于自然,寄情于耕读,寄情于美食。美食有哪些呢?有东坡泡菜、东坡鱼、东坡肉,还有东坡肘子和竹笋烧鹅。于悲喜丛生中,与老友把酒言欢,尽诉衷肠。
15、诗题中的于潜为旧县名,在今浙江临安境。于潜僧姓何名孜,字惠觉,他出家为僧后居该县南首的丰国乡寂照寺,因称于潜僧。绿筠轩在寂照寺内,轩前种竹,以竹点缀环境,十分幽雅。此举倍受东坡赞赏。本诗是借题“于潜僧绿筠轩”歌颂风雅高节,批评物欲俗骨。
16、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7、(作者)苏轼(朝代)宋
- 上一篇:精选89句宋代诗人苏轼的古诗大全有哪些文案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1960℃千里送鹅毛打三个数字【文案整理45句】
- 758℃描写雨下得很大的句子【文案整理106句】
- 662℃春娇与志明歌词含义【文案整理40句】
- 429℃排比句构成与表达效果【文案整理40句】
- 388℃描写星河璀璨的诗句【文案整理43句】
- 306℃从此再无母亲【文案整理24句】
- 256℃关于毅力的作文开头和结尾【文案整理30句】
- 246℃名人名言图片带字壁纸【文案整理81句】
- 232℃银行晨会分享正能量小故事及感悟【文案整理8
- 210℃用四个时而造句子简单【文案整理34句】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