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88句古诗春望朗读视频(精选古诗春望拼音版)

admin 2023-11-30 11:17:20 文案短句

一、古诗春望

1、杜甫从叛军的牢狱逃出来后看到,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他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如画,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他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好久也没有妻儿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是能得到封家书该多好啊。眼前一片惨淡景象,内心焦虑至极,搔首踌躇,青丝变成了白发。

2、《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此诗作于肃宗至德二载(757)三月。先一年六月,安史叛军攻进长安,“大索三日,民间财资尽掠之”,又纵火焚城,繁华壮丽的京都变成废墟。先一年八月,杜甫将妻子安置在鄜州羌村,于北赴灵武途中被俘,押送到沦陷后的长安,至此已逾半载。时值暮春,触景伤怀,创作了这首历代传诵的五律。

3、城: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

4、③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溅泪:流泪。

5、花香鸟语多么美好啊!杜甫闻到了花香,伤心的眼泪都滴到了花瓣儿上,正痛恨自己与家人分别时,突然听到鸟叫,吓得心脏都快跳出来了。

6、①诗人触景生情,原本能愉悦心情的花鸟,但因感时恨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更烘托了自己“感时”、“惜别”之悲。

7、《春望》(作者)杜甫(朝代)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到了现在,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插不了簪了。

8、此诗作于肃宗至德二载(757)三月。先一年六月,安史叛军攻进长安,“大索三日,民间财资尽掠之”,又纵火焚城,繁华壮丽的京都变成废墟。先一年八月,杜甫将妻子安置在鄜州羌村,于北赴灵武途中被俘,押送到沦陷后的长安,至此已逾半载。时值暮春,触景伤怀,创作了这首历代传诵的五律。

9、花儿带露、鸟儿啼鸣不过是自然现象,而所溅之泪所惊之心实出自诗人。因此花和鸟的溅泪和惊心只是人的移情。历来称赞此诗人移情于景的手法新颖,但它能够感人还是得力于开头两句的深刻含蕴。

10、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

11、①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破:陷落。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12、胜:经受,承受。簪:一种束发的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13、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感叹时局,看到花开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战火连绵,如今已是暮春三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14、春望古诗的具体意思

15、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16、“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17、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2分)

1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

19、“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篇一开头便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

20、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二、古诗春望拼音版

1、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2、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3、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

5、春风不逐君王去,草色年年旧宫路。铜雀台王建春来游子傍归路,时有白云遮独行。春日道中寄孟侍御张南史春晚香山绿,人稀豫水清。送韦员外还京崔峒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无题李商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晓孟浩然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入彭蠡湖口谢灵运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金门答苏秀才李白春色恼人眼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春夜王安石春风自恨无情水,吹得东流竟日西。往年宿瓜步梦中得小诗录示民师苏轼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好事近秦观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次元明韵寄子由黄庭坚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淮中晚泊犊头苏舜钦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花月夜张若虚送你:。

6、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7、亲爱的同学们,早上好!很开心和大家共同开启早读时光!

8、好了,我们已经理解了整首诗的意思。那现在就让我们结合诗中的意境,一起在脑海中重现一下当时的情景吧。

9、年轻时的杜甫曾经骑着马儿到处游玩,写的诗也都轻快豪迈,到了中年遇到战乱,他的诗才变得深沉忧郁起来,这首《春望》描写的就是国家残破后苍凉的场面,整首诗格律严整,对仗精巧,声情悲壮。茂盛的草木,鲜艳的花朵,莺莺的鸟鸣,这些看似美丽的场景,没有一个不浸透着诗人的眼泪,让人读了也要陪着诗人一起流泪,多么真挚感人的一首诗啊!古人说“国家不幸,诗家幸”,正是忍受着战争的伤痛,杜甫才真正成为人民的歌手,道出人民的苦难,成为当之无愧的一代“诗圣”。

10、“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诗人妻子儿女在鄜州,一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牵梦绕,家书不至,他如何放心得下?“抵万金”写出了家书的珍贵,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这是人人心中会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11、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1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3、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

1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营造了气氛。同时此联对仗工整,圆熟自然,诗意跌宕。“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

15、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2分)

16、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17、fēng huǒ lián sān yuè ,jiā shū dǐ wàn jīn 。

18、感时/花溅(jiàn)泪,恨别/鸟惊心。

19、国破是一朝一代的悲哀,而山河是永恒的存在;破城遇到春天,草木照样生长,自然规律不会因时势的变化而改易。眼前人事和永恒时空的对比,使诗人更强烈地感受着内心的荒凉落寞,以至于所见只剩下山河草木,一片空旷。

