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89句春种一粒粟全诗(精选春种一粒粟后面一句是什么)
admin 2023-11-09 08:58:23 文案短句 ℃一、春种一粒粟下一句
1、(今日心语)我们要多设想一些美好的事物,比如健康、强壮、富裕和幸福,将那些贫困、疾病、恐惧和焦虑驱赶出我们的精神世界,就像把垃圾倒在离家很远的地方一样!
2、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3、撷取(xiéqǔ):采取;选取。
4、咱们先看第一句,春种一粒粟,春天的时候,种下一粒谷种,粟,它的本意是谷子,把外面的外壳去掉之后,在北方叫做小米。是不是很熟悉啊?谷子,你真调皮,脱了衣服我也认识你,你的名字叫小米。诗里边的这个粟,泛指的是,各种粮食的种子。接下来,秋收万颗子。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一粒粟变成了万颗粮食。看来,没有自然灾害,没有蝗虫破坏,这是一个丰收年。远远望去,成熟的谷穗一望无际,金灿灿一片。按说诗里边的农夫种的田,是大丰收啊,可他们面临的是一番怎样的情形呢?
5、每日为您诵读诗词、美文!
6、⑴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7、渲染(xuànrǎn):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比喻夸大地形容:一件小事情,用不着这么~。
8、畸形(jīxíng):生物体某部分发育不正常:~发育。~胎儿。泛指事物发展不正常,偏于某一方面:~繁荣。~发展。
9、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所作。
10、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11、展开全部竹本无心,偏节外生枝:本来是没有什么机心和心思的,但是偏偏有那么多麻烦事无故找上门来
12、“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出自唐朝李绅的《悯农二首》
13、聂政刺杀侠累应该是当时非常有影响的政治事件。晋﹑楚﹑齐、卫等国的人听说此事后,赞赏聂政“士为知己者死”的无畏气概,又赞扬聂荣是烈女,一个弱女子,不惜“绝险千里”,从而使聂政得以名扬天下。同时又称赞严仲子“知人能得士”。偏偏无人对侠累的死表示惋惜和同情。
14、诗人敏锐地观察到了,并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这就给人们以启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从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粮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15、将进酒·君不见全文作者:李白(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6、成语“道听途说”就是从这个故事而来的。这一成语比喻在路上听到没有根据的言论或传闻,再去传给别人。
17、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子。全诗为:《悯农》(唐)李绅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释义为: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
18、李绅与元稹zhěn、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全唐诗》录其《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今编为四卷。其中《悯农二首》诗流传甚广。另有《莺莺歌》,保存在《西厢记诸宫调》中。
19、买凶杀人的严仲子,是整个事件的幕后主谋。无论是《史记》还是《战国策》都很中立的提到严仲子与侠累之间的矛盾冲突。例如《史记·卷八十六》里这样说,“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与韩相侠累有却”。《战国策·韩策二》提到,“韩傀相韩,严遂重于君,二人相害也。严遂政议直指,举韩傀之过。韩傀以之叱之于朝。严遂拔剑趋之,以救解。于是严遂惧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韩傀者。”可见当时两人已经水火不能相容。但孰是孰非,谁也不知。
20、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二、春种一粒粟后面一句是什么
1、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shuízhīpánzhōngcān,lìlìjiēxīnkǔ?
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3、美文,以文见生活之真谛,
4、《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
5、粟:(sù):谷子。这里指代所有粮食作物。
6、这两首小诗在百花竞丽的唐代诗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却流传极广,妇孺皆知,不断地被人们所吟诵、品味,其中不是没有原因的。
7、以现代人的标准来看,刺杀一国政要是非常严重的罪行,聂政也许是最凶残的恐怖主义分子之一。根据《战国策·韩策二》的记载,聂政当时还刺伤了正在侠累府中的韩国国君韩哀候。《史记·表》中提到这一事件时,仅一句,“贼杀韩相侠累”。不提聂政的名字,而简略为“贼”,明显带有贬抑刺客行为的意思。然而太史公在刺客列传里则对聂政的事迹基本上采取了一种正面的肯定态度。另外,《战国策·唐睢不辱使命》中提到,唐睢称赞聂政是“士之怒”,气概丝毫不弱于秦王的“天子之怒”。唐睢还说:“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当时天现晴空彩虹的景象,弦外之音即是,聂政刺韩相是顺应天命。可见,聂政的行为在当时被看作是英雄义士的行径。
8、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种”是耧,“收”是镰刀。“种”是播种的意思,“收”是收获的意思。
9、一以当十(yīyǐdāngshí):当:相当。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
10、聂政所在的时代大约过了六百多年,西晋一位才智超绝、旷迈不群的人物,使《广陵散》成为千古绝响。这个人就是“竹林七贤”中最有影响力的名士――嵇康。
11、其次,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像第一首的前三句,从总体意义来说都是采用了鲜明的形象概括了农民在广大田野里春种秋收等繁重劳动的辛苦。
