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117句论语十二章教案君子食无求饱(精选高中论语十二章教案)
admin 2023-11-06 10:02:47 文案短句 ℃一、论语十二章教案
1、子曰:“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第三章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章解: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又不会越过法度。 孔子在这一章中阐明了什么道理? 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
3、⑨智、仁、勇成就完美人格
4、理解此乐放进此章,读出来。(两名同学读,生评、再读)
5、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6、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牺牲精神。真理,是每个仁人志士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哪怕要付出生命的代价。阐明了孔子关于君子与小人不同的义利观。小人追求个人利益,而君子亦会追求个人利益,但会先考虑所得是否合于道义,以义为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自我反省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经常反省自己,可以去除心中的杂念,理性地看待自己,快速地改掉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的道德境界。说明在一个人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学问,提高道德修养的过程中,自省的重要作用。
7、(2)可以为师矣(相当于“了”)
8、结合实际,探究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你的教诲
9、学习也同样如此,我们对旧知识,要如同给大树修枝一样来整理它,就会发现了规律,新知识也会如树木般长出新枝来。“为”的甲骨文,是指用手牵大象的鼻子,使大象成为驯服的家畜。同样,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我们也可以成为老师,主动地获取新的知识。
10、一箪食:(dān)曲肱而枕之(gōng)
11、第八章:讲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应乐在其中,不羡慕、不贪图不义之财。
12、备课组长:赵文艺李春岭王景华
13、根据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1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5、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
16、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他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7、为:堆积。篑:筐。平:形作动,填平。覆:倾倒。往:坚持。
18、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19、请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自主翻译选文,在课本上标注重要词语,并针对选文的内容作批注。疑难问题,做好记录。
20、难点:目标目标一的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二、高中论语十二章教案
1、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受到后代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2、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夺,夺取。
3、吾日三省吾身,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多次)
4、(谈谈我对孔子与颜回这对师生的认识)
5、赏析: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他指出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主张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是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动中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
6、“殆”的篆文指一个人站在了高台之上,四周无依无靠,那你说会有什么感觉?(恐惧)因此文中解释为有害的。一个人总是胡思乱想,就会有许多害处。
7、 第五章 学而不思则罔 章解: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
8、(14)匹夫不可夺志也(改变)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0、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对“颜孔之乐”的解读不够深刻,应就此机会让学生结合自身获得更加宝贵的启示。
11、西安高新一中初中校区初2021届语文教研组
12、而①:表并列。而②:表顺承。就:到。
13、寓意: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14、(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清心寡欲,安贫乐道)
15、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知识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其思想对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16、(1)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
17、第七章: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弘大刚毅,因为他肩负的任务重大而路程遥远。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任务,难道不是重大吗?到死方才停止下来,难道不是遥远吗?”
18、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9、②“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对现代人仍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克己复礼:克制自己,归复到礼的规定。生活中,我们都会有很多欲望,有些欲望是合理的,而有些欲望是不合理的甚至是不合规的。比如,教学楼前的月季花开了,许多同学都有想要摘取的欲望,但是,学校的规章制度有明确的规定:不得损坏公物。月季花是公物,所以我们就要抵住内心的诱惑,这样做就是仁了。人是社会性动物,为人处事必须考虑他人的存在、社群的秩序,也必须对自我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加以规范。孔子宣扬的“礼”中蕴含的严于律已的基本精神在今天仍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20、补充材料: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曾子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启发学生保全自己的肢体很难,保全自己的人生追求也是很难的。
三、论语十二章教案君子食无求饱
1、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
2、(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并重)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焉
4、学生:搜集资料,课前预习
5、(5)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6、搜集一些有关孔子的故事和大家交流
7、(1)子曰(先生,指孔子)
8、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9、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10、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11、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
12、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
1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14、反复诵读,勤于归纳。借助相关工具书,掌握本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把握其规律,活学活用。
15、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16、明确: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基本精神在现代仍具有重要意义。生活中,我们总是希望别人对我们好一点,但很少想到自己对别人好一点。我们总是希望老师多关注自己一点,多关心自己一点,多理解自己一点,可是我们是否曾想过,我们是否也曾关注过老师,关心过老师,理解过老师内心的苦衷呢?也许,我们总希望朋友多为自己做一点事,爸妈多给自己一点爱、一点理解……从今天开始,当我们想到这一点的时候,希望大家都能够想到这句话: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它意味着,我们不是在对方对我们友好的情况下才对对方友好;我们对对方好,不是为了得到回报,而是以自己的心来体贴对方的心。这凸显了中华民族纯正而崇高的道德精神。
17、①这句话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主张?
18、通过结合背景,历史事例感受孔子的精神力量。
19、人不知而不愠(yùn)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2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军队的通称,男子汉)
四、论语十二章教案板书
1、50—55岁,在鲁从政。
2、·刚:刚强。毅:果敢。木:质朴。讷:钝于言。
3、教学重点:通过诵读,准确把握词语与情感
4、请结合现实说说学习选文得到的启示。
5、这句话蕴含了哪些做事和学习的道理?
6、“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7、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8、生丙:我不十分赞同二位的意见。我觉得没有必要完全摒弃优厚的物质条件,利用好它为我们的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不也很好吗?
