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144句唐诗赏读(精选《唐诗鉴赏》)
admin 2023-11-30 11:10:51 文案短句 ℃一、唐诗赏析
1、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
2、野鹤驾着孤云高飞天空,岂肯在人间居住?
3、答:同意。“杳杳”言路深幽远,渲染了“寒”的气氛,“落落”言涧边寂寥冷落,给人以空旷寂寞之感;“啾啾”状鸟叫之声,以有声写无声;“淅淅”以风声描风的动态之感,从声音上渲染环境的肃杀;“纷纷”绘雪飞舞之状,从视觉上表现环境的肃杀;“朝朝、岁岁”从时间上点染寒意之久。这些迭字从不同角度运力,共同完成了整首诗寒冷氛围的营造工作。
4、《唐诗鉴赏》第18讲晚唐诗(下)
5、这组诗,前人评论较多,其中以王嗣奭《杜臆》的意见最为妥切。他说:“秋兴八首,以第一首起兴,而后七首俱发中怀;或承上,或起下,或互相发,或遥相应,总是一篇文字……”可见八首诗,章法缜密严整,脉络分明,不宜拆开,亦不可颠倒。从整体看,从诗人身在的夔州,联想到长安;由暮年飘零,羁旅江上,面对满目萧条景色而引起国家盛衰及个人身世的感叹;以对长安盛世胜事的追忆而归结到诗人现实的孤寂处境、今昔对比的哀愁。这种忧思不能看作是杜甫一时一地的偶然触发,而是自经丧乱以来,他忧国伤时感情的集中表现。目睹国家残破,而不能有所作为,其中曲折,诗人不忍明言,也不能尽言。这就是他所以望长安,写长安,婉转低回,反复慨叹的道理。
6、在赏析时,第一步简要描述一下诗中描绘的景象和边塞将士的生活;第二步就是道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和保家卫国的英雄气魄;第三步就是以诗人的立场表达其自身的情感,通常是对将士们的敬意。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8、(收藏)古诗词常用典故
9、唐诗鉴赏‖王维:白石滩
10、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此诗语言精练,通篇对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对,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
11、花发多风雨,人生足别离。
12、次句“万里念将归”,似出自宋玉《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句,而《九辩》的“送将归”,至少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为送别将归之人;一为送别将尽之岁。至于这句诗里的“将归”,如果从前面提到的《羁游饯别》、《别人四首》以及《王子安文集》中另外一些客中送别的诗看,可以采前一解释;如果从本诗后半首的内容看,也可以取后一解释。但联系本句中的“念”字,则以解释为思归之念较好,也就是说,这句的“将归”和上句的“已滞”一样,都指望远怀乡之人,即诗人自己。但另有一说,把上句的“已滞”看作在异乡的客子之“悲”,把这句的“将归”看作万里外的家人之“念”,似也可通。这又是一个“诗无达诂”的例子。
13、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就是远隔天涯也像近在比邻。
14、郭沫若译华兹华斯诗4首
15、答: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
16、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17、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18、《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宋代〕
19、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20、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二、《唐诗鉴赏》
1、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
2、这首小诗写的是春日郊外水田的景色,勾画了南方山乡春天田野的秀丽景色,诗中有画,静中有动,全诗用极其浅显而流畅的语言,捕捉了西南山乡水田的典型春色意象。
3、想此刻空山中正掉落松子,幽居的友人一定还未安眠。
4、很快日出东方映照面颊红如一朵胭脂,脸庞肌肤红润柔腻好像要立即融化消溶一样,给读者展示了一幅明丽动人娇媚的风姿。
5、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6、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7、这是一首祝酒歌。前两句敬酒,后两句祝辞。话不多,却有味。诗人以稳重得体的态度,抒写豪而不放的情意,在祝颂慰勉之中,道尽仕宦浮沉的甘苦。
8、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9、伊丽莎白·毕肖普诗15首
10、雨雪晴后夕阳微光染亮树梢,长安城中傍晚反增阵阵轻寒。
11、此诗首联和颔联写景,烘托出战争的氛围。颈联和尾联在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讯,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戌楼上的鼓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
12、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13、颈联高度概括,终南山尺幅万里。讲述终南山东西之绵远如彼,南北之辽阔如此,只有立足于“近天都”的“中峰”,才能收全景于眼底。
14、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5、您好!唐诗鉴赏辞典俞平伯和郭啸天两个版本都各有优点,但似乎俞平伯这个版本的名气更大一些哦,具体选择还得靠自己哦。
16、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17、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18、答:一语双关,既写自然景象,又写作者的心境。或答为“情景交融(以景寓情、虚实结合)既写自然景象,又写作者的心境。”意思对即可。
19、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20、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三、唐诗赏读
1、答:“见”字好,“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标志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望”字好--“望”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一往情深的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体现着艺术形式服从于思想内容的创作原则。
2、饮到烂醉,倒下而睡;小舟一任风推浪涌,待他醒来时,才发觉船儿已从后溪飘流到前溪了。
3、何处秋风至,萧萧进雁群。
4、这首抒写旅愁乡思的小诗,诗人在寥寥二十个字中,巧妙地借景抒情,表现出了一种悲凉浑壮的气势,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开阔的意境。
5、①这首诗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于同一时期,但两首诗所抒发的感情不同。作者笔下的“江村”环境特点是幽静这从第一联中就可以看出;第二三联先描写眼前的景物,又撷取了家庭生活的两幅画面,从中表现了诗人经过漂泊后,获昨暂时的安定生活时愉悦闲适的心境。这首诗对仗工整、音调和谐,语言的突出特点是自然清新质朴。
