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孟浩然的诗风格特点【文案整理29句】

admin 2023-03-02 08:49:13 文案短句

孟浩然的诗风格特点

1、浩然隐居自适,偶写羁旅愁思,诗风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诗见长。其诗风特点如下:(孟浩然的诗风格特点)。

2、  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3、⑴将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作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孟浩然的诗风格特点)。

4、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5、  不同类型的诗有不同的风格:宫廷诗缠绵宛转、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怀古诗幽深绵长、送别诗意蕴深远。

6、(芜湖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邮编241002)

7、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8、    此诗神似南朝小乐府,有一种单纯洗练之美。刘辰翁赞曰:“极洗练而不枯瘁。清溪丽景,闲达余情,不欲犯一字,绮语自足。”我不同意“绮语”之说,因为本诗没有一个绮丽的辞藻,浑身纯净美妙,真有豪华落尽见真淳的感觉。正如王国维所说,西施之美无须装饰,粗头乱服不减国色。诗中隐藏着一个西施美人在,传说中的西施与眼前的“新妆浣纱女”形成双重的美。诗人“临泛何容与”多少从容闲适,加上落景清辉、澄明的溪水、柔润飘逸的水草、怡然自乐的人物,自然构成一个桃源仙境,令人流连忘返。

9、    这首诗抓住一个最富于包孕的时刻,沿着时间的步履缓缓推进:夕阳西下,群壑昏暗,松间明月送来阵阵清凉,山风吟唱飞瀑流泉的清歌,让人沉浸在山水的清音中不能自已;接着推进到樵人与烟鸟,或归家团聚或栖息暖巢,山间的一切都显得那么温馨曼妙;最后写抱琴在松萝小径上等待知音的践约同宿,这静静的等待中看不见焦虑与急躁,有的是诗意的期盼和美好的向往,产生余味隽永的神韵。还有像《西山寻辛谔》:“漾舟寻水便,因访故人居。落日清川里,谁言独羡鱼。石潭窥洞彻,沙岸历纡徐。竹屿见垂钓,茅斋闻读书。款言忘景夕,清兴属凉初。回也一瓢饮,贤哉常晏如。”这首诗写乘船访问好友辛谔的经过,也是按照移步换景的线性结构展开,面对落日清川的景致,遂生临渊羡鱼的怀想,虚处传神;穿越石潭的洞穴和弯曲的沙岸之后,忽然出现竹林掩映的岛屿上持竿垂钓的身影,靠近茅斋又听到了朗朗的诵读声,一个闲适雅致的隐逸者形象突显眼前;终于见到了友人遂相与谈笑竟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不知不觉就到了傍晚,最后称赞辛谔是像颜回那样的居住陋巷、箪食瓢饮却不改其乐的安贫乐道者。全诗既充满探寻的乐趣,又展现了隐者的人格精神境界。有铺垫映衬,有惊疑羡慕,更有高情逸致,平直的单线展开并没有局限人们诗意的联想。再如《夜归鹿门歌》:“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也是按照时间流逝的先后顺序展开,从山寺钟鸣的黄昏景象开篇,描写远处渡口争渡的喧闹和农人沿着沙路归家的景象,来衬托自己乘舟归隐鹿门山的境况,带着一种远离喧嚣尘杂的清旷超逸的气象;接着写鹿门山在明月照耀下,烟霏消散露出本真的面目,再写忽然到了当年庞德公隐居的处所,遂展开伸进远古的历史想象,最后以幽人独自来往于清幽静寂结束,顿生袅袅不尽的余韵。还有前引的《登鹿门山怀古》也是“乘流而来,结缆而登,回舻而返,作针线”,即按照线性顺序展开,这类例子特别多,《万山潭作》、《题终南山翠微寺空上人房》、《寻香山湛上人》、《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秋登万山寄张五》等,都是运用最简洁最经济的结构,由于内涵至情,遂于平澹中依然能够品尝出隽永的真味。

10、二是笔法的精工秀丽与疏朗清淡的差别。王维的诗以“秀”著称,孟浩然的诗则以“清”著称。杜甫评价王维的诗:“最传秀句寰区满,未绝风流相国能。”(《解闷十二首》其六)说它是“秀句”。评孟浩然的诗:“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解闷十二首》其八)说它是“清诗”。一个“秀”,一个“清”,就代表了王、孟诗不同的风格。

11、    而虚境则往往产生空灵隽永的韵味,如《晚泊浔阳望庐山》:

12、    先描写春天的蒲草叶子如绿色的长带,紫色的菱角已经长成,荷花落尽而莲子老大了,这些意象都是关于青春流逝的象喻,述说着光阴迁转不再回头的故事,到第三句推出女主人公,她穿着蝉翼般的轻薄衣裙,迎风倚靠着柳树,百无聊赖地望着远方,视野中伯劳鸟双双比翼翱翔向东飞去了。向东也是有寓意的,水流向东,时间仿佛也是向东,可能心上人也是向东远去了。其构思是沿着女主人公的视线与思绪单线展开,趋向遥远,难再回环。再如《静女吟》(引诗见前),也先以“艳女”作衬垫,然后展开“静女”贞洁、重礼、嫁德、追求君子等品性的描写,当她志向难伸时,就以琴弦抒发内心的抑郁。也是单线展开。

