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87句孙膑与庞涓的电影(精选孙膑与庞涓是哪个朝代的)

admin 2023-11-27 09:36:15 文案短句

一、孙膑与庞涓

1、出生同门,又都效力于魏国,庞涓从最初举荐孙膑出山,到后来千方百计陷害孙膑,这背后的原因无非是源于“名利”二字。

2、但以前史书上对桂陵之战记载的很简略,而且忽略了重要人物——魏军主帅庞涓的去向!《史记》只留下“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对这一战怎么打,庞涓什么结果等,都没有给予记载。

3、庞涓和孙膑同时学艺,技艺差不多,但是后来孙膑胜过庞涓,据说,因为孙膑比庞涓多了一本“无字天书”。

4、这期间,孙膑却仍在山中跟随先生学习。他原来就比庞涓学得扎实,加上先生见他为人诚挚正派,又把秘不传人的孙武子兵法十三篇细细地让他学习、领会,因此,孙膑此刻的才能更远远超过庞涓了。

5、当齐国使者出使至魏国首都大梁时,孙膑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见齐国使者时,不同凡响的言辞打动了使者,偷偷地将他载回齐国。

6、不久之后,还在幻想着拜官封爵、决战沙场的孙膑就给人抓紧了打牢,原因是“通敌卖国”。

7、孙膑到魏国后,庞涓嫉妒他的才能,于是捏造罪名将孙膑处以膑刑和黥刑,砍去了孙膑的双足,想使他埋没于世不为人知。当齐国使者出使至魏国首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时,孙膑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见齐国使者,用言辞打动了他。

8、很快,庞涓就向魏王举荐了孙膑,而当孙膑入仕为官后,无论是魏王还是朝臣逐渐都产生了一种共识:孙膑的才学和能力远超庞涓啊!

9、经过这件事情,庞涓怕自己的风头被孙膑盖过了,开始有了除去孙膑的念头。接二连三的偶然机会下,庞涓使魏王对孙膑失去了信任,以为孙膑要投靠齐国。在庞涓的指使下,魏王对孙膑施以刖刑及鲸面,而后被软禁于庞涓府中。

10、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计策,果然庞涓见大梁危急,立即带兵回援,不想在桂陵又遭到了齐军的伏击,被杀的全军覆没,只有庞涓一个人衣衫褴褛,落魄不堪的逃回了魏国。

11、“难道齐军在这有埋伏?”

12、令人闻之变色的人才。四个最出名的徒弟孙膑和庞涓,前两个是杰出的军事家,战场杀伐。此四人都是可以颠覆国家政权、张仪和苏秦;后两个是杰出的纵横家,三寸不烂鬼谷先生大概是当时世界上最牛的老师了

13、于是庞涓命令舍弃步履缓慢的重甲步兵,只带着数量有限的,当然高于齐军的“两万人”的轻装精锐继续穷追。

14、他看到树身上好像有字,就命人取火来照。庞涓还没来得及把树上那几个大字看完,齐军已万弩齐发,庞涓身中数箭,自知兵败难逃,就拔剑自杀。庞涓临死时,还不服输,愤愤地说:“想不到叫孙膑这小子成了名!”

15、孙膑于是建议田忌南下佯攻魏国的平陵(今山东省定陶县东北),因为平陵城池虽小,但管辖的地区很大,人口众多,兵力很强,是东阳地区(指魏国首都大梁以东的地区)的战略要地,很难被攻克。

16、温州鼓词《孙膑与庞涓》第28集

17、马陵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例,近代考古显示战场位于今山东省郯城县马陵山附近,这次战役中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制造假象,诱其就范,在战局中始终居于主动地位。

18、因此,通过现有正史资料,很难说孙膑就一定100%的强于庞涓,但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膑兵法》,却解开了这一谜团,因为这是两人直接的交锋!

19、可在“围魏救赵”这个典故中,各为其主的庞涓、孙膑二人在两军交战之际数次智慧交锋,孙膑辅佐齐国大将打败了同门师弟庞涓,庞涓走投无路,又不甘被俘,于是愤而拔剑自刎,这段史实便是成语“孙庞斗智”的由来。

20、温州鼓词《孙膑与庞涓》第25集

二、孙膑与庞涓是哪个朝代的

1、庞涓倾尽胸中所有,滔滔不绝地讲了很长时间,并保证说:“若用我为大将,则六国就可以在我的把握之中,一定战必胜,攻必克,此时正值庖丁为惠王上“蒸羊羔”的菜肴,惠王大加赞赏庞涓,封他为元帅职,正好应验了“遇羊而荣”。

2、排版:shitoulpr001(若兰)

