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个性说说 > 正文
陈寅恪经典语录【文案整理44句】
admin 2023-03-04 10:40:36 个性说说 ℃陈寅恪经典语录
1、7)我一辈子考试的次数成百成千,从小学一直考到获得最高学位,但我考试的运气好,从来没有失败过。这一次又撞上了喜神,北大和清华我都被录取,一时成了人们羡慕的对象。
2、今天解决不了的事情,别着急、别慌,因为明天你也解决不了。
3、 淵迪草於杭寓借華館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5、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6、8)我认为,我是认识自己的,换句话说,是有点自知之明的。我经常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剖析自己。然而结果并不美妙,我剖析得有点过了头,我的自知之明过了头,有时候真感到自己一无是处。
7、抛弃无聊的理想和誓言吧。那种东西只会束缚你,给你带来不幸。你以后只要渴求我,在我的庇护下生活就行了。这样的话,我以万象之王的名义起誓,一定会赐予你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快乐。
8、即使是凶猛的野兽,如果总关在笼里,也会失去自己的勇猛本性—塔西佗
9、此隋定乐兼采梁陈之又一例证也,此部乐器中既有琵琶、箜篌,是亦有胡中乐器,然则亦不得谓之纯粹华夏正声,盖不过胡乐之混杂输入较先者,往往使人不能觉知其为输入品耳。
10、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11、 大学精神的本质在于“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12、为了防止我下个月又乱花钱,我提前把钱都花完了。
13、侠骨柔情埋沧海,华山剑气荡寒秋。白日悬绝顶,苍山夹乱流.云深不知处,悟道万事休.抽刀不断水,快意只消忧.剑随手脱去,一笑泯恩仇.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每个人都努力的活着并永不满足,就象白领羡慕农民的安逸和谐平静的生活。农民羡慕高官的权利,流浪汗羡慕学生的快乐,相同学生却羡慕流浪汗的自由。人世几回伤往事
14、第48页,倒3行:(“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者)
15、也只有学会了绕开死胡同的人,才会节约更多时间走向成功的终点。多少人本来有天大的本事,天纵之才,就是太喜欢钻牛角,太喜欢把一个事情搞透,搞明白,这样的人就会在某件事上耗费太多时间,等他弄明白这件事后发现人家早已跟他不是一个台阶上了。
16、精彩语录十:“我的性格使我相信:真正的有关人类事务的学术是”史学”的,而非哲学的。“史学”预设的前提是“经验可以重复使用”,而人类恰恰是经验的动物。譬如,我们至今还使用几千年以前我们祖先的经验在表达事物,如善、愤怒、怜悯、妒忌等。也就是说,学术预设的前提是“类型学”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还在研究人类曾经的东西,而不单纯是ing的事物。”——王人博谈自己为何专注于近代宪政史研究
17、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陈汤•上汉元帝书》
18、我从不把自己估计过高,我甘愿当一个平凡的人,而一个平凡的人,如果美欧金光闪闪的博士头衔,则在抢夺饭碗的搏斗中必然是个失败者。
19、梦存高远,志在争霸……这股热情确实值得赞许。但将士们啊,你们明白吗?所谓梦,终有一天是要醒来的。正因如此,我必然会挡住你的前路,征服王。
20、38)影响我一生的几句话,分别是陈寅恪所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精神”;胡适所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梁漱溟所言:“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马寅初所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21、然则府兵之性质,其初元是特殊阶级。其鲜卑及六镇之胡汉混合种类及山东汉族武人之从入关者固应视为贵族,即在关陇所增收编募,亦止限于中等以上豪富之家,绝无下级平民参加于其间,与后来设置府兵地域内其兵役之比较普遍化者,迥不相同也。
22、若将贫贱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23、时间终于慢慢地走过去。——白天里悲痛袭击着我,夜间里黑暗压住了我的心。想到故都学校里的校舍和朋友,恍如回望云天里的仙阙,又像捉住了一个荒诞的古代的梦。眼前仍然是一片黄土色。每天接触到的仍然是一张张阴暗灰白的面孔。他们虽然都用天真又单纯的话和举动来对我表示亲热,但他们哪能了解我这一腔的苦水呢?我感觉到寂寞。
24、精彩语录五:“山东人的性格不同,但有一点可能是同的:湖南人造反是自己想当皇帝,而山东人造反是想招安。山东人的优点是认同合法性,有忠诚之心,其缺点那就太多了。”——王人博谈他和贺卫方作为山东人的独特个性。
25、3)梦里遇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26、1930年,开始翻译屠格涅夫的散文《老妇》、《世界的末日》、《老人》及《玫瑰是多么美丽,多么新鲜啊!》等,先后在山东《国民新闻》趵突周刊和天津《益世报》上发表。
27、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兼任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
28、1946年,回国后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系主任职任至1983年("“”"期间除外)。
