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129句孩子不听话怎么办教你三招(精选孩子不听话送到哪所管教学校好)

admin 2023-10-05 12:13:40 文案短句

一、孩子不听话

1、用自然后果惩罚孩子

2、你真的懂得“惩罚”孩子吗?

3、不打孩子:打孩子会让孩子变的胆小且怕是,认识事不能独立的,且依靠性慢慢的增强。

4、孩子贪玩,是最不听话的行为,能引起孩子一系列的其他问题。管住了孩子贪玩,就等于堵住了孩子其他问题的根源。

5、孩子不听话是正常的,因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的在接受外界新的信息,大脑不仅要接收信息,还要处理,储存信息,所以发出指令时要不断地重复,并且要配合肢体语言进行强化,比如让孩子安静下来,不仅嘴上要说,还要用手势,用动作表达,千万不能骂孩子,批评他,而是对他作的好的鼓励他,慢慢的,他们对老师产生信任,听话的频率越来越高.对于不听话的孩子,大人要蹲下来,告诉他需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带领他按照老师的话去做.

6、根据孩子的性格采取一些方法,并且慢慢跟他讲道理,让他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所有要以身作则。

7、提醒多少遍不能乱扔垃圾,下次还是照样扔;

8、作为家长,你无法让孩子学到你所没有的东西。所以,不只是向孩子“说出”规则,还要让他在你身上看到。

9、孩子不听话时,常常是为了要引起父母的注意,因为孩子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因此,孩子常常用反抗、故意不听话或大喊大叫等方式,使父母满足自己的愿望。

10、第玩具不是买来放在宝宝面前就能发挥作用的,爸爸妈妈需要积极参与和引导。在宝宝遇到困难时,示范必要的技能,耐心地给予帮助。在宝宝做出努力时,给予及时的鼓励。

11、就如同一个小宝宝摔倒后,家人总是希望他自己爬起来,即便他伤透了心,哭着喊着希望爸爸妈妈抱一抱他,可是认死理的父母却依然认为,这是锤炼孩子的最好机会,可此时的亲情呢,妈妈的关爱呢?

12、如果你有好的育儿小妙招,也欢迎留言给我们,和大家一起分享。

13、孩子:爸爸,我的好朋友轩轩的爸爸上周给他买了一辆小火车,我的生日快到了,我可以要个小火车做生日礼物吗?

14、“打骂”是扼制孩子不良行为的最佳方式吗?

15、很多时候,我们会遇到这种情况:苦口婆心地规劝一个人,说的道理简直不能再正确了,但他就是不做。在面对孩子的时候,这种情况更多。

16、有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不稳定的,心情好的时候孩子怎么着都行,心情差的时候孩子犯点小错都要严厉责罚;工作不忙的时候心血来潮给孩子制定了一箩筐的规则,一到工作忙的时候就没心思管了,孩子犯错了也当没看见。这些做法都不利于孩子养成稳定的规则意识。

17、很多家长由于不懂如何处理“问题行为”,常常会对孩子实施快速见效的打骂或高强度的策略,这好比饮鸩止渴,家长只看到眼前的效果,却没有意识到,将来要用更多的精力来纠正这个行为。

18、引导不听话的孩子听话,并不是把一个固定的公式硬加在孩子身上,而是要按照不同年龄、不同个性的需求,在他们的身上找到力量,从而创造孩子能够自觉听话的先决条件。

19、对于孩子正面的行为父母要及时通过赞羹和鼓励来强化,例如乐于与同伴分享玩具,或是主动把玩具放回原处等,这时就要口头嘉奖,用具体的言语来表达父母的认同。奖励不一定是物质的,即使是只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也能激起孩子日后对合理行为的选择。

20、而让对方成为“好角色”,是想唤醒对方的“自我感觉良好”。让对方看到,他做的事情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到自己。这是不把自己的困扰归咎于对方,而直接对未来提出期望。

二、孩子不听话送到哪所管教学校好

1、尊重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

2、如果家长非常过度或频繁地使用惩罚,孩子对惩罚也是会脱敏的。这一次惩罚孩子,下一次再惩罚孩子,就要加大剂量(惩罚的力度),陷入恶性循环。

3、在通往正面行为的过程中,孩子可以有无数种问题行为,可能家长刚惩罚完一个问题行为,孩子的另一个问题行为又冒出来了。因此,家长与其去补这些漏洞,不如直接强化孩子的正面行为。在不良行为一次次被消退的时候,其实也相当于孩子被惩罚了。

