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qq说说 > 正文
屈原最著名的两句诗【文案整理49句】
admin 2023-03-04 10:30:55 qq说说 ℃屈原最著名的两句诗
1、 清光绪八年(1881年),县人在明月洞的鄜粱山上修建书院,特地在书院旁边建了三闾大夫庙,《溆浦县志》里是这样记载的:“更于其地之南,建三闾大夫庙,其后厅曰怀忠书屋,曰求志草堂。”
2、 如果说,巫傩唱词是中国最早的现代派诗歌,那么屈原独创的骚体诗则是中国最早的文人现代派诗。
3、 其他地名还有鸟嘴山,传说是屈原养鸟的地方;鸭嘴塘,传说是屈原养鸭的地方;放牛冲,传说是屈原养牛耕作之地。
4、 走出明月洞口,便是溆水河和宣扬江、溪口江交汇的广阔田野,桔树人家,溆城则遥遥相望。而山坡上,溪水边,兰花芷草、芙蓉菖蒲、香蒿艾叶、芳草嘉木,随处可见。
5、 屈原从郢都流入南楚,开始是坐船,但登岸后,他是骑马走骡马古道,或乘马车沿古道南行。有屈原诗为证。
6、他的诗绝大部分是怀古诗,有的是对历史上卓越人物的歌颂;有的是借历史人物的遭遇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绪;有的是歌颂历史上的兴亡故事来警告当时的统治者;有的直接反映当时的现实生活,这些诗都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第602卷)。
7、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8、所以说,《楚辞》中《离骚》等作品永远是中国抒情诗的典范,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屈原的名字同世界上最早的一批诗人荷马、萨福、阿纳克瑞翁、品达等一样,将永远闪耀于世界文学史上。
9、 “安知鄜山溆水间不有伟人奇士应运而生?展雄略,宏远谟,为天壤间建不朽功业,无负山川钟毓之灵者乎!”
10、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11、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离骚》
12、 当时屈原是怎么样写诗的?因那时还没有纸,纸到东汉才由蔡伦发明。屈原写诗是写在竹简上。屈原流放后的大部分诗篇,是在花园洞完成的,一首《天问》372多句,1553字,该写多少竹简,串起来该有多长?堆起来该有多高,放起来该要多宽的地方?所以屈原必须住下来才能创作那么伟大的诗篇,屈原有单独的书房是创作实践的需要。
13、 回郢都的路上,屈原在叔爷爷面前不停地夸奖女媭,屈匄骂他:“你出身楚国名门贵族,有着远大的前程,今后还将担任国家重任,是不可以娶一个乡野女孩为妻的!”
14、在屈原之前,中国的诗歌主要是《诗经》,而且都是集体创作的。屈原的出现,其实标志着中国的文学从集体转为个人的独自创新。他所创造的与《诗经》迥异的语言形式,以及在诗中所展现出的更为奇特的创作手法,直接影响了后世诗词歌赋的创作。这就是他所独创的“骚体”文学,与《诗经》并称为“风骚”,开启了古代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两大源头。
1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16、 几乎万念俱灰的屈原,在花园洞过上了隐居生活,一心种他的兰花,养他的蚕桑,读他的书。这期间,他出资并带领村民在村中的溪水上修了一座石拱桥,桥上建有凉亭。有空闲时,他就去桥上凉亭里坐坐,很少走出花园洞,花园洞至今有“三闾桥”和“书房村”的地名。
17、早晨我在大坡采集木兰,傍晚在小洲中摘取宿莽。时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四季更相代谢变化有常。我想到草木已由盛到衰,恐怕自己身体逐渐衰老。何不利用盛时扬弃秽政,为何还不改变这些法度?乘上千里马纵横驰骋吧,来呀,我在前引导开路!从前三后公正德行完美,所以群贤都在那里聚会。杂聚申椒菌桂似的人物,岂止联系优秀的茝和蕙!
