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100句禅房花木深的上一句是什么意思(精选禅房花木深出自哪首诗)

admin 2023-11-08 08:30:02 文案短句

一、禅房花木深的上一句

1、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2、隋唐以后科举考试成了大多数士子的唯一仕进之路,中不中进士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常建祖籍邢州,早年长期游历长安追求功名。落第举子一般都凄凉徬徨,常建却依然蓬勃向上,《落第长安》:

3、“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4、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5、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6、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7、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8、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翻译: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原文:《题破山寺后禅院》(作者)常建(朝代)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翻译: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9、曲径通幽处《题破山寺后排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0、诗以题咏禅院而抒发隐逸情趣,从晨游山寺起而以赞美超脱作结,朴实地写景抒情,而意在言外。这种委婉含蓄的构思,恰如唐代殷璠评常建诗歌艺术特点所说:“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河岳英灵集》)

11、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2、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

13、“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两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其营造出的意境是千古以来东方庭院设计的最高目标。——纯道题记

14、许多僧者,最开始的修炼坐禅,也许是为求自我解脱,离尘避世,难免有消极的思想。到最后,被经文中的禅理感化,便忘却自我的存在,而心系芸芸众生,只想将众生从苦难的尘网中解救而出,让他们懂得,任何的眷念、难舍都是自寻烦恼。所谓因果自偿,尘网之中,处处皆是荆棘,若不动,或则不伤,若挣扎,则伤痕累累。静,可以摒除一切执念;善,可以化解一切罪恶。

15、常建,长期游历长安。开元十五年(727)进士。

16、“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里的“曲径”,有的版本说是“竹径”,有的说是“一径”,都说得通,各有其妙。沿着曲折婉转的道路,诗人终于来到了一个幽静的所在,看到了被花木遮挡的禅房。花丛树林深处,一所幽静的禅房,这本身就有十足的禅意了。这一句是本诗的名句,常常在各种书画展览中看到写画这一句的书法、绘画作品。这样的描述把人真正带到了禅院的环境之中,真正经历过这样的环境的人,在眼前风景呈现时,涌上脑海的也多半是这一句,写景如在眼前啊,后人评此诗常说“造意”,指的就是这两句!

17、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18、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19、盛唐诗人常建名气并不大,但有一句诗特别出名,就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其实在诗歌史上,他可是颇为显赫的诗人之一。说他显赫,有三个原因。第翻开《河岳英灵集》,开篇就是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句正是取自此诗。第唐玄宗开元十五年,也就是公元727年,常建和大诗人王昌龄考中同榜进士。曾做过江苏校尉,因官场不得意,辞官归隐,据说还拉着好朋友刘禹锡,只不过刘禹锡跟他玩了几天,就回去工作了。第诗作入选《全唐诗》《唐诗三百首》等。

20、常建,唐代诗人。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2年)进士,与王昌龄同榜。曾任盱眙尉。仕途失意,后隐居于鄂州武昌(今属湖北)。其诗多为五言,常以山林、寺观为题材。著有《常建集》。

二、禅房花木深出自哪首诗

1、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2、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3、山高猿秋急,天静鸿雁鸣。

4、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5、此时好像才明白为何禅堂又叫“选佛场”,我们把自己的身心扔进去,经受种种约束的锤炼,打磨掉内心里积累的妄想执着,最后脱胎换骨,从中选出开悟的佛。

6、来药山日久,早把寺院生活融入绵绵行住之中。每日去观音殿拜忏,到止观堂读书,独自在寮房受持早晚课诵,偶尔去斋堂帮忙做一两餐饭,或于院内洒扫庭除,都能生出无穷乐趣。唯有一处地方,是寺院极为重要但我却不大爱去的,那就是禅堂。

