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精选150句关于蝉的诗句还有什么名字文案
admin 2023-09-05 07:39:44 文案短句 ℃一、关于蝉的诗句还有什么
1、古人误以为蝉是靠餐风饮露为生的,故把蝉视为高洁的象征,咏之颂之,晋郭璞赞蝉:虫之精絜,可贵惟蝉,潜蜕弃岁,饮露恒鲜,万物皆化,人胡不然。梁昭明太子赞蝉:兹虫清絜,惟露是餐,寂寞秋序,咽哳夏阑,定伊不美,曜彼华冠。还有: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南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3、不敢频倾耳,唯忧白发生。
4、《蝉》唐代:李商隐
5、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6、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本诗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诗成功的关键是把握住了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到了艺术上的契合点。
7、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8、意乱清音增烦恼,心静蝉声伴安眠。
9、蝉噪几时休?闲心不自由。
10、雨后风凉人欲睡,一泓碧水透虚明。
11、垂緌①饮清露②,流响③出疏④桐。
12、清·施补华《岘佣说诗正像曹丕在》云:“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本诗与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李商隐的《蝉》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
13、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14、身老方忧知己少,时艰更觉路途遥。
15、人含不平意,景值欲秋时。
16、感新犹感旧,更复几多年。
17、深藏高柳背斜晖,能轸孤愁减昔围。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晚蝉》
18、复返故乡方适意,亦曾四海任飘蓬。
19、翻译:傍晚夕阳斜照,微风吹过湖面,蝉鸣不歇。夜晚降临,颗颗清露点缀在红莲之上,煞是可爱。停留片刻后骑马赶赴即将开始的酒宴。离别之酒请不要推辞,让我们开怀畅饮。入朝为官就像靠近玉炉中的熏香让人心中欢畅,只是至此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欢聚一堂。
20、常见的有关蝉的诗句:《蝉》唐雍陶高树蝉声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何时各得身无事,每到闻时似不闻。《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蝉》王沂孙一襟余恨宫魂断,年年翠阴庭树。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西窗过雨,怪瑶佩流空,玉筝调柱。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铜仙铅泪似洗,叹移盘去远,难贮零露。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余音更苦,甚独抱清商,顿成凄楚。漫想熏风,柳丝千万缕。
二、关于蝉的诗句还有什么名字
1、凉思知秦树,衰鸣乱渭流。
2、行经朝雨後,思乱暑风前。
3、“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见清·袁枚《所见》。这两句大意是:心里想捉住那树上鸣叫的知了,忽然闭嘴屏息,悄悄地站立起来。《所见》写一牧童骑在牛背上,信口唱着歌经过一片树林,知了的叫声立即诱发出牧童“意欲捕”的念头。为了不致惊飞知了,他立即停住歌声,跳下牛背,闭口静立,准备蹑手蹑脚地走近那可爱的小动物。两句诗把一个天真机灵的小牧童的心理状态,以及他捕知了时专注、神秘的神情、动作,都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了。诗人善于捕捉饶有情趣的生活场面,并且能惟妙惟肖地把它描写出来,很值得学习。
4、我官职卑下,行踪飘忽不定,家园难返,故乡的田园也早已荒芜。
5、回想以前还在东宫任职时,总是在槐花树下听蝉鸣。
6、莫侵残日噪,正在异乡听。——五代楚·刘昭禹《闻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蝉》门柳不连野,乍闻为早蝉。游人无定处,入耳更应先。——《早蝉》蝉发一声时,槐花带两枝。只应催我老,兼遣报君知。——《闻新蝉赠刘二十八》一声初应候,万木已西风。偏感异乡客,先于离塞鸿。——《闻蝉》
