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141句李白的《登黄鹤楼》(精选李白黄鹤楼诗黄)
admin 2023-11-30 11:22:43 文案短句 ℃一、李白黄鹤楼诗
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2、诗意大约是捶碎黄鹤楼,黄鹤仙人无处可依,跑到玉帝面前告状,玉帝却把黄鹤流放江南。而此地太守在重建黄鹤楼。整州人都笑话李白为口出狂言“一拳捶碎黄鹤楼”的狂客,连丁十八也作诗讥讽,班门弄斧,扰人酒兴。并自称笔下生花,妙笔绕云自飞,待明日酒醒,佳诗自成,再与好友去游览胜地,领略春晖!
3、李白诗写鹦鹉洲,实际上是通过怀祢衡而抒发自己晚年饱经颠沛流离之苦的孤寂伤怀。
4、相传由东汉末年祢衡在黄祖的长子黄射大会宾客时,即席挥笔写就一篇“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李白《望鹦鹉洲怀祢衡》)的《鹦鹉赋》而得名。
5、《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唐代: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6、据野史笔记所传,李白初次登临黄鹤楼时豪情万丈,正欲作诗以赋,恰好看到壁上崔颢所题的《黄鹤楼》。李白诗情顿收,为之折服,随口叹吟四句打油诗:
7、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8、言外之意就是自己比那所谓的黄鹤来头更大,嚣张狂妄之态溢于言表。
9、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品评李太白七绝的艺术特色时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李太白的七绝在诗坛上的确是独步了。
10、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11、诗中“黄鹤”所指甚明,除了实体“仙鹤”之外,它的指向应该是即“一切”之意。“不复返”,更是涵覆了生不逢时、岁不待人的无尽感伤。“白云”变幻难测,寓托着作者世事难料的吁嗟叹喟。如果说这个词和“空悠悠”使人看到空间的广袤,那么“千载”则使人看到了时间的无限性。时间和空间的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更加催生了乡愁。
12、不见黄鹤楼,含沙雪相似。
13、传说李白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到武昌一家酒楼饮酒,因付不起酒钱,叫酒保随他上黄鹤楼,拟以题诗付酒资。李白登上黄鹤楼,眺望远方,诗兴大发,正待提笔,却见白墙高处有崔颢的诗《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阅完之后,大为惊叹,不敢再题。奈何酒保催付酒钱,气得李白只好写打油诗一首:“一脚踢翻黄鹤楼,两把抓破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有诗在上头。”
14、问题:怎样才能每天免费收到这种文章?
15、不过也有人认为这首诗大胆有余,却仙气不足,是后人假托李白之名所作,不知你们怎么看呢?
16、李白另一首黄鹤楼佳作,就是下面这首《黄鹤楼闻笛》。
17、明·郎瑛《七修类稿》:古人不以饾饤为工,如“鹦鹉洲”对“汉阳树”,“白鹭洲”对“青天外”,超然不为律缚,此气昌而有余意也。
18、译文:多少大河流贯中国,而潜隐之一条铁路连接南北。烟云细雨舒卷着迷茫,龟山与蛇山紧锁着长江。
19、《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人谓此必又拟《黄鹤楼》,似也。圣叹云:一蟹不如一蟹。以予观之,则殊未肯让崔独步也。前半亦是顺叙法,而却以凤凰台之二句展作三句,可见伸缩变化,皆随乎人,岂当为格律所拘耶?“芳洲之树何青青”,较“白云千载空悠悠”更具情趣。
20、《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二、李白黄鹤楼诗黄
1、诗仙李白,不顾世俗礼节,为人洒脱,放荡不羁,这从他的诗词中就可以看出来,比如《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还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再者让高力士脱靴等等事件,这样的人注定怀才不遇,在仕途上不得志呢就纵情山水。李白24岁的时候开始行万里路,逛遍祖国大好河山。
2、是“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一句。《黄鹤楼闻笛》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本诗写游黄鹤楼听笛,抒发了诗人的迁谪之感和去国之情。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臣的谗毁,贬官长沙。而李白也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牵连,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所以诗人引贾谊为同调。
3、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文解释)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诗文赏析)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诗人送友人远行,对老朋友要去繁华的扬州充满了羡慕,诗中洋溢着欢快的情绪。诗人在江边极目远送,可见两人友情的深厚。全诗自然清丽、境界开阔、形象传神。
4、君平帘下谁家子,云是辽东丁令威。作诗调我惊逸兴,白云绕笔窗前飞。
5、昔日的黄鹤已飞去了何方?如今这儿只有些游客过往,我将借酒浇江以表慷慨,我的心之潮汐胜似滚滚长江的浪涛。
6、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7、我只是说因这首诗传下来的神道的故事。唐人以后盛传此诗,认为它是七律的最优范式。其实这诗照七律的戒律来比对,它的拗句和重字都是大忌。
8、接着的两句“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叙述了他当时的遭遇,也点明了他写此诗的目的。
9、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峰岭之上,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10、仕途不得志,不得已纵情山水,所以才爱黄鹤楼
