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130句关于咏物的古诗(精选咏物言志的古诗)
admin 2023-11-30 11:32:10 文案短句 ℃一、咏物的古诗
1、渥洼②奇骨本难求,况是豪家重紫骝。
2、(诗艺花蹊)平仄基础不讲,只讲成诗的三个过程,掌握后诗词创作再无奥秘
3、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
4、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5、C.“恨血凝碧”典出《庄子》中“苌弘化碧”,后代常将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所洒之血称为“碧血”。
6、敬请关注醉月诗苑ylpxzysy,投稿邮箱1451057278@qq.com
7、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
8、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9、(3)请从梅的形象、描写手法和思想情感等三方面,比较本词与辛弃疾青年时期词作《生查子•重叶梅》的不同之处。
10、(一作:千锤万击出深山/千鎚万击出深山)
11、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12、B.颔联写诗人看到朋友赠礼后内心非常欣喜,很想去观赏生长碧竹的巴山冰雪美景。
13、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14、古诗的事物形象鉴赏60题
15、(1)本诗前八句是从哪些角度塑造鹰的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16、(2)本诗是一首咏海棠的佳作,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表现海棠的神韵的。
17、花态颊分桃蕊淡,韵情玉立鹤姿娇。
18、温厚道,品沧桑。一壶玉液话康庄。
19、(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0、(注)①刘克庄:南宋末爱国词人,②随阳:跟着太阳运行,指候鸟依季节而迁徙。避地:迁地以避灾祸。
二、咏物言志的古诗
1、B.四句写竹林小径所见,笋尖上挂着露珠,竹根快被青苔遮住,环境十分幽雅。
2、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不学蒲柳凋,贞心尝自保。
3、B.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4、风雨将春天送走了,飞雪又把春光迎来。正是悬崖结下百丈冰柱的时节,但仍然有花枝俏丽竞放。
5、谢旧蕴新衣渐落,秋江回首正斜阳。
6、B.“鸡散台空”三句用炀帝营造“斗鸡台”“放萤院”的典故,表达作者对汉人天子故去的惋惜。
7、天机雪锦织鲛绡①,艳朵亭亭倚画桥。
8、无限野花开不得,半山寒色与春争。
9、咏物,物我合一最最佳境界,无非是借物来寄托自己的情操、节抱、情绪和感慨耳。
10、精确的写出所吟咏之物的特性、特征、神态,是咏物的基础。精确描状、刻画物之特性、特征、形态、神态,对咏物诗词来说通常是必不可少的。没有精准的特性描状,说桃也可言杏,咏梅也可移做吟竹,这还能称得上是诗吗?
11、(注)宋淳化二年(991年),王禹偁因徐铉雪诬,抗疏论道来为其辩解,结果受到小人的讥谤,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作此诗。
12、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13、上阕写杨花之若即若离,下阕转而着重一个“惜”字,惜杨花飞尽、春光将逝、雨过无踪、一池萍碎!上阕一句“无人惜从教坠”延伸至此便是说不尽的惜花惜春。一句“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又来惊艳妙笔,咏物抒情,物已无踪,而情已极深。
14、(3)“今朝无限思”表明作者内心有着复杂的情感。请结合整首诗,简要分析这“无限思”中包含了哪些具体情感?(答出3点即可)
15、直气森森耻屈盘,铁衣生涩紫鳞干。
16、每居一角常添景,岂是千佳独媚春。
17、B.诗人在第三句中笔锋一转,揭示野竹虽然气概凌云却不被欣赏的凄凉境遇。
18、向烛仍分焰,投书更有情。
19、这首诗的第一句还是很不错的,语言流畅自然,在直接点题的同时,又将柳拟人化,写出了它的多情与美丽。
20、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竹石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三、关于咏物的古诗
1、C.袁诗前两句是说苔花在没有日光的夜晚也努力展现自己,突出了它不畏艰难的精神。
2、(2)说说作者在颈联“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中表达了哪些情感内容。
3、久待东皇出锦闱,春来十里韵菲菲。
4、C.朦胧月光映照飘落的梅花,皎洁的白雪衬托着花瓣,诗歌善于以环境写物。
5、世上人们对待花和叶的态度不一样,把花栽在铜盆中,花叶只能落在土里化为尘土。
6、(诗艺花蹊)修改参赛诗作品案例示范,探讨提高写诗质量
7、满怀虚谷腰犹直,久涴淄泥节未殇。
8、1)精准刻画,仿佛形容,不即不离