7、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关于描写蝉的诗句。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8、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9、在即将离别的时刻,切莫推辞杯中的美酒。回朝后要多多靠近皇上,才能仕途平稳,只是至此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欢聚一堂。
10、译文:斜阳落日送走最后一声蝉鸣,潇湘江面高悬起银色的明月,黄陵庙边的江水卷起阵阵涛声。
11、高柳夕阳收,繁弘秦未休。
12、原文:湖上西风急暮蝉。夜来清露湿红莲。少留归骑促歌筵。为别莫辞金盏酒。入朝须近玉炉烟。不知重会是何年。
13、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14、2湖上西风急暮蝉,夜来清露湿红莲。出自宋代:晏殊《浣溪沙·湖上西风急暮蝉》
15、新晴忽见横飞过,落晚最伤孤啸时。
16、原文: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17、正是因为在高处蝉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18、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19、苇密湖边小径东,花开槛外两支红。
20、原文: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三、关于蝉的古诗还有哪一些
1、蝉声呜咽处,时序变衰中。
2、蝉躲在石楠树茂密的树叶里,在傍晚的时候叫上两三声。
3、朱门大有长吟处,刚傍愁人又送愁。
4、蝉又叫知了;蝉的幼虫生活在土中;蝉的成虫的生命周期有3个月左右;蝉饮食以树木的汁液为主,蝉用腹部的发声器发出声音,蝉脱下的壳叫蝉蜕,可以作中药。
5、我常常想要归卧丘山,苦于没有资财把庭院经营。滞留西秦不是我的夙愿,我向往那高僧所在的东林。
6、故园儿女在,夜夜卜灯花。
7、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8、从此最能惊赋客,计居何处转飞蓬。
9、蝉发一声时,槐花带两枝。只应催我老,兼遣报君知。 《闻新蝉赠刘二十八》
10、风高知响急,近树觉声连;
11、绿槐阴里一声新,雾薄风轻力未匀。
12、散影玉阶柳,含翠隐鸣蝉。微形藏叶里,乱响出风前。《赋得弱柳鸣秋蝉》
13、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蝉》
14、山色入青池,蝉鸣隐绿枝。
15、曾经追逐东风,犹如舞女在宴席上翩翩起舞,那时正是繁花似锦的春日,人们在乐游原中游玩。怎么会到深秋的季节,已是夕阳斜照,秋蝉哀鸣的景象了。
16、江水摇碎岸边渔船的灯影,远处白苹飘散着浓浓的香风。涛声仿佛湘妃在弹奏凄清的怨曲,那朱红的瑟弦凄切的悲鸣,久久地迥荡在蓝天白云中。
17、可是那些树呢,依旧碧绿青翠,任凭蝉叫得如何凄苦动人,也是无动于衷,真是无情啊!
18、物趣时时改,人情忽忽迁。
19、暮蝉声尽落斜阳,银蟾影挂潇湘。黄陵庙侧水茫茫。楚山红树,烟雨隔高唐。
20、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份(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贵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这“贵”与“清”的统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做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
四、关于蝉的诗还有哪些
1、描写儿童捕蝉的诗句,关于蝉的诗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噪林愈静,鸟鸣景更幽儿时的夏天。闻蝉声,就有一种捕蝉的心痒。小伙儿各自握一根长竿,盯准了树枝上伏着的知了,嗖一下将长竿猛伸过去,那蝉,就被罩进竹竿尖的网斗上,死命地挣扎着叫。就这样,儿时的夏天,两耳之中,总是布满了蝉声。那时,心灵也常常溢满着一种快乐。
2、陌上风来暑已消,蝉声稀落柳初凋。
3、蛰伏、破土、解脱。用一生换来短暂的高歌,它的歌唱,也许是无意义的,但它来过,就已足够。
4、暮年虽有闲风月,或起蒿忧白发生。
5、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6、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是最早咏蝉的诗人)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芙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7、草根蟋蟀霜前雁,共与愁人鬓染丝。
