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个性说说 > 正文
林则徐教育子女的格言【文案整理39句】
admin 2023-03-04 10:39:46 个性说说 ℃林则徐教育子女的格言
1、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意思说古人读书是为了自己,今人读书是为了别人。(林则徐教育子女的格言)。
2、课程运用国学精髓易经、道德经、儒学三种不同的思维与视野,为打造幸福人生提供智慧支撑。讲座分为:国学智慧是幸福人生的源泉、易经对幸福人生的启迪、儒家思想对幸福人生的启迪、道家思想对幸福人生的启迪,思想剖析融入生动例子,智慧之光闪现。
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有容乃大千秋几?无欲则刚百世师。比武守疆驱虎豹,论文说理寓诗词。为官首要心身正,盖世功勋有口碑。
4、如何护养?结合人在生活中最损元气的那些习性,主要就是几大方面:心态祥和,睡眠充足,不可纵欲,饮食清淡。
5、养廉银是清代独有的制度,朝廷为了鼓励官员廉洁,在正常的俸禄之外,又增加了一份养廉银,即现在说的“岗位补贴”。其中一部分也用于“办公经费”,如雇用师爷、幕僚及奴仆的费用也从此出。一般来说,官员的养廉银通常为本薪的10倍到100倍。据《清全典事例》记载:每年的养廉银,总督为13000至20000两,巡抚为10000至15000两,布政使为5000至9000两,按察使为3000至8444两。
6、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7、一个人对待兄弟姐妹尚且不能和睦交好,谁能相信他会对朋友真诚友好呢?这样的人又如何交下真心的、有益的朋友呢?所以朋友再多又有什么益处,多是泛泛之交、酒肉朋友罢了。真到了事上,没人会管你。
8、不义之财,拿来布施,其实只是伪善,为的还是博取自己的名声。这样布施再多,又有什么功德?
9、作为中国近代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林则徐教导子女忠孝仁爱、淡泊勤俭。
10、元气源自先天,敛藏于肾精之中,平时会缓缓释放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及百年寿命。
11、即使开始时,怀有敌意的人,只要自己抱有真实和诚实去接触,就一定能换来好意。——池田大作
12、1839年9月,林公巡视澳门,在前山写了《十无益格言》,现立碑于珠江边海印桥脚。这是林公的修身做人准则,也是他以德存世的范本。
13、次子林聪彝在三子中“资质最钝”,林则徐为他的教育也颇费心思。林则徐辗转各地任职,聪彝留在家乡读书,他到广东任职时,聪彝15岁,不久他写信给聪彝,让聪彝从福州老家到广州他的任所,以广见闻,借资历练。
14、 林宾日夫妇心地善良,助人为乐,他们的爱心不但施之于自己的兄弟、子女,而且推及到宗亲、乡里和学生。林宾日所教学生,有的因家贫无法赴考,他就以自己微薄的束修,予以资助。甚至出门在外,“遇旅人穷困,每竭赀济之,而已转匮乏,略不介意”。母亲陈氏也同样富有同情心和好施之德,“平日济困扶危,在人若己,必曲尽其心而后即安”“亲族乡d缓急,无不周恤”。宁愿自己“匮乏”,也要周济别人的高贵品格,是林氏家教的又一特点。
15、一个普通的坏人做坏事可能只是自食恶果,一个有知识的坏人做坏事那可能就是万劫不复。
16、把心放低,才能成为一个容器,装下书中更多的教导和智慧。
17、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事情大家都很熟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为了国家和民族大义,不计较个人境遇的形象令人难忘。
18、淫恶肆欲,阴骘无益。(如若生活放纵奢侈,荒淫无度,虽然屡屡行善多积阴德,也是枉然无益)
19、《诗经》有言:“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一个家庭,父母是根基,兄弟是枝叶。只有兄弟姐妹相互扶持,家业才得以繁茂。兄弟姐妹倘且不能与之和睦交好,何必言友。许多人在外交友彬彬有礼,坦诚相待;在家里与兄弟姐妹却难以倾心相交,甚至恶言相向,实在是本末倒置之举。
20、这“十无益”既是林则徐自己的修养标准,也是他教育孩子的原则。对于我们,也既是做人的根本要诀,也是教子的万金良方,当珍之惜之,细细体悟。
21、“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如若生活放纵奢侈,荒淫无度,虽屡屡行善也枉然无益。达人先自达,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从艰苦朴素开始。
22、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契诃夫
