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108句曾子杀猪文言文翻译及注释(精选曾子杀猪文言文翻译)

admin 2023-12-11 07:58:50 文案短句

一、曾子杀猪

1、曾子的妻子从集市回来时,还没跨进家门就听见院子里捉猪的声音。她进门一看,原来是曾子正准备杀猪给儿子做好吃的东西。她急忙上前拦住丈大,说道:“家里只养了这几头猪,都是逢年过节时才杀的。你怎么拿我哄孩子的话当真呢?”曾子说:“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谎的。他们年幼无知,经常从父母那里学习知识,听取教诲。如果我们现在说一些欺骗他的话,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骗别人。虽然做母亲的一时能哄得过孩子,但是过后他知道受了骗,就不会再相信妈妈的话。这样一来,你就很难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地帮助曾子杀猪去毛、剔骨切肉。没过多久,曾子的妻子就为儿子做好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2、曾参听了这话,很严肃地说:“小孩子可不能随便跟她开玩笑啊,更不能骗他。因为小孩子还没有思考和判断问题的能力,他们遇见什么事情都是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导。现在你这样欺骗他,是让他学会了欺骗啊!如果当母亲的欺骗儿子,做儿子的以后就不会再相信母亲了。你这可不是什么好的教育儿子的方法啊!"

3、曾子杀猪该文主要讲述了曾子的妻子因孩子在集市哭闹便许诺孩子回家杀猪,于是曾子回家把猪杀了的故事,表达了做人要诚实守信的道理。

4、⑺非与戏:不可同……开玩笑

5、原文: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汝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遂烹彘也。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子女将来的成长起很大的作用,所以有见识的家长在孩子面前处处以身作则,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曾子这样做完全是正确的,他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别看杀了一头猪,眼前利益受损,但从教育子女的长远利益看,大有好处。

6、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7、曾子妻哄小孩时随口答应儿子要杀猪给他吃, 事后,曾子为了实现这个承诺真的杀了猪。“曾子杀彘”是则家喻户晓的故事, 通俗而深刻地阐明了父母一旦有所承诺,就一定要守信兑现的道理。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

8、曾子杀猪是一则典故,并非出自成语故事,而是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说六》。(原文)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9、曾子杀猪体现了言而有信,诚实待人的家风。《曾子杀猪》是一篇古文,讲述了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同时这个故事也教育成人,自己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待人要真诚,不能欺骗别人,否则会将自己的子女教育成一个待人不真诚的人。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子女将来的成长起很大的作用,所以有见识的家长在孩子面前处处以身作则,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曾子杀猪而示诚信于幼子,成为“言传身教”的典范,曾子事亲以孝,教子以诚,为曾氏家风奠定了基调和底色,曾氏家族虽历经沧桑变迁,但后裔一直秉承弘扬着曾子的家风家教。

10、曾子具有强烈的教育意识,是教育的有心人。

11、孩子一整天都待在家里等妈妈回来,村子里的小伙伴来找他玩,他都拒绝了。他靠在墙根下一边晒太阳一边想像着猪肉的味道,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12、“曾子杀猪”这则寓言故事告诫人们,父母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做父母的要言行一致,不能信口开河。曾子为了不失信于小孩,就真的把猪杀了煮给孩子吃,目的在于用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去教育、影响后代。

13、曾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今属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生于公元前505年(周敬王十五年,鲁定公五年),死于公元前435年(周考王五年,鲁悼公三十二年),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

14、“我们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是极微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大极长久的影响;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样,水性很柔,一点点人力便可以把它引导入他途,使河流的方向根本改变,从根源上这么引导一下,河流就有不同的趋向,最后就流到十分遥远的地方去了。”

15、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的教育孩子方法。”于是曾子把猪给杀了,煮了之后把猪让孩子吃掉了。

16、据记载,曾子这个人向来是严于律己,言行谨慎,平时很注重个人修养。在《论语.学而篇》中,就曾记载了他进行修养的方法和原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7、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哭着跟着她。他的母亲(骗他)说:“你回去,等一会(娘)回来给你杀猪(吃)。”孩子信以为真,一边欢天喜地地跑回家,一边喊着:“有肉吃了,有肉吃了。”

18、妻子到集市后回来了,曾子就要抓住一头猪把它杀了,妻子制止他说:“刚才只不过是与小孩子闹着玩儿罢了。”

19、(博古通今)曾子“杀猪教子”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20、妻子说:“我只不过是骗骗孩子,和小孩子说话何必当真呢?”