11、从诗意中可以看出,这是李白被贬谪时所做,有学者考证,此诗是乾元二年(759年)李白流放夜郎遇赦东归,途经江夏时所作。当时老朋友史郎中在江夏特意陪他游览了当地名胜黄鹤楼。
12、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紧承首句,写送行的时令与被送者要去的地方。“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季节。诗人用“烟花”修饰“三月”,不仅传神地写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色,也使人联想到处在开元盛世的扬州。
13、元·方回《瀛奎律髓》:此诗前四句不拘对偶,气势雄大。李白读之,不敢再题此楼,乃去而赋《登金陵凤凰台》也。
14、加上当时他又喝醉了,于是便写下了这首狂妄至极的诗歌,读完直呼过瘾。
15、在写本文之前,本打算写一首七律打油诗的。然而,志大才疏,况且,写完本文,也没有了作诗的闲情。
16、飞去的黄鹤再也没有归来了,唯有悠悠白云仍然千载依旧。
17、长干行送友人蜀道难玉阶怨早发白帝城登金陵凤凰台梦游天姥吟留别塞下曲子夜吴歌关山月渡荆门送别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峨眉山月歌赠孟浩然行路难三首赠汪伦静夜思月下独酌四首(其一)把酒问月梦游天姥吟留别。
18、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19、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20、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载了李白登黄鹤楼本想赋诗,因看见崔颢诗《黄鹤楼》在上,随后停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三、李白的《登黄鹤楼》
1、这个故事记载在元代辛文房所著的《唐才子传》中。
2、虽然不能用前四句逐一对比来评价两首诗的水平高低,但李白当然知道崔颢之诗,已经表达到淋漓尽致,难以超越,也应知自己比较满意的这首写黄鹤楼的诗仍不如崔颢之诗。因此,之后又专门模仿崔颢《黄鹤楼》题诗《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3、《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芳洲之树何青青”,只得七个字,一何使人心杳目迷,更不审其起尽也。
4、“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5、清代沈德潜曾评价李白:“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唐诗别裁》卷二十)
6、崔颢是唐代开元时期的进士,他一生郁郁不得志,曾经有入道的念头。他早年诗多写闺情,后赴边塞,诗风转为慷慨豪迈,他这首诗,由神话传说写到现实感受,文词流畅,景色明丽,虽有乡愁却不颓唐,被后世公认为题咏黄鹤楼的第一名篇。
7、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8、黄鹤楼前春水阔,一杯还忆故人无。
9、楼主人见李白到此,早就备好了文房四宝,躬身上前请李白为黄鹤楼题诗。李白淡淡一笑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10、读这首诗,极爱“芳洲之树何青青”和“长洲孤月向谁明”,意沉悠远,余味无穷。
11、——关注“唐诗宋词天天读”——
12、译文:被贬谪的人要远去长沙,日日西望长安方向也看不见家。黄鹤楼上传来了一声声《梅花落》的笛声,在这五月的江城好似见到纷落的梅花。
13、越看越觉得好,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
14、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15、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现代毛泽东《菩萨蛮·黄鹤楼》
16、这一年,李白“朝辞白帝”,途经“江陵”,又来到了黄鹤楼。他撩起长衫,快步登楼,眺望烟雾升腾、滚滚东去的长江不由诗兴大发。正当他转身准备为黄鹤楼题诗一首时,抬头看到正厅大匾上镌刻着崔颢写的《黄鹤楼》。
17、huáng hè lóu sòng mèng hào rán zhī guǎng líng
18、这首诗不仅让黄鹤楼更加出名,更是为武汉“江城”的美誉奠定了基础。
19、这是一首仿作,但写得怎么样呢?来看后世学者的评价:
20、传说李白游黄鹤楼读到崔颢这首诗后大为佩服,曾慨叹地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后来李白写了《登金陵凤凰台》与之非常神似: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邱。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四、李白黄鹤楼诗有几首
1、当然狂妄如李白,自然不可能一直用这些虚无缥缈的神话来反击,最后他开始绕回自身的才华。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
3、望黄鹤楼 李白
4、译文: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5、此时,正值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
6、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才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7、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除了这两首,他在黄鹤楼还写过另一首诗,从开头狂到结尾,嚣张得令人叹服。
8、公元727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孟浩然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9、还有晚年时,他因永王事件受到牵连,流放夜郎,途径江夏,登上黄鹤楼,写下了一首极其悲凉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10、网上疯传的所谓的李白的《黄鹤楼》是用杜甫的《兵车行》,白居易的《长恨歌》,陆游的《初夏》等等几十首诗歌里的句子凑起来的!
