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精选140句悯农其二的意思文案

admin 2023-09-07 08:05:44 文案短句

一、《悯农》(其二)

1、品诗人:木华|朗读者:颍川郡主

2、其次,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

3、六月的一个星期天,天气很热,一丝风都没有,唏哩呼噜想待在空调屋里看动画片。猪妈妈却说:“我带你去个地方!”于是不由分说,开着三轮车带着唏哩呼噜回了老家。

4、►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赏读合集

5、《春夜喜雨》杜甫《绝句》杜甫

6、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7、译文: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8、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9、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10、得益于现在的科技,让我们在看书的同时能便捷的获得听觉的享受,而听正是孩子最自然获取知识的方式,若虹妈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从事过很多年的普通话考核工作,也做过十几年的语文老师,更是一位陪伴孩子成长十三年的妈妈,扎实的教育背景,丰富的教学经验,温暖的育儿教育经历,让她更懂得古诗中所蕴含的内涵,声声句句中,传递是温情,传承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温度……

11、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12、《悯农》其二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

13、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14、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15、《悯农》的作者是李绅,李绅还是唐朝时期的一代宰相,他也是当时主张诗歌革新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之与白居易、元稹、张籍等人的交往十分密切,其留存的《悯农二首》广为后世传颂。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第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16、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17、出版方江苏凤凰电子音像出版社非常重视这本书的出版,力求把《给孩子们说古诗》锻造成文化精品,选用最好的128克无光铜版纸印刷,完美还原插画的色彩,印刷更是精益求精,每一个细节都完美呈现,用纸厚实孩子翻页不会破,书页不反光,内页文字很大,排版松阔,能最大程度的保护孩子娇嫩的双眼。装帧考究,200×285mm的大开本更能让孩子融入到诗的情景中,特别适合孩子使用。

18、除了这一个其二外,《悯农诗》还有一个其在我们的小学课本上有学习到:

19、A.对苍生百姓的关爱之情

20、全诗如下: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二、悯农其二的意思

1、崔元藻调查后发现,吴湘贪赃属实,但款项不多,强娶民女之事则不实,所以罪不至死。但李绅却一意孤行,强行将吴湘送上了断头台。

2、组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全诗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3、悯农二首李绅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5、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6、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

7、同学们大家好,博雅吟诵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们一起欣赏的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代表作《悯农》第二首,这首小诗在百花竞丽的唐代诗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却流传极广,妇孺皆知,不断地被人们所吟诵、品味,就有它独特的道理。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8、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

9、►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赏读合集

10、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1、本书收录有112首古诗词、15篇文言文,以及1首毛泽东的现代诗。

12、悯农”,即怜悯农民之意。流传比较广泛的是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诗,还有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悯农》诗。都写出了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同时借此揭露社会不平,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疾苦的同情。

13、《春晓》孟浩然《过故人庄》孟浩然

14、整句的意思是:全国上上下下到处都被开垦了,农夫还是被饿死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农民深受那些剥削者的欺压,永无宁日。犹:还是,仍然。

15、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所作。

16、“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17、而且,诗的前后联系很紧,顺理成章。没有前面两句的描述,后面两句议论就显得空泛,没有根基,没有力量。反之,没有后面的议论,前面的描述也就还停留在表面,意义也就没有这样深刻了。

18、第一首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19、从前,在猪的王国里有一只小猪叫唏哩呼噜。唏哩呼噜为人很热心,经常帮助别人,还爱打报不平。可是他有一个缺点:就是吃饭吃相不好,狼吞虎咽,动静很大,常常把饭菜弄得到处都是,吃一半浪费一半。

20、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译文: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唐·李绅《悯农二首·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译文: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三、《悯农》(其二)原文

1、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松 (唐)成彦雄 大夫名价古今闻,盘屈孤贞更出群。 将谓岭头闲得了,夕阳犹挂数枝云。 松 (唐)韩溉 倚空高槛冷无尘,往事闲徵梦欲分。 翠色本宜霜后见,寒声偏向月中闻。 啼猿想带苍山雨,归鹤应和紫府云。 莫向东园竞桃李,春光还是不容君。

2、像第一首的前三句,从总体意义来说都是采用了鲜明的形象概括了农民在广大田野里春种秋收等繁重劳动的辛苦。这些辛苦并换来了大量的粮食,该说是可以生活下去的,但最后一句却凌空一转,来了个“农夫犹饿死”的事实。

3、农民在晌午日头当空的时候不断地锄着地上的禾苗,汗水滴下,落入禾苗之下的土地中。又有谁知道那盘中的美餐,其中每一粒每一粒的米都是农民们辛勤的成果。自己翻译的...