二、曾子杀猪文言文翻译

1、曾子说:“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谎的。他们年幼无知,经常从父母那里学习知识,听取教诲。如果我们现在说一些欺骗他的话,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骗别人。虽然做母亲的一时能哄得过孩子,但是过后他知道受了骗,就不会再相信妈妈的话。

2、孩子年龄越小,就越是崇拜父母。在他们看来,父母的言行举止,都是最标准的思想和行为规范。在孩子心目中,父亲是最好的父亲,母亲是最好的母亲。如何对待人,如何对待事,都要以父母为榜样。

3、这话倒也灵验。她儿子一听,立即安静下来,乖乖地望着妈妈一个人远去。

4、曾子毫不思索地回答:“杀猪”。

5、一天,妻子去集市买东西,可儿子也要去,妻子只好哄他,回来杀猪吃,结果妻子不守信用,曾子告诉妻子要以身作则,诚实守信,儿子才有出息,妻子明白后,便去煮水,月光下,一家人其乐融融。

6、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已,曾子妻许诺孩子回来后杀猪给他吃。曾子妻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于是曾子把猪杀了。

7、曾子的夫人去赶集,她的孩子哭着非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待着,一会儿我回来给你杀猪吃。”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回来,就看见曾子要捉猪去杀。

8、“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

9、孩子不大,集市离家又远,带着他很不方便。因此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回去在家等着,我买了东西一会儿就回来。你不是爱吃酱汁烧的蹄子、猪肠炖的汤吗?我回来以后杀了猪就给你做。”

10、如今你欺骗他,是教他学会欺骗。母亲欺骗儿子,做儿子的就不会相信自己的母亲,这不是把孩子教育好该用的办法。”于是就杀了猪把它煮了。

11、“我知道,你是跟儿子说着玩的,实际上并不打算真的要杀猪。可是,你想没想过,小孩子还不大懂事,只会跟着父母的样子去学,去做。今天,你说了话不算数,答应了的事不去做,哄骗了孩子,这实际上就等于是在教孩子讲假话,骗人。做母亲的欺骗儿子,儿子会觉得母亲的话不可信,以后再教育,他也就难以相信你的话了。这样做,怎么能把孩子教育好呢?”

12、小儿子一听说要吃炖肉,立刻就止住了哭声,认真地问道:“这是真的吗?”

13、⑹特与婴儿戏耳:只不过与小孩子开个玩笑罢了。特……耳:不过……罢了。特:不过,只是。耳:同“尔”,罢了。

14、孔子去世后,曾子参聚徒讲学,有不少弟子,相传他就是儒家子思、孟子一派的创始人。曾参在孔门弟子的地位原本不太高,不入孔门十哲之列,直到颜渊配享孔子后才升为十哲之一。

15、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回家,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马上要捉猪杀猪。他的妻子阻止他说:“不过是和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妻子),小孩是不能和他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等着父母去教他,听从父母亲的教导。今天你欺骗孩子,就是在教他欺骗别人。母亲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成为正人君子的方法。

16、《曾子杀猪》的启示: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子女将来的成长起很大的作用,所以有见识的家长在孩子面前处处以身作则,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曾子这样做完全是正确的,他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别看杀了一头猪,眼前利益受损,但从教育子女的长远利益看,大有好处。

17、作者:曾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今山东临沂市平邑县南武城)。生于公元前505年(周敬王十五年,鲁定公五年),死于公元前435年(周考王五年,鲁悼公三十二年),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扩展资料原文:《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8、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子女将来的成长起很大的作用,家长在孩子面前就应该处处以身作则,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

19、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20、各位曾氏宗亲,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曾”,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曾家文化交流群”再点击“关注”即可加入全球曾家大家庭。

三、曾子杀猪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1、曾子这样做是完全正确的教育观念,他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教育孩子,做人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虽然杀了一头猪,眼前的利益受到损失,但从教育孩子的长远利益看,大有好处。