3、孙膑继续说:“如今庞涓率领魏武卒精锐苦战在外,那么留在魏国的大梁城戍守的兵就必然孱弱,我们迅速挺近大梁,同时派人北上,把大梁被围困的消息放给庞涓,赵国之围迎刃而解。”

4、田忌听从了孙膑的建议,南下佯攻魏国的平陵,在接近平陵时,孙膑向田忌建议由临淄、高唐两城的都大夫率军直接向平陵发动攻击,以此来吸引魏军主力部队,在攻打平陵的两路齐军大败之后。

5、此时,商鞅认为秦国势力暂时不是魏国对手,所以建议用尊魏为王的办法来麻痹魏惠王。

6、第随即,孙膑让田忌派两员将军从齐城、高唐方向,攻击环涂地区的魏军,但主力按兵不动,甚至孙膑预言“二大夫可杀也”,二员将军可能被杀。后来,果不其然,两路齐军大败,还丢掉了齐城、高唐。

7、魏惠王为了培植太子,把太子放置在庞涓的军中历练,也就相配当给庞涓放置了一个上级,恰是因为这个太子,庞涓才投鼠忌器。

8、田忌打算率领救兵,直奔赵国,孙膑不同意,说:“我们应当避实击虚,攻其要害,如今我们不如率领大军直接攻打魏国都城大梁,魏军一定回师自救。既解除了赵国的危急,又可打击他们,岂不是很好吗?”

9、第三是烧炭业神。传说很早以前,有一年冬天,鬼谷子命令两个徒弟孙膑、庞涓去找"无烟柴"。孙膑决心一定要找到"无烟柴",而庞涓却为人十分狡诈,借故不去找。孙膑找了好多天没找到,忽然飞来一群乌鸦,一边飞,一边"哇哟"、"哇哟"地叫着。孙膑一听,"哇哟"、"哇哟"不就是"挖窑烧炭"吗?于是他挖了个土窑,又在山上砍了一些木头砍成一段一段的,装入窑中。点火后,几天功夫,就把一窑木炭烧成了。他用火点燃一试,果然没烟。"无烟柴"找到了。鬼谷子对孙膑十分满意,而庞涓对孙膑也就更加忌恨了。从此,人们把孙膑尊为烧炭业的祖神。

10、齐威王任命田忌为主将,以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孙膑出计,要军中最不会打仗的齐城、高唐佯攻魏国的军事要地——襄陵,以麻痹魏军。而大军却绕道直插大梁。庞涓得到魏惠王的命令只得火速返国救援。魏军为疲惫之师,怎能打过齐国以逸待劳的精锐之师。所以大败。

11、不过孙膑推辞了,他说:“我是受过刑的废人,如何能做主帅?”言辞淡漠却让人听了心痛。

12、孙膑则觉得自己学业尚未精熟,还想进一步深造;另外,也舍不得离开老师,就表示先不出山。

13、这样的和谐氛围在庞涓学成下山之后被打破了。孙膑因为天赋甚高常常比庞涓懂得更多,而且他学习时间更长,水平比庞涓高许多。庞涓难免对孙膑这种别人家的孩子产生嫉妒之情,而后扯出一大段问题。

14、不久之后就出现了微魏国的大将军庞涓率领军队包围了赵国首都邯郸的事,这时候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威王命令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率军救援赵国,这个时候孙膑建议田忌率领军队直接攻击魏国的都城大梁。这时候远在赵国的庞涓,听说自己的都城被包围立即回师救援,这个时候孙膑将自己的军队埋伏在庞涓回来必须经过的道路两边,就这样当庞涓风尘朴朴的带领军队准备赶回去救援的时候,埋伏在路两边的齐军趁势杀出,庞涓没有想到齐军会在此埋伏,很快被打败。

15、再如《田敬仲完世家》中说,这次战役齐国救韩,赵军击魏,赵军大败魏军于马陵,俘虏太子申,杀了大将庞渭。

16、逢泽之会是魏惠王在大梁附近的逢泽召集的会盟,会后魏惠王又率领与会诸侯朝周天子于孟津。而秦、赵参加魏惠王在逢泽召集的会盟,就使逢泽之会有别于魏惠王以前召集的各次会盟。那些会盟除韩国外,参加者都是淮水、泗水间的小诸侯。这次有秦、赵两个大国参加,实在为魏国的霸业增色不少,可以说是魏惠王霸业发展的顶点。

17、温州鼓词《孙膑与庞涓》第38集

18、于是庞涓一个人先走了。临行,对孙膑说:“我们弟兄有八拜之交,情同手足。这一去,如果我能获得魏国重用,一定迎取孙兄,共同建功立业,也不枉来一回人世。”

