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精选147句紫砂壶德钟壶特点文案

admin 2023-09-08 09:28:22 文案短句

一、德钟紫砂壶刻什么字好

1、本山绿泥含石英偏多,吸附水份相对偏多,在挥发过程中造成坯体的收缩大,也就是说泥料“爆”,烧制中容易开裂,易损。

2、朱可心为紫砂七老之花器宗师,报春壶为其代表作品。

3、顾景舟可以说是历代紫砂陶艺名家中,名号最多的一位,他本名景洲,后改名为景舟、名号有曼晞、瘦萍、武陵逸人、荆南山樵及壶叟等。曾自创堂号为自怡轩。

4、感谢邀请,德中壶是紫砂壶中的传统器型,钟最早是乐器,礼乐之用,德钟便是由乐器改制!德钟壶最早由大亨创制,后经艺人不断创新又对大亨德中进行改制,有剑字流德钟和壶身加高款德钟,不论器型怎么改变,德钟也一直是紫砂壶的经典!不仅拿握舒适,造型古拙大器且出水利落,形神兼备!我是汲老,欢迎大家多多关注!

5、顾景舟制上新桥江苏宜兴中超利永紫砂陶有限公司藏

6、紫砂壶身刻绘诗书画印很有文人气息,具有良好的的观赏性和收藏价值。其中刻绘的字体用隶书体比较好看。

7、(2)配套紫砂茶具的“头”指什么?

8、汉君壶是六十年代初,紫砂陶趋于低谷时所制,为大众服务之茗壶,至今比较珍贵。汉君壶曾以商品大量涌现,现一壶款,由于壶艺家学养不同,所制器物差别甚大,有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之感。汉君壶原似曼生扁石壶之式,清末民初为平盖汉君壶,基本定型。

9、顾名思义,其造型源于井栏。“井栏”一词,传统文化中多见,如“命理之学”中有“井栏”一格,陈式老架二路太极拳谱第四十一式为“回头井栏直入”。实际生活中的井栏即井之护栏,亦名井床,井干。古人掘井多置井栏,有的还置井盖,井顶,井亭,它们即可护井,又能起到美化环境作用。

10、紫砂洋桶壶是紫砂茗壶名种里较为常见的一种款式,亦是一种茶壶款式的专用名称。紫砂洋桶壶自清末民初创制以来,以其造型简练,使用方便,是宜把玩,便于提携,便于茗泡而一度盛行,并为大多数茗壶爱好者接受,嗜好、收藏而成为紫砂光货素器类经典传统作品之一。俞国良、汪宝根、储铭、顾景舟、何道洪等等艺人,无不为紫砂洋桶壶的流行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11、诗意生活,离不开我的紫砂。

12、蒋蓉别号林凤,江苏省宜兴市川埠潜洛人。1995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11岁随父亲蒋鸿泉学艺。1940年由伯父蒋鸿高带至上海制作仿古紫砂器。1947年回乡。1955年参加宜兴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创作荷花壶、牡丹壶等。为周恩来总理出国访问赶制象真果品20套。

13、我们对于刻字之美的追求或许就是始于这时。后来,当初的“刻字”发展成了“铭”。

14、他多才多艺,还制作了许多案头陈设的清供雅玩和文房用具,像生的菱角、扁豆、花生、玉蜀黍、鹚菇、栗子、藕片、荸荠、核桃、白果等等,无不精妙,把果蔬的自然生态,表现的淋漓尽致,惟妙惟肖,再配以契合果蔬肌理的泥色,给人以活生生鲜灵灵的审美感受,令人拍案叫绝。

15、德钟壶式是邵大亨的代表作,器形端庄稳重、比例协调、结构严谨,乃经典壶式之一。

16、▲时大彬虚扁壶上海博物馆藏品

17、在陈曼生之后,清代书法家梅调鼎在浙江宁波的玉成窑,被认为是文人壶的又一巅峰,其聘请当时的制壶好手何心舟、王东石等制壶,玉成窑出品的紫砂茗壶文人气息浓厚,为时所追捧。