6、爱在早晨的镜子里欣赏残妆,钗环插满在发丝丛中。
7、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8、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尽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际的感觉。
9、此诗前二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后二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
10、500部中英文纪录片合集
11、诗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
12、年少有为的贾谊徒然地流泪,春日登楼的王粲再度去远游。
13、答:.二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一“而”字作坚决地转折。四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五---八句细致的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自有“悠然”的心境。收尾两句抒发感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14、注:此诗是作者被贬朗州时的作品。
15、唐诗鉴赏第02讲初唐诗
16、此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
17、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8、名句赏析类: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19、选材方面的反衬:古诗词表达技巧中的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表达技巧。在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物从旁陪补的方法。
20、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四、唐诗三百首古诗大全300首
1、答:a三四句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意象,抒情一反一二句诗的直抒胸臆,显得深沉含蓄。b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家乡的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诗人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少一人”的缺憾更须体贴。这正是这两句的出乎常情之处,它使情感更加深沉而余味无穷。
2、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我这寒士只应该甘守寂寞,还是回到故园闭门隐居吧!
4、答:诗中有画,绘形绘色;动静结合,情景结合。
5、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6、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7、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由“欲济无舟楫”过渡,对于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进行了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取得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使此诗实际上成为山水杰作。
8、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
9、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
10、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1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2、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13、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14、《唐诗鉴赏》第04讲盛唐诗——王步高
15、它与“对比”不同,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果是突出对比双方;反衬却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的事物和被衬托的事物,突出被衬托的一方。
16、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17、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18、在赏析时,第一步是将诗人所状之物的形给概括的描述出来;第二步将形反映出来的神加之于诗人身上,可结合诗人历来的形象和所处的背景来综合判断。
19、想象描述类: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
20、深秋季节西墙外寒蝉不停地鸣唱,蝉声把我这囚徒的愁绪带到远方。
五、古诗词及鉴赏20篇
1、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3、A(不超过40字)A朱诗表达了作为应试举子在考试前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的心情。
4、(2)两诗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他们共同采用了诗歌传统表现手法中的哪一种?请从两诗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不超过50字)
5、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
6、复空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7、(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8、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9、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10、答:明写江中狂风大浪,暗指险恶的政治风浪。
11、次句继写送行者。此句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踏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
12、怎堪忍受正当玄鬓盛年的好时光,独自吟诵白头吟这么哀怨的诗行。
13、从长安望终南山北景色秀美,远看岭上积雪似乎浮在云端。
14、(2)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15、这是一首抒写旅愁归思的诗,大概作于王勃被废斥后在巴蜀作客期间。
16、这首诗前三句连用“灯”字,创设出“灯前读诗”、“诗尽灯残”“灭灯暗坐”三个意象。这样写创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17、我想投宿人家在这度过一夜,隔着河川向打柴的樵夫询问。
