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110句天净沙秋思是元曲还是小令(精选天净沙秋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admin 2023-11-29 13:19:58 文案短句 ℃一、天净沙秋思
1、B.渲染既温情又悲凉的特殊氛围。
2、(2)中国古代关于清明、七夕、重阳的诗词很多,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节日,写出相关的诗句或词句。
3、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走来一匹孤独的瘦马.
4、《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用寓情于景的方法,通过对秋天黄昏时的景物描写,表现了异乡游子的羁旅之情,也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
5、相同之处是两首词的共同点:都是描绘秋天;都运用了白描写实的手法都通过秋天的人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不同之处是秋思是从一开始通过几个细微事物的描写,感受作者内心的那份惆怅,“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都是近景,但是秋则是从远景“孤村落日残霞”到近景:“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然后又是远景“青山绿水”,然后又是近景“白草红叶黄花”。望楼主采纳。
6、“小桥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一幅美景,被穿插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7、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致远
8、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9、《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0、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天净沙·秋思》属于中国古典诗歌之中最为成熟的作品之一。尽管它属于曲体,但实际上,在诸多方面体现着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11、作者马致远(1250~1324),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曾参加大都的元贞书会,被推为“曲状元”。后曾出任浙江行省务提举官。晚年退出官场,隐居杭州郊外。著有杂剧十五种,今存《汉官秋》、《青衫泪》等七种。散曲有今人辑录的《东篱乐府》一卷,计小令一百○四首,套数十七篇。内容大多感慨世情,抒写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在愤激不平中夹杂有消极避世的思想。他扩大了散曲的题材,提高了散曲的意境,对散曲的发展起了重要的影响。作品风格豪放俊逸,语言本色流畅而又兼具诗词的骚雅,为后世文人所推重。
12、其经典之处就在于作者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飘”和“瘦马”这九种景物错落有致的罗列在了残阳余晖下,这人样是物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可在作者的笔下却生发出一种莫名的、神奇的魔力,把它们奇妙的连接,构成一幅凄清悲凉图景,还未发一语,已是耐人咀嚼、回味无穷。再加入游子孤独身影,更觉得羁旅之苦顿生,浑然天成。
13、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天净沙·秋思》属于中国古典诗歌之中最为成熟的作品之一。尽管它是元曲(曲体),但实际上,在诸多方面体现着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14、《天净沙·秋思》元人马致远的一首散曲,马致远号东篱,作有《汉宫秋》等十五种杂剧,同时他也是创作散曲的行家里手,《天净沙·秋思》就是马致远散曲最为经典的代表作。这首散曲流露出浓浓的诗意,数百年来深受好评,元人周德清就称赞这首散曲为“秋思之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这首传世佳作的魅力。
15、(译文)远望黄昏时的乌鸦,正在寻觅枯藤老树栖息,近看有正依傍着小桥和流水伴居的人家,眼前只有一匹瘦马驮着漂泊的游子,在秋风古道上慢慢移步。看夕阳的余晖已经昏螟西下,羁旅在外漂泊的断肠人浪迹天涯。
16、C.“夕阳”“天涯”交代了时间、地点。“断肠人”今夜宿谁家?在“小桥流水人家”
17、最后一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主人公的形象终于出现了,画面变成了近景的特写,前面的九个意象没有一个不在折射出夕阳的光影,然而到这里才真正点出夕阳,没有一个不在投射着游子的情绪,然而到这里才真正点出断肠人在天涯。这样的章法应该是精心设计的,这样的精心设计,在随便唱唱的俗乐里来说一般是没有用的,所以他明显的是诗的章法。
18、已经是深秋了,路旁的树被秋风吹得落尽了叶子,露出了缠绕在树上孤枯败落的藤枝。几只乌鸦飞来飞去,时而停在上面,叫得更让人觉得落寞。
19、《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扩展资料:马致远早年即参加了杂剧创作在至元二十二年到至元二十四年(9)(1285年—1287年)间曾担任江浙行省务官,元贞元年到元贞三年(1295年—1297年)间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等组织了“元贞书会”,与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都有交往。
20、听音频,让全国最好的声音带你穿越回到少年
二、天净沙秋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这首曲子的题目叫《秋思》,是一篇悲秋的作品。秋士易感,是中国文坛古老的传统。自屈原的《离骚》起一直延续到现在。《乐记》中说:“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意思是外物使人内心的情意活动起来。那又是什么东西能让外物动起来呢?
