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93句庞涓和孙膑的故事是真的吗(精选庞涓和孙膑谁更厉害)
admin 2023-11-27 09:45:44 文案短句 ℃一、庞涓和孙膑
1、这四个人所处的时代虽然比较接近,可是相差的年岁却也不小,这就造成了鬼谷子成了一个神话人物,因为谁也搞不清楚,这鬼谷子到底活了多大,有多少徒弟,所专长的派系专业是什么。
2、庞涓被孙膑这一瞒天过海的招数蒙骗了以后,放弃了杀害孙膑。不过他给孙膑施加了膑刑,挖掉了孙膑的两个膝盖骨,从此孙膑从一名武将,变成了大家眼中的军师。
3、一次,庞涓和孙膑闲聊,谈到未来,二人约定如果其中一人先得贵人赏识而入仕,那么一定要帮另一人进行举荐,这样才是无分彼此的好兄弟。
4、齐国大军得胜而归,邯郸之围也解除了。
5、以上是我的见解,欢迎采纳。
6、齐威王本意命孙膑为主将前去救援,可是孙膑却推辞了,他说:自己受过刑法,身体已经残废,并不适合做主将。就建议齐威王命田忌为将,自己做军师即可。齐威王听后不由心痛,便采纳了他的建议。而孙膑做军师,开启了“军师”的先河,他没法像其他将领那样衣着铠甲,立在战车上,身先士卒,只好安坐在辎车上,身着长袍,儒冠儒服,也颇有儒将的风雅。
7、后来孙膑在齐国做了军事,想出“围魏救赵”“减灶之计”等策略,庞涓疯狂赶往齐军的驻扎地马陵,谁知马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恨极了庞涓的孙膑也诸多布置,要置他于死地。
8、公元前354年,庞涓带兵包围了赵国的国都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
9、当时的魏王一连问了庞涓很多关于国政方面的事情。
10、公元前342年,孙膑对战庞涓,庞涓兵败在马陵道,庞涓也想起了老师鬼谷子的话语“遇马而瘁”,便拔出剑自刎了。
11、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庞涓后来出仕魏国,他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于是暗地派人将孙膑请到魏国加以监视。孙膑到魏国后,庞涓捏造罪名将孙膑处以膑刑和黥刑,砍去了孙膑的双足(2)并在他脸上刺字,想使他埋没于世不为人知。齐国使者觉得孙膑不同凡响,于是偷偷地用车将他载回齐国。
12、孙膑为了取胜,不惜以两位大将和8万名军士的性命作为代价。
13、前352年,魏惠王调用韩国的军队击败包围襄陵的齐、宋、卫联军,齐国被迫请楚国大将景舍出面调停,各国休战。前351年,魏惠王与赵成侯在漳河边结盟,撤出赵国首都邯郸。大约在此时齐国将庞涓释放,使其回魏再度为将。
14、庞涓收拾好残兵败将,狼狈地逃回了大梁。
15、后来,庞涓到魏国做了将军,很得魏惠王的信任。庞涓妒忌孙膑的才能,就假意把他请到魏国,暗中却在魏惠王面前诬告他私通齐国。魏惠王大怒,命人把孙膑的膝盖骨挖去,还在他脸上刺了字。
16、庞涓倾尽胸中所有,滔滔不绝地讲了很长时间,并保证说:“若用我为大将,则六国就可以在我的把握之中,一定战必胜,攻必克,此时正值庖丁为惠王上“蒸羊羔”的菜肴,惠王大加赞赏庞涓,封他为元帅职,正好应验了“遇羊而荣”。
17、桂陵之战是历史上一次著名截击战,发生在河南长垣西北。公元前354年(周显王十五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邯郸,国内空虚,于是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