12、后来聂政的姐姐聂荣听说有刺客刺杀了韩相而被暴尸街头,就怀疑是自己的弟弟聂政所为,于是聂荣立即动身到韩国去探询究竟。聂荣到达聂政的暴尸之处后,认出了自己的弟弟,大哭。聂荣对围观者说:“这是我的弟弟聂政,他受了严仲子重托来刺杀侠累。为了避免株连我,竟然自破面相。我不能连累聂政的声名啊。”然后聂荣哀恸而死。根据索隐对《史记》的注解,聂荣显然误会了聂政的意图。聂政这么做的目的是保护严仲子,而聂荣以为是为了避免连累自己。但聂荣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以列其名”,以避免聂政成为无名刺客。
13、走向远方寻找最美的诗行
14、⑴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⑵粟:泛指谷类。⑶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粮食颗粒。⑷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⑸犹:仍然。
15、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天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16、妇孺皆知(fùrújiēzhī):孺:小孩。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
17、这两首小诗在百花竞丽的唐代诗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却流传极广,妇孺皆知(fùrújiēzhī),不断地被人们所吟诵、品味,其中不是没有原因的。
18、(散文)我的春天,春暖花开
19、这几天的冬奥会,许多冬奥健儿是早早播下种子,现在是收获的季节。当然,冬奥会也是在播撒下一个种子,只有“春种一粒粟”,方能“秋收万颗子”。詹冬龙说:“春天,播下一粒善。冬天,收获一条龙。”我走向了后院,多年前种下的苹果树开满了鲜花,是白里透红,是红里带紫,嫩绿的树叶,粉红的花瓣。我慢慢的悟出了耕耘争朝夕的道理。这个春天里,如果多些詹冬龙一样的人,这个世界该多好。他们在平凡的日子里做着不平凡的事,他们在平凡的世界里播种下一颗善良的种子,期待生根发芽,未来带给这个世界上苹果花般的芬香和美丽。我有点点惊喜,满树的苹果花开了。我仿佛看到了满树的苹果,在秋天的时节里幸福的微笑……
20、这重重的一跌,就会给人产生猛烈的冲击,能让农民从大丰收到变得一无所有的只有统治阶级残酷的压迫,只有统治者赤裸裸的掠夺,只有这个黑暗的社会现实压榨着他们,剥削着他们,践踏着他们的生命。
三、春种一粒粟全诗
1、春种一粒粟的下一句是秋收万颗子。全诗: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释义: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2、点击"溪山小语"免费订阅
3、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4、完成《浪淘沙》背诵的同学有:涵、可、志、航、昤、欣、朔、辰、菲、琪、逸。望再接再厉!
5、熟视无睹(shúshìwúdǔ):虽然经常看到,却跟没有看见一样。形容对某种事物漠不关心。唐韩愈《应科目时与韦舍人书》:“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熟视:细看,看惯。无睹:没有看见。
6、嵇康是魏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诗人和音乐家。当时司马氏与曹魏争权,“性烈而才俊”的嵇康,站在曹魏一边,对司马氏始终抱着不合作的态度。嵇康对司马氏集团的抵触最终招来了杀身之祸,公元前262年,嵇康以“乱政”之罪被斩首。
7、春秋时代,齐国有个人叫毛空,他爱听那些没有根据的传说,然后再把自己听到的津津有味地讲给别人。有一次,毛空听到一只鸭和一块肉的事,他觉得非常稀奇,便告诉给艾子。他说:“有一个人,养了一只特别能生蛋的鸭,那鸭一天能生一百多个蛋。”他见艾子笑了,又说:“那天,从天上掉下一块肉,那块肉长有三十丈,宽有十丈。”艾子笑着问道:“真的吗?有那样长的肉吗?”毛空急忙说:“噢,那就是长二十丈。”艾子仍不相信。他又改口:“一定是十丈长了。”艾子说:“你说的那只鸭是谁家养的?你说的那块肉掉在了什么地方?”毛空支支吾吾说不出来,最后只好说:“我是在路上听别人说的。”
8、春天种下一颗种子,秋收时可以收获万颗子粒。四海之内并无闲置荒芜的田地,可是仍有农夫饿死。
9、“种”的意思是:播种、种下、种植(读音:zhòng)。“收”的意思是:收获、收割(读音:shōu)。“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二首》,原诗如下: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释义: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10、四海:指普天之下、全国。
11、无病呻吟(wúbìngshēnyín):没有病却发出痛苦的声音。比喻没有值得忧虑的事情而长吁短叹。也比喻文艺作品没有真情实感而矫揉造作。
12、灼热(zhuórè):状态词。像火烧着、烫着那样热:~的炼钢炉。
13、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14、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悯农二首
15、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6、这一点拨就异常惊人醒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盘中餐”,这原是人们天天接触,顿顿必食的,然而并没有谁想到把这粒粒粮食和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
17、悯农·春种一粒粟——唐·李绅
18、推而广之(tuīérguǎngzhī):广:宽,大。推展开来而且把它扩大。也指从一件事情推及其它。
19、⑶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粮食颗粒。
20、“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习见,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
四、春种一粒粟的后一句
1、⑹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2、此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chūnzhǒngyīlìsù,qiūshōuwànkēzǐ。
4、硕果累累(shuòguǒléiléi):本义是指秋天丰收时树上的果实茂盛的样子。现在常引申为某人的作品很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5、第二首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zhuórè)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xiéqǔ)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mèn和真挚的同情。
