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个性说说 > 正文
德国诗人席勒【文案整理31句】
admin 2023-03-04 10:37:07 个性说说 ℃德国诗人席勒
1、(德)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RüdigerSafranski)著
2、你要认识你自己,就去看别人的举动。要了解别人,就窥看你自己的心。
3、1782年 1月曼海姆剧院首次上演《强盗》引起轰动。据史料记载,“公演时剧院如同一座疯人院”,有评论家甚至认为就此诞生了“德国的莎士比亚”。5月席勒第二次秘密前往曼海姆观看演出,被卡尔·欧根公爵发现后关禁闭两周,并禁止他再写剧本。9月22日夜间化名在朋友陪伴下逃出符腾堡公国,匿居在乡村里写成第二个剧本《裴阿斯柯在热那亚的谋反》。创作进入了第一个旺盛期。
4、1794年 在耶拿创办《季节女神》杂志,邀请歌德和洪堡兄弟等参与编辑、撰稿。7月在耶拿的一次自然科学研讨会上再次见到歌德,会后二人在席勒家中长谈,推心置腹,互敬互谅,两位生性、气质殊异的大文豪终于成为朋友,实现了传为文坛佳话的“诚与爱的结盟”。从此与歌德交往频繁,文学创作获得了新的动力、新的生机。
5、本书以威廉•格斯曼在东京大学开设的德国文化史课程的讲义为基础撰写而成。出版后受到世界各国读者的热烈欢迎,并得到德国学术界的高度肯定,成为介绍德国文化史的经典著作,迄今已7次再版。
6、1793年 1月21日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上了断头台,5月开始极端的雅各宾专政,席勒对法国革命由热烈同情而转为反感。
7、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冯·席勒(1759年11月10日-1805年5月9日)。
8、席勒的《AndieFreude》最早创作于1785年,并收录于隔年出版的杂志《Thalia》中,这首诗是共济会的诗歌。席勒于1803年对《AndieFreude》进行修改,删减了部分词句,贝多芬在第九号交响曲第四乐章中所使用的歌词,便是以席勒1803年版本的《AndieFreude》为基础。
9、1792年 9月21日法兰西宣布成为共和国,10月10日巴黎国民议会决定授予席勒法兰西荣誉公民称号。同年完成了《论悲剧艺术》和《三十年战争史》等学术著作。此后则完全放弃文学创作,潜心康德哲学研究。
10、在席勒的各种画作中,夸张的造型、大胆放纵的线条与极富个性的色彩成为他显著的绘画特征。席勒用富有激情的线条、破碎生冷的色块和生涩的笔触对物象进行夸张,形成了个人独特的艺术魅力。
11、同席勒一起,人们进入过去的另一个阴影之国:进入了德意志精神难以忘却的黄金时代。那是神奇的岁月,它帮助人们保留住感知人生中那些真正重要而充满精神之物的能力。——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
12、1785年10月的一天,在德累斯顿近郊的罗斯维兹村,诗人席勒应一对新婚夫妇的邀请来参加他们的婚宴。宴会上,诗人为新人的幸福、朋友的热情和现场的欢乐气氛所深深感染,写下了这首颂诗。
13、《素描》、《房子与色彩缤纷的晾洗衣服》、《水怪》、《死亡的行列》、《水怪们》、《波尔迪·罗津斯基》、《1910年母亲之死》、《向阳花》、《青年母亲》
14、歌德与席勒:幸运的事——溶解性的与振奋性的美——《审美教育书简》——岌岌可危的是什么——歌德与席勒,质朴与多情——半人马
15、 1959年,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在中国首演,《欢乐颂》由此广为人知。贝多芬创作第九交响曲冲破过去的传统,在第四乐章引进了人声。他在这个作为终曲的乐章中采用席勒《欢乐颂》里的部分诗节作歌词,谱写了齐唱、合唱、四重唱和男高音独唱(领唱)。这些声乐曲和管弦乐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庄严崇高、雄伟瑰丽的交响乐章。1786年,《欢乐颂》在席勒自编的杂志《塔莉亚》上首次发表,感动了许多德国人。贝多芬当时l6岁,是否读过此诗,尚不得而知。但有文献表明,青年贝多芬在波恩时代曾声称要把《欢乐颂》全部诗节配上乐曲。但是,贝多芬在第九交响曲终曲的合唱乐章中仅仅采用席勒《欢乐颂》中的部分诗节。从诗的总体看,贝多芬挑选得十分精当。