2、首先是这个题目的读音,应该是秋思。虽然在《新华字典》里没有这个读音,但是在古代的诗词里,这个思字,很多的地方要读仄声。一方面是诗的平仄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在内容和情绪的表达上,平声往往表示的是思考、思索的动作,而仄声一般表达的是较悲的内容,比如说愁思、旅思、相思,表达这种内容的时候,一般是用仄声。
3、A.“秋思”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故乡所发的情思。
4、孤寂愁苦,思念家乡。
5、赏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原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在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此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8、意深,含蓄无限,玩味无穷;调高,心驰物外,意溢于境。是境,是景,水乳交融,情景映衬;是意,是情;相辅相成,相济相生。怪不得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曰:“文章之妙,亦一言蔽之,有境界而已。精品,不可不读;美文,不可不品。一曲《秋思》,心中隐隐作痛,悲泪欲出。
9、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于是在独自漂泊的羁旅途中,他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10、这首小令寓情于景,生动的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这首小令句法别致,前三行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义丰。“断肠”二字为诗眼。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首小令寄情于物,把凄苦愁楚之情,通过众多自然景物的鲜明形象,浓重的深秋色彩,刻画得淋漓尽致。
11、用一幅清雅、安适的画面反衬出天涯游子的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12、天净沙:曲牌名,属越调。又名“塞上秋”。
13、曲中的“昏鸦”是指。
14、马致远是元代曲坛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作家,在元代散曲作家中,其的散曲数量最多、流传最广,创作的散曲数量比关汉卿、白朴两人现存散曲的总和还多。其杂剧创作脱离市井,脱离平民,是无根化的创作,因而后世誉之为“马神仙”。
15、诗人全篇一共仅28个字,就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
16、展开全部句意:枯藤老树昏鸦,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一只无精打采的乌鸦,扑打着翅膀,落在光秃秃的枝桠上。首句就给读者展示了一幅秋天毫无生气的萧索景象,恰与游子悲凉的心境相吻合。小桥流水人家,纤巧的小桥,潺潺的流水,温暖的茅屋,安谧而温馨。第二句的画面转为明净。这样生意盎然、充满人间温情的家的景象,会激起游子怎样的情感呢?是向往吧,但向往过后更添悲凉——因为他只是过客,这一切不属于他。古道西风瘦马。荒郊古道上,一匹瘦马载着游子,冒着凌冽的西风踟蹰而行。第三句这幅悲凉的画面,让读者可以想见马上的游子凄苦的神情。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夕阳西下,何处是归宿?哪里是家乡?念及此,天涯漂泊的游子怎不愁肠寸断!第四句收束中表现了游子思乡的悲凉情感。
17、经典咏流传:苏轼《定风波》
18、全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9、(3)积累两句以“思乡”为主题的诗句。
20、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三、天净沙秋思是元曲还是小令
1、节目中,嘉宾们还奉献了一场蒙古风格的“诗歌乐舞”。在最后的“邻家雅趣”中,大家又跟随周展羽老师学习沙画,以手为笔,以沙为墨,其中又发生了哪些趣事?