4、“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

5、►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赏读《所见》

6、农历六月廿一二零一八年八月一

7、《悯农》其一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诗人形象地用“种”和“收”,“一料粟”就变成了“万颗子”描绘出农民的劳动;而且全国的土地尽被开垦,毫无荒废,我们由此能够想象出一个遍地谷穗金黄、粮食堆积如山的丰收景象。而“四海无闲田”则显示了农民的勤劳和辛劳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宋代:杨万里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8、(多选)以下哪些诗句为《悯农(其二)》中的句子?()

9、这是一首描写农民辛苦种田的诗,全诗描绘了农民在烈日炙(zhì)烤下,挥汗锄地的劳动场景。诗中深深感叹粮食来之不易,劝导人们要珍惜粮食,表现了诗人农民深深的同情和怜悯之情。

10、►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古诗赏读《画》

11、猪妈妈说:“我教给你一首儿歌吧:‘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并且让唏哩呼噜唱给爷爷奶奶听。此后唏哩呼噜吃饭再也不唏哩呼噜了,因为他明白了粮食来得很不容易。

12、►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赏读合集

13、而且,李绅家中私妓成群,完全没有必要夺人所爱。诗人刘禹锡吟了一首《赠李司空妓》:“高髻云鬓新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14、这两首小诗在百花竞丽的唐代诗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却流传极广,妇孺皆知,不断地被人们所吟诵、品味,其中不是没有原因的。

15、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16、现在的小朋友很少干农活儿,麦苗韭菜都分不清,不懂得麦子和玉米是从哪里来的。我建议小朋友们放了假去乡下参加一次劳动,体验一下农民的生活,尝尝“汗滴禾下土”的滋味,这样我们才会更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

17、李绅所在的唐朝浪费现象也很严重,那些达官显贵不珍惜农民的辛勤劳动,于是诗人发出感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意思是说:“有谁知道碗里的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勤劳作得来的呢?”诗人在这里告诫人们要珍惜粮食,尊重农民的劳动,要节俭,不要浪费。

18、除了对重点、难点词句进行注音、注释,还以孩子们熟悉的视角,用轻松活泼的语言,对诗歌进行介绍和解析。这样,既拓展了孩子们的知识面,又让孩子们更轻松地领略古诗之美。

19、►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赏读合集

20、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方法,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人深省,将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四、悯农其二怎么读

1、悯农二原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其二》——唐李绅

2、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3、第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诗人在抒发感慨。盘,盘子,这里指碗。餐,指饭食。皆,都。

4、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5、《鹿柴》王维《竹里馆》王维

6、没有前面两句的描述,后面两句议论就显得空泛,没有根基,没有力量。反之,没有后面的议论,前面的描述也就还停留在表面,意义也就没有这样深刻了。这两首小诗在百花竞丽的唐代诗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却流传极广,妇孺皆知,不断地被人们所吟诵、品味。

7、首先,这两首诗所抒写的内容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事情。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许多熟视无睹的情况,如果一旦有人加以点拨,或道明实质,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种道理,就会觉得很醒目,很清楚,从而加深了认识。这两首小诗所以有生命力,就有这一方面的道理。

8、《悯农其二》这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以语近意深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9、麦子刚刚收割过,玉米苗也蹿出老高了。唏哩呼噜的爷爷奶奶正在地里锄草,汗水一滴滴从头上落下来,落进了土里。

10、今天的推送是李绅的《悯农》(其二)

11、不管是古诗的选取还是对古诗的诵读,若虹妈妈精心挑选;不论是书籍的设计还是出版,所有参与人员都百分之百的投入。这个成果便有以下几大优点:代表性、全面解析、听读结合、插图诗意、获益良多。

1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3、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

14、李绅接报后立即将吴湘逮捕下狱,判以死刑。但此案上报到朝廷后,谏官怀疑其中有冤情,朝廷便派遣御史崔元藻前往扬州复查。

15、第一句“锄禾日当午”中“锄禾”都是平声字,所以读起来拖得很长,农民日日在田里躬耕劳作,漫长且艰辛;“日”是入声字,所以读的快速、短促,夏天的中午,太阳当头照着,是一天最热的时候,农民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在田里给禾苗锄草松土,多么辛苦啊!“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两句诗,语言朴实无华,浅显易懂,但却十分感人,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所以我在吟诵的时候把“粒粒”读的简短有力,便是要突出这粒粒粮食的来之不易,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从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粮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16、►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赏读《枫桥夜泊》

17、不久前,把一生浸在稻田里,把功勋写在大地上的袁爷爷陨落星际,他在世时曾说过:“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要尽量发挥新的贡献,我最大的愿望,就是饭碗要牢牢地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为此91岁高龄的他仍旧每天去试验田“打卡”,我们怀念他,因他不问名利,长期奋战在农业第一线,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我们怀念他,因他怀揣“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让上亿人口摆脱饥饿!

18、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19、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著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

20、shuí zhī pán zhōng cān ,lì lì jiē xīn kǔ ?