16、德国经典主义之所以能够超越伟大诗人的圈子,成为广大市民的人文精神教育的基础,很大程度上要感谢一个人:自身并非诗人的威廉·冯·洪堡(WilhelmvonHumboldt,1767—1835)。他在文化和政治方面的主要功绩,是将国家设立的(高级中学)教育机构,转变为人文主义和文学教育的载体。洪堡的名字与柏林大学联系在一起。他创办的柏林大学,不仅教授科学,同时也致力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个性。自那时起,教学与研究在德国的大学里便合为一体。洪堡在科学上的重要成就——创建了比较语言学和一种新的语言哲学。
17、真正美丽的东西必须一方面跟自然一致,另一方面跟理想一致。
18、1803年 完成《墨西拿的新嫁娘》,3月19日在魏玛剧院首演成功。
19、本书将要描绘席勒是如何打磨自己,把他的人生活成了一部戏、一场演出。在他成名之后,他成了公开的灵魂。他的危机、转向和变化,一幕幕都上演在观众眼前,而他们则满怀景仰与惊异欣赏着这一出生命的大戏。歌德之后甚至将好友身上这种不断精进的特质加以神话:“他当真是一位奇妙而伟大的人。每过一周,他就像是换了个样,变得更加完满。”
20、从席勒的角度出发,理想主义才重获光彩。若是人们像席勒一样去理解,“理想主义”之上其实并无多少过时的东西:为自由开辟道路;由精神为自己创造肉体。这样,席勒也就成了18世纪晚期哲学的重要启发。他决定性地参与了介于康德(Kant)与黑格尔(Hegel)之间的跨时代的哲学事件。我们将会叙述他如何在德意志理想主义的诞生中发挥作用;他如何竟能与歌德一起成为德意志精神生活中的那颗位居核心的恒星。席勒——一座源源不断产出启迪的发电厂。对于他的敌手而言,也同样如此。浪漫派需要与他划清界限,才能找到自己。他们想要摆脱席勒,却因此更不能离开他须臾。
21、1788年 12月,经旅居意大利归来的歌德举荐,受聘担任耶拿大学历史学副教授。
22、1801年 完成《奥里昂的姑娘》,9月11日在莱比锡首演获得成功。成功改编意大利作家哥齐的童话剧《中国公主图兰朵》。
23、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作家。著有长篇小说《铁皮鼓》、《猫与鼠》。格拉斯为当代联邦德国重要作家,因其语言新颖,想象丰富,手法独特使他在当代世界文学中占有一定地位,曾多次获奖,几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最终获得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他除了在文学界享有盛名,格拉斯还活跃在战后德国的政治舞台上。格拉斯是一个立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坚决反对北约在德国的土地上部署核武器。两德统一后,格拉斯更致力于反对逐渐滋生的仇外主义和新纳粹黑暗势力。
24、1805年 2月再次病倒,5月9日与世长辞,享年仅46岁。
25、1800年 开春后罹患伤寒。带病完成《玛丽亚·斯图亚特》。
26、1785年 结交诗人克尔纳,生活得以安定下来,创作走向成熟。9月写成了《欢乐颂》,贝多芬以此诗谱成第九交响曲主要的合唱部分,从此在世界上广为传唱。
27、紧接着音乐由弱到强。由平稳、低沉、艨胧、渐渐发展到明朗、刚劲、节奏鲜明和震撼人心。表现出在远古时代的自然界,生命从无到有.由低等到高等,由弱到强,发展壮大起来,不可抗拒。
28、海因里希·冯·克莱斯特(1777—1811)把揭示人生的不可捉摸作为文学创作的使命,并将此构思为悲剧性作品。无论是剧作还是中篇小说,他的创作都将人的自我作为表现重点。离开了这个重点,人就失去了价值;而拥有这个重点,不管外界天翻地覆,人仍拥有自己的安宁。克莱斯特认为,木偶戏是象征着人的命运的游戏。他的戏剧《洪堡王子》(PrinzFriedrichvonHomburg)展现的是人为了一种高于个人的正义而对自我的超越。他经常被人提及的中篇小说《米夏埃尔·科尔哈斯》(MichaelKohlhaas),表现的主题则是,个人的正义感是如何由于顽固执拗和不明智的不让步,而招致更多的不公正。除了这些表现内心冲突的文学题材,他的《赫尔曼战役》(Hermannsschlacht)则贯穿着一种反对拿破仑统治的爱国主义情绪。
29、1759年 11月10日出生在德国符腾堡公国的小城马尔巴赫,父亲是军队的外科医生,母亲是一位面包师的女儿。出生时恰逢德国的七年战争(1756—1763),比同时代的重要作家歌德小10岁,比赫尔德小15岁,比莱辛小30岁。童年时代即对诗歌、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0、从尘世纷纭之中逃去,遁入自己心中寂静的圣所。
- 上一篇:读书励志短句霸气【文案整理24句】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说说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