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道德经经典名句解读【文案整理58句】
admin 2023-03-02 08:46:02 文案短句 ℃道德经经典名句解读
1、(翻译讲解):轻易就许下诺言的人,必然容易失信于人,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遇到想不到的困难。
2、道法自然。法,是效法、遵循的意思。道要效法自然。自然的伟大在于它按照自己的规律不偏不倚地运行着,没有一点私心。自盘古开天,一片混沌,天地分开孕育万物。日升日落有规律、打雷下雨有规律、生长凋零有规律、物种更替有规律,一切都按规律办事。
3、上善,最善的人。最善的人就像水一样,水滋养万物,但却不与万物相争。(道德经经典名句解读)。
4、(感悟)“不争”被道家视为一种天道自然准则,它实际上是一种以不争为争的君子之术和处世之方。
5、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道德经》
6、解悟:能够了解别人,只能称为机智,能够了解自己,才算真正的明白人。战胜别人,说明你能力比较大,战胜自己,才算真正的强者。懂得知足的人,才是真正的富有,能够身体力行的人,才是真正有志向的人。
7、(译文)灾祸啊,幸福依傍在它的里面;幸福啊,灾祸藏伏在它的里面。谁能知道究竟是灾祸呢还是幸福
8、泽火革:是圣人遗德而后人恩仇其德,“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9、(名句赏析):把持拥有得多多的,不如适可而止。锤尖了又从而磨得锋利无比,不可能保持长久。满堂都是金玉,却无法永久的守藏。身处富贵而又骄纵无度,只能自取灾殃。(道德经经典名句解读)。
10、(解释)柔弱会战胜刚强。鱼儿不能离开水,国家的秘密,国家的虚实、弱点,不能随便让对手知道。
11、(翻译讲解):对待结束时的工作,还像开始时一样认真,则做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
12、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道德经》
13、40)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出处)《道德经·第五十六章》(译文)言语无法表达“道”的真意,所以有智慧的人不会说“道”,如果有人在说“道”,肯定不了解“道”的真意。
14、(翻译讲解):诚实的语言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诚实,善良的人不会花言巧语,花言巧语的人不善良;大智的人不杂博,杂博的人不智慧。
15、(名句赏析):江海永远处于(百川)最低处,能纳百川,故能为河谷之王。
16、老子的《道德经》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17、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8、(感悟)人要符合天的道,做事达成目的,功业已经到达巅峰时,就引身后退,懂得急流勇退,这是符合“天道”的。
19、(翻译讲解):孕育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力而不自恃己劳,大功告成而不居功自傲。
20、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仅86字!足以影响人一生!
21、老子告诉了人们一个道理,就是将学习到的前人的东西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这样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22、这是老子哲学思想的重要命题。“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无不为”是对“无为”的作用的最高评价。
23、(译文)因此,圣人致力于基本的维生事务,不耽乐于感官的享乐。
24、(感悟)此句老子意在解释为什么“道”的存在而常人难以理解。因为大道具有无限性,而常人的感官难以体察,是“无状之状,万物之象”。
25、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26、(名句赏析)最方正的东西,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也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可寻。
27、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水滋养万物而不和它们有所争执,身处众人所厌恶的污垢之地,仍能保持自己的本性,所以水最接近于“道”。
28、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道德经》
29、出自《道德经·第二十二章》。委曲就会能够保全自己,弯曲就能够伸直,低洼的地方就会变得充满,破旧的东西反而会生出新的东西,少反而会变得多,多反而会生出迷惑。
30、山海争水,水必归海。只有善于为下,善待他人,才能得到人们的拥戴和支持。
31、(解释)无论受到宠爱或受到侮辱,都要把它当成重大的事情,重视起来,敏锐地觉察其中的危险和机遇,而不得意或沮丧。
32、(翻译讲解):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刚强。知道满足者(总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者(才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3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4、(翻译)顺应自然规律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成的。
35、(翻译讲解):塞信私欲的通道,关闭情感的门户,终身不会窘困。
36、有为者对内当明察秋毫,而对外又能守持柔弱。
37、(名句赏析):坚强者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者属于富有生机的一类。弱可能转强,而强还会转向衰落。
38、(翻译讲解):天网广大无边,网眼虽稀,却不会有一点失漏。
39、深有感触的是,孩子小学的时候有人就在问到底怎么学习语文,我就是这么说的,很多人也都说好,但始终半信半疑,也坚持不下来,现在却要抱怨孩子不读书,阅读量不行,不会写作文。甚至还要专门报班学写作文。
40、体现了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只有不违背自然,不去强以为意,才能达到目的。
41、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42、上善若水。这四个字是书法作品中最多见的,也是很多人追求的一个境界。这四个字包含了老子的“柔弱胜刚强”、“包容”及“不争”的思想。水,是柔弱的,没有石头的坚硬,却可以水滴石穿;
43、学到的知识少,反而能够有所收获,学到的多,反而会使人产生迷惑。这句话是指学习,应当能够专而不应当繁杂。
44、回复数字 120 聆听《道德经》部分章节的唱诵
45、对比既济卦——估计不得洛书解易之法,没人破译得了既济卦。
46、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
47、(感悟)此句为老子理论的纲领,阐述了老子“道”的理论中与天、地、人之间的基本关系。“道法自然”,指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都必须效法“道”,而“道”只是效法自己而已。
48、(译文)上士听了传道言谈,勤勉行证;中士听了传道言谈,似有所动,但终无所得;下士听了传道言谈,
49、老子提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观点。事物在量变之中,但还未形成质变之前,有的尚处于萌芽状态,就要及早动手解决。
50、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51、解释:至高的品性就好像水一样。水善于帮助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让自己停留在人们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水是很接近“道”的。
52、(解释)不固执己见,才能看得分明;不自以为是,才能是非昭彰;不用自我夸耀,别人也会认同你的功劳;不自高自大,才能保持长久。
53、老子这句话的真实意义是说行善是符合天道的,因此行善的人就是顺应天道的人,所以天道总是与善良的人同在,使得善良的人做事情犹如神助,顺风顺水。
54、28)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五章》(译文)大道一旦讲出来,就会感到平淡无味,看起来不起眼,听起来不人耳,用起来却受益无穷。
55、(译解)委曲反能求全,弯曲则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破旧反能成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56、13)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出处)《道德经·第二十章》(译文)众人都很聪明睿智,唯独我却显得糊里糊涂。众人都很精明,唯独我看着很笨的样子。
57、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 上一篇:孔子有关自律的名人名人名言【文案整理71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