4、给孩子灌输安全分析、因果分析:这个社会 安全意识是不可缺乏的,从古至今一直有骗局,一直有安全隐患。那么大人们该这么做呢?给孩子分析如果碰到了电会发生什么事故?如果自己走丢了会发生什么后果?这个我们大人都需要好好的给孩子讲解。有必要的话测试孩子的心里。

5、年龄小的幼儿听不进去道理,但用转移孩子注意力的方法会比较有效,比如遇到孩子不听话哭闹时,可以暂且将当前事情搁置一边,用其他事情来转移孩子注意力,等孩子情绪好转,心情平静下来时,再去引导教育孩子,这时孩子往往能听进去道理了。

6、如果父母经常带着气愤、高亢的声音和孩子说话,时间久了,孩子对父母的“喊叫”也就习以为常。以后父母如果不提高嗓音、不重复喊叫,孩子便很难接收到指令。而且孩子一旦习惯于高亢、粗暴的声音,就会逐渐对温和、文明的教育方法采取了“抗命”的态度。

7、不要着急不知道你面对的是多大的孩子但是无论是多大小孩子都是差不多的需要有耐心不要发脾气小孩子的内心都是很简单和单纯的有的时候发脾气是不管用的如果是幼儿园孩子比较小的话最好找一些引起他们兴趣的事情来做比如说唱歌画画或者因小孩性格的不同来让他们做不同的事情如果是小学生那就好办多了因为他们已经懂事多了尤其是现在的小学生有时候我们都会惊叹于他们的思维方式竟然会比成年人还要成熟,所以如果上课很乱可以找几个比较爱闹的学生单独好好谈谈委任一些小孩为纪律小组组长有些能闹的小孩管起纪律来还是很在行的加油。。

8、当小孩子没有听父母劝,非要拿着一个重的东西走,结果摔倒了,父母最好的应对方法是赶紧拥抱一下,说没关系没关系。而当小孩子把东西放下,爬起来再走,只为他喝彩“你好坚强”,绝口不提“看,我当初说什么来着”。

9、今天,我们邀请了BCBA龙焰老师来给大家做分享——

10、六是家校(园)配合,共同教育。

11、其实,这两种方式都忽略了这个问题的本质:道理明明是对的,他为什么不肯听呢?

12、第二种常见的情况是:执着于“我好”。

13、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孩子性格形成的初期,也是最关键的时候,家长要时刻做好引导,给孩子正确的方向,而不是强行让孩子“听话。”

14、这阶段他们的自我意识表现,可能是把刚弄好的玩具推翻,也可能是一口饭含在嘴里不咽下,总之能够证明自己“实力”,亦或引起爸妈情绪波动的事情,他们都为之乐此不疲。

15、妈妈:宝贝,这是好事儿啊!说明老师很看重你,想让你得到更多锻炼的机会,想帮助你提升数学成绩。你应该更加努力地听课,不会的问题多去请教老师才对啊!

16、当孩子发脾气时不宜一味的迁就怜悯,否则会助长他发脾气的劣性,愈发愈烈,不可收拾。这时家长可采取分散注意力、冷处理或引导法来纠正孩子发脾气的行为。家长一定要狠下心来,暂且不理睬,忽视他,当宝宝知道发脾气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慢慢乱发脾气的现象就会逐渐减少。

17、1保证惩罚与奖励同时存在

18、前段时间,中山三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邹小兵教授在第八届四叶草年会上谈到了这个话题:

19、美国经典儿童绘本《大卫,不可以》里,大卫的妈妈经常对他说不可以,他把墙壁涂得乱七八糟时,妈妈说不可以,他玩得脏兮兮时,妈妈还是说不可以。

20、按心理学的说法,妈妈此时又一次满足了自己的自恋,虽然生气,但内心也许还为自己的预言而高兴——看,又被我说中了吧。

三、孩子不听话怎么办教你三招

1、当孩子在倾诉时,比起被打断/否定,他更渴望的是大人的正面回应。如果总是打断他,或者从不愿意满足他的小“愿望”,说不定孩子以后就不愿意告诉你他的心事了。这种情况下,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认真倾听孩子的话,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你可以在孩子提出想法时,为孩子找到一个替代方案,让孩子觉得有盼头,比如把“别想了”改为让他先实现一个可以达成的小目标,再答应给他买,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2、让孩子成为那个“好角色”

3、父母的关注鼓励着孩子向自己的父母表达想法和感受。父母应停下正在做的事情,转向他,保持目光接触,并仔细地听。同时还要通过点头或不时地“嗯……,是的……”等来显示父母对他的注意。

4、205:内心强大的孩子是什么样子?