18、清嘉庆味泉制全寅绘“石亦可心”描金山水楼阁渔舟图德钟壶

19、57年参加全国民间艺人代表大会,六十至七十年代设计新品达百余种,分别为国内外各大博物馆,文物馆所收藏。

20、五件头——1壶2杯2碟;

二、紫砂壶德钟壶特点

1、北京远方2015春“走进无锡”艺术品拍卖会

2、十大器型1|之子冶石瓢

3、我的紫砂我做主。

4、清中二泉刻蒋裕泰制德钟壶

5、程寿珍善仿制邵大亨的掇球壶,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1932年在美国芝加哥博览会获头等奖和优秀奖。此后所制掇球壶,底钤有“八十二老人作此茗壶,巴拿马和国货物品展览会曾得优奖”款识,盖印篆书“寿珍”印,把有“真记”楷书小印。

6、紫砂壶印章款识是紫砂壶生胚上施加印文。表明紫砂壶的制作者,与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十分相似。早期紫砂作为民间工艺作品上并不留有作者名款,南京出土的嘉靖年间司礼太监吴经墓中的紫砂提梁壶就无名款。

7、此壶最初创作者是顾景舟,壶身呈扁圆形,折肩圈足,曲流环状柄,压盖式,桥型钮。此壶造型端庄、秀美、新颖脱俗,在柄的环状之上稍加改动即可安放拇指,又与壶盖钮相呼应,真可谓匠心独运、设计巧妙。盖与肩部均以凹线、阶状分割空间,自上而下视之,有一环扣一环水波荡漾之感。壶盖上的钮正像一座小桥矗立于湖水之中,上新桥壶或由此而得名。

8、▲段泥竹节壶壶身由著名陶刻艺术家任淦庭刻朵朵梅花,另一侧刻“两腋生风,漱石作”底刻款为“自怡轩”

9、钤印:大亨(盖)说明:邵大亨独创光素造型代表作“德钟壶”壶口盖直而且紧,无落帽之忧,壶嘴壶把舒曲自然,宛若从壶体中天然生出一般。壶身手感极佳,温润如玉,造型洗练朴实,不受世俗所染,一洗清代宫廷繁缛的风格。壶口之上下圆线,平和端庄、神态自若,而盖上的一条细线作为装饰,真正神来之笔,其厚薄、宽窄、位置已经达到不可做任何改动的程度,技艺手法已经达到紫砂传统基础技艺的巅峰。参考:《宜兴紫砂珍赏》86页,顾景舟主编,远东图书公司出版,1993年1月。德清俭素儒雅中和

10、底款:一粟印信盖款:毛一粟把款:毛说明:附证书毛国强:艺名一粟,1945年生于江苏宜兴,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轻工厅评定),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专委会会员。1958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著名老艺人任淦庭学习陶刻艺术,从此走上了紫砂艺术之路。1982年作品《12件鼻烟瓶》(合作)获轻王部中国王艺美术协会展评一等奖;《五件紫砂挂盘》获二等奖;1994年作品《心经六条屏》获第五届陶瓷艺术设计创作评比二等奖;作品《狮象玉鼎》(合作)、《特大百寿瓶》陈设在中南海紫光阁。容量460ml

11、1973年,朱老先生已届古稀之年,但为了工厂的发展和适应市场的需要,他以现代设计理念,设计了这款高档的同一种造型多种浮雕装饰的系列茶具。通过对传统造型的提炼和精心改进,使之更符合人们日常生活使用和审美情趣的要求。该系列作品分别以梅、竹、柏、松、桃为题材,朱老不是简单的照搬自然形象,而是经过精心设计提炼取舍,梅花疏影横斜,柏枝青翠、竹叶潇洒,青松苍劲、桃叶枝美叶秀,都得到恰如其分的刻画塑造,给人以美的享受和以少胜多的艺术感受。朱可心是我心目中除了顾景舟最佩服的制壶大家。(总要带点个人情感干什么..呵呵)