18、不久之后就出现了微魏国的大将军庞涓率领军队包围了赵国首都邯郸的事,这时候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威王命令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率军救援赵国,这个时候孙膑建议田忌率领军队直接攻击魏国的都城大梁。这时候远在赵国的庞涓,听说自己的都城被包围立即回师救援,这个时候孙膑将自己的军队埋伏在庞涓回来必须经过的道路两边,就这样当庞涓风尘朴朴的带领军队准备赶回去救援的时候,埋伏在路两边的齐军趁势杀出,庞涓没有想到齐军会在此埋伏,很快被打败。
19、庞涓叫兵士拿火来照。有几个兵士点起火把来。趁着火光一瞧,那树瓤上面写的是:“庞涓死于此树下。”庞涓大吃一惊,连忙吩咐将士撤退,已经晚了。四周不知道有多少箭,像飞蝗似的冲魏军射来,一时间,马陵道两旁杀声震天,到处是齐国的兵士。原来这是孙膑设下的计策,他故意天天减少炉灶的数目,引诱庞涓追上来。他算准魏兵在这时辰到达马陵,预先埋伏着一批弓箭手,吩咐他们只等树下有火光,就一齐放箭。庞涓走投无路,只得拔剑自杀。齐军乘胜大破魏军,把魏国的太子申也俘虏了。
20、可能他已经参透了一切,所谓功名利禄,不过真的就是过眼烟云。你所得到的,永远都带不走,而你这一生所经历的,所感受的,才是你真正需要的东西。参考资料:《史记》
二、庞涓和孙膑谁更厉害
1、魏王就信了,让庞涓自觉处理孙斌。
2、后来,一次机缘巧合,齐国的使者恰好到魏国访问,听说才能卓越的孙膑在魏国监狱,便赶去看望。孙膑抓住机会,请齐国使者将自己救走,他起誓:如果能够成功逃生,愿为齐王效力终生。
3、这日,齐国大军行至一个叫马陵道地方,此地山势险要,树林茂密,是一个伏击的极佳之地,孙膑暗道:“庞涓休矣”,接着便命人,就地伐树,将峡谷的道路路堵住,又叫人将一棵老树的树皮剥去,刻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八个大字,立于谷中,并将两万弓弩手埋伏于两侧,只待庞涓大军到此。
4、田忌打算率领救兵,直奔赵国,孙膑不同意,说:“我们应当避实击虚,攻其要害,如今我们不如率领大军直接攻打魏国都城大梁,魏军一定回师自救。既解除了赵国的危急,又可打击他们,岂不是很好吗?”
5、齐国大战略是派田忌率8万大军围魏救赵,但不是简单的直奔魏国都城大梁,如果简单的围困大梁:一是齐军攻不下大梁都城,二是魏国国内也有留守部队,不小心反被击败。孙膑的计谋可谓神鬼莫测,简单的说有三步妙棋!
6、“古者君子不近刑人,刑人非人也”、“古者刑残之人,公家不出,大夫不养,士与迂路不与语,放诸尧角不毛之地,与禽兽为伍”,从这两则史料来看,既受酷刑的孙膑已经被归到了奴隶的行列。出仕、从事政治活动,统帅军队打仗,这一切对他来说再也无法实现。好在当时各诸侯对人才的争夺十分激烈,孙膑不久便被闻其贤名的齐人救回国内。在那里,孙膑以其高屋建瓴的兵法造诣折服了田忌等齐军名将,并得到了齐威王的青睐。
7、1972年,在山东临沂市银雀山,考古专家发现两座汉墓,挖出了一大批汉简,揭开了一段又一段被正史遗忘的传奇。
8、而孙膑则是老老实实地在鬼谷子学校学习了四年本科专业,还差点上了研究生。孙膑听说师兄庞涓毕业以后,在魏国混得很好,所以刚毕业就屁颠屁颠地去找师兄了。02庞涓对孙膑下手,主要就是担心孙膑的光辉盖过自己。庞涓没有背景,没有人脉,完全靠一张毕业证书和自身的能力,便坐稳了魏国大将军的职位。当时魏国是中原大国,魏文侯和魏武侯两代君主的努力,魏国不仅经济发达,而且军队强大,尤其是魏武卒更是当时战国最强大的军队。
9、孙膑忠厚的性格,再加上他是孙武的玄孙,而此时庞涓已离开,鬼谷子将孙子兵法传授给孙膑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再加上孙膑为人厚道好学,而且不急不躁,成功毕业,而此时的庞涓已经是魏国的大将军,早已忘记曾经对同门师兄许下的诺言。
10、魏王轻信了庞涓的话,对孙膑施以了黥刑和膑刑,也就是先在孙膑的脸上刻上了代表犯罪的字样,而且这种字样此后就再也擦洗不掉;后又挖去了孙膑的两个膝盖骨,让孙膑从此变成了一个无法站立和行走的残废之人。
