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精选121句广东人怎样过冬至文案

admin 2023-09-22 10:03:44 文案短句

一、广东人冬至怎么过

1、“冬大过年”、“肥冬瘦年”,是广州人自细听到大的谚语。冬至似乎比春节还重要,阵仗比春节还要大。现在广州人过冬至,许多家庭还做汤圆、劏鸡杀鸭,家人围坐,吃顿丰盛大餐;也有许多广州人选择在酒楼过节,举家团聚,让大大小小的酒楼家家“墟撼”。只不过祭祖拜神已不是家家都有了,“饲耗”也极为少见。

2、“搓丸”手艺细巧,晋江深沪、石狮祥芝、惠安崇武的渔村妇女,搓丸速度快、质量好,粒粒小如鱼目珠子,令人赞叹不已。在搓冬节丸的同时,还用米丸料捏做一些小巧玲珑的瓜果动物和金锭银宝,以象征兴旺吉祥有财气,俗称“做鸡母狗仔”。

3、各地的冬至风俗也有不同

4、就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

5、小榄、古镇、三角、民众,等沙田区,做冬仪式尤为隆重,除了设有三牲(鸡、鸭、猪)、之外,还有米饭、糕点、茶酒等供神,晚餐也阖家团聚。小榄一带,冬至那天每家早上都用菊花肉作馅料来做糯米汤圆(当地人称之为水圆、水榄),把汤圆盛到碗里,再撒上一些菊花糠的菊花糠糯米汤圆,而菊花糠糯米汤圆会用来祭祖,也会端上桌与家人一起来分享,清香的菊花味,甜甜的汤圆。

6、另外,在平时的饮食上,要保证营养素的合理调配和补充。冬季寒冷,各种营养素的消耗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老年人由于消化吸收和体内代谢因素的影响,往往缺乏钾、钙、钠、铁等元素,再加上冬季人体尿量增多,使上述无机盐随尿液排出量增多,因此应及时予以补充。除大白菜外,还应选择圆白菜、心里美萝卜、白萝卜、胡萝卜、黄豆芽、绿豆芽、油菜、虾米、芝麻酱、猪肝、香蕉等,这些食物维生素含量较丰富,应经常调换品种,合理搭配。

7、有“南吃汤圆,北吃饺子”之说

8、潮汕民间,在这一天备足猪肉、鸡、鱼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后家人围桌共餐,一般都在中午前祭拜完毕,午餐家人团聚。谢神的祭品,除三牲粿品之外,必须还要有冬节丸,人人必须食用以示一家圆圆满满,大小平安。

9、广东冬至的美食还有鸭汤。冬至是最宜养生,最宜食补的时候,如果说在冬至前适宜吃当归生姜羊肉汤以对抗阴气,那么,在冬至后则可选择老鸭汤来滋阴润燥,平抑体内的热气。

10、腊味已经再也不仅仅只有腊肠,腊鱼、腊肉、腊鸭、腊鸡等也被搬上了餐桌,那一煲煲油汪汪、香喷喷的腊味煲仔饭更是轻易地俘虏人们那颗不断追求美味食物的心。

11、我国南方沿海一带如粤西、潮汕、浙江部分地区延续祭祖的传统习俗。家家户户把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等。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12、宴客以鱼肉腊味蚬菜合煮,众人环锅而食,称之“围炉”。

13、广州也有许多与冬至有关的民谚,“冬节夜最长,难得到天光”;“冬至萝卜夏至姜,适时进食无病痛”;“冬至出日头,过年冻死牛”;“冬在头,卖被去买牛,冬在尾,卖牛去买被”…

14、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酬神祭祖祭典完毕之后,通常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许多地方把冬至当作团圆节。

15、吃年糕:年糕年糕,年高年高。吃年糕,就是讨一个“一年更比一年高”的彩头。从清末民初起,杭州人到了冬至这一天,都要吃年糕。听过最极致的吃法,是一天三顿,一顿不落,年糕变着法儿地吃出花样:芝麻粉拌白糖蒸年糕,冬笋肉丝炒年糕,笋丝汤年糕。