12、在中国紫砂文化史上,供春是一个开创性的人物。明代正德年间,为求读书清净,县官吴颐山带着书童供春读书于宜兴(旧称阳羡)南部山区的金沙寺中,闲暇时供春看到寺内老和尚用当地特有的紫砂泥捏制茶壶,饮茶参禅,此时已成佛界习俗。也许是出于好奇吧,偷偷地跟着寺里的老和尚抟坯制壶,他见寺后山上一颗千年银杏古树,树身结着树瘿,像团起来的圆瘤,奇特可爱。于是供春用寺里老和尚制壶后洗手沉淀在缸底的紫砂泥,用茶匙挖空壶身,再接上与树瘿纹路相似的壶嘴、把,用手指按揿壶身表面并留下许多指螺印,烧成后果然生动异常,连老僧与吴颐山见了都连声称赞。供春之壶,胜于金玉。

13、历史上在紫砂花货上有很大成就的艺术大家不是很多,可供借鉴的优秀作品也有局限,所以蒋蓉大师的创作更多的是源于生活,在大自然中去寻找题材,通过仔细观察,吸取自然、提炼自然,经过反复推敲、认真总结。

14、王寅春为紫砂七老之是紫砂制作功力很深的艺人,制作茶壶以既多又快又好而著称。

15、买一把真正的紫砂壶到底要多少钱?

16、清康熙陈鸣远制南瓜壶,在2016年春拍中以3220万元成交。(中国嘉德)

17、陈鸿寿,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乾隆至道光年间)书画家、篆刻家。字子恭,号曼生。陈鸿寿于金石书画以外,以设计紫砂壶最为人称道,被后世称为文人壶的开创者。他聘请当时的制壶好手,杨彭年、杨凤年兄妹二人制壶,自己则在壶身上铭题壶铭,极富文人气韵。

18、他与杨彭年的合作,堪称典范。现在我们见到的嘉庆年间制作的紫砂壶,壶把、壶底有“彭年”二字印,或“阿曼陀室”印的,都是由陈鸿寿设计、杨彭年制作的,后人称之为“曼生壶”。后世流传的曼生十八式之名只是泛指,曼生壶并非只有十八式。

19、现在的日子里,这种人不少。

20、对艺术家来说,市场定位、宣传推介、有效传播,都能为个人乃至行业带来正能量。对不同读者来说,选择一把适合自己的紫砂壶,从远至近地接触到茶道、壶道,欣赏臻品之美,乃至寻觅、发现一把可传家的好壶,都是说不出的幸福。

三、德钟紫砂壶有哪几种

1、任淦庭又名干庭,字缶硕,号漱石、石溪、聋人、大聋、左民、左腕道人。江苏宜兴人,陶刻大家。在家排行老长兄淦坤,精于刻纸,二哥不幸早逝,四弟淦儒,是专工花鸟人物。

2、▲冯桂林制任淦庭及吴汉文刻紫泥柿子壶

3、一说清代邵大亨初创,原意是壶体仿照鼓型,后人仿制做这种壶形就成了仿古代壶型的意思了。另说最早见于近代赵松亭按吴大徴授意所作,身扁、腹鼓、颈高、盖板平滑,壶盖与口沿子母线吻合严密,合成圆线饱满,扁钮有力,虹钮有势,二弯流胥出自然;圆圈把匀势而起,有些款把圆下有垂,富于灵动,整体骨肉亭匀,收展有度,有一气呵成之畅。

4、你周围也有这样的人吧,用自己的眼看德钟壶,会读出意外之意,味外之味。

5、汉瓦属于圆器当中的一种,历来多位艺人都有仿制此种款型,而之前杨彭年的一款汉瓦壶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是圆筒形壶体,上侈下教,短流势较直。盖平略见弧,桥式钮,钮面阴刻海棠纹样。泥质坚结,砂色暗红。壶盖子口制作圆而不规,转捻即紧,拈钮可以翕起全壶。

6、篆刻刀品牌里比较出名的有永字牌篆刻刀、吴昌硕,其中永字牌篆刻刀是硬质合金篆刻刀,硬度和耐磨度比较好,吴昌硕主要做锰钢刀,价格低,品质一般。如果是自己用或是送人的话,建议选永字牌篆刻刀,品牌大,刻刀质量不错,手感也好。

