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曾国藩的家书中的经典【文案整理72句】
admin 2023-03-05 12:15:48 文案短句 ℃曾国藩的家书中的经典
1、第在十八家中,除杜甫外,入选的诗篇均选取其一种或数种诗体,不求众体兼备,以突出重点,标志其主要成就。
2、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3、《曾国藩家书—中华经典藏书(精装珍藏本)》(修身、处世、齐家、治国必读经典!)(曾国藩的家书中的经典)。
4、◆人生有可为之事,也有不可为之事。可为之事,当尽力为之,此谓尽性;不可为之事,当尽心从之,此谓知命。
5、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他一生严于治军、治家,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显赫(治理湘军、洋务运动)和最有争议的人物(天津教案、镇压太平天国)。作为汉族人,他能在满清的统治下官至一品,同时言、行、德又为后人所传颂。因此,作为这样一个影响深远的人物,他的思想和学识都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其中《曾国藩家书》作为其代表作,与《傅雷家书》、《一生忠告》并称三大家书。《曾国藩家书》分为修身篇、劝学篇、治家篇、理财篇、交友篇、为政篇及用人篇。
6、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7、反思 总是着急看其它书的原因,我觉得是选书之时不够慎重,经过反复选择买下的书,自然不会轻易放弃。
8、劝学篇中:“盖世人读书,第一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敢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9、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10、这句话出自清代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只要有着坚定的志向,连金石都能够裂开,谁还能够抵御得住呢?
11、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 何必择
12、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13、◆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为文不求传,譬如饮酒不醉,陶然有余欢,中含不尽意,欲辨已忘言。
14、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位人物,其所着的《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尽管曾氏着作留传下来的太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15、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16、做人要有倔强之气:古来豪杰,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惟数万人困于坚城之下,最易暗销锐气。弟能养数万人之刚气而久不销损,此是过人之处,更宜从此加功。
17、由于曾国藩此后自带兵必遭败绩,因此他避开了安庆和天京的两场大战的前线,但在书信中依然可以看到他对九弟困守前敌的殷殷关切之情。曾国藩的家书对于我们了解太平天国那一段的历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该多读一读。
18、曾国藩的经世致用之学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学问源泉。若能善学善用,则对我们来说将是受用无穷的。
19、第九节,从信中可以看出,曾国藩对于此人有所风闻,所以,让家人打听此人,可见其关心故乡政治清明。
20、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21、 物穷则变,救浮华者莫如质。积翫之后,振之以猛,意在斯乎!
22、出自清·曾国藩《曾国藩家书》。所有事情都有着最困难的时候,能够挺得过去,便会取得成功,成为胜利者。
23、《冰鉴》为读者打造一条走近曾国藩的智慧之道,感受他独到的识人、用人策略。《冰鉴》与《挺经》皆是曾国藩吐尽毕生的心血于临终前写成的“压案之作”。
24、轻财足以聚人,侓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曾国藩
25、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26、决不可存苟且心,决不可做偷薄事,决不可学轻狂态,决不可做惫赖人。
27、第在用人方面。曾国藩在平定太平天国之时,凡是自己亲自带领打的仗,是“屡败屡战”,而凡是他手下大将打的仗多数都是胜利的。石达开曾经评判曾国藩:“虽不善战,而能识拔贤将,规划周密,起事以来未曾闻也。”曾所编《冰鉴》即是观人识人之书。
28、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
29、胸襟广大,宜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
30、有必不可行之事,不必妄自轻营。有必不可劝之人,不必多费唇舌。
31、◆轻财足以聚人,侓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32、◆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33、谚云吃一暂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明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戡恭然自馁也。
34、点评:曾国藩说,喜欢讽刺批评别人短处的人,属于骄傲的人。谚语说:“富家子弟多骄,贵家子弟多傲。”不是一定要锦衣玉食,动手打人,才叫骄傲。就是自己感到得志,感到满意,没有畏忌,开口议人短长,便叫极度骄傲。
35、没有文化和道德修养的人,即使披金戴银,拥有万贯家财,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动物而已。因为人毕竟是靠感情维系的动物,没有感情与禽兽无异。
36、◆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37、男目下光景渐窘,恰有俸银接续,冬下又望外官例寄炭资。今年尚可勉强支持,至明年则更难筹画。借钱之难,京城与家乡相仿,但不勒追强逼耳。前次寄信回家,言添梓坪借项内,松轩叔兄弟实代出钱四十千,男可寄银回家完清此项。近因完彭山屺项,又移徙房屋,用钱日多,恐难再付银回家。
38、白岩松评价:“曾国藩暴露了中国人最复杂的人性。”
39、间,数十寒署,仅须臾耳; 大地数万里无有纪
40、身体虽弱,却不过于爱惜;精神越是用还越精神;阳气越提越盛;每天做事越多,晚上睡觉时越快活。如果存一个爱惜精神的念头,想进又想退,奄奄没有中气,决难成事。
