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古文名篇书法【文案整理48句】
admin 2023-03-01 01:41:42 文案短句 ℃古文名篇书法
1、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丰(今属江西省)人。嘉祏二年(1057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以文章著名于世,后世称为“唐宋八大家”之有《元丰类稿》50卷行世,《宋史》有传。
2、▲苏轼《致季常尺牍》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苏轼《阳羡帖》书于1085年(元丰八年)▲苏轼《屏事帖》书于1085年(元丰八年)▲苏轼《致南圭使君帖》书于1096年(绍圣三年)行书▲渡海帖局部《苏轼回翰林院图》局部,明代张路绘。
3、王献之《二十九日帖》“吴中四才子”之明代书法家祝允明,号枝山,工于书法,名动海内。他以古自期,强调“沿晋游唐,宁守勿失”,对原帖形貌、神采和章法把握精准,所临最为得神。
4、硬笔书法中级教程,字根练习+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百字通关
5、学欧阳询楷书的看过来!这部敦煌遗书或许给我们重要启示
6、二王书法在历史的长河中是经过历史的积淀与选择的,是历史上所有书法家都认可和推崇的书法圣人,无论他们的书法作品还是文化造诣修养,都是后人无法比拟和超越的,别的不说,就拿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来说,不仅所书字体风流潇洒,俊美无比,而且章法自然,浑然天成,巧夺天工,达到书法与章法,文采三者之间非常完美的结合,达到十分完美的境界,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古文名篇书法)。
7、因为唐诗的意境,或幽静,或豪迈,有欢喜,亦有优愁的;有写春夏的,也有写秋冬的;有抒发家国情怀的,也有描写个人情谊的。读写唐诗,可以陶冶情操,修炼心性。
8、被世人贬低的形质至少还有一个标准,比如平衡,比如对称,比章法,甚至我的书法“每个捺写得都差不多这是错误的”都可以做为评审基础。
9、黄庭坚《松风阁诗帖》墨迹纸本,纵8厘米 横22厘米,全文计29行,153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0、全国历届书法篆刻展览获奖入展作品精选——唐楷100例
11、时间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历无数个历史变迁印证了“古人的碑帖”是书法之根本更是后人之范本。
12、传说留下中原的父老,常常盼望朝廷,盼望皇帝仪仗,翠盖车队彩旗蔽空,使得行人来到此地,一腔忠愤,怒气填膺,热泪倾洒前胸。
13、看金兵将令夜间出猎,骑兵手持火把照亮整片平川,胡笳鼓角发出悲壮的声音,令人胆战心寒。想我腰间弓箭,匣中宝剑,空自遭了虫尘埃的侵蚀和污染,满怀壮志竟不得施展。时机轻易流失,壮心徒自雄健,刚暮将残。
14、作者大抵皆一时名贤,所选文章富于故实。一本在手,可藉以窥见百年风气转移之一端,也可切实为古文写作汲取之参考,又可以作一部百年小史参看,饶富多益,功在当代。
15、《蒙诏帖》,墨迹纸本,又名《翰林帖》,高8厘米,长4厘米,大字行书,计7行,27字,书于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当时柳公权四十四岁,年富力强,正是他书法创作的颠峰期。示谢意。
16、《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代表作之倍受后人的赞誉和喜欢。是独具特色,脍炙人口的传世词篇。全词设景清丽雄阔,如月光下广袤的清寒世界,天上、人间来回驰骋的开阔空间。将此背景与词人超越一己之喜乐哀愁的豁达胸襟、乐观情调相结合,便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受到人们的推崇。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认为这是写得最好的一首词,此说也是一点都不过分的。
17、整体风味和陆柬之《文赋》秀逸风格相近,行书中杂以少数草书。流丽中杂飞动。长直笔画多,线条温润。但赵孟頫的作品更为开张奔放。
18、 董其昌的书法成就也很高,董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他对自己的楷书,特别是小楷也相当自负。董其昌虽处于赵孟頫、文征明书法盛行的时代,但他的书法并没有一味受这两位书法大师的左右。他的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笔画园劲秀逸,平淡古朴。用笔精到,始终保持正锋,少有偃笔、拙滞之笔;在章法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分行布局,疏朗匀称,力追古法。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 六体”和“八法”在他手下无所不精,在当时已“名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明史·文苑传》)。一直到清代中期,康熙、乾隆都以董的书为宗法,倍加推崇、偏爱,甚而亲临手摹董书,常列于座右,晨夕观赏。