8、蝉,夏天最热烈的歌者。伴随着炎热,它把盛夏颂唱得沸腾而欢乐。天气越热,蝉鸣越响。
9、红树蝉声满夕阳,白头相送倍相伤。
10、也知树小栖难稳,欲曳残声向远飞。
11、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秦中寄远上人》孟浩然
12、此岁方晼晚,谁家无别离。
13、虞世南的《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李商隐的《蝉》,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情的名作。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
14、抱叶隐深林,乘时慧慧吟。
15、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16、一声清溽暑,几处促流年。
17、风栖露饱今如此,应忘当年滓浊时。
18、海北人情异,江南去路赊。
19、一壳空空纸样轻,风前却有许多声。
20、抱叶吟风相后先,绿杨影里夕阳天。
五、关于蝉的诗句还有什么
1、若有若无随心性,蝉声便是无字禅。
2、晚霞从远处背阳的山头升起,阳光照耀着蜿蜒曲折的水流。
3、审校:周敏璐付婷婷/美编:马云
4、《临江仙》唐·毛文锡 暮蝉声尽落斜阳,银蟾影挂潇湘。黄陵庙侧水茫茫。楚山红树,烟雨隔高唐。
5、也任一声催我老,堪听两耳畏吟休。
6、秋风吹拂在湖面上,傍晚时分,蝉声急促。红莲经夜被露水打湿。为了暂时挽留住将要离去的客人,只好加速酒筵的进程。
7、蝉声初到树,客梦不离家。
8、白话文释义: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9、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0、译文:寒山转变得格外郁郁苍苍秋水日日舒缓地流向远方。我柱杖伫立在茅舍的门外,迎风细听着那暮蝉的吟唱。渡头那边太阳快要落山了,村子里的炊烟一缕缕飘散。又碰到裴迪这个接舆酒醉,在恰如陶潜的我面前讴狂。
11、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12、如何不管人孤寂,却把繁声暗里牵。
13、时行仍仿佛,度日更分明。
14、注:急溪,湍急的溪流。唐吴融《谷口寓居偶题》诗云:“峭壁削成开画障,急溪飞下咽繁弦。”平水韵下平一先。此诗2020年7月12日作于合肥。
15、蝉韵极清切,始闻何处悲。
16、雨霖铃·寒蝉凄切宋·柳永
17、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
18、翻译:你栖身高枝之上还难以饱腹,传出的悲鸣声无人理会,真是白费了。五更以后疏落叫声几近断绝,满树碧绿依然如故毫不动情。我官职卑下就像桃梗漂荡不定,长期荒芜的院里杂草早已长平。劳驾你的鸣叫,使我能够警醒,我的全家一贫如洗就象水一样清。
19、蝉的生命如此短暂,夕阳中的蝉,又是如此的凄恻哀惋,如同坎坷不幸的人在潸然泪下。纵然高洁,也会像蝉那样改变不了身世的艰难。所以,蝉和仕途不顺的人是如此地契合。
20、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白话释义: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六、关于蝉的诗句还有什么
1、噪柳鸣槐晚未休,不知何事爱悲秋。
2、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3、——(南北朝)王籍《入若耶溪》
4、《临江仙·暮蝉声尽落斜阳》唐代:毛文锡
5、去岁郊园别,闻蝉在兰省。
6、乍闻愁北客,静听忆东京。
7、翻译:你栖身高枝之上才难以饱腹,悲鸣传恨无人理会白费其声。五更以后疏落之声几近断绝,满树碧绿依然如故毫不动情。我官职卑下像桃梗漂流不定,家园长期荒芜杂草早已长平。烦劳你的鸣叫让我能够警醒,我是一贫如洗全家水一样清。
8、囊中黄金已在羁旅中用尽,壮志一年年渐渐地消沉。傍晚时分,凉风吹来,又听见秋蝉哀鸣,我的心情越发悲伤起来。
9、寂寂宫槐雨乍晴,高枝微带夕阳明。
10、翻译:傍晚夕阳斜照,微风吹过湖面,蝉鸣不歇。夜晚降临,颗颗清露点缀在红莲之上,煞是可爱。
11、《初秋行圃》——(作者)杨万里(朝代)宋
12、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13、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14、实澹泊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吟。
15、早蝉孤抱芳槐叶,噪向残阳意度秋。也任一声催我老,堪听两耳畏吟休。得非下第无高韵,须是青山隐白头。——《早蝉》
16、——(唐)雍裕之《早蝉》
17、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
