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99句七年级上册第十一课论语十二章翻译(精选论语十二章翻译简单)

admin 2023-12-11 07:59:33 文案短句

一、论语十二章翻译

1、(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2、译文: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3、试译:孔子说:“光读书,不琢磨,就糊涂;瞎琢磨,不读书,就没用。”

4、22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5、2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

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7、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8、①[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9、在孔门弟子中,子夏并不像颜回、曾参辈那样恪守孔子之道。他是一位具有独创性因而颇具有异端倾向的思想家。他关注的问题已不是“克己复礼”(复兴周礼),而是与时俱进的当世之政。因此,子夏发展出一套偏离儒家正统政治观点的政治及历史理论。

10、5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无也。”

11、★阅读国学经典,可以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

12、“直译”与“意译”,都在句中译。

13、②[吾(wú)]人称代词,我。

14、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适从。”

1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6、(译文)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政就是正的意思。您本人带头走正路,那么还有谁敢不走正道呢?”

17、子曰:“贤哉,回①也!一箪②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③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8、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9、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0、子①曰:“学而时习②之,不亦说乎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④,不亦君子⑤乎?”(《学而⑥》)

二、论语十二章翻译简单

1、《论语》十二章,是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新版),为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材“部编版”教材,分为六三制七年级上册和五四制七年级上册,课本上的十二章论语,其中多为孔子的言行,一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言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

2、季康子患盗,问於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3、★阅读国学经典,是一种以一当含金量极高的文化阅读;

4、曾子①曰:“吾②日③三省④吾身:为人谋⑤而不忠⑥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⑦乎?传⑧不习乎?”(《学而》)

5、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 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

6、(注释)(1)齐景公:名杵臼,音chǔjiù,齐国国君,公元前547年 ̄公元前490年在位。

7、(2017年七年级语文教参)

8、这里已经是直译了,但我又觉得有问题,因为一个平民百姓的志向是可以改变的,只要他愿意!比如,路人甲本来的志向是先赚个500万,然后交齐超生的罚款,后来条件不一样了,就把志向改为“先赚一个亿”。这似乎很说得通哦。

9、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10、★阅读国学经典,可以知廉耻、明是非、董荣辱、辨善恶;

11、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事情却没有竭尽(自己的)心力吗?和朋友交往却不讲诚信吗?老师传授的知识却没有(及时)复习吗?”

12、1孔子谓季氏,“八佾(yì)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3、(耳)听读。听MP听自己读,而亲之

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5、逝者如斯、择善而从、三十而立、不惑之年、不舍昼夜、随心所欲、三人行必有我师、匹夫不可夺志、三省吾身、不亦乐乎、温故知新、逝者如斯、择善而从、三十而立、不惑之年、不舍昼夜、随心所欲、三人行必有我师、匹夫不可夺志、三省吾身、不亦乐乎、温故知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希望能帮到你(竭力为您回答,请给我一个好评,谢谢亲)

1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7、试译:孔子说:“《诗经》选定三百篇,用其中的一句概括,就是:‘心思不歪’。”

18、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19、试译:有子说:“守信接近于义,说到做到。内心谦恭接近于礼,可以免受耻辱。因为它们接近礼义,还是值得推崇的。”

20、于是,我和孩子们把这句话翻译为:

三、七年级上册第十一课论语十二章翻译

1、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2、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译文)季康子担忧盗窃,问孔子怎么办。孔子回答说:“假如你自己不贪图财利,即使奖励偷窃,也没有人偷盗。”

4、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5、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7、孔子答道:“不符合礼的事,就不要去看、不要去听、不要去说、不要去做。”颜回听后向老师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但决心按照先生的话去做。”

8、孔子说:“军队的主帅,是可以改变的;但一个平民百姓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

9、试译:孔子说:“父母在世,看子女的孝心;父母过世,看子女的孝行;父母过世多年,还是不改变父母的正道,就可以说做到孝了。”

10、试译:曾子说:“慎重料理父母丧事,诚心追祭历代祖宗,人心就复归忠厚了。”

11、(注释)(1)克己复礼:克己,克制自己。复礼,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2)归仁:归,归顺。仁,即仁道。(3)目:具体的条目。目和纲相对。(4)事:从事,照着去做。

12、(译文)樊迟陪着孔子在舞雩台下散步,说:“请问怎样提高品德修养?怎样改正自己的邪念?怎样辨别迷惑?”孔子说:“问得好!先努力致力于事,然后才有所收获,不就是提高品德了吗?检讨自己的邪念了吗?由于一时的气愤,就忘记了自身的安危,以至于牵连自己的亲人,这不就是迷惑吗?”