7、民国紫砂加彩山水纹德钟壶

8、俞国良造壶精工,气格浑成,擅制传炉壶,匀挺有力,朴质工整,仿佛天成。其所制壶式以传统为主,但喜在传统中求变化,做些小改动。

9、裴石民,著名紫砂艺人。原名裴云庆,又名裴德铭,宜兴蜀山人。

10、第一大贡献,是把诗文书画与紫砂壶陶艺结合起来,在壶上用竹刀题写诗文,雕刻绘画。第二大贡献,他凭着天赋,随心所欲地即兴设计了诸多新奇款式的紫砂壶,为紫砂壶创新带来了勃勃生机。

11、借鉴松、竹、梅题材来表达个人的感情和思想,圆形壶身似竹筒。此壶壶形、色、工各方面均独树一帜。其形注重意,其色重真,其工细兼精,造形艺术突出。

12、民国俞国良制南林刻石鼓文洋桶壶

13、(8)紫砂壶的有害物质含量有没有标准?

14、为了创作,她经常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甚至因此身体尤其是腿落下了病痛,但她依然凭着对艺术的执着,无怨无悔。即使到了八旬,蒋蓉大师仍然在不断地创新。她晚年也长对晚辈说:“艺无止境,紫砂艺术尤其是花货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大自然是创作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只要认定了目标去努力、去追求,就一定会有好的成绩。”

15、顾景舟也曾在上海制壶也是悄悄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在仿制时大彬壶时,成品壶内刻了一个小小的“景”字,粘上一点脂泥盖住。

16、《唐羽壶》为光素器形,为创新系列作品中经典之佳作。创作构思源于唐代宫廷中的羽觞壶,它的造型与之非常贴近,须知,唐人饮茶并非今日沏茶,而是用类似如今沱茶样的茶团和茶饼研碎放入壶中,文火之上慢慢煎煮。有点类似现在煮咖啡。因而壶的手柄一般都较细长,似有羽翼飞升之感。他的创意也可以诠释为唐代陆羽之壶。手中把玩似有拉回时空,重温唐风,再现历史的美妙感觉。

17、清大明李制款紫泥德钟壶

18、整理了一些常见的经典壶形介绍,永不淘汰之经典壶型,看看你有几把?

19、曾获1915年美国旧金山“太平洋万国巴拿马博览会”奖和1936年、1937年“江苏省物品展览会”特等奖。

20、清黄玉麟制吴昌硕铭桃子壶

四、德钟紫砂壶图片

1、“乳鼎壶”,壶体简洁腴润,线条流畅而富有张力,体现了乳鼎壶的含蓄美,壶盖与身截成一体,壶钮、嘴、把采用暗接过渡,整壶更显秀润雅致,充分的体现了紫砂的特质。乳鼎有时候又被称之为“玉乳”,与乳鼎不同之处在于底为平底,无三足而立,依然显得端庄典雅,不失风韵!

2、传说明代正德年间有一位读书人在宜兴的金沙寺复习迎考,他的书童供春就在寺内向金沙寺僧学习用紫砂制壶,并且进行了自己的改造,把原来实用性为主的壶制作得更有文化气息。

3、经典的紫砂壶壶型远远不止这20把,以上这20把经典紫砂壶是老七和众多壶友一起讨论挑选出来的壶型,不知看了此篇文章的你是否也一样喜欢呢?

4、壶内藏冷暖,茶中品甘甜。

5、高H8cm宽W8cm

6、邵大亨所创,以64根长竹段围成壶身以合64卦之数。以32根短竹段分成四组,每组8根,结以成足。壶盖浮雕八卦图,盖钮成太极图,颇有匠心。

7、王寅春的一生为紫砂工艺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为紫砂事业培养了大批技艺人员,一生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展览,为紫砂陶艺的繁荣和发展作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8、《扬州画舫录》就记载时大彬曾用大拇指在壶把下端按上自己的指纹做记号。

9、名字很美。情之所钟,在于我辈,德之所钟,在于一壶。

10、秦权为壶,气度泰然,刚正不阿。光面古拙中意象万千。

11、江苏高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12、月满则亏即月有阴晴圆缺,本是自然现象,而他隐喻着“满遭损,谦受益”“哲理,因此作者将其题于“却月”壶上,把玩之时,作为座右铭来规范自己。