11、孙膑这孩子打小就很聪明,他作为名人之后,脑瓜子相当好使,他在鬼谷子门下求学的时候,经常可以做到举一反因此他深受鬼谷子的喜欢,他求学的进度甚至让鬼谷子都感到很吃惊,鬼谷子对孙膑的评价是很高的,一看就不是池中之物。
12、验收柴火时间到了。鬼谷子走到二人柴垛跟前,庞涓指着大堆柴火说:“请老师查点,足足一百担有余”。
13、公元前354年,魏将庞涓统兵攻赵,一路长驱无阻,直抵赵都邯郸,齐国决定救赵,拜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孙膑审慎把脉战局,指出应“批亢捣虚”,提出要“围魏救赵”。稍后齐佯攻平陵示弱,主力却奔袭魏都大梁。经过喋血鏖战,庞涓攻克邯郸,却又被迫回师,解救大梁险情,但归途到桂陵时,遭到齐军的伏击,庞涓率残兵败将,狼狈逃回到魏国。
14、逃离魏国的孙膑决心辅佐齐国,正式与庞涓拉开了两国大战,终究庞涓技不如人,被孙膑设计灭于马陵道,刚好印证了鬼谷子的那句:遇羊而荣,遇马而瘁,可叹举世无双的同门师兄,最终却落得个如此结局。
15、孙膑真名没有记载,后世之所以都叫他孙膑,是因为他生前遭受了一种非常严重的刑罚,被庞涓挖去了髌骨,所以史料中记载他的名字为孙膑。
16、他想看看两人到底哪个更厉害,结果可想而知。
17、庞涓在想若是长期以往,自己魏国主将的位置将会不保。
18、庞涓上前一看,果然见道旁的树全砍倒了,只留下一棵最大的没砍,细细瞧去,那棵树的一面还刮去了树皮,露出一条树瓤来,上面影影绰绰还写着几个大字,因为天色昏暗,看不清楚。
19、孙膑献策:如今,我们已经答应韩国出兵援救,韩国必然死战,这样魏军想要拿下韩国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待两军疲惫之时,我们只需效仿十三年前的策略,围攻魏都大梁,即可。田忌疑问,庞涓已经有过一次教训,这次还会上当吗?孙膑继续解释道:庞涓得知我军再次围攻大梁,定会气急败坏,暴跳如雷,迅速回师,与我军决战。但此次,其必有防备,我军不可半路劫杀,只需这般如此………。
20、第二年,齐威王命田忌做主帅,孙膑做军师,率军救赵。
三、庞涓和孙膑的故事是真的吗
1、当年的恩怨,终于可以有个了断。
2、01 庞涓并非想杀孙膑,只不过是想给他一次沉痛的教训。
3、第三天,他们追到齐国军队第三回扎营的地方,仔细数了数炉灶,只剩了2万人用的了。庞涓这才放了心,笑着说:“我早知道齐军都是胆小鬼。10万大军到了魏国,才3天工夫,就逃散了一大半。”他吩咐魏军没日没夜地按着齐国军队走过的路线追上去。
4、然而,庞涓内心这一阴暗面,后人如何得知?总不至于庞涓主动说“我不如孙膑,所以要废掉孙膑”,这岂不是自坏名声吗?所以,司马迁这一段描述庞涓目的的记载被后人质疑。
5、这场战役的结果给了孙膑少许的安慰,却让庞涓觉得非常的耻辱,就算自己取得再多的胜利,也抵不过这一次的失败,世人皆会评价,庞涓不过是孙膑的手下败将而已。庞涓暗中下定决心,他日一定要与孙膑在战场上,一决雌雄。
6、从此,庞涓一与孙膑交手就心惊胆战。后来,孙膑利用减灶法的战术,彻底打败了庞涓,并使庞涓饮剑自杀。
7、他们之间结仇源于庞涓的妒贤嫉能,把孙膑视成自己权力路上的绊脚石。
8、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膑
9、齐国使者觉得孙膑不同凡响,于是偷偷地用车将他载回齐国。逃奔到齐国的孙膑得到了田忌的赏识,于是他寄居于田忌门下担任门客。
10、时值深秋黄昏,庞涓狂追至此,隐见文字模样,于是燃火观瞧,熊熊火光之下,庞涓既看清了文字,也看到如蝗弩箭。他仰天长叹,自刎于树下。10万魏军全部覆灭,国势由此一蹶不振。
11、然而,银雀山汉简中的《孙膑兵法》,却比较详细描述了孙膑的计谋,以及庞涓的动向!从银雀山考古发现来看,孙膑对魏军和庞涓心理把握之准,让人高山仰止!