16、在四川却是冬至吃羊肉汤,羊肉是冬日可谓冬日滋补之首。湖南湖北一带,在冬至那一天一定要吃上赤豆糯米饭。

17、除了鸡汤,冬至还要吃“豆腐”,寓意多福。相传该习俗是从明代的刘基流传下来的。明太祖定都南京后,命刘基负责营造皇城,因刘基不愿与贪官同流合污,便遭到众贪官的联名诬告,说他贪污银两。朱元璋大怒,即命刘基将账本呈上备查。刘基便于冬至这天,左手提账本,右手提一瓦罐上殿见君。朱元璋好奇地揭开瓦罐,见是满罐的小葱烧豆腐;再抬头看刘基时,见他神色庄重,一身正气,才知自己错怪了忠良。于是便自我解嘲道:“小葱烧豆腐,一清二白”。打这以后每逢冬至,南京家家户户便吃小葱烧豆腐了。又有一种“逗富”、“长旺”的寓意。与南京类似,泰州、扬州、南通等地的冬至日习俗大抵如此。

18、冬至过了眼看年,合肥人到了冬至都要吃南瓜饼,大街小巷弥漫着南瓜饼的香味,并且还有一句谚语叫做“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就是说过了冬至,就会夜短日长了。

19、湛江吴川吃煮姜饭。姜饭是畲族的风味小吃,部分畲族群众于春耕时有吃姜饭习惯。姜饭制作方法是先将锅烧红放入少许食油,然后倒入捣碎的姜末,炒片刻,加入水、盐以及大米(糯米、梗米均可)焖熟。姜饭具有味辣、香的特点,有消除疲劳作用。

20、乔继堂《民间节日·冬至节》中写到,“肥冬”是说冬至正当粮入仓、猪已宰、酒正酿的时节,饮食丰饶,不仅家家户户酒肉飘香,而且还要馈送酒肉给亲戚朋友。因此,冬至比春节捷足先登“肥”了一把。

二、广东人怎样过冬至

1、我们这里惠州冬至叫过冬,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冬至前农村会请戏班演戏,以表示还神答谢神的庇佑。家家在冬至前会做萝卜粄和艾粄,当天早上每个人吃糖丸,寓意生活甜甜蜜蜜。

2、惠州艾角、梅州羊肉煮酒、阳江咸圆子

3、广州人过冬至,许多家庭还做汤圆、劏鸡杀鸭,家人围坐,吃顿丰盛大餐;也有许多广州人选择在酒楼过节,举家团聚,让大大小小的酒楼家家“墟撼”。只不过祭祖拜神已不是家家都有,“饲耗”也极为少见。

4、走远点,看看是怎么产生的。居然是毛毛虫,一个男人正在把毛毛虫肚子里的肠和粪便挤出来,看着想吐了。

5、冬至这天一早,家中大人小孩往往围坐在竹葫或大盘子四周,各自提取事前用糯米粉和水搅搓成的粉团,以两只手搓成弹珠一样的丸子,叫“冬至丸”。“冬至丸”象征着岁暮之际全家人圆圆满满。有的“冬至丸”还加以橙糕、瓜册糖、豆砂等作馅料,俗称“鸭母氽”,“冬至丸”可任意搓得大小不一参差不齐,取“公孙丸”好兆头。潮汕有“冬至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表示年虽还没有过,但大家已加了一岁。

6、冬至是时年八节之先民们自古以来就有在冬至祭祀祖先的传统,以示孝敬、不忘本。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祭祖的同时,也祭祀天地神灵,供品主要有三牲饭菜、三茶五酒等。冬至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古时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这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

7、广东人常说“冬至萝卜夏至姜,适时进食无病痛”,意思是要在适应不同季节进食恰当食物,以达到养生目的。冬季人们为御寒,习惯进补而日常少动,体内易生热生痰,食用萝卜能止咳嗽,解消渴,通利脏腑之气,夏日食姜则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

8、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习俗,

9、意思是说冬至甚至比春节还重要。

10、但过多地进食温补类食品易上火

11、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认为冬至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新年。很多地方至今仍保持着冬至祭天祭祖的传统习俗。

12、以免诱发呼吸道及脑血管疾病

13、传统的习俗中,“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对媳妇的约束。过去的媳妇会在秋收后回娘家居住,因此有了冬至的时候回婆家的习俗。