2、曾子认真地说:“对小孩子怎么能欺骗呢?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影响,我们说了不算数,孩子以后就不会听我们的话了”。他果真把猪杀了。曾子言传身以身作则教,为后世传颂。

3、相传,《梁甫吟》是曾子编撰。曾子(前505—前436年),姓曾,名参,字子舆,是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域(今山东嘉祥)人。曾子十六岁时拜孔子为师,勤奋好学,得孔子真传。曾子积极宣传懦家主张和儒家思想。孔子的孙子孔汲(子思子)师从曾子,后又传教孟子。可以说,曾子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儒学思想有发展和建树。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影响我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宝贵的意义和价值。曾参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与孔子。孟子、颜子(颜回)、子思并称“五大圣人”。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在山东省济宁市嘉样县南建有曾子庙、曾林(曾子墓)”。

4、曾子用言行告诉人们,为了做好一件事,哪怕对孩子,也应言而有信,诚实无诈,身教重于言教。

5、一个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毕,换上一身干净整洁的蓝布新衣,准备去集市买一些东西。她出了家门没走多远,儿子就哭喊着从身后撵了上来,吵着闹着要跟着去。孩子不大,集市离家又远,带着他很不方便。因此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回去在家等着,我买了东西一会儿就回来。你不是爱吃酱汁烧的蹄子、猪肠炖的汤吗?我回来以后杀了猪就给你做。”这话倒也灵验。她儿子一听,立即安静下来,乖乖地望着妈妈一个人远去。

6、傍晚,孩子远远地看见了妈妈回来了,他一边三步作两步的跑上前去迎接,一边喊着:“娘,娘快杀猪,快杀猪,我都快要馋死了。”

7、曾子说:“对孩子就更应该说到做到了,不然,这不是明摆着让孩子学着家长撒谎吗?大人都说话不算话,以后有什么资格教育孩子呢?”

8、曾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

9、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赶集,她的孩子哭着也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待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回来,就看见曾子要捉猪去杀。她就劝阻他说:“我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夫人)这可不能开玩笑啊!孩子不知道(你)在和他开玩笑。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在欺骗他,这就是教育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啊。”于是曾子把猪给杀了,煮了之后把猪给孩子吃掉了。

10、●航拍:台湾曾氏宗亲祭拜"南迁鼻祖"

11、⑼今子欺之:现在你欺骗他。今:现在。子:你,对对方的称呼。之,代词,指儿子。

12、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⑦。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⑧,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⑨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⑩。"

13、⑸(曾子欲捕彘杀)之:代词,指猪。

14、之:到反:通“返”,回来。止:制止“今子期之,是教子欺之”:今天你欺骗他,是在教他说谎。

15、一个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毕,换上一身干净整洁的蓝布新衣,准备去集市买一些东西。她出了家门没走多远,儿子就哭喊着从身后撵了上来,吵着闹着要跟着去。

16、虽然曾子的做法遭到一些人的嘲笑,但是他却教育出了诚实守信的孩子。曾子杀猪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他的人品一直为后代人所尊敬。

17、“童蒙养正,作圣之功。”要慎之又慎。

18、在《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篇中记载了曾参杀猪的故事。有一次,曾参的妻子要到市集去,他的儿子又哭又闹地要和母亲一起去。母亲说:“乖孩子,你先回家,等我从市集回来就给你杀猪吃。”孩子以为真,一路欢天喜地地跑回家了。

19、点击上边蓝色小字关注更多内容

20、●CCTV全国推崇:全国最大曾氏古祠.

四、曾子杀猪阅读题及答案三年级

1、曾子为了不失信于小孩,竟真的把猪杀了煮给孩子吃,目的在于用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去教育后代、影响后代。体现了儒家“言必信”的道德理念。但这不见得是韩非此则寓言的原意,韩非子的原意不过是宣扬他的重法守信的法制思想,要统治者制定严酷的法律,然后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于是就把猪杀掉煮了。

3、小孩子不仅在智力方面处于蒙昧状态,在道德方面同样也是处于蒙而无知的状态,是非、善恶、美丑分不清楚,辨别能力很差,容易受外界影响,特别是父母的影响。父母是孩子最早接触的成年人,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又是他们心目中最有威望、最值得信赖的人。父母说什么,孩子都笃信不疑;父母做什么,就学什么,毫不走样。

4、(原文)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5、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6、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这种教育方法是可取的。曾子的这种行为说明,成人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待人要真诚,不能欺骗别人,否则会将自己的子女教育成一个待人不真诚的人。

7、曾子的妻子从集市回来时,还没跨进家门就听见院子里捉猪的声音。她进门一看,原来是曾子正准备杀猪给儿子做好吃的东西。她急忙上前拦住丈夫,说道:“家里只养了这几头猪,都是逢年过节时才杀的。你怎么拿我哄孩子的话当真呢?”