12、02 庞涓如果直接杀掉孙膑,会有损个人形象,在仁义上无法立足。
13、他看到树身上好像有字,就命人取火来照。庞涓还没来得及把树上那几个大字看完,齐军已万弩齐发,庞涓身中数箭,自知兵败难逃,就拔剑自杀。庞涓临死时,还不服输,愤愤地说:“想不到叫孙膑这小子成了名!”
14、孙膑在狱中忍着耻辱和剧痛开始装疯卖傻,时间一长,庞涓便信以为真,认为孙膑真的被自己折磨疯了,便放松了对孙膑的看管。
15、至于马陵之战,孙膑计谋百出,最终魏国损兵十万,庞涓拔剑自刎。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一战魏国主帅不是庞涓,而是太子申。太子申有没有像田忌对待孙膑一样,言听计从庞涓,这也充满了怀疑。所以,马陵之败,庞涓有多大责任,这一点很难说清楚。
16、但是孙彬的心在经历了监狱的灾难和刑法后非常坚定。他更加装疯卖傻去了齐国。魏国打了祖国,祖国这时找到了自己的盟友帝国。于是派孙膑和田忌大败魏军。这就是微信结构的由来。在这场战争中,为了迷惑自己的师傅,防范了。孙彬想出了减少灶洞的方法来迷惑敌军。十万兵马从十万个灶开始,后来变成了五万个灶,后来变成了三万个灶。古代根据你有多少炉灶来判定你有多少士兵。敌人的侦察也是以这种方法为依据的。这种方法给了庞涓错误的信号。因此,庞涓认为敌军军机涣散,每天都有逃兵,人数在减少。这个缩小的炉灶就是证据。庞涓对此深信不疑,孙彬开始了自己的计划。
17、孙膑则是天天都睡到日上三竿,才慢慢悠闲地起床。吃了早点,辞别老师,持斧上山。上山之后,又找个避风向阳的地方读一阵书,睡一会儿觉。直到太阳落山时,才动手砍了几枝。最后砍了一条扁担,将两小捆柴火挑下山来。
18、平陵作为极其重要的战略要塞,虽然庞涓带领大军攻打赵国去了,但平陵还有魏国重兵把守,想一举夺下平陵的可能性简直是微乎其微,孙膑去攻打平陵许多人认为他已经犯了兵家之大忌。
19、山东省境内曾出土了一批竹简,正巧揭露了庞涓迫害自己师弟的真相,后世学者看完竹简上记载的内容后,大叹孙膑被迫害一点也不冤。
20、于是,他就单枪匹马的来到了魏国。
四、庞涓和孙膑的两次战役
1、《史记》中说过:“孙武既死,后百余年有孙膑。”孙膑和庞涓都是是鬼谷子的徒弟,两人勤学好问,每天辛苦钻研,兄弟之情甚是浓厚。
2、次年,赵国派使者向齐、楚两国求救。齐威王召集大臣们商议,邹忌反对救援,而段干朋则建议齐威王分兵一路向南攻打襄陵(今河南省睢县)来疲劳魏军,然后趁魏军攻破邯郸后救援赵国,这样既救援了赵国,又同时削弱了魏、赵两国。
3、以上可见,齐国国力孱弱到了何种地步,且不说强大的三晋,就连中等诸侯燕国、末等诸侯鲁、卫等国也敢上门勒索。因此,齐威王即位不久便力行变法,将齐国重新拉回了强国的行列。
4、在出土的一批竹简中通过研究,令历史学者们无比兴奋的是上面所记载的内容,竟然是失传了上千年的孙膑所留的兵法!
