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54句吕碧城简介(精选吕碧城最出名的一首诗)

admin 2023-11-12 11:00:10 文案短句

一、吕碧城

1、在晚清活跃着两位特立卓异的女性,她们号称“女子双侠”,二人也颇有交情。其中一位是悲歌慷慨、舍生取义、殒身不恤的秋瑾,另一位当然就是吕碧城了。虽说她们俩毕生都在为自由民主和女权爱国而奔走呐喊,但即便是为了这同一个目标,两人的观念主张还是大相径庭的。

2、年近四十岁的吕碧城依然单身,平日在呼朋引伴、歌舞欢畅中暂且可以驱使孤单。可是当她置身异国他乡,尤其突然病倒时,举目无亲的孤寂之感就像潮水一样汹涌而来。

3、不禁拍案惊绝,断不信这十二岁少女能写出如此荡气回肠的诗作来。

4、为了提升自我,追求内心归宿,吕碧城准备出国游学。在大洋彼岸,她又将收获何种人生?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共读吧。

5、小栏人影凄迷,和烟和雾,更化作、一庭幽怨。

6、后来吕碧城离开南京,将这只狗送给朋友寄养,一再嘱托朋友要将它照顾好。可是天不遂人愿,吕碧城离开上海不久收到朋友来信,告诉她杏儿病死了,已经将它埋在郊外。

7、而吕碧城呢?在当时,她是出名的美人,作为一个独立的新女性,她热爱时装,烫波浪卷发,穿着“奇装异服”招摇过市,显得十分特立独行。

8、后来,沈善宝嫁给咸丰年间的吏部郎中武凌云,生下三女。

9、当时洋务运动兴起,各地先后建立了一些新式学堂,其母严氏虽处深闺,却敏锐地感觉到时代的变化,她决定不让女儿们碌碌无为,走嫁人生子、老死乡间的老路,而是要送她们出去接受新式教育。

10、于是便为自己的第五个孩子取名"兰清",这何尝不是吕凤岐的自喻,却没想到成为了女儿,一生的真实写照,而这个孩子便是位列"民国四大才女之首"的吕碧城。

11、读到这里,突然回想起吕碧城出生时,父亲为她所取的名字:兰清。

12、"女子无才便是德",可生活却从没有放过"无才的妇女",在众人的不解和埋怨的目光中,吕碧城感到窒息、压抑与无望。

13、塘沽离天津很近,天津有很多租界,在近代也是得风气之先的。1904年春初,吕碧城就约了舅父榷署的一位方夫人,准备同往天津探访女学,可是遭到了舅父的骂阻。她舅父不许她去:“女孩子抛头露面跑到天津研究什么新学?”像我的祖父当年也跟我母亲说等我长大了,不要让我上学校念书,说上学念书你就管不了了。所以她舅父就不许,可是吕碧城你看这里她就了不起了,翌日“逃登火车”,她离家,而且一分钱都没有带,真是大胆。

14、吕碧城的寄居生涯长达七八年,发奋苦读的她思想极其前卫。

15、这时留在京城的吕碧城听到消息后,就向各位父亲生前的好友写信求助,奔走呼号,这才把事情解决了,与她订婚的那家人知道后,觉得她小小年纪竟然能够这样呼风唤雨,日后必定不是个省油的灯,于是就将这门婚事退了。在她二十岁的时候,想去天津的学堂求学,但是被守旧的舅父骂了一顿,于是第二天吕碧城就只身一人,坐上火车就来到了天津。

16、孤傲的张爱玲,极少盛赞一个女子。

17、吕碧城(1883年?月?日~1943年1月24日),一名兰清,字遁夫,号明因、宝莲居士。安徽旌德县人。女权运动的首倡者之中国女子教育的先驱,中国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中国第一位女性撰稿人,并开创近代教育史上女子执掌校政先例的民国奇才女。

18、但百闻不如一见。他亲自登门,一番恳谈后,被这位女子的才气和胆识打动,力邀吕碧城出任《大公报》见习编辑。

19、难能可贵的是,学堂并不是贵族教育,吕碧城有一套全新的教育理念。她坚持女学平民化,倡导教育平等,提倡“德智体”并重。

20、此时的她,隐隐察觉到命运要掌握在自己手里,而等待则是一个毫无胜算的赌博,她救母的壮举是一段传奇,却也又埋下了另一桩隐患。

二、吕碧城最出名的一首诗

1、东横泰岱,谁向峰头立马?最愁见铜标光黯,翠鸟云昏.一旅挥戈,秦关百二竟无人.从今已矣!羞看貂锦,怯涴胡尘.

