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王明阳心学全集阅读【文案整理54句】
admin 2023-03-02 08:49:49 文案短句 ℃王明阳心学全集阅读
1、与此同时,某些朝中重臣却对王阳明嗤之以鼻,他们陷入一种矛盾的旋涡,一方面,需要王阳明的不世之功去平定战乱,另一方面又忌惮阳明心学思想,担心朱熹理学正统思想会找到侵袭,担心自己会坠入“魔道”,所以一味排挤打压他。
2、大意:现在有些人在吃饭时,即使无事,他的心也经常忙乱而不安定,只因他这颗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
3、学习阳明先生的心学,尤其是“知行合一”,“致良知”,对我们的人生修养和工作、生活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在当今诚信缺失、浮夸、寻欢作乐、宴会的时代,提倡阳明先生的致良知,洗刷我们的灵魂,纯洁我们的行为;提倡“知行合一”、“事上练”,对我们确保“六稳、六保”和“脱贫攻坚”付之行动提供理论指。(王明阳心学全集阅读)。
4、人须是知学。讲求只是涵养,不讲求只是涵养之志不切。
5、人但得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便是圣人。
6、2015年两会期间,习近平说:王阳明的心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
7、人生启迪:著名翻译家傅雷曾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即使人家一时不了解,日后便会了解的。我一生做事,总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还是坦白。绕圈子,躲躲闪闪,反易叫人疑心。你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实话实说,只要态度诚恳、谦卑恭敬,无论如何人家都不会对你怎么样的。”此外,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假如我们没有诚意,就会什么事情也做不好,做不成。
8、译文:因为对方有势力而极力巴结的人,一旦对方失势,交情也就说断就断了;因为对方有财帛利益而去结交的人,一旦对方利益散去,所谓朋友间的情谊也随风而散了。
9、今人于吃饭时,虽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宁,只缘此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
10、大意:你如果是以厌弃外物的心去静中寻求,相反只会养成骄横怠惰的恶习。你若不厌弃外物,再到静处去涵养,这样就是可以了。
11、冈田武彦:国际阳明学大师,日本九州大学名誉教授。研究宋明理学首屈一指的专家,被儒学大师杜维明赞为“儒学祭酒”。冈田先生对道家、禅学也有相当深入的研究,堪称当今世界学贯东西、横跨儒释道几个领域的哲学大师。
12、所谓的心,并非专指那一团血肉。如果心专指那团血肉,现在有个人死去了,那团血肉仍在,但为什么不能视、听、言、动呢?所谓的真正的心,是那能使你视、听、言、动的“性”,亦即天理。有了这个性,才有了这性的生生不息之理,也就是仁。
13、译文:每个人都有其长处和短处,而对于领导,擅于凝聚人心和人力是相当重要的功课。一个明智的用人者,应该尽量让人才处在适合他发挥自己特长的地方,而避免让其处在不合适的地方;在教育他人的方式上,肯定对方的长处发展对方最有优势的环节,让人才脱颖而出成就事业,利于其克服自身原有的弱点,而不是抓住对方的小辫子不放。
14、没有知而不行的事。知而不行,就是没有真正明白。
15、译文: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从他人那里得到东西是“取得”,而很少有人知道,其实给予他人东西,也是一种“取得”。
16、君子之生于世也,为其所可为,不为其所不可为。
17、汝若以厌外物之心去求之静,是反养成一个骄惰之气了。如若不厌外物,复于静处涵养,却好。
18、只要念念不忘存养天理,就是立志。能不忘记这一点,久而久之心自然会凝聚在天理上,就像道家所说的“把凡胎修炼成了圣胎”。时刻把天理记在心里,逐渐达到精美、弘大、神圣的境界,也只是从这一意念不断保存发扬开来的。
19、译文:一朝富贵一朝贫,都经历过的人才能真真切切知道什么叫做世态炎凉;死生一线之间都经历过的人,更能确切知晓亲友间的交情深浅。
20、对于人际交往,王阳明说:“盖良知只是一个天理自然明觉发见处,只是一个真诚恻怛,便是他本体。”
21、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22、本次出版的简体版,是以民国《四部丛刊》所影印的明隆庆刊本《王文成公全书》为底本。并参考了《四库全书》本、中华图书馆本等版本,以及从明朝至今关于王阳明的众多研究成果。
23、书来劝吾仕,吾亦非洁身者,所以汲汲于是,非独以时当敛晦,亦以吾学未成。岁月不待,再过数年,精神益弊,虽欲勉进而有所不能,则将终于无成。皆吾所以势有不容已也。但老祖而下,意皆不悦,今亦岂能决然行之?徒付之浩叹而已!
24、人生启迪:王阳明的心学尤其注重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认为“良知”作为人内心的是非准则,具有知善去恶的能力,人们能够凭借它去辨明是非善恶。也就是说,一个人发自内心的道德修养,会影响他的言语、行为以及为人处世的原则,小则影响他在利益与仁义之间的取舍,大则影响他的人生道路是荆棘坎坷还是一片坦途。
25、王阳明是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智慧和才能在明朝那个时代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顶点。王阳明那神奇莫测的智慧,来源于他的心学思想和躬行践履的功夫。“心学”中的“心”,是指作为心灵本体的灵明觉知及由此产生的认识能力。如王阳明所说:“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在他看来,心是身体和万物的主宰,当心灵安定下来,不为外物所动时,本身所具备的巨大智慧便会显露出来,正所谓“此心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一切都是浑然天成,不假思索的。
26、我们做功,但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去一分人欲,便又多得一分天理,如此,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捷便易啊!