5、原来孙膑和庞涓师出同门,二人同为鬼谷子高徒!
6、庞涓学业有成后,出山比孙斌早一些。
7、这次,孙膑制定计策,下令齐军退兵。
8、就让庞涓把孙斌给请来了,
9、孙膑预料他当天晚上可以赶到马陵。于是命令士兵把大树砍倒,堵塞道路,只留路旁一棵大树,削去树皮,在光光的树身上写了这样几个大字:“庞涓死于此树下。”又命军中弓箭手,埋伏两旁,就在那天晚上,庞涓果然赶到马陵。他走到那棵大树底下,见道路被树堵塞,就命人搬树。
10、魏国发动大量兵力,由太子申率领,抵抗齐军。这时候,齐军已经退了。庞涓察看一下齐军扎过营的地方,发现齐军的营盘占了很大的地方。他叫人数了数做饭的炉灶,足够10万人吃饭用的。庞涓吓得说不出话来。
11、齐威王采纳段干朋的建议,兵分两路,一路齐军围攻魏国的襄陵,一路由田忌、孙膑率领救援赵国。公元前353年,齐军兵分两路,一路与宋国景敌、卫国公孙仓所率部队会合,围攻魏国的襄陵。一路由田忌、孙膑率领救援赵国。
12、在老师眼中,其实庞涓的能力要比孙膑更强一点,因为庞涓是可以提前下山的。也就相当于是提前把大学四年的学分都给修完了,提前毕业了。
13、孙膑在一棵大树之上刻下“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在天色朦胧时,庞涓带着火把发现了这个字样,顿时万箭齐发,魏国大军被一举歼灭,而庞涓也深知在劫难逃,大呼一声“遂成竖子之名”,然后自刎而死。
14、孙膑对田忌说:“现在魏国把精锐的兵力都拿去攻赵国,国内大多是些老弱残兵,十分空虚。咱们不如去攻魏国大梁。庞涓听到了,一定会放弃邯郸,往回跑。我们在半道上等着,迎头痛击他一顿,准能把他打败。”
15、在我国西周至春秋时期,车战是主要的作战形态,其作战样式就是“阵而后战”,即敌对双方提前列好阵势,而后再正面交锋,一战而决胜负。典型的例子如公元前707年的周郑繻葛之战,郑庄公就是将中军和左、右布成倒“品”字形的“鱼丽之阵”来对抗周天子由左、中、右布成的“品”字形军阵,然后先击破周军薄弱的两翼,后集中兵力击败其中军,从而取得胜利的;再如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楚军追击主动退却的晋军九十里,但在最后决战时还是等到晋军列好阵势才发动的攻击。
16、又过了几年,庞涓率领军队攻打韩国,这时候韩国也向齐国求援,齐王仍旧命令田做将军、孙膑为军师出兵救援韩国,在救援韩国的道路上,孙膑通过不断减少自己士兵做饭所使用的炉灶的数量来迷惑庞涓,让庞涓认为齐国军队都是胆小怕事,已经有出现了很多的逃兵。
17、此后发展果然如孙膑所料,庞涓带兵回援途中,中了孙膑的埋伏,魏军大败,庞涓本人也被生擒。
18、后孙膑设计,先后两度大败庞涓指挥的魏军,第一次是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孙膑认为魏国全力攻赵,国内肯定空虚,齐倘若趁机进攻魏都大梁,魏军必然回师自救,邯郸之围自然解除,田忌采用这一战略,在桂陵设伏袭击,大败魏军,这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之战。第二次,魏国进攻韩国,韩国向齐求救,孙膑仍采用过去的战略,直接攻魏,魏回军迎战,孙膑利用魏军轻齐心理,假装怯战,向后退却,并在马陵设伏,一举歼灭十万魏军,庞涓最终被杀,万箭穿心,死于马陵,孙膑战胜庞涓,这也就是著名的,马陵之战!???