康熙曾为他的墨迹题过一长段跋语加以赞美:“华亭董其昌书法,天姿迥异。其高秀圆润之致,流行于褚墨间,非诸家所能及也。每于若不经意处,丰神独绝,如清风飘拂,微云卷舒,颇得天然之趣。尝观其结构字体,皆源于晋人。盖其生平多临《阁帖》,于《兰亭》、《圣教》,能得其运腕之法,而转笔处古劲藏锋,似拙实巧。……颜真卿、苏轼、米芾以雄奇峭拔擅能,而要底皆出于晋人。赵孟頫尤规模二王。其昌渊源合故摹诸子辄得其意,而秀润之气,独时见本色。草书亦纵横排宕有致,朕甚心赏。其用墨之妙,浓淡相间,更为绝。临摹最多,每谓天姿功力俱优,良不易也。”虽然康熙有些言过其实,但董其昌的书法成就是毋庸置疑的.可以说董其昌是可以与赵孟頫比肩的扛鼎书家.在其之后再没有一位有如此影响的书法大家.另外,在康熙、雍正之际,他的书法影响之深,是其他书法家所无法比拟的。张旭 张旭,(675—750)字伯高,一字季明,吴郡(江苏苏州)人。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世称“张长史。”工诗书,草楷俱佳尤长草书。
19、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20、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
21、张巡骂贼寇直到双眼出血,许远温文尔雅爱君能守死节,他们都留下万古芳名。后来的人已经没有他们那样的操守,那种如百炼精钢似的精诚。
22、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小可未下数十年之苦功,从某宝上买一本盗版十七贴,然后分别临摹二王智永,颜柳欧赵,苏黄米蔡几个礼拜,就可以纵横涂抹,信笔挥洒,当你看到我的书法神品时,请不要注重什么笔划结构,你要看是神韵!
23、赵孟頫是一剂治疗粗糙荒率的良药,但那是写到一定程度后出现问题时的事,是后话。
24、全国历届书法篆刻展览获奖入展作品精选——唐楷100例
25、《韭花帖》杨凝式书,行书,墨迹麻纸本,高26厘米,宽28厘米, 共7行,63字。《韭花帖》是一封信札,内容是叙述午睡醒来,腹中甚饥之时,恰逢有人馈赠韭花,非常可口,遂执笔以表示谢意。
26、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7、井底之见,谬误难免。欢迎题主和书友们批评指正兼讨论
28、伫立漫长的淮河岸边极目望远,关塞上的野草丛茂是平阔的荒原。北伐的征尘已暗淡,寒冷的秋风在劲吹,边塞上的静寂悄然。
29、唐代最大贡献是"立法″,强调笔法、字法、章法。整个时代形成尚法为审美标准,对书法家们以楷书的书体为表现裁体也是一个因素。
30、那么我们来看一下,和王羲之能够对立,并且掰手腕的颜真卿,颜真卿是继王羲之之后,能够开一条新河的伟大的书法家,其风格以雄强浑厚质朴为面貌,突破了二王的清秀,率真俊美的风格,颜真卿所述的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这也是能和兰亭序一较高下的另一件作品
31、《伯远帖》行书纸本,因首行有“伯远”二字,遂以帖名。此帖为晋代真迹,王珣书,故列希珍之宝。此帖行书,笔力遒劲,态致萧散,妍媚流便,是典型的王氏书风,是帖明末在新安吴新宇处,后归吴廷,曾刻入《馀清斋帖》,至清代时归入内府,并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同列为三希堂法帖之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32、他与王安石年轻时便交好,但为官之后,因政治理念不同,关系日渐尴尬。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得神宗信任,推行新法,曾巩主动要求离京外放任地方官。他未曾料想的是,这一去竟是整整十二年。待到写《局事帖》时,已是满头白发的花甲老人。
33、 张九龄被贬后,写下一首诗,竟成了《唐诗三百首》的开篇之作
34、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35、《蜀素帖》是米芾三十八岁时(1088年),在蜀素上所书的各体诗八首。“ 蜀素”是四川造的丝绸织物,上织有乌丝栏,制作讲究。此卷相传为邵氏所藏,欲请名家留下墨宝,以遗子孙,可是传了祖孙三代,竟无人敢写。
36、单就我所见,现今市面上那些古文选文,满意的确实绝少。或泥沙俱下,或畸轻畸重,或滥竽充数,看似插书满架,纸新墨浓,其实还浪费钱。省事点,直接买《古文观止》、《昭明文选》、《古文辞类纂》、《骈体文钞》、《经史百家杂钞》吧,繁体竖排乌压压一片,碰面就是什么“夫泰极剖判,造化权舆。体兼昼夜,理包清浊”,逼格固然够了,可委实晕头晕脑,能耐性读完三五页的,只怕也得是985高校的中文系博士生。这类选本,选文并非不好,核心弊端在远离现代人,对多数读者都不实用。