29、做人要老实,学外语也要老实。学外语没有什么万能的窍门。俗语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就是窍门。
30、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兵法》
31、我们都在在阴沟里,但仍有人在仰望星空。—王尔德
32、大家都知道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发起人,但是真正提出和落实的就是这个盛宣怀,可以说盛宣怀就是李鸿章的洋务运动中流砥柱,他开创历史上11项改革的先河,使晚清有了矿业、学院、铁路、招商、银行、电报局等。当时的晚清工业
33、我认为,我是认识自己的,换句话说,是有点自知之明的。我经常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剖析自己。然而结果并不美妙,我剖析得有点过了头,我的自知之明过了头,有时候真感到自己一无是处。
34、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贤所同殉之精义,其岂庸鄙之敢望。一切都是小事,唯此是大事。碑文中所持之宗旨,至今并未改易。
35、普及陳寅恪的這種兩難,我也曾親身經歷過。曾經有人要我給中文系本科生開點書單,我對此事深自警惕,決不敢趁機大開一通,無聊炫博,自欺欺人。既辭不獲已,就只想給學生推薦點很實在很實在的書目,越少越好。然而,無論怎樣損之又損,我總想讓青年學子能夠讀讀陳寅恪,讓他們在入門之初便能瞻仰到“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這座崇山峻嶺。然而,待真正動筆才覺太不容易,究竟選哪一本呢?《柳如是別傳》《論再生緣》《元白詩箋證稿》《金明館叢稿初編》《唐代政治史述論稿》《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都太專業了,讓毫無基礎的本科生去讀這些不切實際,也沒太大必要。《書信集》《講義及雜稿》《讀書札記》之三集更是零零碎碎不適於初學。《詩集》又太難,裡頭古典、“今典”一大堆,沒有註解,我自己也只能懂個四五成。難不成推薦《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這是禁書!薦這書我喫不了兜著走。而且大陸的學生也難以覓到此書。想來想去,也就《金明館叢稿二編》略合適些,畢竟陳先生所寫之序跋文字大多都收在此書中,其中包括了那篇最最著名的《清華大學王觀堂先生紀念碑銘》。然而這些序跋文字也僅佔全書之一小半而已,其《南嶽大師立誓願文跋》以前之大半仍然都是專業得不得了。不得已,我還是將《二編》列在我最後開出的書單中,並注明,僅讀後半本就夠了。然而,好多我深切盼望青年學子能讀一讀的文章卻又不在這《二編》中,比如那篇著名的,由陳的學生汪籛記錄的《對科學院的答覆》,最早由陸鍵東《陳寅恪最後二十年》披露,後收在三聯版陳寅恪集《講義與雜稿》分冊中;《贈蔣秉南序》則收在《寒柳堂集》中;其關於新舊時代轉換中,道德、價值標準變易的深刻論斷則深藏於《元白詩箋證稿》中。諸如此類,不一而足。當時我就幻想得空把這些散見的文字抄撮到一起,庶可使“一編在握,精華俱在”。然而,於我而言,把想象付諸行動總是件很困難的事。這樣的抄撮工作才起了個頭也就放下了。今見胡文輝先生編纂的《陳寅恪語錄》,庶與我先前所想象者爲近。
36、时光流失,一转眼,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活得远远超过了自己的预算。有人说,长寿是福,我看也不尽然。人活得太久,对众生的相,看得透透彻彻,反而鼓舞时少,叹息时多。
37、第130页,倒1行—第131页,第1行:(翰林学术)→(翰林学士)
38、宋·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目尽青天:指视野广阔。目,这里用作动词,看。肯:岂肯。儿曹:小儿女辈。尔汝:都是“你”的意思。此指小儿女们互称对方为“尔”、“妆”,表示交情亲密。大白:古酒杯名。金缕:即《金缕曲》,《贺新郎》词调的别名。这几句大意是:我们告别时看的是整个天下,关心的是古今大事,岂肯像小儿女那样只对彼此的恩恩怨怨关注?举起酒杯来,听我唱这支《金缕曲》送你上路!张元干的这支《贺新郎》,是一首悲壮的送别曲。他所送的是被编管新州(今广东新兴县)的爱国士大夫胡铨。胡铨原为枢密院编修,因上书请斩秦桧等三名卖国贼而获罪。当时身为宰相的秦桧利用手中的权势,先把胡铨贬官到外地,接着又削除其官职,把他押送到新州管制。在这种政治形势下,一般人都不敢接近胡铨,独有张元干不顾个人安危,写了这首悲愤填膺的词给他送行。这首词在抒写离情时寄寓了深沉的爱国精神,风格豪放悲壮。末尾这几句,是全词的最强音,写出了这对志同道合的朋友临别时的深情厚谊,慷慨悲凉,感人肺腑,“数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气”(《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赞语)。“目尽青天怀今古”之句,今天仍可引用来表现人们广阔的政治胸襟。
39、1917年,离家去济南投奔叔父,进私塾读书,学习了《百家姓》、《千字文》、《四书》等。
40、你们的生命只有和民族的命运融合在一起才有价值,离开民族大业的个人追求,总是渺小的。
41、原子弹最大的威力是在发射架上,而不是飞出去。—艾森豪威尔
42、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忍者,相互容忍也。
43、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结束,季羡林就辗转取道回到阔别10年的祖国怀抱。同年秋经陈寅恪推荐,季羡林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建东方语文系。季羡林回国后,着重研究佛教史和中印文化关系史,发表了一系列富有学术创见的论文。解放后,继续担任北大东语系教授兼系主任,从事系务、科研和翻译工作。
- 上一篇:赞美孔子的诗词和句子【文案整理41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