23、遵守诺言就象保卫你的荣誉一样。——(法)巴尔扎克
24、课件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发行,6小时娓娓道来的精彩讲解,高清视频,附赠精美红木书签,受到各方人士喜爱。
25、良心是我们每个人心头的岗哨,它在那里值勤站岗,监视着我们别做出违法的事情来。——(英)毛姆
26、1-6年级分段荐书28本,让孩子在最恰当的年纪读最恰当的精品
27、守法和有良心的人,即使有迫切的需要也不会偷窃,可是,即使把百万金元给了盗贼,也没法儿指望他从此不偷不盗。——克雷洛夫
28、林则徐在《析产阄书》中写道:“余服官中外已三十余年,并无经营田宅之暇。惟祖父母在时,每岁于俸廉中酌留甘旨之奉,祖父母不肯享用,略置家乡产业,除分给汝四妹外,有留归余名下者载在道光丙戌年分书,汝等也已共见。嗣于庚寅年起夏出,至今未得回闽,惟汝母中间回家一次,添买零产几处,合计前后之产,或断或典,田地不过十契,行店房屋也仅二十三所,原不值再为分析……除文藻山住屋一所及相连西边一所,仍须留为归田栖息之区,毋庸分析外,其余田屋产业各按原置价值匀作三股,各值银一万两有零,即每股或有多余伸缩也不过一两百两之间,相去不远……再,目下无现银可分。”由此可见林则徐的清正廉洁。
29、永远记住:"你说话语气比你讲的话的内容要重要的多"。
30、在做好救灾赈济的同时,林则徐下大力治理社会治安,他上书皇帝,宣称陕西“东北毗连晋豫,西南壤接川甘,道路分歧,奸宄易于出没。如佩执凶器之刀匪,此拿彼逃,最为民害”。并表示决心要把“除暴安良”“严缉捕以靖地方”,作为接任陕西巡抚后的“首务”。林则徐整顿训练官兵,出台奖励政策,鼓励各地官府积极缉捕“刀客”,对那些治理不力、“刀客”猖獗的州、县,问责追究,撤销有关官员的职务。由于林则徐积极督剿,在关中东部各县,以及陕北的安塞等县,相继缉获146 人,其中明确称为“ 刀匪”的有46人,均从严惩处 。对林则徐积极镇压刀客的行动,道光帝朱批“所办甚好”,大加赞赏。通过林则徐的综合整治,社会治安趋于稳定。
31、天时,就是最好的时势,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当前那些风光无限的互联网大佬,无不是在时势中崛起。
32、1842年8月,他启程赴新疆伊犁,临行前写了一首诗:
33、好人品带来好人缘。人品好的人,更容易得到周围人的爱戴、尊敬和感激,于是便攒下了人缘,有了好人缘做事必定如鱼得水。
34、(曾子文化)往期文章推荐阅读(点蓝字可直接跳转到文章)
35、林则徐50多岁的时候,还写了一个“十无益”。他将一些常被人们看作有益的东西,分别做了界定,也就是说,如果不满足某种条件,一些看来有益的事情,很可能没有益处。我们通过林则徐的界定就会发现,世上没有绝对之物,任何事物的效能都是有条件的。这“十无益”既是林则徐自己的修行标准,也是他教育孩子的原则。
36、面对天地神灵,贵在一个心诚,所谓心诚则灵,而行善积德正是最大的诚心所在。恶人拜神,哪有什么诚心,不过是求个心理安慰罢了。
37、人类被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列夫·托尔斯泰
38、 勤俭不仅是修身齐家的重要内容,亦是传统持家之方。李商隐《咏史》诗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俭成奢败是一条历史规律。林则徐从小就在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他耳濡目染,真切地感受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道理,所以他每天上学,都要先将母亲和姐妹们所剪制的彩花提到店铺寄卖,晚上从书院归来,再到店里收取货款回来交给母亲。成年后的林则徐常举自己父母勤俭持家、乐善好施的事例来教育子孙要艰苦奋斗、勤俭持家。林则徐家训中也将勤劳和节俭视为做人的美德。他认为,勤可补拙,俭可养廉。一个人生活中奉行勤俭,则其物质欲望就少,精神生活会变得充实。如果一味地追求生活上的奢侈享受,经济条件不容许时,则有可能做出违法的事情。他告诫儿子“首以戒懒为要”,并要求长子林汝舟给弟弟们做好表率,“尔能勤,二弟皆学勤”。林则徐还专门写了一副对联挂在家里:“芝草无根,醴泉无源,人贵自立;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希望勤奋、自立的家风,能够世代流传。林则徐在《析产阄书》信中写道:“余服官中外已三十余年,并无经营田宅之暇。惟祖父母在时,每岁于俸廉中酌留甘旨之奉,祖父母不肯享用,略置家乡产业”。他还特别嘱咐诸子:“产微息薄,非俭难敷,各须慎守儒风,省啬用度,并须知此等薄业,购置甚难,凡我子孙,皆当念韩文公‘辛勤有此,无迷厥初’之语,倘因破荡败业,即非我之子孙矣。”从中可看出林则徐节俭养德之家风。
- 上一篇:友谊名句【文案整理29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