19、温州鼓词《孙膑与庞涓》第35集

20、田忌听了,连声称好,就按照孙膑的计谋行事。

三、孙膑与庞涓的电影

1、01 庞涓并非想杀孙膑,只不过是想给他一次沉痛的教训。

2、电影《战国》里,有那么一个镜头:孙膑于马陵道伏击庞涓,魏军几乎全部伤亡。一时间,孙膑不忍心看到庞涓受死,大喊:“涓,快跑,快跑!”奈何庞涓终逃不过一死。而后,孙膑也随庞涓跳崖而去。

3、可能他已经参透了一切,所谓功名利禄,不过真的就是过眼烟云。你所得到的,永远都带不走,而你这一生所经历的,所感受的,才是你真正需要的东西。参考资料:《史记》

4、02 庞涓如果直接杀掉孙膑,会有损个人形象,在仁义上无法立足。

5、彼时的孙膑因为为人正直且谦逊好学,便被鬼谷子所看重,还将“孙子兵法”的要义教予了孙膑。

6、温州鼓词《孙膑与庞涓》第52集

7、但是,民间传说中,庞涓阴险狡诈,嫉贤妒能,在共同辅佐魏惠王时,设计陷害孙膑,乘势挖去孙膑膝盖。孙膑被致残后,被迫装疯卖傻,逃到民间,最后辗转到了齐国,和齐国大将田忌共同辅佐齐威王,历经三次大战,大败魏国。期间孙膑历尽磨难,最终写成《孙膑兵法》。而庞涓则落下残害同窗好友,最后被万箭穿身而死的悲惨结果。

8、温州鼓词《孙膑与庞涓》第42集

9、从史料上看,孙膑与庞涓之间,除了上述两件事之外,还有一次沙场直接交锋,即桂陵之战。所谓桂陵之战,即是魏国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邯郸,齐国后来采取围魏救赵的战略,不去救助赵国,而是围攻魏国,促使庞涓回兵救援。

10、他们两个都是同为鬼谷子的得意门生,他们两个开始关系也是挺好的,但是慢慢的庞涓就发现孙膑的战术理论还有思维都比庞涓要强很多

11、孙膑的做法不仅聪明,还是唯一取胜的做法,尤其是面对彪悍的魏武卒。

12、围魏救赵之后,庞涓率领魏军又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孙膑又用“围魏救韩”的办法,引得庞涓回军救魏国,长途奔袭,军困马乏,可齐军竟不堪一击,全军溃退。庞涓大喜,乘胜追击,结果,中了孙膑的“减灶之计”,最后在马陵被万箭穿身而亡。

13、孙膑装疯的事迹被墨子得知,他把孙膑的境遇告诉了齐国大将田忌,又讲述了孙膑的杰出才能。田忌把情况报告了齐威王,齐威王要他无论用什么方法,也要把孙膑救出来,为齐国效力。

14、tommy乐乐|八级庞涓:战国时期魏国人。在魏国任大将。公元前354年,庞涓率大军包围赵都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王命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孙膑乘魏国内部空虚,率军直捣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庞涓撤军回救。疲惫不堪的魏军走到桂陵(今河南长垣北)遇到埋伏在那里的齐军。齐军以逸待劳,大破魏军。“围魏救赵”的桂陵之战,成为历史上的著名战例。此后,庞涓又于公元前342年迎战援救韩国的齐军,中了孙膑的增兵减灶之计而冒进,于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遭到齐军伏兵攻击,庞涓兵败自杀。

15、孙膑和庞涓不是同一个国家,却都是鬼谷子门下的同门师兄弟。庞涓是魏国人,先下山后,直接为魏国效力,官拜大将军。孙膑是齐国人,因庞涓说过发迹了就提携孙膑,所以孙膑下山去找庞涓。万万没想到庞涓陷害他,竟然成为残废。孙膑想办法逃到齐国,做幕后军师,最后射死庞涓报了仇。

16、战争中很难说谁是正面人物谁是反面人物。之所以喜欢孙膑是因为它能忍辱负重,大丈夫之所为。而庞涓相对而言就显得忌贤妒才,气量狭窄。

17、孙膑这孩子打小就很聪明,他作为名人之后,脑瓜子相当好使,他在鬼谷子门下求学的时候,经常可以做到举一反因此他深受鬼谷子的喜欢,他求学的进度甚至让鬼谷子都感到很吃惊,鬼谷子对孙膑的评价是很高的,一看就不是池中之物。