2、天净沙秋思的中心思想:
3、在一个安静的秋天的黄昏,夕阳开始西下,一个落寞的人牵着匹驮着书卷瘦骨嶙峋的老马,走在偏远僻静的乡间荒凉小道上。
4、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5、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6、在词句的锤炼上,马致远充分显示了他的才能,前三句十八个字中,全是名词和形容词,无一动词,各种景物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动态与形状,全靠读者根据意象之间的组织排列顺序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把握。这种奇妙的用字法,实在为古之所罕见,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与马曲用字法相似,但其容量仍不如马曲大。马曲用字之简练已达到不能再减的程度,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情感,这正是《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7、短短二十八字,刻画出一幅非常真实生动的秋郊夕照图。起首三句为鼎足对,一连推出九幅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以景托景,景中生情,在苍凉的背景上勾勒出行旅之人飘泊不定而又忧愁的情怀,言简而义丰。
8、《秋思》是他在漂泊旅途时的作品之现实的体验、愤世,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饱腹之学,无所用之。失意、痛苦、悲凉、孤独,一切衷肠,只能用枯秃的笔,痛吐出来,倾诉出来。
9、A.用具有特点的景物写秋,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
10、枯藤缠绕的老树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
11、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出离人思乡的孤寂愁苦情绪。
12、夕阳已经朝西落下,漂泊未归的游子还在天涯。
1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4、白朴的《天净沙•秋》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同为写秋杰作,均通过写实手法,描绘了一幅暮秋图景。不同的是:1)《秋》通篇没有一句写情,只是播放风景优美的秋天画面;《秋思》由外及内、由物及人、物与景交融。2)色彩感不同:《秋思》无一颜色用词,整体却呈现灰色;《秋》颜色丰富,且富于变化,由暗到明。
15、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
16、经典咏流传:曹雪芹《枉凝眉》
17、马致远,元代杂剧家、散曲家。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曾任江浙行省务官(一作江浙省务提举)。晚年隐退。所作杂剧今知有十五种,现存七种。
18、《天净沙·秋思》中将不同景物组接在一起,从正反两反面拱托出羁旅游子内心的凄楚与悲怆(用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了一幅秋原黄昏行旅图)的句子是:。
19、总监制:毛浩马延琨张丽娜
20、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四、天净沙秋思是词还是曲
1、董解元《西厢记》中有一曲(仙吕·赏花时):“落日平林噪晚鸦,风袖翩翩吹瘦马,一经入天涯,荒凉古岸,衰草带霜滑。瞥见个孤林端入画,蓠落萧疏带浅沙。一个老大伯捕鱼虾,横桥流水。茅舍映荻花。”其中有六个意象出现在马曲之中。
2、(1)示例一: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3、“枯藤老树昏鸦”属于近景,“小桥流水⼈家”属于远景,由近及远。“古道西风瘦马”则置于整个大场景的中心,形成了一幅非常有层次、有情绪的画面。
4、该曲借一位游子的视角,描写了一系列景物,充分表达了游子浪迹天涯的羁旅情怀。“意象并列”为古代诗歌的重要表现手法。1给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更多的想象的自由;2独立的景象(意象)之间存在构成某一统一情景的内在联系;3在有限的字数中增加了意象数,增加了信息量。1“断肠人在天涯”为画龙点睛之笔,进入心灵深处,且诗中景物与此妙合无垠,其他三首无此醒豁的诗眼和意、象的统一。2为羁旅愁思,往往更能感染、触动读者。。
5、天净沙秋思是元曲当中的小令,其中天净沙是曲牌,秋思是曲名,其中马致远的最有名,同名的还有其他的几首,也不错
6、马致远在大约五十岁的时候辞官归隐。他的一生都是郁郁不得志,漂泊无依,在官场生涯里,他看透了世俗的可悲以和人生的耻辱,对政治的各种不满意,就有了“隐居山林其乐悠悠”的念头。从此就过上了很平淡的休闲幽雅的恬静生活。
7、对于马致远的散曲风格,有学者认为是“豪放”的,其实当是“旷”。就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一样,马致远散曲所表现的,更多的是和苏轼词中相似的旷达。
8、C.曲中“古道西风瘦马”与“断肠人”等词句表明了游子漂泊之感。
9、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
10、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马致远这首小令,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语都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曲上的景物既是马致远旅途中之所见,乃眼中物。但同时又是其情感载体,乃心中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构成了一种动人的艺术境界。
11、马致远(约1251年-约1321年至1324年间),字千里,晚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东光县,著名戏曲家、杂剧家。作品多写神仙道化,曲词豪放洒脱,有“马神仙”之称,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同称“元曲四大家”。其散曲成就尤为世所称,有辑本《东篱乐府》,存小令百余首。作品《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12、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13、经典咏流传:一代大师,《梁祝》声中化蝶而去
