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101句田园诗句(精选田园诗句古诗)
admin 2023-11-30 11:14:52 文案短句 ℃一、田园诗句
1、“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忙”意思是大家呼唤着扛着锄头出了村庄,匆匆忙忙地修筑着打谷场;“天末稻云黄”,一望无际的稻田已是一片金黄。“携锄”“筑圃”“稻云黄”可以看出这首诗描绘的是农家生活场景。
2、C.诗人用质朴无华的语言、喜忧参半的语调,叙述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断,让读者在其中去领略乡村的幽静以及心境的恬静。全诗流荡着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
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是说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山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羁鸟”指被束缚的鸟,“池鱼”指水池里养的鱼。“故渊”指鱼儿原先生活的水潭。“羁鸟”“池鱼”比喻误入官场的人,是陶渊明自比,意在说明误入官场,深受束缚,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归农村的心志。诗人虽“误入尘网”,却情性未移。这两句集中描写做官时的心情,表现了陶渊明对误入官场的痛心,对对黑暗官场的厌倦,以及对渴望摆脱官场束缚,回归田园,获得自由的迫切心情。
4、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
5、B.“墟”,即村落,夕阳将余晖撒于其上,给人以凄清冷落之感,使人很自然地联想起《诗经》“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的诗句。
6、《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7、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8、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
9、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10、总之,颔联写“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饱含田园风味,写景如绘,清幽静谧,同时充满了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山间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
11、B.乡村生活也有他的喜惧。庄稼一天一天生长,开垦的荒地越来越多,令人喜悦;同时又生怕自己的辛勤劳动,遭到自然灾害,毁于一旦,心怀恐惧。
12、五稼何时获,孤村几户炊。
13、绿荫环抱的庭院让人感觉置身乡村田园
14、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榆树柳树成荫遮盖了后屋檐,桃树李树整齐的栽种在屋前。远处的邻村屋舍依稀可见,村落上方飘荡着袅袅炊烟。深深的街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庭院内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15、“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这两句是说,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羡慕?我不禁怅然的吟起《式微》。
16、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白天锄地夜晚捻搓麻线,农家男女没有片刻工夫休息。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阴下学着种瓜呢。
17、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8、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19、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20、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二、田园诗句古诗
1、(解析)开头四句从正面写“静”。终于回归田园,他摆脱了的仕官生活,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也极少有车马贵客——官场中人造访的情景,他总算又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宁静。“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在“白日”大好的时光,可以自由地掩起柴门,把自己关在虚空安静的居室里,让那些往昔曾萦绕于心间令人烦恼的尘俗杂念,彻底断绝。那道虚掩的柴门,那间幽静的居室,已经把尘世的一切喧嚣,一切俗念都远远地摒弃了。诗人反复用“野外”、“穷巷”、“柴扉”、“虚室”等意象来反复强调乡居的清净。
2、草深迷市井,地僻懒衣裳。
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4、C.“泛雪”“披红”两处均运用拟人修辞手法,不仅富有色彩美,还具有动态美。
5、清露夏天晓,荒园野气通。
6、室内也可以田园一下,只需一面植物墙
7、①远近结合。前两句写近景,扣题交待过湖的时令,渲染香暖和悦的氛围;四句写远景,远处若隐若现的山色如同水墨画横在天地间,一只白鸥由远处飞来,增添了画面的诗意。远近结合,使画面层次分明,富有情趣。②虚实结合。前两句写实,叙事写景,小舟离开岸边荡起波纹,日暖风香正是梅花飘落的时节;第三句诗人调动想象,远处的山色缥缈迷蒙,如同水墨画上的色调。虚实结合,调动读者用想象去补充山色、白鸥之外的画面空间,富有诗情画意。③动静结合。波纹荡开,梅花飘落,白鸥飞过,都有幽微的动感,行文灵动有趣;若隐若现的山色如同水墨画横在天地间的卷轴上,自有一番安静和谐之美。动静相宜,美不胜收。
8、作者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9、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10、(译文)吕逸人隐居之地方,与尘俗世事隔绝。我专程来柳市南头访问吕逸人。来访未遇主人,参观主人的住地环境何必询问主人。城上的青山好像在室内一样,东邻流动的水流入西边邻居。主人在这里著书立说的时间已经很长了,他亲手栽种的松树已经很老了,树的表皮都像龙鳞一样。
11、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12、竹篱茅屋趁溪斜,春入山村处处花。无象太平还有象,孤烟起处是人家。烟雨蒙蒙鸡犬声,有生何处不安生。但教黄犊无人佩,布谷何劳也劝耕。老翁七十自腰镰,惭愧春山笋蕨甜。岂是闻韵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杖藜裹饭去匆匆,过眼青钱转手空。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窃禄忘归我自羞,丰年底事汝忧愁。不须更待飞鸢坠,方念平生马少游。
13、柴车驾羸牸,草屩牧豪豨。
14、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15、A.“误落尘网中”一句,道出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极度厌恶的心情,用激情之语排斥官场,表明诗人无奈归隐的悲愤与乐观放达的心境。