8、(白话译文)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一边哭一边跟着她。他的母亲说:“你回去吧,等我回来时为你杀猪吃。”

9、《曾子杀猪》是一篇古文,讲述了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同时这个故事也教育成人,自己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待人要真诚,不能欺骗别人,否则会将自己的子女教育成一个待人不真诚的人。

10、《曾子杀猪》可以这样写感悟:诚信是做人做事的根本,因此虽妻子骗子,但曾子还是为子杀猪,为子作一个守信好榜样。

11、因之,曾子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曾参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12、这个故事,几千在中国流传,经久不衰,引人深思。

13、有一天,曾子的妻子忙完家务,准备要到街上去买东西。三四岁的小儿子,也要跟着去。母亲怕麻烦不让去,儿子没完没了地纠缠。实在没办法了,灵机一动,便哄他说:“听话,在家里玩。等我回来,我把咱家那口大猪杀了,给你炖肉吃。好吗?”

14、曾子的妻子说:“一头猪顶咱家两三个月的口粮呢,怎么能随随便便就杀猪呢?”

15、他的妻子听了之后很是惭愧,于是夫妇俩就将猪杀了。曾子杀猪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他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人品一直为后人传颂。

16、元至顺元年加封为宗圣公,到明世宗时改称为宗圣,地位仅次于复圣颜渊。曾子师从孔子,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孔子的孙子孔伋师从参公,又传授给孟子。

17、他们年幼无知,经常从父母那里学习知识,听取教诲。如果我们现在说一些欺骗他的话,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骗别人。虽然做母亲的一时能哄得过孩子,但是过后他知道受了骗,就不会再相信妈妈的话。这样一来,你就很难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

18、"曾子杀猪"是记录在《韩非子》中的一个故事。曾子,名参,字子舆,孔子弟子中的七十二贤之一。据说曾子的妻子有一天要去集市上,曾子的儿子跟在后面哭闹着非要去。她便对儿子说:"如果你听我的话回去,回来后给你杀猪吃。"儿子一听,便停止哭闹,乖乖回去了。曾子妻子从集市上回来,曾子便去猪圈里将猪逮出来要杀。他妻子制止他道:"哄小孩子的儿戏话,你怎么当真!"曾子却说:"你当儿戏,小孩却并不当儿戏啊。小孩子不懂事,都是跟着父母学的,你今天欺骗他,便是教他欺骗;并且你今天欺骗了他,他以后就不会相信你了,你就没法再教育他了。"曾子最后将猪杀了。这个故事在历史上被当成"身教"的典型。

19、她就劝阻他说:“我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夫人)这可不能开玩笑啊!孩子不知道(你)在和他开玩笑。孩子没有判断思考的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在欺骗他,这就是教育孩子骗人啊!

20、⑶顾反为女杀彘:等我回来为你杀猪。顾反:我从街上回来。反:通“返”,返回。彘:读"zhì”,意为猪。

五、曾子杀猪译文

1、也许有人以为:对于小孩子,何必那么认真?家长许诺的事,小孩子很可能一会儿就忘记了。这是缺乏教育意识的表现。

2、曾子严肃地说:“你不是答应过孩子要杀猪给他吃的,既然答应了就应该做到。”

3、曾子之妻之市①,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②,顾反,为女杀彘③。妻适市反⑤,曾子欲捕彘杀之④,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⑥。"

4、父母对孩子来说,是最先的启蒙老师,其言行深深影响子女的成长。有见识的家长总是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品德。《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讲述了一则家喻户晓的故事——“曾子杀猪”,请看下文:

5、一切做父母的人,都应该像曾子夫妇那样讲究诚信,用自己的行动做表率,去影响自己的子女和整个社会。

6、别忘了文末(点赞)和(在看)哟

7、曾子“杀猪教子”的故事,之所以能够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经久不衰,是因为曾子杀猪的举措是“一举两得”:既以实际行动教育了孩子,同时也教育了自己的妻子。

8、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儿子哭闹着要跟去,妻子就哄他说:“你在家等我,回来给你杀猪炖肉吃”。孩子信以为真。妻子回来,见曾子正磨刀霍霍准备杀猪,赶忙阻拦说;“你怎么,你真的要杀猪给他吃?我原是哄他的”。

9、在孔子众多出色的学生中,曾子的人品受到孔子的称赞。他不仅孝敬父母,也是一个称职的父亲。

10、曾子夫人为不让哭闹的儿子去集市,说谎回来给孩子杀猪吃。曾子认为父母作为榜样不能欺骗孩子,亲手杀了猪。

11、等到曾子的妻子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捉了猪准备杀了它,他的妻子阻止他说:“我不过是和小孩子开玩笑罢了,你居然信以为真了。”

12、《曾子杀猪》中的“曾”读音是:zēng。“曾”字有两个读音。当姓氏时,读zēng。另一个读音为(céng)。曾子杀猪是一则典故,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说六》。

13、曾子,又叫曾参,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的弟子。曾子妻哄小孩时随口答应儿子要杀猪给他吃,事后,曾子为了实现这个承诺真的杀了猪。“曾子杀彘”是则家喻户晓的故事,通俗而深刻地阐明了父母一旦有所承诺,就一定要守信兑现的道理。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

14、做父母的,如果不时时刻刻地严格检点自己的言行举止,任何不良的一言一行,哪怕是一点点疏忽,都很可能在无意之中,给孩子以不良的影响。而不良的影响一旦发生,由于孩子总是“先入为主”,先获得的“认知”很难再从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抹去,并且以此为依据排斥其他不同于此的“认知”。因此,中国古人特别重视让孩子接触正面的形象,千万不要用骗人的话欺骗孩子。

15、曾子严肃而认真地对妻子说:

16、曾子说:“小孩子是不能和他闹着玩儿的。小孩子是不懂事的,是要靠父母而逐步学习的,并听从父母的教诲。

17、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汝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遂烹彘也。

18、曾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参,字子舆,他出生在东鲁,后来迁居到鲁国南武城。曾参的父亲曾皙xī是孔子的弟子。曾参16岁的时候拜孔子为师,其为人内向,处事小心谨慎,性情沉静,虽然思维比较迟钝,但却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是孔子晚年的著名弟子。

19、⑵女还:你回去吧。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20、曾子“杀猪”的举措是一举两得

六、曾子杀猪

1、一个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毕,换上一身干净整洁的蓝布新衣,准备去集市买一些东西。她出了家门没走多远,儿子就哭喊着从身后撵了上来,吵着闹着要跟着去。孩子不大,集市离家又远,带着他很不方便。

2、曾子的妻子高高兴兴地从街上回来。一进家门,眼前的情景,使她大吃一惊:只见曾子用绳子牢牢地捆绑住家里的那口大肥猪,身旁还放着一把雪亮的屠刀。大猪拼命挣扎、吼叫,还挺吓人的。怎么?他真的要杀猪?妻子急忙上前阻拦说:

3、“你这是疯啦!我刚才是叫儿子纠缠得没办法,才那样说的。那是说着玩的,为‘哄’他,你怎么竟然当真起来呢?”

4、善意的谎言应该是在考虑到各方面情况后能解决实际问题又不会给任何人带来不良影响的谎言。

5、因此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回去在家等着,我买了东西一会儿就回来。你不是爱吃酱汁烧的蹄子、猪肠炖的汤吗?我回来以后杀了猪就给你做。”这话倒也灵验。她儿子一听,立即安静下来,乖乖地望着妈妈一个人远去。

6、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7、●曾氏家风宣传片,世代相传,谨记!

8、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这种教育方法是可取的。曾子的这种行为说明,成人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待人要真诚,不能欺骗别人,否则会将自己的孩子也教育成一个待人不真诚的人。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