18、庞涓的嫉贤妒能是魏国的缩影。战国时期,魏国曾开文明风气之先,有识之士纷纷以去魏国求学游历为荣耀。安邑、大梁两座都城,曾先后成为天下人才最为集中的风华圣地,鲜有名士大家不游学魏国而能开阔眼界者。为此,魏国若想搜求人才,可谓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魏国在战国时期流失了大量的人才,以下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都与魏国失之交臂:

19、话说孙膑和庞涓一同拜师于世外高人鬼谷子,毕业后,善良的孙膑却被天生贪婪却智商有限的师弟庞涓给整成了残疾人。后来,孙膑抓住机遇,和齐国使者一同回到了齐国,并且通过“田忌赛马”事件赢得了齐国国君齐威王的信任,光荣地坐上了军师的位子。不久后,孙膑又通过“围魏救赵”的桂陵之战,让自己在齐、魏、赵三国着实露了把脸。

20、第孙膑建议田忌“请南攻平陵”,但平陵却是“人众甲兵盛”,很难攻打的城池。一旦这么做,就是齐军“粮途绝也”。如此危险之境,孙膑为何这么做?孙膑目的是“吾将示之疑”,故意装出不知道这种危险,让魏军认为齐军主帅无能,或者不知道自己步入险境。

四、孙膑与庞涓的老师是谁

1、史载,庞涓(?-前341),战国初期魏国名将,也是整个战国时期最具文韬武略的将军。曾率领魏武卒横行天下,北拔邯郸,西围定阳。桂陵之后尽数收回河西失地,又南取楚地千里,促使魏国称霸诸侯。

2、庞涓露出了狰狞的真面目,顿悟后的孙膑痛苦之余就只想坚持着活下去,并抓住机会向庞涓进行复仇。

3、当孙膑依依不舍地送别庞涓时,二人又想起了昔日的约定,便互道了“苟富贵,不相忘”之类的话语。下山后的庞涓去了魏国,凭借自己的口才和谋略,顺利地成为了魏王手下的一名掌军统帅。庞涓嫉妒孙膑,设计将其谋害自从当上了魏国的统帅之后,庞涓过上了梦想中的富贵生活。闲来无事之时,庞涓就想起了仍在跟随老师学艺的孙膑。

4、庞涓和孙膑虽然都师从鬼谷子,但孙膑的才能明显高于庞涓,这或许不仅仅是个人学习能力的差异,还可能是鬼谷子更偏爱为人率直的孙膑。众所周知,鬼谷子乃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奇人,有经天纬地之才。如果庞涓杀了孙膑,可能会导致鬼谷子出山,处理门户。以庞涓之能力,根本无法和鬼谷子相提并论,庞涓杀了孙膑的结局可想而知,将会身败名裂。因此,庞涓畏惧师父鬼谷子,才不敢直接杀了孙膑。

5、这一次,孙膑还是采用桂陵之战的老办法,不去直接救援韩国,却去攻打魏国。

6、第三天,庞涓看见孙膑胜出,一气之下,趁天黑之际,一把火烧了师父的庐棚,把师父逼出庐棚。鬼谷子点头说:“这计策虽然毒辣了些,可同样达到了目的,也算成功。以后,用计尽量心存善念,少杀生为好。”庞涓大喜过关,但对师傅的劝告不以为然。

7、至此,友谊之船彻底翻了,以庞涓的死终结。

8、而孙膑最后功成身退,居住在齐宣王封给他的石闾之山,后来不知所踪。有人说他最终隐居在师父的云梦山,完成十六章《孙膑兵法》流传于世,自己也得以善终。

9、温州鼓词《孙膑与庞涓》第10集

10、当年孙膑和庞涓一同和鬼谷子学习兵法,三年后庞涓耐不住寂寞,决定下山干一番大事业。临行前鬼谷子为他取花卜算,对庞涓说你必出仕于魏国,‘遇羊而荣,遇马而卒’。庞涓分别时对孙膑说:“我们同学一场,我准备去魏国,如果我能获得魏国重用,一定迎取孙兄,共同建功立业,也不枉来一回人世。庞涓下山来到魏国后,由相国王错引见于魏惠王,魏王问他有何才能?庞涓倾尽胸中所有,滔滔不绝地讲了很长时间,并保证说:“若用我为大将,则六国就可以在我的把握之中,一定战必胜,攻必克,此时正值庖丁为惠王上“蒸羊羔”的菜肴,惠王大加赞赏庞涓,封他为元帅职,正好应验了“遇羊而荣”。

11、孙膑,本名不详,出生于阿、鄄之间。曾与庞涓为同窗。相传两人一同拜鬼谷子为师,鬼谷子教他们修习兵法。因两人都是有大志向之人,说话也十分的投机,所以两人也是很要好的朋友。

