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精选109句古诗中有哪些对偶句文案
admin 2023-09-06 07:55:22 文案短句 ℃一、古诗中有对偶句的句子
1、笔者不敏,学习先贤,也在律诗创作中,注意双声叠韵的相对。
2、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在唐诗宋词中,流传下来许多唯美、经典的对偶诗句,今天,就跟着诗词君来读一读这些优秀的对偶词句吧!
5、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按构成对偶的句子或词语的对应方式,对偶句可分为句中对和隔句对。
7、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8、■□示现是一种修辞方法,就是把实际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见如闻,活灵活现。示现分为:追想式示现、预感式示现、悬想式示现。
9、弃我而去的昨天,早已不可挽留。乱我心绪的今天,使人无限烦忧。万里长风,送走行行秋雁。面对美景,正可酣饮高楼。先生的文章颇具建安风骨,又不时流露出小谢诗风的清秀。
10、■□双关也称隐语或者谐音。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
11、千念集日夜,万感盈朝昏。
12、|古典文学|诗词|古文|国学|
13、小楼周刊(244):2021年第二十六期
14、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5、(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6、■□反语是指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又称“倒反”“反说”“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之意,有时比正说更有力量,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方法。
17、(3)从形式上是隔句对。从内容上,是慨叹光阴似水流的反对。
18、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9、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20、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对的对偶形式,如: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的对偶形式,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串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等关系的对偶句,如: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二、古诗中有哪些对偶句
1、将士(将军和战士)们从军十年,经过千百次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
2、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
3、李白最“狂”的9句诗,只想跪下唱《征服》
4、■□排比是一种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5、(9)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7、《石壁精舍还湖中作》,全诗16句,12句对偶。《登江中孤屿》全诗14句,10句对偶。《游南亭》全诗18句,10句对偶。《从斤竹涧越岭溪行》全诗22句,12句对偶。《七里濑》全诗16句,10句对偶。《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全诗22句,16句对偶。由此可见,在山水诗中追求对偶,是谢灵运自觉的行为。
8、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9、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0、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1、《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2、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13、日岀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4、(11)这两句描写深秋景色,寒冷的秋风摧残着树木,使它枝叶凋落,厚厚的白霜凝结在院中的兰草上。表现悲凉肃杀的气氛。
15、金膏灭明光,水碧辍流温。
16、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曜。(《七里濑》)
17、完整版|第四届(人间要好诗)大赛初审入围作品公示
18、表面上指蚕丝和蜡泪,实指“相思”和“眼泪”。
19、由于汉民族语言具有便于作成对偶的特性,所以上溯周秦典籍,下逮近代歌谣,乃至口头戏谑,常是采取这种排偶形式。这一形式是素来就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把对偶形式由偶然产生发展成为有意识的大量创作,这是魏晋以来逐渐讲究声律的结果。经典对偶句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宋汪洙《神童诗》
20、《登池上楼》这首诗凡22句,其中有18句是对偶的句子,难得的是,就是不易开篇的首联“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和不易收合的尾联“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也全是对偶。即便是不甚对偶的“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中“节候”和“窥临”,今天看来也是并列词组相对。“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中的“索居”和“离群”,今天看来也是动宾词组相对。“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中,有后来要求的“形体”相对和并列词组相对。“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有叠字相对和专用地名相对。这些,应该说是作者有意为之。
三、诗中有对偶句的诗
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劝学诗》
2、上二例中,“艰难”和“潦倒”,叠韵相对。“荏苒”和“萧条”,双声对叠韵。
3、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箭没石棱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两三点雨山前,七八个星天外,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现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4、打赏随意,多谢转发??
5、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6、你望着我,眼神那样清澈可是那样又如何;我想着你,觉得满心欢乐,可是那样又如何;我为你起舞,为你唱歌,可是那样又如何;我们分分合合,我们道路坎坷,你的心变幻莫测,而我永远不是你的选择。
7、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满招损谦受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8、今天,您点“在看”了吗?