14、导演:邱文静几人儿高媛梅
15、下列各句中,与“断肠人在天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的一项是()
16、《天净沙·秋思》中点名主旨,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
17、您看此文用分秒,转发只需1秒哦~
18、《天净沙秋思》属于散曲中的小令。天净沙是曲牌名。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19、(1)积累两句有关“秋”的诗句或词句。
20、天净沙秋思前三句描写了9种景物。分别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瘦马、古道、西风。出自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是一首小令。它用寓情于景的写法具体而又生动地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前三行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列出九种景物极力渲染悲凉气氛。“断肠人在天涯”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是全篇的主旨,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五、天净沙秋思作者是谁
1、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经典咏流传:《三字经》全文朗读+注音+注释
3、⑵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鸦:黄昏时的乌鸦。昏:傍晚。
4、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5、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6、马致远的这首小令,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品,也是一篇悲秋的典范。
7、《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元曲作家马致远。
8、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9、初中《语文》第4册人教2001年版
10、这三组意象,第一组藤缠着树而树上落着鸭,这组是由下到上的排列;第二组,“小桥流水人家”小桥和桥下面的水和水流过去水边的人家,这是由近到远的一组排列;古道,古代的驿道,道上的西风和瘦马,这瘦马一定是越来越近了,才能看得清楚,所以从古驿道到道上西风和瘦马,这是从远到近的排列。
11、《天净沙·秋思》中不仅写景,而且写人,于暮色苍茫中,烘托出一个骑着瘦马、远离家乡、羁旅漂泊的人的句子是:。
12、由于四季的冷暖不同,自然景色也不同,人的内心也就随着这些变化而感动。春天草木的萌发让人联想到美好,所以引起喜欢的心理。
13、天净沙秋思是怎样表达出游子的思乡之情作品前三句全是景,但又句句在抒发游子的思乡与客愁。枯藤、老树,一语道破暮秋之景。干枯的藤蔓,苍老的树木,逼人眼底,给人一种苍凉、凄清之感。“昏鸦”则更进一层古道西风瘦马,一匹筋疲力尽的瘦马,载着一个面容憔悴,情绪低沉,心事重重的游子,迎着凛冽的西风,在古道上踊蹈独行。“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小令的高潮,眼看红日西沉,夜幕即将降临人间,自然而然地给游子心灵笼上一层厚厚的忧郁和凄凉,那乡思、那离愁,还有那令人羡慕的亲情,亲昵
14、如此经典之作,也难怪王国维称其为“纯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
15、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16、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17、第二句“小桥流水人家”,忽然又成了清新的工笔画,比起前一句,这一句有了生机,有了人间的温情,一座朴素得有些寒碜的小桥,横跨在潺潺的流水上,通向一户正在升起炊烟的人家,但是这样的温暖并不属于荒原上的游子,因为这里不是他的家乡,这温馨的人家并不是他的家园。小桥弯弯,流水潺潺,更刺激了作者这个异乡游子的敏感内心,勾起了他对家乡的无比思念。
18、散曲家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秋天农村晚景的句子是:。
19、对比映衬。作者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之中,从而形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
20、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六、天净沙秋思
1、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天净沙·秋思(其一)(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B.“古道西风瘦马”,描绘出一幅冬风萧瑟、苍凉凄苦的画面。
4、《天净沙秋思》体现了悲秋,是人们面对秋景所产生的一种悲哀忧愁的情绪体验,由于秋景(特别是晚秋)多是冷落、萧瑟、凄暗,多与黄昏、残阳、落叶、枯枝相伴,成为万物衰亡的象征,故秋景一方面确能给人以生理上的寒感,另一方面又能引发人心之中固有的种种悲哀之情。
5、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
8、⑶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9、以下对该曲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10、意象的繁复性与单一性的结合,是造成中国古典诗歌意蕴深厚、境界和谐、诗味浓重的重要原因。
- 上一篇:130句有关夏天的诗句(精选有关冬天的诗句小学生)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8502℃排比句例子大全【文案整理39句】
- 2264℃千里送鹅毛打三个数字【文案整理45句】
- 1465℃春娇与志明歌词含义【文案整理40句】
- 1427℃描写雨下得很大的句子【文案整理106句】
- 758℃排比句构成与表达效果【文案整理40句】
- 741℃从此再无母亲【文案整理24句】
- 721℃赞美老师的句子夸张句【文案整理33句】
- 625℃描写星河璀璨的诗句【文案整理43句】
- 621℃曾国藩家训全文及翻译【文案整理19句】
- 556℃关于梦想的事例反面【文案整理68句】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