13、王寅春是位多产的壶艺家,技艺风格独树一帜,光素器、花塑器都带有强烈的个性;方器规矩挺括,敦厚朴实,筋纹器雍容大方,秀美可掬,很难友人企及。

14、但若依我愚见,壶铭更多的是一种寄托,一种表达。文字浅显并不代表意味不深,情之所至有委婉含蓄,也有直抒胸臆。

15、清早期大彬款平盖德钟壶

16、武事奋金铎——战争时期的司令工具。古时的军事长官曾挥舞旗帜召集村民,在田野练习布阵和战法,了解击鼓鸣金等军事号令。每隔三年,则举行更大规模的集体军事训练。我们看古代打仗的小说,经常有鸣金收兵一词,鸣金即鸣铎,就是摇大铃铛。宝铎含风,响出天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后铎的作用更主要集中于乐器和建筑装饰了。目前我们能经常见到的就是古建筑四角的铎铃装饰。

17、美人肩紫砂壶宛如古代女子端庄可爱,带点宫廷的雍容华贵,又不失大家闺秀般的妖娆。造型饱满,大方得体,以体现圆润的壶身为主,壶盖与壶身仿佛合为一体,没有空隙,用手抚摸上去,能感受到它的温暖。美人肩作为传统器型是由清代的老作品演化而来,是一款经典器型,同一种器型在不同的工艺师手里能够表现出不同的神韵与气韵来,以古代美人的肩线及丰腴美妙的曲线,幻化出动人心弦的壶形。

18、关注▲“紫砂壶收藏”这里有最专业的紫砂知识

19、我的紫砂,我们的紫砂。

20、通高70mm腹径95mm约350cc采用宜兴本山紫泥手工制作,砂质细腻手感好,壶形别致玲珑优美,圈足压盖,壶的把扭流装点得当,配以壶身恰到好处韵味十足,壶的正面陶刻山色水景,一眼望去风光宜人,背面刻有铭言以及刻款,蒋晓明是工艺美术师壶底把盖内都有蒋晓明印款,总之此壶砂质好,壶形好,工艺好,图文好,印款好,收藏前景好。

五、德钟紫砂壶刻什么字好一点

1、近代裴石民制段泥三足鼎壶

2、十大器型10|之风卷葵

3、但是紫砂壶烧成近1200℃温度,内壁绝无釉装饰饰,所以也无铅、镉溶出之虑。

4、紫砂壶的一种。壶以紫砂老拼紫泥为材质,紫而不姹,细润如脂,整器以玉乳为名,造型圆润充实,以曲线构成主体形式,自壶钮、盖、身、底脚,没有硬性的折线和角,显现球形大小均衡适度的节奏感。一弯嘴、圈把、截盖与口吻合,扁钮至脚线与主体造型紧密呼应,触觉舒适,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尤其是形态流线的掌握,优柔曲折如小泉流水,妙哉妙哉!

5、▲时大彬瓜棱壶旧金山亚洲博物馆

6、赞是一种鼓励,喜欢的轩友,请不要忘记在页尾点赞哦~

7、呈铁栗色,表面细润,是以优质紫砂泥制作。壶身呈莲子式,平肩高颈,压盖微穹,三弯嘴粗大,把环而方,扁珠状钮,为典型清中期手工制作特征。加底向内包卷,大平底,做工精细,形制敦实古朴。

8、美人肩是个传统器形。由清代的老作品修改而来,以体现圆润的壶身为主,壶盖与壶身仿佛合为一体,没有空隙,勾勒出“美人肩”的圆润,用手抚摸上去,仿佛能感受到她的温暖。

9、思亭壶是清初制壶名家陆思亭所创,壶身如葫瓢,弯嘴自腹向上胥出,圈把秀丽,高虚盖与壶口相切,呈一完整的器体。圆球形钮,的脚明显,干净利索,圆包底,整器均匀为明接处理手法,此壶已成为特定的形制名称。

10、顾景舟在壶艺上的成就极高,技巧精湛,且取材甚广。可说是近代陶艺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所享的声誉可媲美明代的时大彬。

11、清光绪黄玉麟制并刻诗文汉君壶

12、吴云根,又名吴芝莱。1892年生于宜兴和桥,14岁拜汪升义为师。1915年到山西省平定县平民陶器厂任技师、1929年受聘于南京中央大学陶瓷科当技术员、1931年受聘于江苏省立陶瓷职业学校窑业科任技师、1954年进入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11月开始为紫砂厂招收第一批学员传授紫砂制作技艺。