9、不是古诗里的句子.它出自明朝,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画诀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原著作者刘彝(《画旨》).意思:读万卷书:是指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行万里路:是指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也就是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10、(8)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1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2、上三例中“惊急”为同纽双声,“参错”为同位双声;“想象”为同位双声,“缅邈”为同纽双声;“回合”为同纽双声,“崩奔”为同纽双声。
13、“双减”政策的落地,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1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5、上二例中,“汗漫”和“苍茫”,是叠韵相对,“淡荡”和“斑斓”,是双声对叠韵。
16、■□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的修辞手法。
17、到南齐永明时,沈约、谢朓、王融等善识声韵,作诗不仅注意押韵,而且调平仄、讲四声,于是形成了一种新诗体——永明体,开唐代近体诗的先河。可以说没有南北朝时的诗,特别是没有沈约、谢朓等人的声律研究,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对仗句产生,也就没有唐代近体诗特别是律诗的产生。
18、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19、■□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可以将人比作物、将物比作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
20、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四、古诗里有对偶句
1、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2、当句对也称句中对、自对,是同一句中的上下两词语自成对偶。如(4)中“晓风”“残月”互对;(5)中“野水”“田水”互对,“晴鸠”“雨鸠”互对,而上下联又遥相成对,十分工稳。隔句对又称扇面对、扇对,是两联诗句中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对第四句。即单句与单句对,双句与双句对。如(6)中“昔年”和对句的“松折”不能对仗,而是和隔句的“今日”形成对仗。
3、(6)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4、孤身随细雨,踩痛落花无。
5、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6、荒林纷沃若,哀禽相叫啸。(《七里濑》)
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9、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拔刀断水水却更加汹涌奔流,举杯消愁愁情上却更加浓烈。人生在世不能称心如意,不如披头散发,登上长江一叶扁舟。
10、■□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11、(5)野水自添田水满,晴鸠却唤雨鸠归。(黄庭坚《自巴陵无日不雨至黄龙晚晴呈道纯》)
12、(8)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13、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4、(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荀子《劝学》)
15、徒作千里曲,弦绝念弥敦。
16、(6)描写边塞征战的苦寒环境。正对
17、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18、(2)从内容上是反对,暗点出人各有长处短处,要取长补短的道理。
19、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20、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五、古诗中有对偶句的句子
1、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2、(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用一句对一句叫单句对。如(1)句。用两句对两句叫偶句对,如(2)句中“六王毕,四海一”与“蜀山兀,阿房出”相对。用三句对三句,或用更多的句子相对,叫多句对对偶句。例如(3)中以分号为界的前三句与后三句相对。
4、■□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5、(1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
6、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7、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举头忘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9、■□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10、单句对偶·偶句对偶·多句对偶
1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2、梅竹何日报新春?愁绪万千萦苦身.
13、木槿,为锦葵科木槿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木槿花开短暂,晨开暮落,所以《诗经》称为“舜华”,老百姓叫做“朝开暮落花酷暑初秋,是木槿花盛开之季。此时,众芳凋零,唯此花与荷花交相辉映,加之花朵或红、或紫、或白、或蓝,艳丽多彩,所以颇具诗情画意,最能陶冶心神,引出诗句。因此,舒顺有诗云:“亭亭映清池,风动亦绰约,仿佛芙蓉花,依稀木芍药。炎天众芳凋,而此独凌铄。”
14、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湖湘楹联”,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
15、(9)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正对
16、在这两句诗里,诗人选择了荷与菊这两种分别在夏、秋独占胜场的花,写出它们的衰残之状,以此来衬托橙橘的岁寒之心。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17、两个字的古声母相同是双声。两个字的古韵母相同是叠韵。诗人利用这种词语的特性,巧妙地安排到诗歌中,使诗歌铿锵悦耳,强化了韵律,对紧张的诗歌节奏也随之放缓。
18、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9、预感式示现:即把未来的的事情说得如同出现在眼前。
20、(7)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六、古诗中有对偶句的句子
1、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作者有意识地赋予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移情。
4、悬想式示现:即把想象中的情景,说得如同真情实景一般。
5、(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须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6、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7、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8、(9)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9、■□映衬,是利用客观事物之间相类或相反的关系,以次要形象映照衬托主要形象的修辞手法。
- 上一篇:精选131句形容人能文能武的句子有哪些文案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2021℃千里送鹅毛打三个数字【文案整理45句】
- 827℃描写雨下得很大的句子【文案整理106句】
- 699℃春娇与志明歌词含义【文案整理40句】
- 457℃排比句构成与表达效果【文案整理40句】
- 420℃描写星河璀璨的诗句【文案整理43句】
- 325℃从此再无母亲【文案整理24句】
- 258℃关于毅力的作文开头和结尾【文案整理30句】
- 256℃排比句例子大全【文案整理39句】
- 251℃名人名言图片带字壁纸【文案整理81句】
- 244℃银行晨会分享正能量小故事及感悟【文案整理8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