41、曾国藩作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这本家书恰是曾国藩一生主要的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
42、不要太过爱惜自己:身体虽弱,却不过于爱惜;精神越是用还越精神;阳气越提越盛;每天做事越多,晚上睡觉时越快活。如果存一个爱惜精神的念头,想进又想退,奄奄没有中气,决难成事。
43、千古圣贤豪杰,既奸雄欲有立志者,不外乎一个“勤”字。——曾国藩
44、第七节,总体介绍天下的大事。广东之事,黄河之事,知当时天下之动荡。
45、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46、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47、◆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
48、信算命,信风水,皆妄念所致。读书明理人以义命自安,便不信也。
49、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
50、①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②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③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④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⑤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⑥凡成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人谋居半,天意居半。——曾国藩
51、曾国藩重视养身益寿之道,在许多书信中提到“谨守父亲保身之训”,“节劳、节欲、节饮食”,正是由于他对养生之道的重视,才有了强健的体魄,使在身体上能够保证其南征北战和几十年担当国家栋梁之大任。
52、出自清·曾国藩《曾国藩家书》。选择朋友是人生的第一要事,应选志向远大的人作为朋友。
53、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一会,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锁。
54、是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它因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
55、《曾国藩家训》书根据曾国藩的家训、家书等史料编辑加工而成,从为人处事、从政治军、谨守家风、保养身心几个方面分类,并进行了详细的注释、翻译、评析。曾国藩,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56、曾国藩在家书中反复提到勤勉、谦恭、恒心、坚韧与自我反省。注重进德修业,戒除夜郎自大、恃才傲物与牢骚满腹。咸丰年间,九弟沅甫曾在信中说到自己“意趣不在此,则兴会索然”,他在回信中告诫说“此却大不可。
57、点评:曾国藩说,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自柔出,柔能克刚。曾国藩“刚柔”功法到家,在自己鼎盛之时,看到“刚”性太强,便以柔掩之,并强调刚强与刚愎的不同,并把这一点恰到好处地用到为人处世之中。他认为处世不应求全、求圆、求满,这就是“抱残守缺”。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点,一味追求大获全胜,功德圆满;可是一旦大获全胜或者功德圆满,凶险和灾祸也就随之降临了。
58、 隘路打胜仗,全在头敌。若头敌站脚不住,后面虽有好手,亦被挤退。
59、我们这些人读书,只为了两件事:一是修进德行,讲求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办法,以求不愧此生;一是修行学业,练习记诵词章的方法,以求能自强自立。
60、◆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有所为有所利而成者居半,有所既有所逼而成者居半。
61、◆凡事皆贵专。求师不专,则受益也不入;求友不专,而博爱而不亲。心有所专宗,而博观他途,以扩其识,亦无不可。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此炫彼夺,而大不可。
62、◆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63、但就是这样一个不折不扣的“笨小孩”,最终靠着后天的努力克服了懒惰和平庸,成为“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成为“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样本典范,最终实现了从“愚钝少年”到“半个圣人”的人生逆袭。
64、天下事当于大处著眼,小处下手——曾国藩《致吴竹书》
65、◆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66、日前,在大班家长讲座上,西津小学汪宁老师的讲座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资料既通俗易懂又富有内涵,结合她二十多年的教育经验解读了“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从而顺利实现幼小衔接、帮忙孩子平稳过度。其中对家长的言传身教进行了风趣幽默又一语中的的讲评,指出了家长的引导对孩子的学习成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家庭氛围的耳濡目染、习惯的力量、品质的培养、身教胜过说教。
67、点评:曾国藩在沅甫九弟的书信中说:长傲、多言两个弊病,以前的世卿大夫的兴与衰,以及近来官场祸、福的原因,未尝不是看这两个关键。
68、终于读完《曾国藩家书》颇有感触。其实,很喜欢曾国藩这个人,以及他的好家风,甚至对湖湘人也格外敬佩。他们家的家风和我们李家的家风是很相像的,而且他的家训,和爸爸对我的谆谆教诲如出一辙。
69、其次,在治学方面讲究“专恒”,曾文正公说:“用功譬如掘井,多掘数井而不及泉,不如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在读经史方面,他教育子弟:“要计划好,每天至少读二十页,不必穷尽经义,避免两天打渔三天晒网的情况,有的人甚至一生也未能读完十三经。”教育子弟用功读完经书。他还说:“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70、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71、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
- 上一篇:治家格言全文多少字【文案整理21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