20、描写破败的春城,草木蔓生,花也落泪,鸟也惊心,感时忧国,思家念亲,借景抒情,深沉真挚。

三、古诗春望朗读视频

1、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生活在沦陷下的长安,真是度日如年啊。他为百姓担忧,为自己流落在他方的妻子儿女担忧,为远在延州以北的芦子关担忧。可是这三月是长安,却异常安详,春光明媚百花繁盛,鸟儿在枝头啼叫,跟这连绵的战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浑欲不胜簪: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5、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

6、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7、②诗人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自己内心感情的写照,形象动人。

8、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9、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10、虽然春花盛开,但看了不是使人愉快,而是让人流泪,觉得花好像也在流泪;虽然到处是春鸟和鸣,但由于心里和家人离别而忧伤,听了鸟鸣,不仅不高兴,还让人惊心。

11、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12、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13、白头/搔(sāo)更短,浑(hún)欲/不胜簪(zān)。

14、天宝十四年(755)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

15、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16、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17、同学们,先跟着老师一起来读一读吧!

18、《春望》杜甫〔唐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19、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到了现在,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插不了簪了。

20、应该是: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全诗杏帘在望清朝曹雪芹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四、古诗春望的意思

1、公元757年,安史之乱爆发,长安城被洗劫一空,唐玄宗皇帝匆匆忙忙地跑到四川去避难了,其他人呢?也跟着皇帝逃跑了,诗人杜甫也在其中,可他实在是太倒霉了,逃亡到一半,却被叛军给抓住,又给带回长安城了,幸好,当时杜甫的官职不大,叛军们看管不严,所以杜甫趁他们不注意的时候,就偷偷地越狱了,杜甫满心期待地溜出来以后,看到的确是满眼的废墟,只能挥泪写诗来抒发自己痛苦的心情了,他当时所写的诗便是这首《春望》。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给人以愉悦。“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

3、可他实在是太倒霉了,跑步到一半,却被叛军给捉住,又给押回长安城了。幸好那些草包叛军的看管不严,所以杜甫趁他们不注意的时候,就偷偷越狱出来。没想到杜甫还有这个特异功能吧!

4、通过老师的讲解,你现在明白这首诗的意思了吗?让老师来慢慢轻读诗句,你来小声跟着说一说这首诗的诗意吧!

5、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6、在一次又一次的诵读中,同学们越来越会运用感情,读得真是声情并茂!

7、您的赞赏是我创作的源动力!

8、“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禁于百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而他苍老得这么快,又因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9、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10、春(唐)贯休自来自去动洪炉,无象无私无处无。回雁不多消气力,染花应最费工夫。溟蒙便恨豪家惜,浓暖深为政笔驱。莫讶相逢只添睡,伊余心不在荣枯。夏(唐)翁洮触目皆因长养功,浮生何处问穷通?柳长北阙丝千缕,云簇南山火万笼。大野烟尘飘赫日,高楼帘幕逗熏风。身心已在喧阗处,惟羡沧浪把钓翁。秋(唐)高蟾阳羡溪声冷骇人,洞庭山翠晚凝神。天将金玉为风露,曾为高秋几度贫。冬(唐)翁洮寂寂栖心向杳冥,苦吟寒律句偏清。云凝止水鱼龙蛰,雪点遥峰草木荣。迥夜炉翻埃烬色,天河冰辗辘轳声。归飞未得东风力,魂断三山九万程。示儿(宋)陆游死后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1、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12、1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下长安。七月,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杜甫听到消息后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春望》写于次年三月。它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13、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望(杜甫诗作)

14、对“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15、唐·杜甫táng·dùfǔ

16、B.这两句诗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变化。“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残垣断壁同富有生机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

17、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18、guópòshānhézài,chéngchūncǎomùshēn。

19、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二句互文,意谓因感时恨别而对花落泪,听鸟惊心。

20、原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译文国家遭侵但山河依旧,长安城里的草木已是深绿。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五、古诗春望原文及翻译

1、国:国都,即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2、《春望》chūnwàng

3、结合意境、想象画面

4、báitóusāogèngduǎn,húnyùbúshèngzān。

5、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dǐ)/万金。

7、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杜甫逃出来以后,看到的却是满眼的废墟。让杜甫感慨万千的就是国破山河在,国家都已经被攻破了,而没心没肺的远山依旧穿着郁郁青青的盛装,河流也继续哼着叮叮咚咚的小曲儿,对比大自然的完好和国都的残破,杜甫的心只能更加难过,于是写下了这首《春望》。

8、⑦白头:这里指白头发。搔:用手指轻轻的抓。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