5、支持原创就在文末点赞,赞赏鱼爸,欢迎留言!

6、家长一味制止,往往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反而容易强化宝宝的行为。如果爸爸妈妈发现宝宝的行为很危险,告诉他不要这样做的同时,也应该给他另一个选择。比如告诉哥哥,想和妹妹玩,不能这样,但是可以用摇铃逗逗她。

7、银行很高兴为你解答,首先我们必须要了解孩子不听话的原因,根据原因才能够正确的做出解答。如果一味的只是打骂孩子,会造成他的逆反心理更加严重,造成你俩之间更加不和谐。当然如果你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请你暂时的远离他。想一想你和她和睦相处时的快乐时光,这样你的脾气就会暂时的和缓下来。才能真正的去解答问题。

8、当孩子不听话时,父母常常会以处罚、教训的方式来控制孩子,这似乎是大多数父母在教养孩子时最习惯的一件事。但这个习惯一旦养成,长期使用将会使父母和孩子在亲子关系上付出一定的代价。

9、因为成长中的孩子正处于学习各种社会规范的阶段,规则意识能为孩子提供行为的边界,帮助他们养成受益终身的好习惯。

10、今天的这份书单,就带你走进孩子的内心,掌握正确的沟通方式,让孩子从此愿意听你的话。

11、4)学习倾听孩子的话语

12、有研究表明,4~10月的宝宝开始出现自我意识,18个月的宝宝,已经表现出明确的自我意识,能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

13、“无缘无故你哭什么”。

14、如果发现了孩子的错误,要引导他做出改变,推荐用陈述性的表达,代替指责。比如,孩子喜欢在桌子上乱涂乱画,怎么办?“谁让你在桌子上乱涂乱画,桌子很贵的”,就是一种指责,孩子很难理解;而陈述性的提示应该是直接给孩子确定的边界,比如“宝宝,桌子不是用来写字的,字要写在纸上,我给你拿图画本好不好”。

15、首先,自己对规则要存敬畏之心,给孩子制定的规则自己也要遵守。比方说,家长教育孩子不要在别人说话时随便插嘴,自己也要克制打断别人发言的冲动。假如自己不小心违反了规则被孩子指出时,要坦然接受并诚恳道歉。

16、写作业之前,小C妈妈告诉他,如果他认真写完作业,就能玩十分钟或看十分钟电视。但小C完成作业之后,妈妈却发现他字迹潦草,还因为马虎写错了很多。于是,妈妈提醒他重新写,之后小C表现得非常不服气和不情愿地把作业又重新写了一遍。

17、孩子:妈妈,周末我想……

18、自然结果惩罚可以让孩子从上一次的自然结果中养成良好的行为,因为孩子本能地会想要逃避不好的自然后效,这样家长也不会成为孩子心目中的“坏人”。

19、鼓励孩子与你一起做事:孩子需要鼓励,但不是让孩子肆无忌惮的我行我素的做想做的事情。孩子在最初会害怕做一些事情,怕做不好。这个时候你要鼓励他这么去做,有必要的话教他怎么做。

20、当孩子不听话时,成人用“责骂”或“处罚”来处理,常常很容易把主观的因素(气愤、激动、疲倦、厌烦的情绪),渗入行为的处理中,致使孩子的身体感到痛苦不适(体罚),心理产生恐惧,意志遭到压制,因此很难接受成人长篇大论的说教,反省自己不良的行为,更难说要纠正他的行为。

四、孩子不听话,打骂不管用,怎么教育

1、这里面涉及到孩子的自我感知:如果是自己本来就想做的,那么是对自我的自豪感;如果是自己没想到,而要父母提醒的,那则是对自我的羞愧感。

2、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就是在他违反规则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惩罚。

3、当孩子从不懂事的宝宝逐渐长大,他自己开始有了“主见”,当父母逐渐减少和他们身体上的接触时,他们会以无理取闹等方式引起家人注意。孩子无理取闹,是让父母很头痛的一种不听话行为。但是有时候,无理取闹也是孩子与众不同或者创造力的表达。

4、如果喜欢本文,点个「在看」告诉我吧❤

5、讲道理也不听,打也不怕,错误照犯,宝宝怎么这样难管?!