9、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10、咏物诗既要托物伸意,要有所寄托,就要充分表达自己所寄托的思想感情。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然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
11、A.两首诗同写牡丹,但一“惜”一“赞”,情感态度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12、挥镰若转月,拂水生连珠。
13、(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4、托物言志诗.《石灰吟》,七绝,一首托物言志诗.此诗因反映了诗人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而脍炙人口、.元·王冕《墨梅》宋居简的《墨梅》都是托物言志的古诗.《马诗》是中唐诗人李贺所作的一组五言绝句,共二十三首.诗歌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
15、万里飞霜,千林落木,寒艳不招春妒。枫冷吴江,独客又吟愁句。正船舣、流水孤村,似花绕、斜阳归路。甚荒沟、一片凄凉,载情不去载愁去。长安谁问倦旅。羞见衰颜借酒,飘零如许。谩倚新妆,不入洛阳花谱。为回风、起舞尊前,尽化作、断霞千缕。记阴阴、绿遍江南,夜窗听暗雨。
16、(2)全诗以“秋柳”为题,却通篇不见一个“柳”字,表现出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请对此作简要赏析。
17、三梁②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18、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完成各题。
19、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20、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四、咏物的古诗有哪些
1、C.六句中“耻”“羞”二字沉重且有分量,表现出竹子无人同情的抑郁伤感。
2、为探梅魁策蹇驴,竹梢疏处见清㿑。
3、在古人遗留下来的咏物诗中,单纯描状歌物的篇什相当罕见。吟咏之物,作为审美客体,往往带有作者强烈的主体意识,物与情交汇一处,物和我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情物交融的艺术境界。
4、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②阿姥家。
5、映水光难定,凌虚体自轻。
6、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7、C.嗜钱如命、不择手段聚敛财富是要不得的,前车之鉴,人们应该吸取教训。
8、(诗艺花蹊)质疑绝律诗中的“挤韵”与“撞韵”
9、不辞朔漠卧黄沙,曾赴瑶池王母家。祁北千年承汉露,肃南一夕沐朝霞。艳倾翡翠姿多彩,奇壮庭阿景更华。绝调凉州歌未尽,夜光酒美响琵琶。
10、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版本二)
11、A.“寒事”“初霜”点明深秋的时令特点,交代了“刈渚蒲”农事活动的背景。
12、杨柳古来就是离愁别绪的有力寄托,“扬子江头杨柳风,杨花愁杀渡江人”等等的名句无不由此而浮现于读者的脑海中。
13、陶情冶性真滋味,自此诗心未敢忘。
14、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15、最是可怜舟上客,几经身瘦梦难成。
16、点点红衣拾翠丘,雪芽啜罢欲何求?
17、初开郢客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
18、C.颈联用了“鸟”和“猿”两个意象,从多层面立体的视角展示云的万千姿态和丰富的情趣。
19、(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0、坡坡遍种赞无差,历久行销闻迩遐。
五、咏物的古诗
1、(注)①仙人掌:陕西华山之中峰曰莲花峰,其东峰曰仙人掌。②倾盖:指途中相遇,停车交谈,双方车盖往一起倾斜。③湘皋佩解:郑交甫遇见江水女神得赠玉佩。
2、寂寞。家山何在?雪后园林,水边楼阁。瑶池旧约,鳞鸿(2)更仗谁托?粉蝶儿只解,寻桃觅柳,开遍南枝未觉。但伤心冷落黄昏,数声画角。
3、天色已晚,寂静的树林中黄鹂鸟最先归来,春色尚早,杏花在陡峭的春寒中独自绽放,却没有蜂飞蝶舞。
4、A.首联先写繁华的弹弦与歌舞景象,以动衬静,表明诗人宁愿在安静的环境中与牡丹相厮守,表现出诗人对牡丹的用情之真切。
5、这也就是说写咏物诗词要做到“不即不离”、“不粘不脱”。不即就是说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滞于物),不离就是切合所咏之物的特点(曲尽其妙)。不粘就是刻画上形容仿佛,内容上不紧贴住物件不放;不脱就是刻画上非此物不是,内容上不脱开所咏之物信马由缰而行远。古人激赏林和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就是因为作者充分体察了梅花的形态特点,通过月下水边的梅枝横斜的侧影,写出它凛然冰清的神态与品格。