16、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17、“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墟落:村庄。穷巷:深巷。这两句是说,村庄处处披满夕阳的余晖,牛羊沿着深巷纷纷回归。
18、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19、初春(解析)第二句“日暖风香正落梅”,意思是和风携来花香,感到日渐温暖,而梅花正悄然飘落;由“日暖”“风香”“落梅”等词语可以知道,夹带着花香的春风吹来,使人感到日渐温暖,“日渐”表明是早春,温度不是特别高,此时正是梅花凋落的时节,梅花凋落大概是早春,推断出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初春时节。
20、C.尾联写诗人随同卖药材回来的药农遁迹空寂的云山,“不惜”二字表现了诗人不得不谢绝仕途而归隐山林的无奈心态。
三、田园诗句
1、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2、贾谊三年谪,班超万里侯。
3、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4、榉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
5、原文: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7、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8、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9、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10、陶渊明“性本爱丘山”,这不仅是因为他长期生活在田园之中,炊烟缭绕的村落,幽深的小巷中传来的鸡鸣狗吠,都会唤起他无限亲切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在他的心目中,恬美宁静的乡村是与趋膻逐臭的官场相对立的一个理想天地,这里没有暴力、虚假,有的只是淳朴天真、和谐自然。因此,他总是借田园之景寄托胸中之“意”,挖掘田园生活内在的本质的美。《归园田居》组诗是诗人在归隐初期的作品,第一首《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着重表现他“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欣喜心情,这一首则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
11、①喜乡间生活宁静和乡邻关系友好淳厚。“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就表现了乡居的宁静,“虚室绝尘想”暗含摆脱时俗束缚的喜悦“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与乡邻一起谈论桑麻生长的情况,令人喜悦。②忧自己的庄稼毁于一旦。“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诗人生怕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毁于一旦,心怀恐惧。③一喜一忧,反映出经历过乡居劳作的洗涤,诗人的心灵变得明澈了,感情变得淳朴了。
12、(2)表达方式和抒发的情感不同
13、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
14、B.与旱地相比,水田温度较低
15、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16、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
17、(注释)这两句是说春秋多晴朗天气,恰好登高赋诗。斟:盛酒于勺。酌:盛酒于觞。斟酌:倒酒而饮,劝人饮酒的意思。这两句是说邻人间互相招呼饮酒。农务:农活儿。相思:互相怀念。这两句是说有农活儿时各自回去耕作,有余暇时便彼此想念。披衣:披上衣服,指去找人谈心。厌:满足。此理:指与邻里过从畅谈欢饮之乐。将:岂。将不胜:岂不美。兹:这些,指上句“此理”。这两句是说,这种邻里之间过从之乐岂不比什么都美?不要忽然抛弃这种做法。纪:经营。这两句语意一转,认为与友人谈心固然好,但应当自食其力,努力耕作必有收获。
1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9、作者孟浩然,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20、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四、田园生活诗句
1、蒸茗②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2、C.尾联表达了对吕逸人淡定洒脱、精神自足人生境界的赞美;也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3、诗人一开头,首先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渲染暮色苍茫的浓烈气氛,作为总背景,统摄全篇。接着,诗人一笔就落到“归”字上,描绘了牛羊徐徐归村的情景。诗人痴情的目送牛羊归村,直至沒入深巷。
4、当然乡村生活也有他的喜惧。庄稼一天一天生长,开垦的荒地越来越多,令人喜悦;同时又生怕自己的辛勤劳动,遭到自然灾害,毁于一旦,心怀恐惧。这里的一喜一惧,反映着经过乡居劳动的洗礼,诗人的心灵变得明澈了,感情变得纯朴了。这是以心之“动”来进一步展示心之“静”。
5、A.全诗不事雕绘,运用白描,描绘了一幅田园晚归图,自然清新,诗意盎然。
6、虚掩的柴门也有敞开之时,诗人时常沿着野草丛生的田间小路,和乡邻们来来往往;诗人也并非总是独坐“虚室”之中,他时常和乡邻们共话麻桑,可见他在劳动中同农民也有了共同语言。在诗人看来,与淳朴的农人来往,绝不同于官场应酬,不是他所厌恶的“杂言”。与充满权诈虚伪的官场相比,这里人与人的关系是清澄明净的。这是以外在的“动”来写出乡居生活内在的“静”。
7、(解析)从全诗来看,这是一首田园诗,首联和颔联描写夏日清晨的南园景色,清凉幽静而又生机勃勃;颈联抒写游园感受,诗风恬淡高远。理解尾联“顿洒尘喧意,长啸满襟风”的含义,首先要整体理解全诗,再抓住“顿洒”“尘喧”“满襟风”等关键词来理解;“顿洒尘喧意”,“尘喧”尘世的喧哗,意指尘世的烦扰;“顿洒”洗去,意指摆脱、抛却。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南园清幽、宁静生活的喜爱,希望摆脱尘世烦扰。“长啸满襟风”抒写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一种向往自由、闲适、恬淡的隐逸情怀。
8、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9、《约客》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0、C.“倚杖候荆扉”虚实结合,实写“野老”斜倚柴门迎候的情态,虚写了他们等待归家的牧童。第三联描写野鸡在麦田自由自在,蚕儿吐丝作茧,充满了生活气息。
11、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12、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13、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14、以景结情。“以景结情”田野里的稻子一片金黄,像云彩一般,一直铺到与天相连,丰收已经在望了。这样,通过末联的明点,前数联所表现的欢快都得到了落实。这首诗,首尾呼应,中间采用了几组跳跃性的镜头,忽写筑场,忽写儿童,忽写鸟雀,忽写村庄,看似各自为政,不相统属,而以“丰收”这条线作感情上的贯穿,烘托点染出一派庆祝丰收的喜悦景象,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15、到夜晚,把烛台点亮,温暖的烛光照亮整个房子