12、魏王轻信了庞涓的话,对孙膑施以了黥刑和膑刑,也就是先在孙膑的脸上刻上了代表犯罪的字样,而且这种字样此后就再也擦洗不掉;后又挖去了孙膑的两个膝盖骨,让孙膑从此变成了一个无法站立和行走的残废之人。

13、而庞涓却是个骄傲自负又心胸狭窄之人,虽然不乏聪慧,学习却极不刻苦,常常浅尝辄止,自道为阵之法不过如此。庞涓表面上服气孙膑,内心却十分嫉妒。为了除掉自己的竞争对手,对孙膑常怀陷害之心。庞涓在魏国做了将军之后,害怕孙膑会被强于魏国的齐国重用,处心积虑的想要除掉孙膑。于是,他借着一次机会私自将孙膑处以膑刑,即剔除膝盖骨,使其不能行走。

14、孙膑到了齐国,齐威王对他十分敬重。田忌对他更是礼遇有加。

15、虽说眼前庞涓还能以腹中的学问建立起一些威望、得到富贵和荣华,但将来呢?如果将来孙膑出师,成了我庞某人的同僚或者敌人,那么我又该何去何从呢?!

16、次年齐救韩,派大将田忌、军师孙膑,发兵攻打魏国,直趋魏都大梁。这场战争中,庞涓是魏国军队的指挥。

17、此时,庞涓统兵入侵韩国,韩国人到齐国求救。面对众大臣救还是不救的争论,孙膑站出来,给出了解决方案:答应救韩,以安其心。等到韩国与魏国死战皆疲惫之极,马上要分胜负时,我们再真正出兵击魏,这样,攻击已筋疲力尽的魏军,不用大力;救解已快失败的韩国之危,他们也必定更加感激。少出力而建功多。

18、相传他有隐形藏体之术,有混天移地之法,还会脱胎换骨,超脱生死,能撒豆为兵,斩草为马。除了硬实力,还善于揣情摩意,纵横捭阖。早已飞升成真仙,能够历经数代而不老。听起来十分之不靠谱!

19、孙膑和庞涓同为我国春秋时期军事家。二人幼年共同从师于鬼谷子,结拜为兄弟。孙膑稍年长为兄,庞涓为弟。

20、庞涓与孙膑为同窗,二人一起拜师学习兵法。庞涓后来出仕魏国,担任了魏惠王的将军,但是他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于是暗地派人将孙膑请到魏国加以监视。孙膑到魏国后,庞涓嫉妒他的才能,于是捏造罪名将孙膑处以膑刑和黥刑,砍去了孙膑的双足,想使他埋没于世不为人知。当齐国使者出使至魏国首都大梁时,孙膑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见齐国使者,用言辞打动了他。齐国使者觉得孙膑不同凡响,于是偷偷地用车将他载回齐国。逃奔到齐国的孙膑得到了田忌的赏识,于是他寄居于田忌门下担任门客。魏惠王二十八年,魏国进攻韩国,次年齐救韩,采用孙膑策略,直趋魏都大梁,旋即退兵,诱使庞涓兼程追击,在马陵中伏大败,涓智穷,大叹“遂叫竖子成名”,自刎而死,史称马陵之战。

五、孙膑与庞涓的关系

1、成了残废的孙膑,依旧还是被庞涓圈禁在城里,多亏了齐国人的帮助,他才从魏国逃脱。从此这两个师兄弟成了一生中,最大的仇家。

2、史载,公元前343年末,魏国与赵国联合进攻韩国,弱小的韩国向齐国求救。第二年,齐魏王为救韩国而派大将田忌、军师孙膑,发兵攻打魏国。

3、简介:喜欢用笔名:香雪若兰,因为里面镶嵌着自己的小名和母亲的名字。喜欢写点小情调的东西。

4、无意间,孙膑得知自己的处境全是庞涓的奸计所致,就装病把写好的大半的兵法都烧了,并且开始胡言乱语。庞涓疑其中有诈,便把孙膑带到猪圈,结果孙膑弃美食于一侧,转而食猪粪和泥块,这才终于让庞涓放下戒备心。

5、在黄岛民间,至今流传着孙膑庞涓的故事。

6、庞涓对曾经亲如手足的师兄如此残忍,足以见得他是一个心狠手辣之人。幸亏孙膑忍辱负重,最后逃过了死亡这一劫,本来应该抱着残缺度过一生的他也燃起了复仇之火,庞涓的报应终于来了。

7、当时,齐国主帅田忌对孙膑言听计从,魏国主帅是庞涓,因此这一战相当于两人直接交手。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