14、过冬至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

15、潮汕冬节丸分两种:一为常见的糯米丸,一为用粳做的尖米丸(用粳米粉加水,揉成长条,用剪刀斜剪下,两头尖尖如白米,故名。主要流行于揭阳一带)。冬至前一天,吃过晚饭后,家中的主妇就开始张罗着把一只大箶(浅沿的筐箩)摆在桌上或地上,用开水把糯米粉和成粉团,然后,一家子无论大人小孩就围坐在箶四周,各自捏取粉团搓成弹珠样的冬至丸,放入箶里晾晒。冬节丸以搓得大大小小参差不齐为好,这叫“父子公孙丸”,象征着岁暮之际一家子圆圆满满。冬至日一大早,家庭主妇煮好红糖汤,将丸子下锅,煮成汤丸。先盛一大钵祭祖,家里的地主爷、公婆母、司命君、井神、碓神也各用一碗甜丸祭过。然后主妇叫醒全家老少起来食汤丸,俗称“汤丸唔食天唔光”,“食了汤丸大一岁”。

16、佛山松糕、中山水榄、东莞萝卜粄焖鹅

17、冬至有许多习俗,在中国,因为地广物博,每个地方的习俗都有差异。在我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相传古时候医圣张仲景,因为看不得家乡的老百姓受冻,就发明了饺子。

18、广东地区,则有冬至吃汤圆的习俗。即便如今,汤圆也是冬至的必备食品。

19、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广东尤为盛行。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广州人还有个习俗,就是在冬至当天的中午,要做汤圆,一家人一齐吃了,以示团圆。

20、冬节甜丸一般在天亮前煮熟,家人起床后,都要吃一碗“冬节丸”。孩子们最盼吃这碗甜丸,往往夜里醒来都要问天亮了吗?然而天好象要与孩子们开玩笑似的,老是不亮,故潮俗有“冬节夜,啰啰长,甜丸未煮天唔光”的童谣。其实,每年到了冬至这一天,夜的时间最长,冬至过后,才逐渐变短。

三、广东人如何过冬至节日

1、2015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12:47:55农历冬月十二

2、黑芝麻、白糖、猪油、葱花

3、“早餐吃汤圆,午饭吃饺子,晚饭羊肉汤”

4、吴川:团圆宴少不了八宝饭

5、潮汕的人们吃了冬节圆(汤圆)后,还要在家宅的门、窗、桌、橱、梯、床等显眼处粘附两粒冬节圆,甚至渔家的船首,农户耕牛的牛角,果农种植的果树也不例外,以求保佑一家大小平安。

6、合作信箱:guptnet@1com

7、冬至这一天,梅州客家人会购买新鲜的羊肉,配上当归、党参、红枣等中药,加生姜和糯米酒或者娘酒,盛装在瓮中封好,用慢火细细熬炖,直至成浓醇的酒肉。传统的客家谚语中有“冬节到时羊酒香,进补身体最合时”之说。

8、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或“亚岁”等。冬至为“冬节”,所以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古时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这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所谓“年终有所归宿”。

9、因为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气,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从前,漂泊在外的广东人,每逢冬至,必定要回家与家人团聚。到了今日,冬至依旧是千千万万市民心中的大日子。

10、跟着正能量菌一起来看看吧

11、冬至时,太阳黄经为270°。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我们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冬至时节气温很低,天气寒冷,因此不宜出门。

12、然而“打边炉”这个颇为古怪的名字到底是怎么来的,却是众说纷纭。明人笔记以为边炉其实是“便炉”,取其方便;《清稗类钞》认为“以创自边某,故曰边炉”。

13、吃红豆糯米饭在我国的江南水乡,在冬至之夜有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不过,这个疫鬼最怕红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红豆糯米饭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冬至节,有的习惯吃饺子,或者吃糕,熬油菜根米汤喝,吃馄饨,,吃汤圆,赤豆糯米饭,吃抄手,吃豆腐包。在冬至节设宴共饮,画梅花,作九体对联,赠鞋,捏一些小动物等等。按旧俗,是日大族中各家一起杀猪祭祖,祭毕按人丁(男子)分猪肉,有名望的老人还可得双份。此日也有不少人打“边炉”吃鱼生。近代过冬早没有古时那么隆重了,但各家还做汤圆、蒸糕、劏鸡杀鸭煲猪肉等。

14、广东人又会怎么过冬至呢?