9、人格修养:永不松懈,时刻反省自己的言行,时刻关注身边的人与事,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10、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12、小结一:君子之德,修身养性:
13、但实际上,这一句都是在围绕追求高尚的品德这一个主题而言的。唯有品德高尚者,才能做到“人不知而不愠”,《中庸》中引用孔子之言曰:“正己而无求于人则不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就是对这句话的进一步阐释。
14、有道: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正:使…匡正。
15、译:孔子说:“看见有德行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心里反省自己是否有这样的缺点。”
1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7、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18、理解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9、(1)传不习乎(相当于“吗”)
20、译: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责任重大,而且路程遥远。把仁作为自己担当的责任,不是也很重大吗?到死才停止,不也很遥远吗?”
五、论语十二章教案部编版
1、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的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2、仍未达成一致的疑难问题,由提交者统一在全员解疑环节提交求解。
3、 第四章 温故而知新 章解: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知新”的含义是什么? “知新”包含两层意思:第一是得到新的体会,即认识的加深;第二是领悟到新的内容,即知识的扩展。这是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
4、第六章:讨论思想品德修养,颜回清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6、“好学”应有学习的优秀榜样的主动行为。
7、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小组内合作研讨,概括每一章所讲的内容。
8、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9、这节课,我们可通过一读字词、二读理解、三读情感及对比赏析的方法继续精读、品析六与八章。
10、(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1、(PPT)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3、观:指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
14、(2)《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寥寥数语中,蕴含着一个为人师者的胸襟、风范,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一个师者的拳拳育人之心。
15、《论语》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
16、(3)“人不知而不愠”。这里的“而”需要翻译为“却”,语义发生了转折。他为什么不生气呢?因为他的追求与普通人不同,他追求的是什么?(最高的道德)只要他不丧失这一道德,他就不会生气,也唯有具备高级道德修养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
17、(5)“三省吾身”一句中,甲骨文中的“省”的主体是一只眼睛,而一个箭头直射眼睛,说明什么?(要注意观察自己)看清别人的弱点容易,但看清自己的弱点就不容易了,所以需要多次反省。曾子所反省的内容与前面孔子所说的内容有什么相同?(强调了对别人、对朋友要讲诚信,学习的知识要反复复习)“传”字在甲骨文中的本字就是两个人传递一个东西,这个东西被密封了起来,说明非常重要。
18、做人有以下准则:人不可无信,无信不立。人不可无礼,无礼显俗。人不可无德,无德不达。人不可无仁,无仁不义。人不可无义,无义无常。人不可无孝,无孝兽禽不如。
19、翻译:请一横排同学依次翻译。
20、子曰:“是何言也?君子达于道之谓达,穷于道之谓穷。今丘也拘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所也,何穷之谓?故内省而不改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大寒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后茂也。陈蔡之厄,于丘其幸乎!”(《孔子世家》)
六、论语十二章教案
1、《论语》十二章,是指"人教版"《语文》(新版)初中一年级课本上的十二章论语,其中多为孔子的言行,一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言行。《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选自《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3、☆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要求的是自己,小人要求的是别人。”)
4、而“有朋自远方来”则表现了这种追求的影响力,正如朱熹所言“自远方来,则近者可知”。清刘宝楠的《正义》中明确指出“朋”指同门,并引用《中庸》“诚者,非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由此可见,追求高尚的品德,不仅是指对自身品德的修炼,更重要的是要以自己的品德来影响他人,这才是儒家所追求的至高境界。分析这一章,我们就可以发现孔子所强调的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及围绕这一追求所展现的方法与态度和对他人的影响。
5、择其善者/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2)丰富多变的手法。
7、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8、(4)以首章为核心,围绕首章内容,引导学生归纳孔子的人格修养,具体的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9、根据顺序,每一句的主题,简要抽取核心内涵
10、孔子重视《诗经》的教化作用。在《论语》中,孔子不仅多次引用《诗经》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还多次强调《诗经》在为人处世上的重要作用,教诲弟子要学《诗》。在这里,孔子再次向弟子提出学《诗》的重要意义。学《诗》至少有上面所列举的六种好处,因而孔子特别强调要好好学习。
1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3、以为:把…作为。已:停止
14、建造房屋除了要模仿别人的行为,还需要什么?(思考房屋的结构,地基等等内容)也就是说,学习需要领悟其中的精神。房屋是大家的栖身之所,因此古人如此造字,表现了“学”的重要性。领悟了新的精神就够了吗?在甲骨文中“习”写成在太阳之上鸟飞翔的样子。
15、※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
16、B类、默写这两章并翻译。
17、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 上一篇:79句褒义词成语大全 四字(精选看风使舵的褒义词成语)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8459℃排比句例子大全【文案整理39句】
- 2163℃千里送鹅毛打三个数字【文案整理45句】
- 1376℃描写雨下得很大的句子【文案整理106句】
- 1306℃春娇与志明歌词含义【文案整理40句】
- 733℃排比句构成与表达效果【文案整理40句】
- 689℃赞美老师的句子夸张句【文案整理33句】
- 659℃从此再无母亲【文案整理24句】
- 571℃描写星河璀璨的诗句【文案整理43句】
- 498℃关于梦想的事例反面【文案整理68句】
- 494℃给老师的祝福语落款【文案整理67句】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