6、渐新痕悬柳,澹彩穿花,依约破初暝。便有团圆意,深深拜,相逢谁在香径。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千古盈亏休问。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太液池犹在,凄凉处、何人重赋清景。故山夜永。试待他、窥户端正。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
7、(2)这首诗颈联两句都用了典故,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8、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嫩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是那二月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神奇的剪刀。
9、A.首联以乐景衬哀情,写春回大地,一枝红杏伸出墙头,见到如此美景本应该欣喜激动,而诗人面对如此美景却感到忧愁。
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11、(2)下列同为咏蝉诗,与本诗的情感最接近的一项是
12、黄菊来登坡岭遍黄金,浅深稠疏爱煞人。闲采一支聊寄远,幽怀别后亦常春。
13、A.4B.5C.6D.8
14、不但人间弃,形容都损伤。
15、碧天向晚,远云开、疑是江南山色。渺渺孤鸿残照外,独上高城望极。鸡散台空,萤沉苑废,龙去沟无迹。英雄安在?千秋恨血凝碧。
16、此草最可珍,何必贵龙须。
17、A.虞诗的前两句,从萤火虫的发光之态和飞翔之形两个角度写出了它纤弱的特点。
18、履迹乱痕频扰梦,明花清馥满沾衣。
19、(2)概括后六句诗人的情感。
20、写物自然要有所形象突出,在这首诗中,牛倌也是紧紧抓住了杨柳妩媚多姿、柔情似水的一面,首先在一二句中就完成了临摹。
六、咏物的古诗
1、形似茧,馥如茴,饮丹蝴蝶逐双飞。
2、A.垂委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3、不羡华芳留宿露,只凭馥郁慰知音。
4、A.首联写诗人为寻梅而“策蹇驴”,于“竹梢疏处”寻得心仪之梅。
5、首句:绊惹春风别有情,
6、2021年12月份诗词小辑
7、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
8、无时恋月冷苍茫,懒赏朝阳破晓霜。伴旅流云千里远,闻途花草九天香。稍栖篱畔惊弦急,岂忍寒汀暮雨狂。缀点江河游碧落,青山无处不家乡。
9、高存襟抱于平寇,匣里霜锋夜夜鸣。
10、2022年1月份诗词小辑
11、红颜欺不得,委曲能出尘。
12、《咏柳》贺知章〔唐代〕
13、D.颈联下句化用喜鹊为牛郎织女在银河上架桥的传说,表达仕途多舛、思念家人的悲苦。
14、B.诗中对荷花的描写运用了比喻衬托、比拟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15、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①看秋风。
16、生狞④弄影风随起,躞蹀⑤冲尘汗满沟。
17、A.词的上阙咏桂花,托物言志,借桂花的美丽浓香表现了自己高洁脱俗的高尚节操。
18、无梦不随流水去,有香只在此山中。
19、这种写法的特点,是咏物中穿插感情变化,故时空交替正好有助于此。它往往是以时间线索为主,穿插空间线索,最后达到咏物、叙事、抒情的目的。
20、《竹石》郑燮〔清代〕
1、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霜月定相知,先识春风面。主人情意深,不管江妃(1)怨。折我最繁枝,还许冰壶荐。
2、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3、C.尾联虚写,从眼前的杏花联想到往年在京城长安看到的千万树红杏,如濛濛烟霞笼罩着神州,诗人借此象征唐朝末年的黑暗、动荡不安的现实。
4、油菜花季乡村行一沐春情遍地花,行云天际影重加。平畴似海翻金浪,墟落浮舟泊水涯。飘过香风山野醉,流连美景夕阳斜。
5、(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6、C.缭绕晴空似雪飞,悠扬不肯着尘泥。﹣﹣宋•朱淑真《柳絮》
7、(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8、风经叶底千年去,影落杯中二贵临。
9、为何要咏物?不要说你写咏物诗词只是单纯为咏物而咏物,如果这样,那毫无意义。其实每个人在准备写一首咏物诗词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感情在,否则你为何要咏他呢?或赞美,或贬斥,或寄托,或感兴,总是有个理由的。写好写差,采用何种方式写作那是另一回事。因此,要咏物,就要把你内心最“触动”的一面充分体现出来,否则为咏物而咏物,有何意思?
10、(2)颈联“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译为“天色已晚,寂静的树林中黄鹂鸟最先归来,春色尚早,杏花在陡峭的春寒中独自绽放,却没有蜂飞蝶舞”,从这句“莺先到”“蝶未游”可以看出此时的杏花只有黄鹂鸟陪伴,而花朵已经绽开却没有蝴蝶起舞,写出了凌寒独开的杏花的孤独;再结合本诗的写作背景“此诗是吴融遭贬后离开长安途中所作”,可知颈联不仅在写杏花的孤独,更融入了作者情感,从而表达了作者被贬后四处漂泊的孤苦无依以及孤独寂寞的情感。
- 上一篇:102句和明月有关的诗句(精选关于明月与故乡的诗句5句)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