15、冬季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躲去是非,就能避免因情绪激动引起的突发疾病。

16、在粤东客家地区梅州,这一天,酿造娘酒是最重要的习俗之一。这习俗已传承上千年,至今仍盛行不衰。冬至当天一大早,许多客家人都会在家中忙着酿造客家娘酒。客家人认为,冬至时的水味最醇,用它酿的酒可久藏不坏,回甜生津。

17、在冬祭仪式上,花甲以上宗族男丁会穿着古式礼服进行“祭天”,随后吃“九大簋”、还有“太公分猪肉”环节!

18、中山小榄镇在冬至吃“水榄”的习俗,小榄的“汤圆”并不圆,像橄榄状,故称“水榄”,实际上是一种糯米汤圆,馅料通常是莲蓉或绿豆沙,再加入些许菊花肉。

19、远看是这样的,有点像晒中药

20、此外,在中国古代,南方地区的人们都很看重冬至,把冬至当作团圆节。因此就有了到了冬至时节回家过“冬节”的习俗。

四、广东人如何过冬至

1、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2、关于冬至的相关英语口语

3、在广东地区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过冬习俗,广州的围餐,佛山的分猪肉,东莞的拜冬……您的冬至怎么过?快来看看吧!

4、冬至是预示冬季到来的一个重要节日。人们认为,到了冬至,虽然还处在寒冷的季节,但春天已经不远了。冬至阳生,由于被认为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所以冬至自古以来都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受重视的一个。

5、糯米饭作为传统之在南方的冬至这一天是必不可少的,人们在冬至前会开始制作腊肉腊肠。糯米饭可以达到暖胃的效果,制作简单,用料方便;汤圆在这天也是比不可少的,意味着团团圆圆;外出的人,到冬至这一天无论如何要赶回家敬拜祖宗,否则即为没有祖家观念。他们很看重冬至,将冬至当作团圆节。可见冬至在广东人的心目中多重要。

6、客家人称冬至为“过冬”,按照习俗家家户户都要“好好地吃一顿”。“冬至羊肉夏至狗”,冬至前后,梅州客家人都喜欢吃羊肉煮酒,人们俗称,认为在羊肉温补,在冬至时节食用对身体大有裨益,因此酒煮羊肉成了客家人的冬至时令美食。

7、在东莞,冬至习俗除了杀鸡杀鸭,还会舂糯米、粳米粉,冬至那天用来做“冬团粉果”。次日先到娘家探望,再回家备三牲酒茗、各式粉果,在家里祭祖。

8、广东人过冬至会煮糯米饭,糯米饭可以达到暖胃的效果,人们在冬至前就会开始制作腊肉腊肠。冬至,又称日短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9、相信很多佛冈人都是把这句话从小听到大

10、出嫁了的女儿,则要一大早带上冬团、猪肉、肥鸡、大桔、饼干、糖果等食品从婆家赶到娘家,以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此谓“拜冬”。而父母会将女儿带来的食品分好装袋派发给亲朋好友,分享喜庆。随后,则是全家人围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冬至大宴。除此之外,东莞水乡还有吃冬团、煲紫薯糖水、做萝卜粄吃焖鹅的习俗。

11、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仅次于过年

12、小伙伴们今天冬至都吃了些啥?

13、在南方一些地区,则比较盛行吃冬至团(冬至丸),取其团圆的意思。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户磨糯米粉,并用糖、肉、莱、果、萝卜丝等做馅,包成冬至团,不但自家人吃,也会赠送亲友以表祝福之意。实际上,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更是普遍,民间也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

14、跟家里人好好的聚一下吧!

15、潮汕地区汉族民谚云:“冬至(节)大如年”、“冬至(节)没返没祖宗”。

16、一是说年关将近,余日不多

17、冬至(英语:wintersolstice),又称“冬节”、“贺冬”,华夏二十四节气之八大天象类节气之与夏至相对。冬至在太阳到达黄经270°时开始,时于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如今对广东人来说,冬至似乎比春节还重要。广东在以前的时候,农民过年的时候是耕种季节,要下田耕种,但是冬至却不是,所以就有了冬大过年。冬节的习俗在我国许多地方一直延续下来。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广州,居民就称冬至为冬节,即便是三年经济困难时期,这天家家都要买肉来吃,其重视程度仅次于年节。