2、想到只因家无男丁,孤女寡母就被欺压至此,碧城悲愤万分。她忍住悲伤,力挽狂澜,四处相告,奔走求援,最终母亲和妹妹得以脱险。

3、原来,秋瑾也曾用“碧城”为笔名。当吕碧城在《大公报》崭露头角,连连发表诗文引人瞩目的时候,时人误以为大公报上的诗出自秋瑾之手。

4、从小到大遭受的各种坎坷,让吕碧城看透了人事无常。所以,她能够以豁达心态对待生死,过往不恋,来者不拒。

5、第一次出国旅游之前,吕碧城养过一只名叫“杏儿”的小狗。在杏儿陪伴之下,驱散不少孤独。

6、一个人有怎样的生活,就有怎样的梦。梦是潜意识的反映。在吕碧城内心深处,她一直都因为民族情感而抵触日本人。

7、金轮转劫知难尽,碧海量愁未觉宽。欲拟骚词赋天问,万灵凄恻绕吟坛。——吕碧城诗词

8、12岁时,吕碧城的一首词作,被与父亲同年中进士、有着“才子”和“诗论大家”美誉的樊增祥读到:“绿蚁浮春,玉龙回雪,谁识隐娘微旨?夜雨谈兵,春风说剑,冲天美人虹起。把无限时恨,都消樽里。君知未?是天生粉荆脂聂,试凌波微步寒生易水。漫把木兰花,错认作等闲红紫。辽海功名,恨不到青闺儿女,剩一腔豪兴,写入丹青闲寄。”

9、从旧金山的红树林,到洛杉矶的好莱坞,从世界七大奇景之一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到文艺之都巴黎,从日内瓦湖畔的蒙特勒小镇,到欧洲文艺复兴发祥地佛罗伦萨,从古罗马斗兽场,到古城庞贝,再到音乐之都维亚纳……吕碧城几进行了一趟环球旅行。

10、或许是婆家听闻碧城救母的勇猛,恐来日嫁过去不好调教,或许是吕家落魄,不愿再与之结亲,总之退婚这件事于碧城而言,无异于奇耻大辱。

11、一方山水,钟灵毓秀,那里自然诗文荟萃。治国能臣曹操以及他的几个儿子、竹林七贤当中的嵇康与刘伶、画马能手曹霸、晚清重臣李鸿章、国学大师胡适……

12、因此,“以一弱女子自立于社会”的碧城,选择远渡重洋到欧美游学。

13、↓请点击以下蓝字阅读:

14、盐车独困感难禁,齿长空怜岁月侵。石径行来蹄响暗,沙滩眠罢水痕深。

15、时年,《大公报》创刊之际,她即成为其主要的撰稿人之在此她连续写着鼓励女子解放与宣传女子教育的文章。

16、就像《吕碧城:我到人间只此回》中写道:“吕碧城,这个年仅12岁的小女生,还未完全了解这个世界,便开始瞥见人性的肮脏与阴暗……”

17、不久后,吕碧城得知舅父署中秘书方君的夫人住在《大公报》报馆内,便写信向她求助,信件恰巧被《大公报》的创始人英敛之看到,英敛之同情吕碧城的遭遇,也欣赏她信中的文采,于是亲自到方夫人家中探访,相见之下对其更加赏识,并邀请她担任《大公报》的见习编辑,这才有了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吕碧城从此开始了她开挂的人生。

18、人说,“剩女,自古以来,皆学而优则剩。或许是皆爱情燃点过高,心灵高空便不曾有过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繁华绽放。”

19、少年失怙,家产被夺,夫家退婚,寄人篱下,母妹服毒,这是吕碧城的少时经历,一桩桩一件件落到别的女子身上,都足以摧毁一个人,然而,当这些落到吕碧城身上时,就成就了一个传奇。

20、人影帘遮,香残灯灺,雨细风斜。门掩春寒,云迷小梦,睡损梨花。

三、吕碧城简介

1、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个先到来。

2、到了民国,吕碧城有一次游览西湖,拜谒秋瑾墓,感怀万分,写诗缅怀:

3、在吕碧城眼中,性别生来就有差异,男子的刚强是值得颂扬的,但女子的灵秀亦是一种美,无须争个高下。即便是今日,在男女差别这一点上,很多人依旧无法正视。而吕碧城在一百年前就已明晰这个道理,实在是种大智慧。

4、她因为诗词才情,被誉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又因为过人的胆识与气魄,与秋瑾并称为“女子双侠”。

5、1929年,在维也纳举行的国际动物保护协会上,吕碧城作为代表上台演讲。台上的吕碧城衣着华丽,气质高贵,当她开始发言,一口流利的英语更是让台下与会者对这位来自中国的女子刮目相看。

6、晚年,吕碧城在瑞士皈依了佛门,期间曾翻译佛学中英文著作。

7、其实,早在吕碧城任职新华宫时,袁克文就爱上这位比自己年长七岁的才女。

8、吕碧城虽然喜欢广交朋友,却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除了真诚踏实,“不友其仇”是她另一条交友准则。自1894年以来,日本多次侵略中国,甲午战争之后多次逼迫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在强烈的民族自尊下,吕碧城对日本人抱有抗拒心理,遑论交友。

9、她令人钦佩着的,是她才情之外的那颗率真刚直的心性,以及那如横刀立马的气概。

10、有些女子,存于历史里,任花开花落,月缺月圆,时间的河流涓涓不息,却依然盛放在岁月里,精彩了命运,惊艳了众生,用自己的一生书写了一段传奇,民国时期的吕碧城便是这样的女子。

11、琼楼秋思入高寒,看尽苍冥意已阑;

12、自费进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习美术、进修英语并兼任《上海时报》特约记者的碧城,住进了纽约最豪华的旅店。

13、他有意考考在旁边玩耍的薛涛,便命她续诗。

1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陈涉曾叹息,而在时代的长空里,何尝不是吕碧城的叹息?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