6、零分线就是我们心中的“应该线”。当我们心中的“应该线”画在一个封死的位置上,那么任何现实中达不到这条线都是负分。

7、孩子不听话是分为好多种的,所以家长在这方面只要细心的教导就可以了,孩子自己的性格是从小进行培养的,就像饮食一样,孩子只要养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他就不会出现身体不好或者是发育不好等情况了,所以家长从小就应该照顾好孩子的身体,不管是从性格方面还是在身体发育这方面。

8、五是细心、耐心地纠正与教育。

9、更多沟通的技巧,欢迎收听《如何说孩子才肯学》。

10、总之,只要是孩子做得好的行为,我们就一定要强化它。

11、有时候你想要提醒小朋友一件事,例如应该把手里的东西放在这边,结果小朋友不仅没有听,反而“啊——”一声爆发强烈的情绪,把手里的东西扔下,不肯合作。

12、孩子的“不听话”,让多少家长为此操碎了心,有的父母脾气爆,碰到孩子不听话,一言不合就开骂,甚至直接家法伺候。

13、每个孩子都喜欢玩。玩,本是孩子的天性。不过,很多孩子玩得过分,玩得沉迷,这就有害而无益了。贪玩是需要父母慎重对待的孩子的“不听话”行为之一。

14、壮壮妈最近特别发愁儿子不听话:

15、当家长“惩罚”孩子时,孩子可能会把家长和厌恶刺激(带来不好影响的因素)配对起来。

16、病情分析:孩子会有规律性的淘气一段时间,指导意见:过段时间会缓解,您应该耐心的与他沟通,不可以严肃批评

17、在中国式教育里,严父慈母、“虎妈猫爸”似乎已经成了一个家庭的标配,不少人把父母双方“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当成一种教育智慧。

18、➁在孩子的生态圈(日常环境)里与孩子最频繁接触的人,比如爷爷奶奶,与策略制定者达成共识。

19、第具体清晰。规则一定要具体清晰,才能便于孩子理解和执行。比如你跟孩子说“你要注意口腔卫生,多刷牙”,年龄小的孩子可能就会不理解,刷多少次是多呢?就不如表述的更具体一些,“每天早晨起床和晚上睡觉之前一定要花5分钟来刷牙”。

20、孩子都会犯错误的啊,慢慢教导吧,和孩子做朋友,多沟通,多交流,当孩子有意识时你就得给孩子讲一些道理,该表扬的时候要表扬。孩子犯错给他讲道理,虽然孩子不是一听就会明白,但时间长了,耳濡目染孩子也就通情达理了。

五、孩子不听话怎么办应该怎么教育

1、孩子不听话就得管,别太溺爱了,小孩子多少都有些调皮的。老公对你不好就很危险了,夫妻间的关系一定要和谐呀,毕竟是是要一起走下半辈子的人。夫妻关系不好,也很可能是孩子不听话的原因之而且是很重要的原因。

2、实际上,我们每个人在与人对话的时候,都隐含着对对方的评价,正分,零分,负分。而我们表达出来的对他人的评分,是正分还是负分,取决于我们的零分线设在哪里。

3、每位父母都应当意识到,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存在于这世界,作为父母,可以给予孩子的是爱、包容与庇护,但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

4、爸爸妈妈担心影响智力,是担心宝宝出现狭颅症,即前后囟门闭合,骨缝也闭合,从而阻碍大脑发育的情况。其实,真正狭颅症的患病率非常低,爸爸妈妈不要仅凭前囟门的数值而自己吓唬自己。

5、不少家长发现,当孩子长到两三岁时,经常会蹦出几句惹人捧腹的话。可当自己为此兴奋不已时,很快却会发现,越来越多的时候,自己让孩子去做什么事,他顺口就说出一个字“不”,也就是说,孩子开始学会顶嘴了。

6、经常听到一些家长说自己很苦恼,家里的孩子很叛逆,两人根本谈不到一起去,那么究竟有没有方法可以让孩子不叛逆呢?