11、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翻译
12、而李白与黄鹤楼的渊源还不止于此。
13、今天的这首诗《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在当时就很有名,李白登黄鹤楼,有人请李白题诗,他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14、前四句中,出现了三个“鹦鹉”,与崔颢诗中前四句中三个“黄鹤”何其相似,一唱三叹,令人回味无穷。
15、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朗读诗词
16、李白的诗贵在通俗易懂,通俗即以寻常景物入题,深入浅出,简易明朗,老少文俗皆能读的懂,看的明白,写景直接明白毫不做作,抒情大气,酣畅淋漓,正是铅华洗尽见真淳。
17、这次送别孟浩然去扬州,是愉悦的。但是,友人就要离开,他也有悲伤,当看着孟浩然乘坐的小舟逐渐远去时,李白默默地望着那船渐行渐远,久久不回。
18、君平帘下谁家子,云是辽东丁令威。
19、骄傲如李白,在看到崔颢的《黄鹤楼》时,也低下了高傲的头颅,击节叹赏:这诗写得也太好了,我都写不来。
20、从诗题可以看出,当时有个丁姓男子嘲讽李白,而李白本身就是个狂傲之人,连当时闻名天下的李邕都敢反讽,“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何况是丁十八这样一个无名小卒?
五、李白关于黄鹤楼的诗有哪些
1、译文:想当年啊!花多得遮住视线,柳多掩护着城墙,楼阁都是雕龙砌凤。万岁山前、蓬壶殿里,宫女成群,歌舞不断,一派富庶升平气象。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全诗寓离情于写景之中。
3、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赏析
4、最近十多年,老李绝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扬州,也就是李白笔下的广陵。拜李白的这首诗所赐,扬州举办以“烟花三月”为主题的官方活动,已经十多届了。在当地,各种以“烟花三月”为主题的各种事物,也非常多。但是,世人只知道阅读诗句,却不知道诗句背后的无奈。比如这首诗,重点不在“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叙述,而在“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千古之情。
5、李白呵呵一笑说:“大诗人亦非圣人、非完人。我若写黄鹤楼绝不会出于崔诗之右,何必再画蛇添足呢?”满坐之人见这位“天子呼来不上船”的狂傲诗人竟能有如此自知之明,不禁交口称赞。
6、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7、传说,那是崔颢为黄鹤楼作诗后不久,一天,李白带着书童登上黄鹤楼后开怀畅饮,诗兴大发。书童指着楼内迎门光的最大的一面粉墙对李白说:“先生,我觉得,您的诗题在那上面最合适。”
8、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9、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
10、无奈这个崔颢造境、造意上乃是大家能手,那付仙人乘鹤悠然不返的寂寥引起的失意和失落让你有道不清的感怀和情怀,你还能顾得上什么拗不拗啊?接下来的就是眼前晴川历历在目、芳草萋萋可见,更增添了仙人何在的悠思。于是,接踵而来的便是思仙引发的思乡之情,真真的烟波江上愁不断了。
11、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12、其实李白并没有在黄鹤楼上写诗
13、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而李白也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牵连,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所以诗人引贾谊为同调。“一为迁客去长沙”,就是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也含有他的自我辩白之意。但政治上的打击,并没有使诗人忘怀国事。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长安”,这里有对往事的回忆,有对国运的关切和对朝廷的眷恋。然而,长安万里迢迢,对迁谪之人来说十分遥远,充满了隔膜。望而不见,诗人不免感到惆怅。听到黄鹤楼上吹奏《梅花落》的笛声,他感到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
14、在这座亭子的入口正门上,挂着一块写有“搁笔亭”字样的匾额。在入口处的亭柱上,还写有一副对联:
15、李白的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意思直白具体,老朋友在美丽的三月去了扬州,怎么美丽?柳絮如烟、繁花似锦。崔颢的第二句“此地空余黄鹤楼”,只说空荡荡的黄鹤楼孤寂地耸立在那里,昔人早已杳无音信。当然比明知朋友去了扬州,而且可以去看望,朋友也可以回来,要渺茫朦胧,深远丰富。
16、事实上,李白送孟浩然时是公元730年,才30岁,刚出川不久,而崔颢生于公元70卒于754年,题诗黄鹤楼又不知具体时间,因此李诗未必一定写在崔诗之后,不过这对本文主旨并不重要。