13、少年时代的顾景舟,也生活在上袁村。

14、经典器型13|之汉扁壶

15、因为有了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

16、清蒋裕泰制二泉刻紫泥德钟壶

17、潘仕成祖籍福建蒲田,用朱泥小壶喝茶的习惯应源于此,因而所有正宗由潘仕所设计订制的潘壶均应是朱泥小紫砂壶!一般是三款,分标为高潘、矮潘、中潘。

18、容量:180cc,原矿底槽青,也有不带刻绘的。底糟青名泥,产于江苏宜兴黄龙山系,紫泥原矿大致可分:头糟青、二糟青、底糟青等三类,本名泥产于紫泥最底层,质量之佳,为历代陶人推崇之首,亦为数百年来经典名器,及已故顾景舟大师最锺爱之名泥;此泥矿名称,因宜兴产地方言沿用已久,为恐溷淆,故用其音直译文字,以“底糟青”名之。

19、针对可能会铅、镉溶出量超标的产品,国家标准《国标1261—2003》规定,空心制品铅≤0mg/L,镉≤0.30mg/L。

20、朱可心制任淦庭刻大圆竹壶

六、德钟紫砂壶刻什么字好

1、虚怀若谷,逍遥自在。个性鲜明,令人玩味不尽。

2、杨彭年,字二泉,号大鹏,清嘉庆、道光年间制宜兴紫砂壶名艺人,浙江省桐乡人。善制茗壶,有的浑朴雅致,有的精巧玲珑,且善配泥色。首创捏嘴不用模子和掇暗嘴之工艺,虽随意制成,亦有天然之致,世称“彭年壶”,对后世影响颇大。

3、▲杨凤年制紫砂竹节茶叶罐(一对)

4、清晚期黄玉麟制鱼化龙壶

5、主要涉及“釉上贴花”的瓷具,因为瓷器使用的颜料、油墨是必须加入铅、镉的,烧造又限于800℃以下,在低温状态下使用,遇到弱酸、弱碱就可能会溶出。

6、清曼生铭提梁紫砂壶(上海博物馆藏)

7、紫砂洋桶壶自清末民初创制以来,以其造型简练,使用方便,是宜把玩,便于提携,便于茗泡而一度盛行,并为大多数茗壶爱好者接受,嗜好、收藏,成为紫砂光货素器类经典传统作品之一。(也是老七我最喜欢的壶型。)俞国良、汪宝根、储铭、顾景舟、等艺人在做洋桶壶有很深的造诣。

8、(10)古代紫砂壶制作没有模具,这个说法对吗?

9、如果你支持他,喜欢他的作品

10、九件头——1壶4杯4碟;

11、吴云根为紫砂七老之是朱可心师兄,同样为花器大家。

12、我在手机上打了好几个字

13、在中国紫砂文化史上,供春是一个开创性的人物。明代正德年间,为求读书清净,县官吴颐山带着书童供春读书于宜兴(旧称阳羡)南部山区的金沙寺中,闲暇时供春看到寺内老和尚用当地特有的紫砂泥捏制茶壶,饮茶参禅,此时已成佛界习俗。也许是出于好奇吧,偷偷地跟着寺里的老和尚抟坯制壶,他见寺后山上一颗千年银杏古树,树身结着树瘿,像团起来的圆瘤,奇特可爱。于是供春用寺里老和尚制壶后洗手沉淀在缸底的紫砂泥,用茶匙挖空壶身,(那时候还没发展到拍身筒这个工艺步骤吧?呵呵)再接上与树瘿纹路相似的壶嘴、把,用手指按揿壶身表面并留下许多指螺印,烧成后果然生动异常,连老僧与吴颐山见了都连声称赞。供春之壶,胜于金玉。