7、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大多是由于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犯下一些不同类型的错误,长期下来,造成了孩子不良行为的产生。例如,一些父母认为孩子小,任性、胡闹、不听从吩咐是一种自然现象,长大就会变好或变听话。其实,孩子的行为是累积的,好的行为累积就变成好的习惯、好的道德,反之亦然。长期下来就更加的不听话,甚至出现叛逆的情形。行为的养成和教育都是长期性的,所以不听话的行为也需要长时间的纠正与教育。

8、更多和孩子做游戏的方法,欢迎收听《游戏力》。

9、其实小孩子的叛逆很多还是和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系,很多父母总是以自己加班、工作忙为借口拒绝辅导孩子、拒绝陪伴孩子做家务,时间长了以后孩子成绩下降不说,和父母的关系也就疏远了,这就是很多人说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其实对家长而言,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是要耐心的辅导,适当的时候给予他们表扬和鼓励,这样才能激发孩子的积极性,而且孩子也更愿意和自己的家长进行沟通。

10、给宝宝买玩具要注意什么?

11、大人违反规则的时候,往往会受到惩罚。但孩子不守规则,却总是因为年龄原因而被原谅,这种双标会对孩子培养规则意识带来不利影响。

12、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形象,只有自己做的好,孩子才能看见、了解才会听父母的话。

13、然而即便我们成为如顾佳(《三十而已》)这样的十全妈妈,在面对孩子时,也会时常因为他们的“不听话”而恼火:

14、“惩罚”时,一定要记住这两点!

15、以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16、类似的,一个小孩就应该“干净整洁、落落大方、勤奋上进、知书达理”,做到了是“应该的”,做不到就是“毛病”。“怎么这么不听话!”“怎么这么爱哭!”“怎么这么不自觉。”

17、囟门闭合太早,宝宝的大脑还有发育空间吗?

18、亲子沟通中一定要“就事论事”。比如你反复提醒过孩子要跟别人打招呼,但是孩子就是不愿意,你觉得很没面子,所以对孩子一顿批评,进而拿孩子和隔壁家的小孩作对比,然后再翻出陈年旧账对孩子一通再教育。其实细想一下,这种行为既让你更愤怒,又让孩子感觉更挫败。

19、118:千万不能错过孩子阅读的黄金十年!

20、孩子是一张白纸,就看家长怎么在这张白纸上作画了!

六、孩子不听话

1、更多吴军老师的教育建议,欢迎查看《态度》。

2、你可以对比一下,评价性的赞扬。

3、给宝宝选择玩具还要注意互动性。准备一些能够多人参与的玩具,不仅宝宝自己能玩,还能和爸爸妈妈或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这样可以帮助宝宝在游戏过程中,提升社会交往的能力。

4、四是对孩子不良的行为进行严肃谈话。

5、有的人或许会觉得,“不让对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怎么会改好呢”。事实恰好相反,不让对方承认错误,往往才能让对方做得更好。

6、实际上,这并非一种有益的教育方式,尤其不利于孩子习惯的养成。因为孩子都是很聪明的,这种不一致会给他们钻空子的机会。同时,这种不一致的教育还会造成一种撕裂感,让孩子不知道到底该听谁的,行为的边界感更加模糊。

7、想有效引导孩子,你得先更新一下对孩子的看法。一般我们认为孩子不懂事、没有自制力……但这只是我们以为的。事实上,孩子不是没有长大的成人,他们对世界有着一套自己的看法。

8、宝宝好奇心强,对什么都要摸摸碰碰。如果你不理解这种好奇的探索心理,认为宝宝是在胡闹、调皮而限制他的行动,甚至训斥、打骂他,很容易引起宝宝不满,“不听话”就由此而生了。

9、3个月的宝宝,前囟门对边的距离应该在2cmx2cm左右。从这方面看,宝宝前囟门闭合的确有些偏早。但是仅凭这一个数据不能完全说明问题,还需要看骨缝闭合的情况。

10、亲,宝宝需要的是用心还有耐心的哦,平时多和宝宝沟通,交流,都给宝宝讲故事,这样宝宝也会比较爱听话的哦,这个是时间性的哦,不需要担心那么多的哦

11、惩罚不是目的,比惩罚本身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对规则的敬畏感。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家长的态度是认真的,他才会慢慢接受规则和边界的存在。

12、当孩子不听话,尤其是哭闹的时候,如果父母对他打骂,只会让矛盾升级,破坏你们之间的亲子关系。在孩子感到悲伤难过或是遇到挫折时,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我非常理解你现在的感受……”先让孩子发泄情绪,再用心平气和的语气让孩子说出让他不开心的事情,这样才能让他平静下来。