1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14、(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15、翻译: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16、试译:孔子说:“先看看一个人做什么,再考查他怎么做,然后细细体察他最乐意什么。这样一来,他怎么藏得住呢?他怎么藏得住呢?”

17、(注释)(1)棘子成:卫国大夫。古代大夫都可以被尊称为夫子,所以子贡这样称呼他。(2)驷不及舌:指话一说出口,就收不回来了。驷,拉一辆车的四匹马。(3)鞟:音kuò,去掉毛的皮,即革。

18、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19、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20、②[箪(dā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四、君子食无求饱论语十二章翻译

1、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2、试译:子夏说:“尊敬贤人,连自己平时待人接物的态度也变好了;服侍父母,能竭尽全力;辅佐君长,能不惜身命;与朋友结交,说话算数。做到了这几点,即使说没读过书,我却敢断定他有学问。”

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4、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5、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6、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7、试译:孔子说:“做人却没有诚信,真不知道还能干什么。好比大车辕没有活销,小车辕没有销钉,这车子怎么走啊?”

8、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9、②[者]代词,……的人。

10、(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适从。”

11、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1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3、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之:代词,学到的知识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之:代词,前:他们。后:自己的缺点

14、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15、(译文)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小人则与此相反。”

16、何晏集解、邢昺疏《论语注疏》——在《十三经注疏》中,除武英殿本外,其他各本多沿袭阮元南昌刻本,因它有《校勘记》,可以参考,基本文文字出现于《校勘记》的,便在那文字句右侧用小圈作标识,便于查考,非今人之注疏可比。

17、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8、①[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19、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20、(译文)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只要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合乎于礼的规定,那么,天下人就都是自己的兄弟了。君子何愁没有兄弟呢?”

五、论语十二章翻译全文高中

1、(译文)子张问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忠实。”

2、朱熹《论语集注》——朱熹从《礼记》中抽出《大学》和《中庸》,合《论语》、《孟子》为《四书》,自己用很大功力做《集注》。固然有很多封建道德迂腐之论,朱熹本人也是个客观唯心主义者。但一则自明朝以至清末,科举考试,题目都从《四书》中出,所做文章的义理,也不能违背朱熹的见解,这叫做“代圣人立言”,影响很大。二则朱熹对于《论语》,不但讲“义理”,也注意训诂。所以这书是论语注疏中的重中之重,非今人之注疏可比。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4、文中的第十一章,文曰:

5、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6、④[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7、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8、试译:有人问孔子说:“先生为什么不从政啊?”孔子说:“《尚书》上讲:‘孝悌啊孝悌,只要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了,国政也会由此理顺的。’”这也是从政嘛,何必非要当官才算从政呢?”

9、试译:孔子说:“遵照礼制尽心辅佐君王,人们却以为是拍马屁。”

1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1、试译:鲁哀公向宰我请教“尊社稷神该栽什么树”的道理。宰我回答说:“夏后氏栽松树,殷朝人栽柏树,周朝人栽栗树,说:‘让人战栗。’”孔子听后说:“既成事实就不多说了,事已至此就不劝阻了,过去的事就不追究了。”

1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13、三军主帅,是极其重要的,即便如此,还是可以改变的。但是,哪怕是一个貌似很普通的平民百姓,他的志向也不是外力能改变的,因为,坚定的志向,有着更强大的力量。

14、翻译: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15、试译:林放请教礼制的根本。孔子说:“提了个大问题啊!就一般的礼仪来说,与其大事铺张,不如力求俭朴;至于丧礼,与其过分周到,不如万分哀痛。”

1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7、《论语》十二章,是指"人教版"《语文》(新版)初中一年级课本上的十二章论语,其中多为孔子的言行,一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言行。《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选自《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18、③[好(hào)]喜爱,爱好。

19、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zhuàn),曾(céng)是以为孝乎?”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