16、方随练金客,林上家绝。
17、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18、(解析)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诗人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选择;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欲在社会中寻求成功的知识分子,也必须进入社会的权力组织;便是为了供养家小、维持较舒适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所以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回头想来,那是误入歧途,故诗人说“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误入了束缚人性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所以“尘网”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尘”可知官场之黑暗污浊,“网”“樊笼”可以看出尘世官场对人身心的束缚,“误落”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自己曾经身处官场的悔恨。
19、D.诗中用白描的手法,简练地勾画事物,从而使诗人的感情得到充分抒发,是本诗富有画意,生机盎然。
20、诗人所看到的田园风光,出现的时间和地点可能是
五、田园诗句经典
1、C(解析)C.“人生哲理”错。“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的意思是这种饮酒言笑的生活的确很美好,抛弃它实在无道理可言。所以,“此理”指的是上文饮酒言笑的田园生活,并不能理解为“人生哲理”。
2、“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所谓“适俗韵”无非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那种本领,这是诗人从来就未曾学会的东西。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共通之处,所以“爱丘山”。前二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看破官场后,执意离开,对官场黑暗的不满和绝望。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3、“相见无杂言,但话桑麻长。”这两句是说,相见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
4、小船儿离岸,水纹儿清轻。阳春日暖,落梅染香了和风。远处黛青的山色,像一幅横展的画轴;白鸥飞处,又牵来一缕诗情。
5、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6、借事抒情。“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忙”意思是大家呼唤着扛着锄头出了村庄,匆匆忙忙地修筑着打谷场,小孩子欢快地躺在厚厚的落叶堆里酣然入睡。诗以欢快的节奏开始,说农民们互相呼唤着,拿起锄头,忙忙碌碌地赶着修筑打谷场。秋收是农民一年的寄托所在,从起首两句,人们马上可以感受到今年的收成一定不错。首联借事渲染气氛,突出人们忙于准备秋收的喜悦。
7、A.首联起笔展示山间佳境,青翠枥林,潺潺溪水,几户人家,一幅恬美的山村图都从十四个字中绘出。
8、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9、“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尘网:尘世的罗网。“三十年”应该是“十三年”,他从开始作江州祭酒,到辞去彭泽县令,前后一共十三年。所以“一去三十年”是“一去十三年”之误。这两句是说,自己不得已出去做官,一去就是十三年。
10、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11、原文: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2、《山居即事》唐朝·王维
13、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4、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15、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16、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
17、B(解析)B.“凄清冷落”错误。“斜阳照墟落”是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牛羊归家,老叟倚杖守候,雉鸡鸣叫,蚕儿成眠,农夫荷锄归来,给人恬静温馨之感。
18、“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最后从正面写隐逸。吕逸人无求于功名,不碌碌于尘世,长时间闭户著书,是真隐士而不是走“终南捷径”的假隐士,这就更为诗人所崇尚。松皮作龙鳞,标志手种松树已老,说明时间之长,显示吕逸人隐居之志的坚贞和持久,“龙鳞”给“多岁月”作补充,并照应开头的“一向绝风尘”,全诗结构严谨完整。
19、杨万里写田园风光的诗句是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还有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万物皆春人独老年过社燕方回。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无风光餐得遣诗招入翠琼杯。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被誉为一代诗宗。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20、然后结合诗人的处境来分析反衬的手法。诗人目睹这田家暮归图,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和身世,十分感慨。自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宰相张九龄被排挤出朝廷之后,王维深感政治上失去依傍,进退两难。在这种心绪下诗人来到原野,看到人皆有所归,唯独自己尚彷徨中路,不能不既羡慕又惆怅。前面写了那么多的“归”,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
六、田园诗句
1、《田园乐七首·其四》唐朝·王维
- 上一篇:61句杨万里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精选杨万里的古诗)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8502℃排比句例子大全【文案整理39句】
- 2264℃千里送鹅毛打三个数字【文案整理45句】
- 1465℃春娇与志明歌词含义【文案整理40句】
- 1427℃描写雨下得很大的句子【文案整理106句】
- 758℃排比句构成与表达效果【文案整理40句】
- 743℃从此再无母亲【文案整理24句】
- 722℃赞美老师的句子夸张句【文案整理33句】
- 637℃曾国藩家训全文及翻译【文案整理19句】
- 631℃描写星河璀璨的诗句【文案整理43句】
- 558℃关于梦想的事例反面【文案整理68句】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