13、尊重孩子的想法,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相处的最好模式。

14、处罚也是一样,不良或经常性的处罚会让孩子身心感到痛苦、不适或意志遭到压制,很难帮助孩子认清自己所犯的错误,并不愿意积极与父母配合,改正缺点和错误。

15、第让孩子参与制定。人都是渴望自主的,家长单方面制定的规则,不一定符合孩子的能力范围,过多强调还可能会激发孩子的抵触心理。规则可以邀请孩子一起制定,自己参与制定的规则孩子认同感会更强,也会更乐于遵守。

16、首先,玩具不用准备太多。玩具数量过多会让宝宝眼花缭乱,无法深入研究,不利于培养专注力。在宝宝每个成长阶段,爸爸妈妈准备两三样适合的玩具就够了。等宝宝把一件玩具玩透了,或者实在没有新鲜感了,再拿出新的玩具吸引宝宝兴趣。

17、比如,有的家长发现自己叫孩子6遍孩子也没有反应,可当自己拿起棍子走到孩子面前,孩子就马上有了回应。看到了孩子的‘进步’,家长就经常用打、骂、唠叨的错误方法来让孩子配合。殊不知,长期以往,哪怕是轻度孤独症孩子,等上了小学、中学,也会出现严重的情绪问题。

18、让孩子处在“好角色“的位置上,让他的自我获得鼓励,让他觉得自己是人生的英雄,才会产生对未来不间断的内驱力。心理学研究发现,稳定的高自尊者会把好结果归因于自我,把坏结果归因于偶然,这样能在顺境中更容易持续,逆境中更容易走出。

19、第多强化。规则意识的养成需要不断强化,这种强化不一定是口头上的。心理学上有个理论叫“内隐学习”,是说个体在无意识的状态下也能习得各种规则。家长可以为孩子创造内隐学习的条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制定好的规则张贴在卧室、书房显眼的位置,让这些规则在潜移默化中都能输入到孩子大脑中。

20、另外,一致性还包括规则教育在时间前后上的一致。不要因为心情、工作、精力等因素的影响,破坏孩子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规则意识。

1、宝宝不听话,不服管教,可能是爸爸妈妈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宝宝的教育,不是“打”能解决的,需要爸爸妈妈进行更多的学习和思考。

2、为什么爸爸妈妈总觉得自己的管教方式没有效果,对宝宝不管用呢?其实我们可以想想,在说到所谓宝宝“该打”的行为时,我们采用的判断标准,都是成人的标准,而不是宝宝的标准。

3、多数人都习惯说话,不习惯听话,尤其是父母面对孩子,更是滔滔不绝,要他做个“听话”的孩子。不听孩子说,怎么知道他在想什么?不听孩子说,又怎么能了解他、管教他?所以,爸爸、妈妈想要有个听话孩子,必须先要“听”孩子说“话”。要养成倾听孩子说话的习惯,并不很困难,只要告诉自己“少开尊口”,耐心倾听,就可以了。

4、家长要言而有信、言出必行。那怕多花时刻或许多花钱,说出的话一定要做到,不能出尔反尔,影响孩子言行。

5、可以通过一些只语片言来激励你的孩子,通过合作的方式来鼓励他的进取,类似的话语有:“你看,别的小朋友

6、向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相反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不仅让孩子意识到规则对所有人都是平等的,还能培养孩子面对错误有更开放的心态。

7、好,我们总结了应对孩子焦虑的七种方法,包括(1)聆听孩子的心声;(2)承认孩子的各种情绪;(3)引导孩子面对问题;(4)以第一人称表达怒气;(5)以其它人称表达赞许;(6)给孩子幻想的空间;(7)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8、当面对孩子不听话的情况,别轻易生气,你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开始改变:面对孩子不听话、犯错,重点是让孩子明白自己哪里不对,应该怎么做。情绪的发泄只能满足自己一时之快,对于解决根本问题没有积极的作用。有时反而会让孩子混淆重点,只关注到大人的情绪而非自己的行为。

9、当被问到“什么样才算是好孩子”时,吴军老师也在信中给出了自己的标准:孩子的品行,比能力更重要。如果成绩不好,家长当然焦急,但大可不必看得太重,因为能力是可以提高的;如果孩子成绩不好,又总想办法撒谎遮掩,家长就需要重视了。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