17、李白登黄鹤楼的三首诗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黄鹤楼》、《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例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登黄鹤楼的三首诗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黄鹤楼》、《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例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写过的与黄鹤楼有关的诗很多,下面列举几首:
18、梦党凝边塌,舟行或千里。
19、纠错:武皇开边意未已一句出自杜甫的《兵车行》: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汉皇重色思倾国一句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李白关于黄鹤楼的诗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闻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听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20、因为崔颢《黄鹤楼》的全诗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看李白上边的《登金陵凤凰台》,与之多么相似!
六、李白黄鹤楼诗
1、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仍然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
2、“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是诗中颔联。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是人非、鹤去楼空。人们留下什么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她不是别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烂也割舍不断的绵绵乡恋、悠悠乡情。本句具有一种普遍包举的意味,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因而成为深值关注和反复品味的名句。
3、其实,在《全唐诗》就有李白唯一一首黄鹤楼诗——《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这首诗读来逸兴遄飞,豪情狂放,酣畅无比,但却如此冷门,着实令人费解。且欣赏李白的这首黄鹤楼之作:
4、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
5、楚思渺茫去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秋。
6、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7、亲爱的(不好意思我叫谁都这样)你并不需要读李白所有的作品,那样太多也没什么意义,除非你专门研究这个我可以介绍一些李白的经典作品给你:蜀道难独坐敬亭山将进酒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行路难三首登金陵凤凰台关山月望天门山长干行送友人玉阶怨早发白帝城静夜思梦游天姥吟留别子夜吴歌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峨眉山月歌望庐山瀑布赠孟浩然赠汪伦把酒问月亲爱的你可以收集一下,并看一下鉴赏。。
8、《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据说是李白题黄鹤楼唯一的一首诗。《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李白(唐)黄鹤高楼已捶碎,黄鹤仙人无所依。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神明太守再雕饰,新图粉壁还芳菲。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君平帘下谁家子,云是辽东丁令威。作诗调我惊逸兴,白云绕笔窗前飞。待取明朝酒醒罢,与君烂漫寻春晖。注释:据野史,李白初次登临黄鹤楼时豪情万丈,正欲作诗以赋,恰好看到壁上崔颢所题的《黄鹤楼》。李白为之折服,随口叹吟四句打油诗: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9、待取明朝酒醒罢,与君烂漫寻春晖。
10、黄鹤楼中听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11、整首诗想象奇特浪漫,风格奔放狂荡,酣畅淋漓,读之令人大呼痛快!虽不如崔颢《黄鹤楼》境界格调之高,但这般狂态却也令人读来痛快无比!但后世文人却质疑这首诗并非李白所作,而是唐末无名文人伪作!