18、有些广东人还有在冬至这天向亲朋好友送腊肉的习俗。为此,各家超市精心设置了红红火火的腊味坊,里面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腊肉、腊肠、腊鸭、火腿、咸肉、熏肉等,不仅有散装的,还有袋装的,让市民各取所需。

19、被这些网友的想法终结了:

20、在南方一些地区,则比较盛行吃冬至团(冬至丸),取其团圆的意思。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户磨糯米粉,并用糖、肉、莱、果、萝卜丝等做馅,包成冬至团,不但自家人吃,也会赠送亲友以表祝福之意。

五、广东人是如何过冬至的

1、在佛山南海大沥、顺德勒流等广府地区,冬至这天必定有每年一度的传统冬祭活动。百逾名长者虔诚地行叩首礼、上香进行祭天、祭地、祭祖仪式。传统的冬祭仪式共包括祭天地、祭祖以及太公分猪肉等。

2、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以及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

3、中山的东升人则喜欢用大芥菜、甜薯、猪肉粒烩煮成一种名为“沤冬”的菜祭祖,意为迎接冬天的来临。而在坦洲,当地的村民还喜欢吃茶果来应节。

4、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佛冈搜罗

5、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的祭祖节日。冬至是时年八节之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在冬至祭祀祖先的传统,以示孝敬、不忘本。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地神灵,供品主要有三牲饭菜、三茶五酒等。

6、冬至这天,外出的人都要回家过冬节,表示年终有所归宿。在这个重要的节日,最重要的是要一家人吃一顿团圆饭!敬神明、拜祖先、吃汤圆、做腊味糯米饭、杀鸡宰鸭炖八珍。在广东,冬至受重视的程度非同寻常。

7、因为在广东旧时对冬至的重视程度很高,有两句家喻户晓的俗语为证:“肥冬瘦年”和“冬至大过年”。“肥冬瘦年”好理解,即过冬至比过年还要丰盛。

8、下面二爷带你了解广东部分地区的风俗习惯,

9、晚上一家人会聚在一起吃顿饭,团团圆圆。

10、“冬至大过年”、“肥冬瘦年”,在很多广东街坊看来,冬至甚至比春节还重要,冬至一定要回家吃饭。

11、潮汕地区汉族民谚云:“冬节大如年”、“冬节没返没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这一天无论如何要赶回家敬拜祖宗,否则就是没有祖家观念。

12、(米团):Ricedumpling;

13、炒出来是这样子的,和国内的竹节虫、蚕蛹不一样啊,这两个都是白白的,蛋白含量也很高,但这个怎么黑不溜秋的。

14、广东珠三角和粤东一带注重冬至,尤其是潮汕一带,因为年初许下的愿望,一年来风调雨顺,身体健康,在这一天要谢神还神。因此,有“冬大过年”的说法。

15、冬至能一家团圆,才是最重要的!

16、吃年糕年糕年糕,年高年高。吃年糕,就是讨一个“一年更比一年高”的彩头。从清末民初起,杭州人到了冬至这一天,都要吃年糕。听过最极致的吃法,是一天三顿,一顿不落,年糕变着法儿地吃出花样: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蒸年糕,中午是油冬儿菜、冬笋、肉丝炒年糕;晚餐是雪里蕻、肉丝、笋丝汤年糕。

17、非洲蚊子饼是一种非洲传统美食,是当地原始部落的主食之同时还是主要蛋白质的来源。每个"蚊子汉堡"中内含有约50万只蚊子,其营养价值更是高出普通的牛肉汉堡7倍之多。

18、冬至,又称冬节、亚岁、长至节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19、所谓“年终有所归宿”,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广泛流传着“冬至大如年,不返没祖先”的讲法,冬至又被称为“亚岁”、“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20、广州冬至吃吃汤圆。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广东尤为盛行。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广州冬至吃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清朝记载,江南人用糯米粉做成面团,里面包上精、肉、苹果、豆沙、萝卜丝等。

六、广东人冬至怎么过

1、汤圆也是冬至期间广东人一定要有的食物。广东人传统上冬至所食的汤圆一定要是咸的,以沙葛、猪肉、虾米作馅,配以鸡汤,鲜美无比。不过今天也已经发展出了芝麻馅、花生馅,甚至巧克力、玫瑰蜜等新奇口味。无论是哪种,一家人一起吃了,都寓意团圆。坊间也有“吃过冬至汤圆,就涨一岁”的说法,可见汤圆在冬至中的地位!

