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54句论语十则优秀教案(精选论语12则教案)

admin 2023-11-06 10:03:00 文案短句

一、论语十则教案

1、生(齐读):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2、谁可称君子?“身份君子”到“道德君子”的转型

3、师:用来思考,结果怎样呢?

4、师:呵呵,没错,这是一种本能,我们人有很多本能,是吧?当我看到一样好东西,我就想把它占为己有,这也是一种本能。但是,我们可不可以让这种本能滋长呢?

5、⑥愠(yùn):生气,发怒。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师:不错,颜回,孔子最喜欢的弟子。孔子曾经问子贡说:“汝与回也孰愈?”就是说,你和颜回谁更——

8、生(齐读):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9、跳槽之后终于来更新了!XDDDD

10、生: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去买东西,他的孩子吵着要跟去上街,曾子的妈妈……

11、⑦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1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3、译文:孔子说:“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采和质朴配合适当,这样之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14、具体教学上,我倾向于以第一则为纲领,把谈学习方法和态度的集中起来学,谈思想品德修养的又集中起来学。

15、正音:自省xĭng如乐何yùe文质彬彬bīn

16、但孔子在《论语》中对君子的道德品行的要求使得后世人们对于君子的要求不再是血统与身份,而是言行品性。出身不再决定你的本质,而是你的选择。

17、初中《语文》第1册人教2001年版

18、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9、后世对孔子有非常崇高的赞誉,唐代的韩愈曾经有诗:“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后代的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的需要,也一再的追封孔子,封其为“至圣先师”“大成文宣王”“文宣帝君”等。中国各地都有孔庙。山东曲阜的孔府是我国北方除北京外另一重要的宫殿建筑,也是著名的旅游名胜。

20、集体通读,整体感知

二、论语12则教案

1、教学文本分类:积累型文本

2、师:对,颜回非常崇拜自己的老师,他曾经这样描述孔子(点击PPT):“仰之弥高,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子罕》)意思是说,我越看他越觉得高大,我越钻研越觉得他钻研不透,明明他就在我前面一点儿的,转眼我就落下很远,追也追不上了。呵,在他眼中,孔子就像是一个神。不仅颜回如此,有个地方官也曾经向子贡打听孔子为什么这样多才多艺,子贡说孔子是天纵之才,但是孔子自己怎样说呢?他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子罕》)这个“贱”是什么意思啊?

3、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者,被后世尊称为“圣人”。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曾长期聚徒讲学,开私人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三千人,通六艺者72人。《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关于孔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共二十篇,行文以对话体为主,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南宋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4、第二则讲治学的人的品德修养。“吾日三省吾身”后面用了一个冒号,表示它是总领后面的内容。“三省吾身”在今天也仍然有它的现实意义。

5、师:对,了解别人。所以,孔子的境界高不高啊?

6、执着追求“道”(真理)

7、师:嗯,极悲哀,大哭。弟子们劝他节哀,说:您悲伤得太过度了,要节制。您平时不是教导我们凡事要有节有度吗?孔子说:“有吗?我有悲伤过度吗?我不为这个人悲伤过度,又能为谁这样悲伤呢?”意思是说,只有他值得我这样痛哭。可见颜回在孔子心目中的地位如何啊?

8、胡子支教于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某乡镇初级中学,担任两个班级的语文老师,现教授全国统一的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教材。因非科班出身,辛勤教学之余,充电补课,以不至于误人子弟。

9、《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20篇。内容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以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等。

10、第十章: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抑制自己,使言语和行动都走到礼上来,就是仁。一旦做到了这些,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有仁德。实行仁德要靠自己,难道是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德的具体途径。”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事不听,不合礼的事不言,不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照这些话去做。”

11、谈品德修养的有:第一则、第二则、第六则、第八则、第九则、第十一则、第十二则。

12、第六章:讨论思想品德修养,颜回清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13、小组合作探究其余十章。

14、曾子(zēng)传(chuán)不习乎逾(yú)罔(wǎng)

15、师: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有一个朋友从远方来到这里跟孔子交流切磋的话,至少能够证明一个什么问题呀?

16、生:南山有一种竹子,不用去……扳它它也是很直的,砍下来射出去,可以射穿……皮革,这样说来,还有什么好学习的呢?

17、(2)是知也(通“智”,聪明)

18、师:看下面一则,跟刚才这一则有没有关系啊?

19、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只思考不学习心中的疑惑就得不到答案,思考和学习都要做。

20、师:“括”是什么意思呢?(生摇头)猜猜看,是箭的某一个部位……

三、论语十则优秀教案

1、师:因为陶醉其中而不知时光飞逝,这样的人生幸福吗?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师:嗯,非常好!因人而异,是吧?那如果是我喜欢的,认为好的,我就把它给别人,行吗?

4、本章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精神。

5、我们都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精神活动及其产物,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但这样解释是没有实感的。

6、师:所以人一生的道路真是遥远啊,在中途我们都不能给自己下任何结论。以仁为己任,并坚持到生命的最后,就是“任重而道远”。再看下面一则(点击PPT),一起读。

7、........................

8、轻松听一听:学生听教师朗读课文,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圈点勾画生字词。

9、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0、师:这一则其实我们在讨论第一则的时候就已经涉及到了,大家都已经理解了。孔子的弟子里面,有谁做到了“温故而知新”呢?

11、(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12、②“人不知而不愠”:“而”表转折,相当于“可是”、“但是”。

13、师:不错,孔子还是照顾了子贡的情绪的,陪着子贡谦虚:我们俩都比不上他啊!孔子是一个很亲切的人,很善解人意的人。他告诉我们,做学问是应该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的(点击PPT):“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就是说,不懂得举一反三的人,就不用再教了。旧与新,是可以互生的;学与思,是需要并举的。一起来读下面一则(点击PPT)。

14、参考: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时常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是君子(的所为)吗?”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