五、悯农其二是什么类型的古诗

1、欢迎将您的专题讲座、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等与大家分享,来稿请发至邮箱xxyw@txlexue.com。

2、诗词赏析: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

3、C.谁知盘中餐:有谁会想到盘中的粮食。

4、四海:指全国。闲田:未被耕种的田。

5、有谁想到碗中饭,粒粒皆自辛苦得。

6、在盛夏的正午,农民顶着火辣辣的太阳锄地,汗水淼淌滴在庄稼地里。可是谁又知道,碗中的每一粒饭都包含着农民的辛苦啊! 《悯农二首(其二)》

7、让孩子们在年幼时就接触诗歌、爱上诗歌,是若虹妈妈编写这套书的初衷。为了较好地达到这个目的,若虹妈妈对书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精心设计。

8、B.汗滴禾下土:汗水滴落在禾苗上,禾苗下了土。

9、这时李绅虽已去世,但按照唐朝的规定,酷吏即使死掉也要剥夺爵位,子孙不得做官,因此,死去的李绅受到了“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的处罚。

10、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11、李绅(772—846),汉族,字公垂,亳州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生于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中书令李敬玄曾孙。青年时曾在润州无锡(今属江苏)惠山寺读书。

12、四时田园杂兴(其一)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拓展资料译文:四时田园杂兴(其一)白天出去耕田,到了夜晚回来搓麻绳,男的女的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儿童不明白为什么要进行耕耘,(但)也依在桑树下学着大人耕耘的样子种瓜。四时田园杂兴(其二)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13、春天种下一颗种子,秋收时可以收获万颗子粒。四海之内并无闲置荒芜的田地,可是仍有农夫饿死。

14、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15、“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16、 悯农春 种 一 粒 粟 ,秋 收 万 颗 子 。 四 海 无 闲 田 , 农 夫 犹 饿 死 。

17、餐:一作“飧”(sūn)。熟食的通称。

18、猪妈妈多次批评唏哩呼噜,可是他一点也不在乎,还夸口说:“我家粮食多的是。”

19、在唐朝诗歌的百花园里,这首诗独树一帜,与众不同,焕发出极强的生命力。因为这首短小的诗歌说明了一个普遍存在并且非常重要的道理:粮食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20、(出处)《悯农二首》——唐·李绅

六、《悯农》(其二)

1、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

2、做一本孩子们喜欢,能帮助孩子进步的书,是若虹妈妈的初衷。

3、禾:禾苗,庄稼。谷类植物的统称。

4、《滁州西涧》韦应物《别董大》高适

5、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

6、我觉得悯农农业的肥料不错的啊,不贵,很平价,主要的就是他们家肥料的效果很好,我已经连着好几年都是从他们家买的肥料了,真心推荐。

7、悯农 (唐) 李绅 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春天中一粒种子,等到秋天就能收获很多。全国没有一块田地是空闲的,但是还有农夫饿死。表现了社会的黑暗。

8、►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古诗赏读《咏鹅》

9、李绅著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作品流传至今的有《追昔游诗》3卷、《杂诗》1卷,收录于《全唐诗》。另有《莺莺歌》,保存在《西厢记诸宫调》中。

10、农民劳作在中午,汗珠滴入泥土中。

11、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12、悯农二鉴赏: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

13、关于《悯农(其二)》的翻译,错误的是哪一项?()

14、《游子吟》孟郊《春望》杜甫

15、李绅《悯农》其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其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6、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扩展资料:《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

17、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悯农(二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

18、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粮食颗粒。

19、《悯农其二》古诗解释意思是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20、译文: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1、►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古诗赏读合集

2、悯农再如第二首,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

3、《悯农》是什么意思“悯农”,。古代很多诗人写过《悯农》诗,流传比较广泛的是唐代诗人的《悯农》诗,还有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悯农》诗等。

4、《朱子家训》说的好:“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今天我们日子富裕了,但是粮食浪费的现象触目惊心,据统计,仅我国个人和家庭每年浪费的粮食约110亿斤,相当于1500万人一年的口粮。针对这种现象,我们的国家现在提出了“反对浪费,实行光盘行动”的倡议。

5、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悯农二首悯农(其二)唐代: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译文: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表达了对农民的怜悯同情之情。唐·李绅《悯农二首·其一》

6、►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赏读合集

7、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所作。

8、“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习见,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这一点拨就异常惊人醒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9、而且,我们木头马的这本书还配有免费的有声伴读,一文一码,专业配音员深情朗读,给你身临其境般的听觉盛宴!

10、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1、D.对治国安邦的向往之情

12、(出处)《悯农二首》——唐·李绅

13、 唐代: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14、《悯农》——唐·李绅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田家》——唐·聂夷中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浔溪棹歌》——清·董恂米凭转斗接青黄,加一钱多幸已偿。二月新丝五月谷,为谁辛苦为谁忙?《观刈麦》——唐·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5、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6、第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17、《咏鹅》骆宾王《咏柳》贺知章

18、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悯农二首

19、有谁知道碗里的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言外之意,世上的人们,难道不应该珍借每一粒粮食、尊重农民的劳动吗?

20、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生于唐大历七年,祖籍安徽亳州。父李晤,历任金坛、乌程(今浙江吴兴)、晋陵(今江苏常州)等县令,携家来无锡,定居梅里抵陀里(今江苏无锡东亭长大厦村)。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