27、首先,我们讲到了,王阳明前半生的人生轨迹,一个性格跳脱的年轻人,如何坚定论道决心,悟出知行合一的真妙。从求知到悟道,这个过程坎坷多磨,内心和现实备受冲突。他经历过当众廷仗、下狱待死、流放南蛮等等挫折,最终悟出“知行合一”的真谛。
28、知道轻浮傲慢处,便是良知。除去轻浮傲慢,便是格物。
29、阳明先生心学的主要观点是“心即理”,这是心学的奠基石。在此基础上提出“知行合一”、“事上练”、“良知”、“致良知”。龙场悟道后,阳明先生已勘破人心世事,提出了著名的“无善无恶心之体,有恶有善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的心学总纲。在面临死亡时,坦然说出“我心光明,夫复何言”!
30、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31、天地化生,如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别?你想赏花,即以花为善,以草为恶。若要利用草时,又以草为善了。这些善恶都是由人心的好恶而产生的,所以从形体上着眼看善恶是错误的。
32、我不看花时,花与我心同寂。我看花时,花的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我心之外。
33、人生启迪:人如果不能看清自己,就容易骄傲自满。心中若装满了骄傲,便很难听取忠告,吸取经验教训,长此以往只会固步自封、止步不前。自知不明的人往往昏昏然、飘飘然,摆不正位置、找不准人生支点,驾驭不好生命之舟。怎样自明?就需要做好对自己的省察,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王阳明说,就算笨拙的人,如果能做好省察,那么愚蠢也会变成聪明,柔弱也会变成刚强。人贵有自知之明。
34、“人有建功立业的心没有错,但千万不要把这种心当成常态。我们应该时刻格自己的心,心如明镜,物来则照,不要刻意去追求。你把自己锻造成一个良知光明的人,这种机会总来找你。况且,我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传播心学,让天下人知道圣学法门,相比而言,建功立业就成了副业。”
35、又如,我们讲某人知孝晓悌,绝对是他已经做到了孝悌,才能称他知孝晓悌。不是他只知说些孝悌之类的话,就可以称他为知孝晓悌了。
36、须是大哭一番了方乐,不哭便不乐矣。虽哭,此心安处即是乐也。
37、感悟:王阳明所说的情况,放在现在,叫“逃避”,根本就不是清静,所以王阳明才说那是“放纵沉沦”。事情是要面对的,人是要在事上磨的,逃避是永远没有出息的。
38、人生启迪:自古以来,凡欲做大事者必先立志,志不坚则事必难成。这是因为,一个人的理想,体现着这个人的眼界和胸襟,自然也决定了他日后的高度。所以,人不应隅居于自己的狭小天地之中,而应眼睛望向大千世界、心中装上天下苍生,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去看待世间。
39、若无有物欲牵弊,但循著良知发用流行将去,即无不是道。但在常人多为物欲牵蔽,不能循得良知。
40、君子之生于世也,为其所可为,不为其所不可为。
41、译文:那些阿谀谄媚,喜好逢迎巴结权贵的人,都是君子所看不起的。但为什么就是这些所谓的被君子看不起的人会处处得到利益好处、左右逢源而很少发生意外和不测呢?那是因为主上领导需要他们。
42、明朝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书法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宁王之乱等军功而封新建伯,隆庆时追封新建侯。是明朝中后期唯一因军功而封侯的文官。
43、凡人忿懥,着了一分意思,便怒得过当,非廓然大公之体了。故有所忿懥,便不得其正也。
44、一个人想要活得自在明白,最重要的就是学会控制自己的物欲,钱不用太多,够用就好了。
45、人生启迪:“谦谦如玉”与“铮铮若铁”,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君子人格的两种特质。当今之世,纷繁复杂,在不同的时候需要运用不同的品质。我们应当学习王阳明,讲究方圆之道,既养铮铮铁骨的一身正气,处世有底线,为人讲原则;又取谦谦如玉的圆融为人,包容四方。如此,才能在熙熙攘攘的人世间游刃有余。
46、人生启迪:圣人做学问追求一种“大道至简”的境界,值得我们学习。人活一生也应如此。为什么人们会不厌其烦、孜孜不倦地去追求那些看似风光,实际上令人身心疲惫的“负担”呢?皆因内心少了一份简单,少了一种简单的人生态度。与其困在财富、地位与成就的壁垒中迷惘,不如尝试以一颗简单的心,追求一种简单的生活。
47、最后,我们讲到了,王阳明心学的蓬勃发展,信众遍布大江南北,虽然在当时王阳明的学说并不被主流认可,甚至遭到了当朝势力的多次打压,但王阳明心中坚定的是,跟随自己的良知行事,他的良知告诉他这件事是对的,他便去做,没有必要和其他学说一争高低。也正是因为这种心态,王明阳能够山崩于前而不改色,始终掌握内心的主动权,成为一代圣贤。
48、他是名校弟子: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研究生,师从当代哲学大师汤一介先生。
49、金玉满堂,久而不知其贵;兰蕙满庭,久而不闻其香。故,鲜生喜,熟生厌也,君子戒之。
50、天地气机,元无一息之停。然有个主宰,故不先不后,不急不缓,虽千变万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若无主宰,便只是这气奔放,如何不忙?
51、志不树立,天下就没有可成功的事,即使是各种工匠技艺,也没有哪个不是靠志气才能学成的。
52、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53、世间之事,有些看似礼实则非礼;有些看似不雅,本质上却是礼貌。
- 上一篇:鲁讯珍惜时间名言【文案整理90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