6、攸县十大家族之丁氏之高枧丁怀江公祠
7、作者简介:李绅(772—846),汉族,字公垂,亳州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生于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中书令李敬玄曾孙。青年时曾在润州无锡(今属江苏)惠山寺读书。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8、我们看诗的最后两句,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天下没有一块荒田,没有一块闲置的土地,每一块地都种上庄稼了。可结果呢?农民还是被活活饿死了。什么原因呢?因为这些粮食都被那些不劳而获的剥削者给剥夺走了。李绅的两首《悯农》诗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农民的生存状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辛苦劳作,到最后却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这在古代,是一个非常残酷的现实。
9、李绅(772-846年),字公垂,祖籍亳bó州谯qiáo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出生于湖州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10、聂政仗剑只身前往韩国邑都。到了邑都后韩相侠累正在府中。侠累虽然有大量侍卫层层保护,但聂政还是如探囊取物般刺杀了侠累。《史记》中只用了简略的语言描述了惊心动魄的刺杀场面,“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不止,又连杀数十人。聂政最后把剑指向了自己,割面,剜眼,剖腹。聂政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有人认出自己而连累严仲子。后聂政被暴尸于市,可无人认得他。韩国国君以百金悬赏提供线索的人。
11、⑴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
12、(散文)春种一粒粟作者/丁会仁《九江日报》刊发了一篇九江好人的文章,是关于都昌人詹冬龙四十年初心不改做善事的报道。詹冬龙不仅是一个好人,而且时刻在播种着善良的种子。他先后获得“最美扶贫书记”、“农村建设先进个人”、“九江好人”等近十项荣誉称号。他说,这些荣誉是国家给予他的肯定,他一直念念不忘初心,牢记着使命,用行动证明一切。他说,“他一生中都在做一件事,就是善事,成为一个善良的人”。他又说:“人在做,天在看。善心善举,善做善成!”我突然想到一首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棵子。耕耘在朝夕,得失寸心知。”是的,原诗中后两句改了,意思全变了。我觉得善良也是这样,一个人传播了善良,播下了善良的种子,他就有可能收获这个世上的万种美好。
13、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所作。
14、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15、诗的题目叫悯农,咱们在讲上一首《悯农》诗的时候,已经解释过了。悯农,这个悯呢,是怜悯、同情的意思。悯农,就是觉得农民太不容易了,诗的作者怜悯他们,心疼他们。究竟是怎么心疼的呢?就隐藏在诗的字里行间。
16、意思就是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以收货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
17、第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18、作者:李绅 朝代:唐代
19、闲田:荒废闲置不种的土地。
20、两手空空(liǎngshǒukōngkōng):形容人手头很紧,一个钱也没有。
五、春种一粒粟什么意思
1、2022年1月27日(402)
2、酒要与了解自己的人去喝,诗要向懂得的人去说。认识的人很多,可彼此知心的没有几个。
3、《广陵散》虽“声调绝伦”,但历来有人批评《广陵散》“最不和平”,“愤怒躁急”,有所谓“臣凌君之象”。想必嵇康当时在刑场上以此曲来抒臆积郁于胸中的不平。曾著有《声无哀乐论》的嵇康,一向主张音声来源于自然的本质,而与喜怒哀乐等主观情感无关。嵇康临刑时,神气不变。但曲为心声。不知嵇康面对大辟之刑时如何在“怫郁慷慨”处,表现出“雷霆风雨”和“戈矛纵横”的气势,从而以此曲作为对强权的最后反抗?
4、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这个“聂政刺韩王”的故事反而成了《广陵散》的曲情。虽然故事情节与史书的记载有太多出入,但《广陵散》一曲主要表现的内容,如取韩、亡身、含志、烈妇、沉名、投剑等,并未因故事的走样而减色。
6、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7、粟指的是谷子。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意思是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在如今粟是小米,也称作粱、狗尾草、黄粟、粟米。
8、李绅(772—846)汉族,亳州(今属安徽)人,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字公垂。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灸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9、首先,这两首诗所抒写的内容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事情。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许多熟视无睹的情况,如果一旦有人加以点拨,或道明实质,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种道理,就会觉得很醒目,很清楚,从而加深了认识。这两首小诗所以有生命力,就有这一方面的道理。
- 上一篇:110句游山西村的诗意简短(精选游山西村的诗意及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8474℃排比句例子大全【文案整理39句】
- 2257℃千里送鹅毛打三个数字【文案整理45句】
- 1388℃描写雨下得很大的句子【文案整理106句】
- 1336℃春娇与志明歌词含义【文案整理40句】
- 737℃排比句构成与表达效果【文案整理40句】
- 703℃赞美老师的句子夸张句【文案整理33句】
- 677℃从此再无母亲【文案整理24句】
- 584℃描写星河璀璨的诗句【文案整理43句】
- 508℃关于梦想的事例反面【文案整理68句】
- 494℃给老师的祝福语落款【文案整理67句】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