13、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14、    孟浩然长期隐居读书,其实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潇洒自在,由于受儒家读书入仕、兼济天下思想的影响,他也会在品味孤寂况味的同时,悲叹命运的不偶。如《抒怀贻京邑故人》云:“维先自邹鲁,家世重儒风。诗体袭遗训,趋庭沾末躬。昼夜常自强,词翰颇亦工。三十既成立,吁嗟命不通。慈亲向羸老,喜惧在深衷。甘脆朝不足,箪瓢夕屡空。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当途诉知己,投刺匪求蒙。秦楚邈离异,翻飞何日同。”他的远祖来自邹鲁的孟子,世代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饱读诗书,接受庭训,自强不息,工于词翰,但已过而立之年,却命途舛误一事无成,面对双亲日渐衰老,心里很不是滋味,加上自己过着衣食不足、箪瓢屡空的困苦生活,因此不愿固守这种窘况,想干谒求达,希望长安旧友们能够提供帮助,让我能跟你们一起振翮翻飞。诗中回顾了自己的家世和境况,表达了干谒出仕的愿望,但更多还是隐居孤寂难耐的况味。又如《晚春卧病寄张八子容》:

15、    雅者,正也。唐人对《诗经》雅正传统的继承,从初唐陈子昂提倡“风雅兴寄”(《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并序》)开始,到李白“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古风·其》)的自觉继承,再到柳宗元创作《唐雅》,已经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复古潮流。孟郊当然也是弄潮儿之他很多诗中表达了追求大雅的文学理想。如“章句作雅正,江山亦鲜明”(《赠苏州韦郎中使君》),“新声唯雅章”(《赠万年陆郎中》),“落落出俗韵,琅琅大雅词”(《答友人》),“自悲风雅老,恐被巴竹嗔”(《自惜》),“苟非圣贤心,熟与造化该”(《赠郑夫子鲂》),都表现了孟郊追求贞正纯净的雅正文化传统,这正是他乐府诗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观因素,也是他适应文学潮流的正确选择。

16、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②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③。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17、(解析)这是一首讽喻诗歌,托物言志表达了当下权贵们趋炎附势、不识人才的讽刺,也表达对像松树一样风格高洁寒士之人的同情,同时也传递出了要洁身自好、不媚流俗的高尚节操。

18、(3)自然平淡是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它多以单行之气运笔,一气浑成,无刻画之迹;妙在自然流走,冲淡闲远,不求工而自工。

19、王之涣(688—742),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王之涣早年由并州(山西太原)迁居至绛州(今山西新绛县),曾任冀州衡水主簿。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因被人诬谤,乃拂衣去官,后复出担任文安县尉,在任内期间去世。

20、龚自珍(1792~1841)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21、    孟浩然虽然是盛唐诗人,但激荡奋进的时代精神却似乎并没有在他身上发挥明显的作用,反而让他追求一种闲静古雅的韵味。他生活在当代,却常常遥思古人,他的行为举止也多以古人为准的,尽管红尘繁杂纷扰,他却心存古念。他的同乡王士源这样描述他的为人:“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交游之中,通脱倾盖,机警无匿。学不为儒,务掇菁藻;文不按古,匠心独妙。”(《孟浩然集序》)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孟浩然这个人从形貌到精神都给人风清骨峻、闲静明澈的感觉,有一种爽朗旷达、洒脱不羁的风韵;他一方面救济他人的患难,乐于解决乡邻之间的纠纷,树立崇尚道义的标格,颇有当年鲁仲连救人急难却不要回报的战国策士风采,另一方面他又隐居独处,以灌溉田园、种菜养竹来培养自己高尚的操守;在交游方面,他与朋友交往是白头如新、倾盖如故,既感情真挚永不改变,又不存机心,襟怀坦荡,更无拘无束,无所欲求;在学问方面也实践这种通脱自在的风格,既不为儒学一家思想所羁绊,又务求汲取各种古代文化的精华;在创作方面也不受传统的束缚,而是一任内心独诣的率性本真的自由发挥。如果联系宋人葛立方《韵语阳秋》中记载的王维给孟浩然画像的赞语“襄阳之状,祈而长,峭而瘦,衣白袍,靴貌重戴,乘款段马,一童总角,提书籍,负琴而从,风仪落落,凛然如生”,则更加强化了孟浩然给人“骨貌淑清,风神散朗”的印象。这种印象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颇具“雅韵”。

22、摘要: 孟郊是中唐乐府名家,其乐府诗简朴古奥、托兴深微,内蕴刚贞、锤炼精纯;诗境孤郁冷峭,笔力镵刻崭削,想象怪异,构思奇特。体现其对高古、雅正的审美追求,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对后代影响深远。

23、  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24、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

25、王维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在诗坛树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帜。

26、(解析)该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熔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27、晴明试登陟,目极无端倪。云梦掌中小,武陵花处迷。——《登望楚山最高顶》

28、(解析)在思想感情方面,可以抓住词中的“乡心”“故园”进行分析,并分析这些意象是如何把思乡之情婉约地传达出来的。在语言特点方面,要从作者的用词和音律等方面分析其婉约的体现,如词中的诸多“一”字的使用。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