2、潮汕:“冬节丸,一食就过年”

3、吃九层糕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冬节“补冬”在台湾也成俗。冬节前日,晚饭过后,各家在厅堂搓圆。古例搓圆时禁忌口出不祥语。搓圆仔后要补冬,米糕是补品之甜米糕要加龙眼干肉,咸米糕有羊肉糕及红米糕。补品还有雄番鸭、公鸡、猪肚鳖炖八珍或十全大补。

4、由于冬至已到寒冷季节,因此许多广东人在这天“打边炉”吃生鱼。一家人团聚,打边炉取暖,想吃什么夹什么,其乐融融!每年一到冬至,虽然没有长假期,没有春节举国兴腾的气氛,可是广东大大小小的餐馆会家家爆满,广东人会举家团聚、大鱼大肉地吃上一顿,以祈求来年能鸿运当头。

5、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

6、如木耳、黑枣、芝麻、黑豆等

7、不奇怪,过去有俗话说:“冬至大过年“,冬至自古以来都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受重视的一个节气,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而在广东一些地方,冬至受重视的程度更是非同寻常。

8、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谚云:“十月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我国北方地区在这天要吃饺子因为饺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

9、五更天当家的早早地忙活起来,把松山上的紫蘑菇洗净、熬汤,熬好后将蘑菇捞出;羊肉丁下锅烹炒,入味后将切好的蘑菇加在肉丁上再炒一下,然后用醋一腌。这锅汤红有辣椒,黄有黄花菜,绿有蒜苗、香菜,白有粉块、粉条,黑有蘑菇、木耳,红黄绿白黑五色俱全,香气扑鼻,让人垂涎欲滴。

10、有人认为,有关冬至的民间谚语,虽无法考究其科学依据,但古人通过日积月累的生活和自然现象总结,一定程度上能指导先辈更好地生活。

11、东汉时,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向民众施舍“祛寒娇耳汤”。

12、俗话说:“冬至大过年”

13、(长线面):Longnoodle;

14、冬至时节人体的阳气太弱,所以身体的抵抗力也较差,这时要躲着寒凉,外出时一定要戴围巾,捂好背、腹和足底,避免风寒的侵袭,才能不感冒生病。

15、自冬至起天地阳气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所以古时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人们在这一天祭祖贺冬庆祝新一年的到来,在历史上,冬至确实就是年。自冬至开始,我们正式进入“数九”天,各地有不同版本的“九九歌”,生动形象地记录冬至到来年春分的物候变化。据说,唐、宋、明、清时期,冬至就是祭祀祖先,祈求神灵保佑的节日。皇帝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则要向父母尊长祭拜。因冬至期间,民间同样有祭祖、家庭团圆聚餐等习俗。故而冬至又被称为“小年”。

16、阳江人过冬至,家家户户会煮咸汤圆。汤圆的含义就是团团圆圆。但阳江汤圆与众不同,馅不是包在汤圆里面,而是和汤圆一起煮。阳江作为广东沿海城市,所以材料也是以海产为主,一般有鱿鱼丝、干瑶柱、虾米干、鲜贝、煎香的鲮鱼肉松、腊鸭等做出大海风味的鲜甜汤底。

17、过年期间要拜年,冬至也有“拜冬”、“贺冬”之说。拜冬时,要给长辈献袜履、送寒衣,在隆冬寒冷来临之际,关爱尊长,因此这个节日也叫“履长节”。

18、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大家每人两只“娇耳”和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因而,冬至吃饺子防冻耳朵的习俗就被沿袭下来。

19、这种泥饼,使用红泥做成的。据说这些泥饼还可以用来给孕妇补给营养。味道有点咸、有点涩,隐约还有种腥味,实在无法下咽。

20、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吃年糕从明末清初直到现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长高,图个吉利。

1、清朝顾铁卿的《清嘉录》中确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吴中竹枝词又曰:‘相传冬至大如年,贺节纷纷衣帽鲜,毕竟勾吴风俗美,家家幼小拜尊前。’”有民俗专家说,关于“冬至大过年”的说法缘由有三。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