18、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夫》
19、 全诗中处处洋溢着这种欣喜之情,诗一开头就说:
20、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九歌·少司命》
21、端午节日从何而来?前人传说是为了楚国大夫屈原。可笑汩罗空自浩浩荡荡,竟不能洗去忠直之士的冤屈。
22、在中外驰名的美人窝桃花江畔,有座风景秀丽的凤凰山,凤凰山座落在桃江县城之东,磅礴蜿蜒的资水与群山拥簇的桃花江在此汇合流入洞庭,碧水丹山,景色奇特。在这里遍布着两千多年前我国第一位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流放桃江时的足迹。至今仍传颂着屈原在这里呵壁问天,一口气对天、地、自然、社会和历史提出173个问题,创作了被誉为“千古奇文”的《天问》,后人因此在这里为纪念屈原,建有天问阁。
23、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当时并没有五言绝句这一诗歌体裁。
24、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
25、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26、 进去便是书房村,“书房村”是屈原住的地方,古名叫书房屋场,现遗址是明以后的老屋场。规模很大,有十多亩地宽。
27、屈原(约公元前340—277年),名平,是楚国一个没落的贵族,籍贯湖北秭归。年轻时担任过楚怀王的左徒(相当于副丞相),伴随左右,深得器重,参与和执掌楚国许多重要军政外交事务,起草宪令,修正法度,展示了非凡的治国理政才干。屈原具有高尚的品质和超人的才能。他生活在社会变革和阶级矛盾错综复杂的年代,怀有远大政治抱负,十分自负的想为楚王做一个治国理政的实干家,使楚国独立富强,以至统一长期分裂的中国,达到所谓唐虞三代之治。其具体主张就是举贤授能和修明法度,诗人把这些在诗篇中统称为“美政”。在主政前期,他豪情满怀,确立了他事业的高度。但正当他全身心的起草宪令之际,反对派的旧贵族千方百计阻挠和破坏这种符合社会发展的改制,污蔑屈原恃才矜功,泄露机密。怀王不察,遂疏屈原。秦惠王见有隙可乘,就派张仪至楚,空许商于之地六百里,尽使外交离间策略,使楚与齐断交。怀王既绝齐,又不得地,盛怒发兵攻秦,先后皆大败。在丧师失地,韩魏复兵攻楚的危难关头,怀王不得已又召屈原使齐恢复邦交。局势虽暂时稳定下来,可启用屈原的政治主张与腐朽的旧贵族集团相对立,一直受他们的谗言和排挤,内部斗争一直没有罢休。而怀王昏庸懦怯,又为这群小人所包围,终于倾向于走亲秦路线。楚国内政腐败,外交失策,又连年为秦所战败,怀王遂再度受欺,入秦而不返。襄王继位后,以弟子兰为令尹,对秦完全采取妥协投降政策。诗人痛恨子兰劝怀王入秦,子兰复谮毁屈原,襄王怒而迁屈于江南。诗人在长期流放中悲愤填膺,忧心国事,时刻想着国家的安危和命运。在极度的忧国忧民情思中,他写下了许多饱含深情、抒发忧愤的悲壮诗篇,深刻揭露了群小雍君误国,犯上作乱的罪恶行径,在极度的悲愤中自投汨罗江为国殉身。诗人一生为了祖国,为了实现政治理想,不惜披肝沥胆,殚精竭智,企图“及前王之踵武”。当他看见“群小”把国家引上“幽昧、险隘”的危境,就大声疾呼:“岂余身之殚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当他一再受到群小的排挤和迫害时,就奋不顾身地同他们斗争到底,九死不悔。诗人的一生就是同旧贵族腐朽势力英勇斗争的一生,也是为国为民、为真理英勇献身的一生。他的悲愤的歌唱,字字句句都倾泻了悲壮的爱国情怀,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脊梁。因此他被树为中华民族的爱国英雄和文化旗手,则当之无愧!
28、长恨忠良多坎坷,颇伤辞语太丁宁。致君自合宗三代,作法谁能过六经。
29、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九歌·大司命》)
30、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31、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
32、 在远古社会,部落首领和帝王重臣往往都是最大的巫司,屈原就是楚国的大巫司,曾一度担任过楚怀王的巫祝官。对巫傩文化情有独钟的屈原,来到溆浦后,正是溆浦浓郁的巫风傩韵深深吸引了屈原,使他郁闷愁沸的内心得以排遣,从而能够长时间的定居下来。在弥漫着浓厚巫风傩韵的溆浦,屈原“度过了十几年文学生活”(梁启超语)。
33、精色内白,类任道兮。纷缊宜修,姱而不丑兮。
34、世人都被污染,唯独我一人清净;众人都已醉倒,唯独我一人清醒。
35、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
36、 此后的百年间,溆浦应运而生了众多的伟人奇士,更奇的是,中国第一任《辞海》主编舒新城、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王跃文就诞生在鹿鸣山附近。原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孙健忠也是从溆浦走出去的。
37、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38、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39、来稿请投:shiwenxuexi@1com
40、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41、鸟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42、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4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44、意思是:长声叹息而泪流满面,为老百姓多灾多难而哀伤。
45、《诗经》中作品以四言为主(《国风》部分的句子、用韵等都较为自由,《雅》《颂》较为齐整),至楚辞则变为六言为主,五言、七言辅之,句子结构灵活,表达功能增强,成为后来五言诗、七言诗之前导。
46、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湘夫人》
47、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屈原《国殇》
48、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离骚》
- 上一篇:月亮忘记了经典语录【文案整理29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