37、 他的草书,名噪当代,影响后世,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时与李白诗,裴文剑舞称“三绝”.被后世誉为“草圣”.米芾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祖籍山西太原,后定居江苏镇江。因他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官”。 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他是“宋四书家”(苏、米、黄、蔡)之又首屈一指。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 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最大。米芾自称自己的作品是“集古字”,对古代大师的用笔、章法及气韵都有深刻的领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芾学书在传统上下了很大功夫。他少时苦学颜、柳、欧、褚等唐楷,打下了厚实的基本功。 米芾的书法在宋四家中,列苏东坡和黄庭坚之后,蔡襄之前。然如果不论苏东坡一代文宗的地位和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的领袖的影响,但就书法一门艺术而言,米芾传统功力最为深厚,尤其是行书,实出二者之右。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谓:“吾尝评米字,以为宋朝第毕竟出于东坡之上。即米颠书自率更得之,晚年一变,有冰寒于水之奇。”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无怪乎苏东坡说:“米书超逸入神。”米芾的书法影响深远,尤在明末,学者甚众,像文徵明、祝允明、陈淳、徐渭、王觉斯、傅山这样的大家也莫不从米子中取一“心经”,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 米芾擅水墨山水,人称“米家云山”,米芾以画代笔,颇有意趣。怀素怀素(725~785),字藏真,俗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以“狂草”名世。 怀素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爱好书法,刻苦临池,采蕉叶练字,木板为纸,板穿叶尽,秃笔成冢,其后笔走龙蛇,满纸云烟,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
38、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丰(今属江西省)人。嘉祏二年(1057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以文章著名于世,后世称为“唐宋八大家”之有《元丰类稿》50卷行世,《宋史》有传。
39、 苏轼同时是宋代杰出的书法家,居北宋书坛“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之首。苏轼书法早年学徐浩、柳公权,中年又学颜真卿、杨凝式,最后形成独特的风格。他精于行书及楷书。苏轼的行书与黄庭坚的清劲、蔡襄的温淳婉媚不同,而是笔墨丰肥圆润、浑厚爽朗;因其修养广博,故“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天真平淡,格调俊逸,以气韵见胜。其作《黄州寒食帖》用笔浑厚遒逸、跌宕多变,富有情感,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其书风之影响至今不绝.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上海松江人。 董其昌才溢文敏,通禅理、精鉴藏、工诗文、擅书画及理论。他是海内文宗,执艺坛牛耳数十年,是晚明最杰出、影响最大的书画家。董其昌的绘画长于山水,注重师法传统技法,追求平淡天真的格调,讲究笔致墨韵,墨色层次分明,拙中带秀,清隽雅逸。《画史绘要》评价道:“董其昌山水树石,烟云流润,神气俱足,而出于儒雅之笔,风流蕴藉,为本朝第一。”董的绘画对明末清初的画坛影响很大,并波及到近代画坛。
40、从赵孟頫的行书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字在骨架、字的动态方面有的取法书东坡行书《寒食诗帖》的痕迹。现将有的字对比:
41、苏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应试不举,经韩琦荐任秘书省校书郎、文安县主簿。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佑集》。工于书法,气韵有余。
42、全国历届书法篆刻展览获奖入展作品精选——章草100例
43、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
44、辽代铜钱、西夏铜钱、金代铜钱、元朝和元末农民起义铜钱。
45、 一首哀伤凄美的唐诗,心上人被抢走,这首诗让他们有情人终成眷属
46、《历代名碑名帖集字古文系列》是一套以历代经典碑帖为基础,通过集字完成的书法教育临摹丛书。该系列以王羲之《兰亭序》、陶渊明《桃花源记》、刘禹锡《陋室铭》、欧阳修《醉翁亭记》、周敦颐《爱莲说》、曾巩《墨池记》、张岱《湖心亭看雪》及《心经》为主题内容,以集字组合的形式向广大书法爱好者展示了历代名碑名帖在经典名篇的形象,为广大书法、碑帖爱好者和专业书法家学习临摹创作提供便利,对于书法学习创作鉴赏都有很好的学习参考价值。
47、欧阳修善写楷书。苏东坡曾中肯地评述他的书法特色:“用尖笔乾墨作方阔字,神采秀发,膏润无穷,后人观之,如见其清眸丰颊,进趋晔如也”。这段话不但明白地指出欧阳修的书法面貌,也同时赞誉了他的仪表风范,真是所谓的“书如其人”。
- 上一篇:早晨励志短语句子【文案整理35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