18、蝉(唐代李商隐诗作),古人有云:“昔诗人篇什,为情而造文。”这首咏蝉诗,就是抓住蝉的特点,结合作者的情思,“为情而造文”的。诗中的蝉,也就是作者自己的影子。
19、新蝉终夜叫,嘒嘒隔溪濆。杜宇仍相杂,故人闻不闻。《闻新蝉寄桂雍》
20、诗人们对蝉的关注,大概率是因为蝉的叫声很容易惹人注意,从夏一直高唱到秋;而秋天本就容易触发人们心理的敏感情绪,当属于夏季的一切都慢慢退去,蝉鸣更显得与众不同。正是这种独特,給诗人留下深刻印象,也给蝉赋予了象征意义。
1、浣溪沙·湖上西风急暮蝉(晏殊宋)
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唐·李商隐《霜月》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清·袁枚《所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入若耶溪》
3、楚人方苦热,柱史独闻蝉。晴日暮江上,惊风一叶前。《和尉迟侍郎夏杪闻蝉》
4、《蝉》 唐·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5、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贵的身分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这“贵”与“清”的统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
6、风蝉旦夕鸣,伴叶送新声。故里客归尽,水边身独行。 《风蝉》
7、农历六月初七的时候,江边树上的蝉开始鸣叫了。
8、应催风落叶,似劝客回舟。
9、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10、渡头那边太阳快要落山了,村子里的炊烟一缕缕飘散。又碰到裴迪这个接舆酒醉,在恰如陶潜的我面前讴狂。
11、独蝉初唱古槐枝,委曲悲凉断续迟。
12、栖高枝而仰首兮,漱朝露之清流。
13、白话文释义:斜阳落日送走最后一声蝉鸣,潇湘江面高悬起银色的明月,黄陵庙边的江水卷起阵阵涛声。楚山的红树笼罩在茫茫烟雨里,烟雨隔断了高唐台下的迷梦。江水摇碎岸边渔船的灯影,远处白苹飘散着浓浓的香风。涛声仿佛湘妃在弹奏凄清的怨曲,那朱红的瑟弦凄切的悲鸣,久久地迥荡在蓝天白云中。
14、这一句写蝉身居高树之中,蝉鸣可以盖过其他虫儿的声音,远远的传开。既是在写蝉,也是诗人在自比,微微有得意之情,有暗示自己身居高位,声望远超一般人等的味道在里面。
15、如何忘远举,饮露已清心。
16、何时各得身无事,每到闻时似不闻。
17、恐是千年恨,偏令落日呼。
18、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
19、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20、蝉鸣兮夕曛,声和兮夏云。白日兮将短,秋意兮已满。 《听早蝉歌》
1、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云:“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
2、注:忽焉,突然、很快的样子。宋陆游《十月暄甚人多疾十六日风雨作寒气候方少正作》诗云:“忽焉风雨恶,纵击势莫当。”惊秋,秋令蓦地来到或迅速地凋零衰败。宋戴复古《豫章东湖宋谦甫黄存之酌别》诗云:“杨柳萧疏多困雨,芰荷憔悴早惊秋。”平水韵下平十一尤。此诗2020年8月21日作于合肥。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4、这地方让我生了归隐之心,我因多年来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而悲伤起来。
5、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6、衰柳蝉吟旁浊河,正当残日角声和。
7、清澄空气无尘埃,天宇茫茫愈显高。悲切蝉鸣已绝响,成行大雁啼云霄。
8、年年离别处,岁曲送残秋。
9、如何方可舒心意,饮酒自能乐陶陶。千年之事无需知,姑且行乐尽今朝。
10、千万考生的语文高效提分平台
- 上一篇:精选69句描写琴声好听的诗句文案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2021℃千里送鹅毛打三个数字【文案整理45句】
- 799℃描写雨下得很大的句子【文案整理106句】
- 695℃春娇与志明歌词含义【文案整理40句】
- 448℃排比句构成与表达效果【文案整理40句】
- 416℃描写星河璀璨的诗句【文案整理43句】
- 322℃从此再无母亲【文案整理24句】
- 257℃关于毅力的作文开头和结尾【文案整理30句】
- 250℃名人名言图片带字壁纸【文案整理81句】
- 241℃银行晨会分享正能量小故事及感悟【文案整理8
- 210℃用四个时而造句子简单【文案整理34句】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