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124句贾岛题李凝幽居翻译(精选贾岛题李凝幽居的诗句)
admin 2023-12-12 08:25:23 文案短句 ℃一、贾岛题李凝幽居
1、《增订评注唐诗正声》:浪仙诗闲静自是本色,以有意无意求之,此较厚重耳。
2、⑴少(shǎo):不多。⑵池边:一作“池中”。⑶分野色:山野景色被桥分开。⑷云根: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故称石为云根。这里指石根云气。⑸幽期:时间非常漫长。负言:指食言,不履行诺言,失信的意思。
3、✦去:离开。✦幽期:幽,隐居,期,约定,隐居的约定。✦负言:指食言,不履行诺言,失信的意思。
4、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5、✦少(shǎo):不多。✦邻并:邻居。✦荒园:指李凝荒僻的居处。
6、第五六句说,“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这里写的是诗人已经离开了李凝家后的所见之景,他过了桥之后继续往前走,发现原野上的景象别有不同。其实既然到了晚上,实际上是无法看到原野之色的,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作者在这里依然是在进行虚写,而不是写实,什么叫做“移石动云根”呢?古人认为云是因为触石而生,换言之云仿佛是从石头当中成长出来的,生长出来的,所以古人将石头称作是云根,总而言之,这两句诗说的意思是,他经过这座桥后,看到山野的景色各有不同,还看到远处有云气浮动的感觉,石头也好像在跟着移动一样,最后两句说“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7、此诗记录了诗人访友不遇的一件寻常小事,那些寻常的景物被他写出不寻常的意境。
8、朋友你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分享中唐的一位著名诗人,贾岛所创作的诗歌。《题李凝幽居》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诗
9、幽期:幽,隐居,期,约定,隐居的约定。
10、唐·贾岛《题李凝幽居》白话释义:
11、在月光的映照下走过了一座小桥,前面是一片野外月色矇胧而色彩班斓的景象,伴随着晚风吹阵阵,云彩飘逸,仿佛感觉到假山石在轻轻的移动。
12、我们知道孟郊和贾岛是中唐时期两位非常有特色的诗人,苏轼曾把他们两个的诗歌风格概括为:郊寒岛瘦,也就是说他们写的诗给人感受到的气质都是非常的苦寒、消瘦,他们极为特殊的气质总让我们联想到他们个人的生活。而营造这种意境往往需要特别注重诗歌中的炼字,这在唐代的诗歌史上成为了一个很突出的特点。那么这首《题李凝幽居》就体现了这个特点。
13、(唐)贾至、王维、岑参《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14、可是为什么又想起敲了呢?我觉得这并不是贾岛当时的心境,“推敲”的纠结应该是他在离开这里以后的事,所以我们也不应在此探讨,而是先随着贾岛所营造的诗径走,他此时是平静的。继续往下看:
15、贾岛《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译文:幽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往来,只有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歇宿在池边的树上,归来的僧人正在月下敲响山门.走过小桥呈现出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正在飘动,好像山石在移动.我暂时要离开这里,但不久还要回来,要按照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决不食言.