19、庞涓又会见孙膑,说他即使给楚王抄录了兵法,楚王还是不会放过他,不如为他抄写一部兵法,他可以帮助孙膑逃离楚国
20、孙兵庞涓最后一战——马陵之战:
五、庞涓和孙膑的关系
1、孙膑是齐国人,庞涓是魏国人,二人年龄相差无几,师从鬼谷子。一开始的时候,两人的关系十分融洽,一起吃住,都是学的兵法谋略。也许孙膑的天分比庞涓高一些,常常可以触类旁通,领悟能力极强,而庞涓固然也不错,只比孙膑差一些。时间一长,庞涓心中就开始嫉妒了,觉得孙膑以后是个潜在的威胁,但他这个时候的他还不敢对孙膑怎么样。
2、第庞涓与孙膑在性格上的差异也是导致二人在最后分道扬镳的重要因素,庞涓心高气傲,建功心切,以至于学业半途而废,这对于一个老师来说,也是不喜欢这样的徒弟,骄兵必败,虽然庞涓出山后很快就凭借一身才华得到了魏王的重用,而且也立下赫赫战功,官至大将军。
3、此时魏军主力已攻破赵国首都邯郸,庞涓率军八万到达茬丘,随后进攻卫国,齐国方面田忌、孙膑率军八万到达齐、魏两国边境地区。田忌想要直接与魏军主力交战,但被孙膑阻止。
4、庞涓得到本国的告急文书,只好退兵赶回去,齐国的兵马已经攻进魏国了。
5、庞涓和孙膑的师傅是鬼谷子,战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纵横家的鼻祖。鬼谷子精通百家学问,因隐居云梦山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常入山静修,深谙自然之规律,天道之奥妙。他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精通百家学问。虽一生隐居,但教育了苏秦、张仪、孙膑、商鞅、庞涓等众多风云人物。鬼谷子所著的《鬼谷子》一书,一直为中国古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究。它所揭示的智谋权术的各类表现形式,被广泛运用于内政,外交、战争、经贸及公关等领域,其思想深受世人尊敬,享誉海内外。
6、老师听后点点头说:“嗯,有道理,有道理,很好,很好”。
7、但庞涓只是设计挖去了孙膑的膝盖骨,让他成为了残疾人,而不是直接杀了孙膑,我认为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8、孙膑却在桂陵(一说山东菏泽,一说河南长垣)伏袭,打败魏军,并生擒庞涓。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
9、公元前380年,20岁的鬼谷子走出隐居的大山,去各国施展了自己的游说之术,算是建立了功业并一举成名。19年后,仍喜隐居逍遥的鬼谷子返回了大山深处,还将路途之中所遇到的2个年轻人带回了自己隐居的谷中。经过一番智力测试,鬼谷子决定收二人为徒——这2个幸运的小伙子就是庞涓和孙膑。
10、孙膑本名孙伯灵,这个名字可就没那么出名了。那么是谁让他变成了孙膑呢?这个人就是他的好师兄庞涓。
11、庞涓这个人格局太小了,是个十足的小人。
12、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的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将领们列为三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围魏救赵这一避实就虚的战法为历代军事将领所欣赏,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13、两次交手,孙膑也算是报了仇,有名话怎么说来着,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用它来说庞涓,我觉得一点也不过分。
- 上一篇:113句好好活着比什么都重要(精选好好活着的英文)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8501℃排比句例子大全【文案整理39句】
- 2264℃千里送鹅毛打三个数字【文案整理45句】
- 1459℃春娇与志明歌词含义【文案整理40句】
- 1426℃描写雨下得很大的句子【文案整理106句】
- 755℃排比句构成与表达效果【文案整理40句】
- 733℃从此再无母亲【文案整理24句】
- 721℃赞美老师的句子夸张句【文案整理33句】
- 623℃描写星河璀璨的诗句【文案整理43句】
- 597℃曾国藩家训全文及翻译【文案整理19句】
- 555℃关于梦想的事例反面【文案整理68句】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