14、曼生在溧阳为官,上任伊始,便遇到运送“白芽”贡茶上京之重任。曼生不敢怠慢,征集、挑选、包装,命人昼夜兼程,送往京城。终如期而至,龙颜大悦。消息传来,曼生及其幕客好友皆欣喜。曼生设宴以贺。席间,曼生一时兴起,挥毫泼墨,写下“八饼头纲,为鸾为凤,得雌者昌”之墨宝。好友郭通提议,何不造壶以载此喜,曼生喜不自禁。大镲凹凸有致,合则响,合而美。曼生有感于大镲分分合合,奏响人间欢乐,遂以合镲为样,合欢为名,设计出合欢壶,以朱泥造之,通体大红,富含吉祥与幸福之意。此壶极富天趣,取皆大欢喜之意,适用于节庆、祝福聚会之场合以添乐趣。

15、这就又增加了紫砂高贵不俗的雅韵。

16、欣赏茄段壶可以从可感受到自然的力量以及生活的魅力,体会到艺术的魅力!

17、此壶紫泥胎,短颈,口盖留唇,斜肩折沿,直流如一节玉笋,鋬环回扣壶身,盖面穹起,叠一圈,中竖扁状菱花钮。器形简洁质朴,比例协调。平底内圈,钤有“大明李制”方印。

18、窈窕秀美的壶身,漂亮匀称的壶肩,肩项及腹,骨肉匀亭。纤细绰约的壶把和壶嘴,自然舒展,曲线优美。好似美人盈盈而动,清扬婉兮,美目盼兮。

19、桃花源里人家。出处“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寓意不错。

20、汉铎,即汉朝之铎。汉铎,即汉朝之铎。《说文》中对铎的解释是:铎,大铃也。它是器物的名称。具体地说形状有些像甬钟,但体积小。梅调鼎(1839—1906年)字友竹,号赧翁,慈溪人,长期在慈城居住。有人称赞他是清代书法家中成就最高的一位。其为之作铭的汉铎壶可算是目前在紫砂历史上最据研究价值的汉铎壶了。

1、早年习艺,艺成后擅制仿古紫砂器,颇负盛名。善制水丞、杯盘、炉鼎等器,造型典雅别致,具有青铜器敦厚稳重之特点,尤以仿真果品最佳。有“陈鸣远第二”之美誉。

2、顾景舟制吴湖帆书画相明石瓢壶

3、除了紫砂器本身不易保存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被时大彬自己砸了。

4、汉云壶是紫砂壶中比较具有另类特色的器型,为顾景舟原创壶式,是改良传统经典壶式别具匠心的巅峰之作,汉云壶壶身光素无纹,纯以造型的优美取胜。壶以圆形线条为主,束颈,折腹外鼓。肩部凸起线条,延伸至壶嘴,与把手在视觉上保持了平衡,上小下大的两个倾斜块面突出中间线条的优美,使之过渡到壶嘴上成为阴阳分割之界,连接到壶把上端下沿,充分体现“线”的美感,使整个造型简练而又挺拔。

5、成交价:RMB172,500

6、曾有壶友在德钟壶上铭:“人世间有百媚千红,唯独你是我情之所钟”。读来浅显易懂,回味起来却饱含深情,后又觉切壶切铭。

7、释文:幽壑松涛如狮吼,登高清野忘世俗。款识:庚寅昌鸿书钤印:昌鸿(盖)、李(把)、昌鸿怡陶(底)备注:附作者本人证书。李昌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1937年生,1955年进紫砂工艺厂,师从顾景舟大师。58年来历任:紫砂厂技术辅导、车间主任、技术科长、副厂长、总工艺美术师、鸿成公司总经理、昌华公司董事长,熟知紫砂生产工艺全过程。1984年,与沈遽华合作“竹简茶具”荣获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质奖,成为当代紫砂首次在国际上荣获大奖。容积:700cc

8、清晚期梅调鼎铭何心舟制南瓜壶

9、在成形技法方面,时大彬改进了供春“斫木为模”的制法,把打身筒成形法与镶身筒成形法结合起来,由此确定了紫砂壶泥片镶接成形的基本方法,是紫砂壶制法的一大飞跃。又首创方形、圆形壶式,成为紫砂壶造型的典型壶式。