7、欧阳修的体会,生动说明了“竹径”两句的好处,不在描摹景物精美,令人如临其境,而在于能够唤起身经其境者的亲切回味,故云难在造意。

8、因嫁单于怨在边,蛾眉万古葬胡天。

9、曲径通幽处。曲径:一作“竹径”,又作“一径”。通:一作“遇”。幽:幽静。

10、唐代诗人灿若辰星,有些当时很有名气的大诗人,今人已经不太熟悉了。人容易随着岁月流逝被淡忘,优美的诗句却不容易被岁月湮没。“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句诗大家耳熟能详,但是能说出作者的人就寥寥无几了。

11、弯弯曲曲的小路,一直通向幽寂之处,禅房的花木也深浓茂盛。诗人常建描写的是禅院景物的幽静,可以说是自然天籁。也暗含他的高洁志趣和归隐思想。

12、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

13、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14、每年冬季的禅七法会,是禅宗道场例行的重要活动。师父早早定下了药山寺的禅七时间:从农历十一月十五一直到腊月初接连打三个七。一想到这整整二十一天都要在禅堂里度过,一支香接着一支香地静坐,从早到晚,我的心和腿就同时退缩起来。

15、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

16、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

17、曲度犹未终,东峰霞半生。

18、“破山”并不是破败的山,而是确有其山,在现在的江苏常熟。寺,指的是兴福寺,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而成的,到了唐代,兴福寺已经算是古寺了,所以诗人说“古寺”。

19、竹竿袅袅波无际,不知何者吞吾钩。

20、初日照高林,仅仅五个字,特别有画面感。一大早,太阳刚刚冒出头,静谧的山林沐浴在晨光之中,古寺掩映在森林深处,寺院遍披霞光,犹如佛光闪闪。“照”这个动词有特别灵动的意味。本来日出之前,山林静默,古寺静默,佛法静默,可是,日光一出来,万道霞光就像佛祖要说法,瞬间直抵万物众生,给众生驱赶心灵的黑暗,让众生的心里升起光明。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一句是这首诗禅意所在。读者跟随诗人的脚步,踏入寺院,没走几步,就看到一条蜿蜒的小径,在路边树木的掩映之下,消失在路的尽头。这小路上,不见一人,平日寺院的师傅们可能会在此练习“经行”,专注于呼吸,慢慢感受当下的每一步,以此修炼平和的心境。

三、禅房花木深的上一句是什么意思

1、常建,唐代诗人。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天宝中年为盱眙尉。后隐居鄂渚的西山。一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交游无显贵。与王昌龄有文字相酬。其诗意境清迥,语言洗炼自然,艺术上有独特造诣。

2、万籁(lài):各种声音。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3、禅房花木深上一句:竹径通幽处题破山寺后禅院(作者)常建(朝代)唐代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馀钟磬音。

4、如果你已为人父母,应该马上收藏本篇,第一时间给你的子女看到读到,这既是对古诗文的鉴赏,也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让孩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并成为他们向上和向善的动力。

5、禅房:僧侣诵经打坐的屋舍。

6、据说诗仙李白游黄鹤楼,看到墙壁上有崔颢的诗,哈哈一笑说,我就不在墙壁上题诗了,墙上地方小,崔兄题字太多,也没给我留点地方,真是“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常建的这首《题破山寺后禅院》,也是在寺院后面某一个禅房的墙壁上题写的。“破山”位于今江苏省常熟市西北的虞山。破山寺始建于南齐,常建作此诗时,已有三百年左右的历史,算是一座古寺。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点名了作者参观游览古寺的时间、天气情况等。读起来简单明了,亲切随意,不由自主跟着作者的脚步踏入寺院。唐朝写寺院诗的并不少见,因为唐朝是佛教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说明寺院之多。以“寺”入诗,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

7、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诗文解释)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

8、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

9、▷用一句古诗词,总结你的20你选哪一句?