18、(3)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不超过60个字。
19、答:(要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反衬或以虚写实。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
20、(1)诗的首联重在表现什么?请简要说明。不得超过50个字。
六、唐诗赏析
1、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2、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3、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4、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5、这首《山中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6、不一会儿初升的太阳照在抹了胭脂的脸颊上,仿佛一朵红花苏醒绽放又仿佛要化开了一般。
7、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8、本诗中的“镜子”是直言刚烈之士的典型,“平面”展现了镜子出身普通,“真实”“不隐瞒缺点”“谁都从中发现自己”表现了镜子的率直与忠诚。主要运用了拟人等,含蓄地刻画了人们对于直言之士的种种态度,鞭挞和嘲讽了生活中的种种丑恶现象,弘扬了正直无私的品格。《古诗词鉴赏》采录上古至近代265位作家(上古歌谣、《诗经》、无名诗、民歌中的每首算一位作家所作)的诗、词作品337题,计400首。(唐诗宋词等因本套鉴赏丛书中有《唐诗鉴赏》、《唐宋词鉴赏》,故不收,《古诗词鉴赏》所收作家的下限为辛亥革命,主要活动和辛亥革命以后者不收。以赏析为重点,一般一作品一赏析,但也有数篇作品合而缀以一文的,选出的佳句以突出形式摆放,一目了然,还列有部分作者的逸闻。
9、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10、夸张:如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古诗词常用的修辞还有拟人、反问、反复等,都要求我们去注意。
11、答:首联勾勒出阔大的时代背景,包含着对时光流逝、无可阻挡的感喟,奠定了全诗的基调。颔联诗句平实,内涵丰富,既有对历史英雄羊公的回忆,也有诗人吊古伤今的感怀。颈联写眺望所见:“水落”“天寒”简捷形象地把羊公所处的背景环境描绘出来。尾联是悠然的收束,诗人在秋寒暮色中垂泪,凭吊怀古中融入了因个人遭际生发的苍凉感慨。
12、无人知道我像秋蝉般的清廉高洁,有谁能为我表白冰晶玉洁的心肠?
13、《唐诗鉴赏》第08讲杜甫(下)——王步高
14、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15、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
16、引起的,可见“折柳”是本诗的关键。
17、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18、(收藏)王蟄堪|半夢廬詞話完整版
19、(收藏)经典古诗词链接汇总
20、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1、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2、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3、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至广德元年(763)始告结束,而吐蕃、回纥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据,战乱时起,唐王朝难以复兴了。此时,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凭依,遂沿江东下,滞留夔州。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是非常寂寞、抑郁的。《秋兴》这组诗,融铸了夔州萧条的秋色,清凄的秋声,暮年多病的苦况,关心国家命运的深情,悲壮苍凉,意境深闳。
4、此诗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表达自己的感受。前两句点出登原游览的原因:由于黄昏日暮心情不适,便驱车登上古原;后两句极力赞叹晚景之美:在夕阳余晖照耀下,涂抹上一层金色的世界。
5、酿好了淡绿的米酒,烧旺了小小的火炉。
6、唐诗鉴赏第04讲盛唐诗
7、全诗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意双关,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8、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9、身居高位者谁能保荐我呢?可惜世上知音人稀若晨星。
10、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
11、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12、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13、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的什么手法表现的?
14、白鹭忽然飞到水稻田上来,在一片绿色的秧苗上点上了白点。
15、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16、策马驰奔在蓟门之北,北风呼啸边地马鸣声哀。
17、这首诗第一二句写景,写了色彩丰富的四种景象,运用的主要方法是映衬,其中一个“欲”字,运用拟人修辞方法,赋予花朵摇曳多姿的动感的特点。
18、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
19、东城渐觉风光好,嗀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
20、山坡上一级一级的畦田像楼梯,平原上整整齐齐的畦田像棋盘。
1、上海辞书出版社。这个出版社出版了系列辞典,有:《先秦诗鉴赏辞典》、《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唐宋词鉴赏辞典》、《宋诗鉴赏辞典》、《元曲鉴赏辞典》、《元明清诗鉴赏辞典》等等。
2、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3、我非常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4、②本诗作者借助“排云之鹤”,来表达对秋的迥异态度。请写出你对本诗中“鹤”的形象和体现的人生态度的简要理解。(50字左右)
- 上一篇:119句李煜词精选十首(精选李煜词全集哪个版本好)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8502℃排比句例子大全【文案整理39句】
- 2264℃千里送鹅毛打三个数字【文案整理45句】
- 1465℃春娇与志明歌词含义【文案整理40句】
- 1427℃描写雨下得很大的句子【文案整理106句】
- 758℃排比句构成与表达效果【文案整理40句】
- 743℃从此再无母亲【文案整理24句】
- 722℃赞美老师的句子夸张句【文案整理33句】
- 637℃曾国藩家训全文及翻译【文案整理19句】
- 631℃描写星河璀璨的诗句【文案整理43句】
- 558℃关于梦想的事例反面【文案整理68句】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