12、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该走的,还是走了。你就这样走了,把我的思念和牵挂都带走了。我的泪水掉落在江水里,随着江水的波浪,去追寻你的踪影。唯见长江天际流,终于看不到你的一丝一毫了。帆也好,影也罢,没有了,全都没有了。从此以后,每当看到江水,我就想到,曾经在江边送你走,我就想到你,我就想到和你相处的一点一滴。想到这些,我的泪水掉进了江水里。我是多么希望,现在就去追你。但是,我没有去。就让江水带着我的泪水,陪伴着你前行。
13、李白写完,搁下笔后怅然而去。
14、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李白
15、读这两首诗,可以读出一种不服输的精神。你写得好,我偏要再写一首,和你比比高低。
16、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望黄鹤楼李白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槌碎黄鹤楼
17、白话译文:雪花点缀着翠云裘衣,正当冬季,我在黄鹤楼携酒送你。你马上就要像黄鹤一样振奋玉羽,西飞到长安城——帝王州去。
18、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19、写完鹦鹉,李白极目远望,开始写景:
20、江夏送友人 李白
1、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2、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3、此外,这首诗还好在其独特的艺术结构。诗写听笛之感,却并没按闻笛生情的顺序去写,而是先有情而后闻笛。前半捕捉了“西望”的典型动作加以描写,传神地表达了怀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见”的愁苦。后半部分才点出闻笛,从笛声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苍凉景象,借景抒情,使前后情景相生,妙合无垠。
4、远远望去,鹦鹉洲上,花团锦簇,水气缭绕,那嫩绿的兰叶在微风中摇曳生姿,令人陶醉而感受到春天的温暖。
5、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6、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游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7、坐在黄鹤楼中,听着耳边传来《梅花落》笛曲,感觉江城五月梅花满天飘落。梅花虽美,可却是是寒冬开放的,江城五月落梅不免给人以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是诗人冷落心情的写照。
8、这是三幅连成的长卷绣像画,再现了历代文人墨客来黄鹤楼吟诗作赋的情景,上面分别画着唐宋时期13位著名诗人的形象和他们为黄鹤楼所做的诗句。
9、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
10、说起李白的打油诗,你一准儿想到那首《题黄鹤楼》: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话说李白来到黄鹤楼,游目骋怀之际,诗兴大发,准备即兴来一首“黄鹤楼诗”。不料,墙上已有题诗,那是崔颢的《黄鹤楼》,被后世称为“七律第一”的千秋绝唱。李白读后,顿觉气短,不敢再题,于是搁笔,并在旁边写下这首打油诗。
11、他曾在此处送别了他一生中最为钦佩的大诗人孟浩然。“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前两句意境浪漫绝美,后两句境界全开,飘逸灵动,全无一般送别诗的伤感,妙绝千古。
12、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13、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
14、这些诗文分别被刻写在当时黄鹤楼的门柱、大厅和墙壁上。不过,后来这些古老的墨宝都在黄鹤楼被毁时一起被毁,但这些诗歌却被人们记录在古籍中,一直流传。
15、早已破烂不堪的黄鹤矶头,我的老朋友有没有来过?我眼前满目是苍凉的旧江山,又平添了无尽的绵绵新愁。想要买上桂花,带着美酒一同去水上泛舟逍遥一番。但却没有了少年时那种豪迈的意气。
16、凤无琅玕实,何以赠远游。裴回相顾影,泪下汉江流。
17、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18、从《李太白集》里,我们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间有着不少赠答诗。在《赠孟浩然》中,李白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可见李白对孟浩然是多么敬佩,两人的情谊是多么深厚。
19、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0、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1、“李白搁笔”的故事不知真假,但是,李白仿写了《登金陵凤凰台》《鹦鹉洲》,可见他对《黄鹤楼》的喜爱是毋庸置疑的。
- 上一篇:123句孝顺父母的感悟心得(精选孝顺父母的作文)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8502℃排比句例子大全【文案整理39句】
- 2264℃千里送鹅毛打三个数字【文案整理45句】
- 1465℃春娇与志明歌词含义【文案整理40句】
- 1427℃描写雨下得很大的句子【文案整理106句】
- 758℃排比句构成与表达效果【文案整理40句】
- 743℃从此再无母亲【文案整理24句】
- 722℃赞美老师的句子夸张句【文案整理33句】
- 637℃曾国藩家训全文及翻译【文案整理19句】
- 631℃描写星河璀璨的诗句【文案整理43句】
- 558℃关于梦想的事例反面【文案整理68句】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