10、早期的思亭壶,壶嘴曲度较小,流口简练,以竹刀落款于盖口墙沿,笔致尚称工整;年代稍晚些的思亭壶,风格柔美,曲线明显,流口较尖,署款则各式皆备,有竹刀写刻,也有钢刀双钩刻,罕见钤印者。思亭壶式以其俊秀高雅,留名于朱泥陶史。闽南俗谚:「一无名,二思亭,三孟臣,四逸公」。思亭排名优于孟臣,有可能是思亭壶式俊挺,伫立茶船之中,有若蟜龙昂首,气韵出众。

11、对推动紫砂壶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2、黄玉麟,生于清末,继邵大亨之后又一重要的制壶大家,他所制的壶选泥讲究,作品莹洁圆润,精巧而不失古意,灵妙天然。有说他“每制一壶,必精心构选,积日月而成,非其重价弗予,虽屡空而不改其度”。

13、商朝时,古人在龟甲与兽骨之上镌刻、书写,用以记事与占卜。这些文字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具有较高的“刻字”水平。

14、典型传统壶型,清代道光、咸丰间宜兴制壶名手邵大亨初创,一面波浪中伸出凶猛的龙头,张口吐出一颗发光的宝珠,另一面刻鲤鱼跃出波涛。壶盖呈波涛涌起状,浪尖探出立体雕出的龙头,作为壶钮。龙头可伸缩,端壶到茶时,龙头伸出,同时龙头里又会伸出龙舌。倒完茶,壶持平,龙头缩回,龙舌也隐入龙头不见,设计非常巧妙。

15、粗看很不起眼!大彬提梁身筒成较大且丰满的扁球形,上部圆环状提梁粗大,六方三弯嘴,六瓣平扣钮,压盖,圈底,溜肩,素身。再看耐人寻味!身筒以实托虚,圆环以虚带实,上下两个圆弧构成的虚实对照,达到了视觉上的微妙平衡,整体上让人感觉气势雄健,浑然一体。所谓“周接四海之表,浮于元气之上”。三看惊为天物!大彬提梁如佛趺坐,清风朗朗。

16、▲大石瓢壶顾景舟制任淦庭刻

17、(4)存世的大彬壶为何不多?

18、博览古今鉴千秋◎收藏天下赏万物

19、泥质细腻,色泽极美,整款壶形如神灯,刚柔之意融入神灯这款传统壶型中,更具意境。光洁圆润、典雅喜人,对立面均衡,顶钮、虚盖、直颈、敛肩、鼓腹,线条疏朗。口、盖、沿、钮几近完美。

20、清早期许伯俊制小德钟壶

1、他的制壶以挥扑见长,尤其在制简练形体,如掇球、仿古等壶,朴实庄重,气势不凡,更突出紫砂艺术质朴典雅的大度气息。他的壶“力追古人,有过之无不及也”。在清代时已被嗜茶者及收藏家视为珍宝,有“一壶千金,几不可得”之说。

2、顾景舟、韩美林此乐提梁壶

3、“掇只”是紫砂壶造型中特有的一种壶型,造型像是把许多球状和半球状堆积到一起,由于掇在汉语里有连缀堆叠的意思,因此,这种造型的壶被称为掇只壶。《宜兴县志》中记载的掇只壶之所以价值连城,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出自宜兴制壶大师邵大亨之手。

4、当时的烧制情况,本山绿泥不易制作大件产品,仅作小件产品和作“化妆土”,在古代主要是用来作紫砂花盆或笔筒的表面装饰。

5、款识:“玉珍之玩,大彬”壶底刻字拍品为清代早期朱砂胎质,窑温烧造充分,红润细腻。壶型为德钟形,平盖、折肩,线条简练力道,壶把遒劲,壶底刻字“玉珍之玩,大彬”,品相完好,殊为难得。

6、我的紫砂,壶友之家。

7、铺砂方抖壶是根据量米的方斗为原型制作而成的,也因此而得名,是黄玉麟的代表作之一。传说该壶的胎土为红色,原料是精制的红泥,最具特色的还是壶身表面洒满了金黄色桂花砂。这毫无疑问充分地展示了黄玉麟的高超制壶水品和调色水品,更是反映了黄大师的创新理念。该壶为四方梯形,除了金黄色桂花砂之外,再无其他装饰,壶盖上刻有篆书字体的“玉麟”方形印记。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