10、禅房花木深上一句:曲径通幽处。原文:《题破山寺后禅院》(作者)常建(朝代)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译文: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1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12、欧阳修的体会,生动说明了“竹径”两句的好处,不在描摹景物精美,令人如临其境,而在于能够唤起身经其境者的亲切回味,故云难在造意。同样,被殷璠誉为“警策”的“山光”两句,不仅造语警拔,寓意更为深长,旨在发人深思。正由于诗人着力于构思和造意,因此造语不求形似,而多含比兴,重在达意,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13、如需用图,请后台留言获取授权。

14、“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在这样幽美宁静的环境里,天地似乎都一下子变得寂静下来了,只听到僧人们的钟磬之声,他进入了一片忘尘绝俗的心境,心头一片清净欢愉。

15、《历代诗话》里说这首诗:劈头劈脑喝出“清晨”两字,次句云“初日照高林”,接得有力。竹与花木,皆从“高林”带出,而映之以“初日”,虽欲不幽且深,不可得也。此际声闻、色相、种种销灭,惟有一寺,与入寺者同摄入光影中。佛性、人性、鸟性,无动不静,无静不故结言“万籁此俱寂”。昔人所以美旦气、快朝气来也。自始至尾,总是“清晨”两字,安得不为一篇尽善!这首诗写得清新,通篇写景,语言朴素,动静相宜,格律变通,写来一片隐逸情趣,或许也只有常建这样的诗人才写得出。王维的官太大,所以诗写得自是高妙;孟浩然没有当过官,所以写得平淡,常建却只做过小吏,既有隐逸之情,又知晓闲适的乐趣,因此他的诗来的清新幽远,独属一格。

16、清晨入身这座古寺,正旭日临照着郁郁高耸的山林。曲折的小路把我引向幽静之地,花草树木深处隐现出青青的禅舍。山光明秀,正迎合鸟儿欢悦游飞的性情;深潭倒影,尤使人心境顿觉虚渺空灵。此时此地四周万物正值一片沉寂,只闻得阵阵钟磬之音悠然回旋。

17、题破山寺后禅院作者: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8、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9、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此联的“幽”“深”二字尤为重要。竹林掩映下的小路通向了幽深之处,禅房前后花木缤纷。幽静的竹林,小径,繁茂的花草树木共同构成了优雅的意境。幽静的竹林里,一条小路通向深处,禅房前后花木茂盛。此联主要描写静景。“幽”字着重突出了此景的寂静,而这种静不是一般的静,是一种具有诗意的静,因为此联中还有一个“深”字,这两个字互相映衬。繁茂的花木和幽静的竹林互相映衬,再加上一条通往深处的僻静的小路。光是读来,眼前就会有这样一幅优美的画面。而且幽僻之所,非高僧不可得也!花木、禅房、曲径、竹林仿佛已融为一体,浑然天成。既点题,又显意。

20、“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在这样的美丽风光之下,似乎鸟儿都格外的欢快,诗人走到清清的潭水跟前,望着水中自己的倒影,觉得自己心中所有的烦恼、一切的世俗杂念都一扫而空了,诗人顿时觉得自己像鸟儿一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了。

四、禅房花木深怎么读

1、出自《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曾入选《唐诗三百首》。此诗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

2、不独曹雪芹,据说大文豪欧阳修也极爱“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两句的“意境”,爱到极处,甚至亲自到山寺去体验,想要依意再写一联,但苦思数次,依然不能得,“莫获一言”(《题青州山斋》),深知“造意”之难,也可见常建这两句写得精绝。

3、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4、常建隐居鄂渚的西山,过上了他盼望已久的闲适的生活,但他对现实并未完全忘情,他有所感慨,有所期望,也有所指责。

5、有时候,也想学某位僧者,在红尘中禅定。晨起时,泡一壶清茗,点一炉熏香,在窗明几净的课堂静坐。看一盆文竹淡定心弦,一只鸟雀栖在窗边,不鸣叫,似在遥想某个远方的故知。待到茶凉却,香燃尽,我心绪一如初始,并未参得什么,但我深知,这个过程没有纷扰,不思尘念,就是一种禅定。

6、一直到天宝中年,常建才谋到盱眙尉一个小官。官场尔虞我诈,他深有体会,《戏题湖上》:

7、开元十五年(727年)常建和王昌龄同科考中进士,这时他还不到20岁。但他耿介自守,不和显贵交游,只和王昌龄等同道之人交游唱和。《高楼夜弹筝》:

8、野桥曲折渡千回,古寺悬知水面开.一夜寒声喧客枕,却疑风雨转山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9、由于诗人的仕途失意,所以寄情山水,游览名山古刹,云游四海,寻幽探胜。

10、北海阴风动地来,明君祠上望龙堆。

11、《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12、山光悦鸟性。悦:形作动,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13、并非一定要是佛门中人,或是居士,才可以参禅悟道。人生原本就是一册禅书,每个简单的章节,都蕴藏深刻的玄机,而每段繁复的过程,也不过是一些简洁的组合。我们总喜欢抱怨自己的庸常,却不知,一颗平常心才能参透深邃难懂的人生。真正的禅书,是众生都可以读懂,一个平淡的词句,可以启发出深刻的道理。生活若禅,用禅心来宽容一切,苦闷必然会随之减少,而闲淡则会萦绕在身边。

14、潭影空人心。清澈潭水中的倒影。空:形作动,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

15、初日:旭日,刚升起的太阳。

16、据说大文豪欧阳修极爱“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两句,当然是因为这两句胜在“意境”,爱到极处,甚至亲自到山寺去体验,想要依意再写一联,但苦思数次,依然不能得,“莫获一言”(《题青州山斋》),深知“造意”之难,可见常建这两句写得精绝。唐诗史上,多的是一首诗就扬名的诗人,比如张若虚,比如崔灏,常建有此诗,足可诗坛留名。

17、题破山寺后禅院作者:常建(唐代)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望采纳!!

18、我对打坐参禅有天然的距离感,倒不是怕腿痛,只是心中不明:生活处处有禅机,为何非要枯坐到禅堂里参?有那许多时间,还不如读几本经书、收获点儿见解来得实在。

19、万籁:原指各种虫禽栖身之穴,此指四方传来的鸣音和声响。

20、全诗基本近于白话,说是律诗,偏偏三四句又不对偶,说是古诗,其余又合乎诗律,这该算是一首介于古诗和律诗之间的诗,或者说是用律诗手法写的古诗。诗意也简单:清晨,我走进这古老的寺院,旭日初升,高高映照着山上树林。竹林掩映的小路弯弯通向幽深处,寺内禅房前后花木繁茂森然。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心地空明。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下来了,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五、禅房花木深的上一句诗句是什么

1、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2、我打定主意发心护持禅无论是去斋堂淘米洗菜,还是日日打水煮茶,或采来漫山的野菊花晒干供大家饮用,或守在禅院门前护持道场清净无杂……这些都是我愿意做的,而且净慧长老都说了,修生活禅就是要在生活中勤修戒定慧。看,不一定要到禅堂里才能修禅嘛!

3、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4、《题破山寺后排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5、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6、《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曾入选《唐诗三百首》。此诗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全诗笔调古朴,层次分明,兴象深微,意境浑融,简洁明净,感染力强,艺术上相当完整,是唐代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7、高楼百余尺,直上江水平。

8、(撰稿/编辑:耀贤;摄影:释圣聪,耀山,进刚)

9、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10、此刻此景此情,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妙,摆脱尘世一切烦恼,像鸟儿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似是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这悠扬而宏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

11、▷月落乌啼那是千年的风霜|诗词往事

12、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

13、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

14、全诗笔调古朴,层次分明,兴象深微,意境浑融,简洁明净,感染力强,艺术上相当完整,是唐代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15、湖上老人坐矶头,湖里桃花水却流。

16、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

17、这是一首律诗,但笔调有似古体,语言朴素,格律变通。首联用流水对,而次联不对仗,是出于构思造意的需要。这首诗从唐代起就备受赞赏,主要由于它构思造意的优美,很有兴味。

18、黄河直北千余里,冤气苍茫成黑云。

19、清晨我进入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

20、初日照高林。初日:早上的太阳。照:照耀。高林:高树之林。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