16、关于这两句还有一个很著名的故事:据说贾岛写这首诗的时候,对这两句下了很大功夫,到底是“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呢?还是“僧推月下门”呢?一直犹豫不决。说实在的,这句诗原本只用照实来写,是敲门便写敲门,是推门就写推门,其实都不太影响全诗的境界。可是就像我们上面分析的一样,贾岛在这里是写意而不是写实,那么推和敲就有一些微小的区别。“敲门”是以动衬静,而“推门”可能少了声响,那么就不是静中有动,而是静中更静。
17、《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推(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8、今天我们跟大家分享了贾岛的这首《题李凝幽居》,就是想跟大家介绍,在诗歌创作当中的炼字的方法,以及在唐宋的诗词当中别有一派,后人称之为晚唐体的,其实就是以贾岛为代表的这苦吟一派。我们无论今后是写诗写文章,对于自己的笔下之字、笔下之句都要多练、多锻、多造,只有这样才能出精品出佳篇。
19、幽期:时间非常漫长。
20、幽期:这里指隐居之约。这两句意思是:我暂时回去,还会再来;共同隐居之约,我决不会食言。这首诗语言质朴,景色普通,但韵味无穷。
二、贾岛题李凝幽居的诗句
1、第五六句,“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这里写的是诗人就离开了李凝家后的所见之景。他接着过了桥之后往前走,发现也原野上的景象也特别有不同。这首诗的确有很多地方是讲不通的,除了上面讲到的夜晚观鸟的问题外,这里又有一处:既然到了晚上,实际上是无法观看到原野之色。我认为到这里仍然是在写意,而不是在写实。“过桥分野色”好理解,那什么叫“移石动云根”呢?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换言之,古人将石头称作是云根,是因为他们认为云是山间的气息触碰到石头而生长出来的。总的来看,在这里诗人的意思是说,他经过这座桥之后,山野的景色各有不同,还看到远处有云气浮动感觉,石头也好像跟着移动一样。
2、夜晚池塘边上,小鸟栖树;月光之下,老僧敲门。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传诵的名句。“推敲”两字还有这样的故事:一天,贾岛骑在驴上,忽然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初拟用“推”字,又思改为“敲”字,在驴背上引手作推敲之势,不觉一头撞到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随即被人押至韩愈面前。
4、“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是写回归路上所见。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别具神韵。这一切,又都笼罩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色,更显出环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
5、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6、幽居之处少有邻居,一条草径伸进荒园。
7、你若喜欢,请点个在看哦
8、阎凤梧||王维《观猎》:唐代第一部狩猎“动画片”
9、我台首档诗词鉴赏类节目
10、“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诗人当然不可能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以动衬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11、“暂去还复来,幽期不负言。”这两问是贾岛向李凝告别的话。他说我暂时离开一段时间,不久还会再来的。我会严守相约好的会面的日期,绝不违背我的诺言。“幽期”是指在李凝这个幽静的居所相会,与题目上的“幽居”前后照应,强调了李凝居所幽静、僻静的特点。孟郊说了“暂去”,再说“还复来”,又说“不负言”,反复声明他对李凝居所、主要是对李凝本人的留恋,对隐居生活和自然景色的向往。这样就把诗中的幽静境界扩展到更大的范围,延伸到更长的时间,而依依惜别之情便包含在这个广阔的时空之中。
12、guò qiáo fēn yě sè , yí shí dòng yún gēn 。
13、鸟夜晚宿在池边树上,老僧(或许即指作者)在月下轻微的敲门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
14、《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5、韩愈对于贾岛是颇为器重的。他曾经有诗说:“孟郊死葬北邙山,从此风云得暂闲。天恐文章浑断绝,更生贾岛著人间。”(《赠贾岛》)这是说孟郊死后,日月风云都觉得从此没有了人才!也许是上天担心文章之道断绝,所以又生出个贾岛在人间。可见在韩愈的心目当中,贾岛有着和孟郊同样的地位和分量!
16、贾岛的每句诗和每个字都经过反复的锤炼,用心推敲修改。但是到了他写成之后,却又使读者一点也看不出修改的痕迹,就好像完全出于自然,一气呵成的样子。后记 写作是一件很能带给人成就感的事情,但你千万不能急于求成,更敷衍了事。唐代“诗圣”杜甫有诗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你写作的态度,决定了你的作品的水平和质量。唯有真正静下心来,仔细雕琢,才能写出流芳千古的作品来。答:
17、阎凤梧||孟浩然《春晓》:顺从自然的恬淡心态
18、贾岛便将做诗得句下字未定的事情说了,韩愈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立马思之良久,对贾岛说:“作‘敲’字佳矣。”这样,两人竟做起朋友来。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
19、贾岛(779~843年),字浪(间)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20、可是就像我们刚才分析的那样,贾岛在这里并不全是写实的,而是要写意、要造境。那么推和敲,就有了一些微妙的区别。敲门是以动来衬静,而推门少了很多的声响,那就不是静中有动了,而是静中更静,据说贾岛走在路上一直在为到底是用推?还是敲?思来想去,不觉出了神儿,此时此刻,正值当时的京兆尹,也就是长安市的市长韩愈,乘车出行,贾岛只顾聚精会神的研究他这两句诗,结果无意中冲撞到了韩愈的坐骑,韩愈左右将他捉拿到了身边,贾岛只好以实相告。说我正在琢磨这两句诗呢,不知道到底是该用推?还是敲呢?
三、贾岛题李凝幽居翻译
1、读书感悟||唐诗,你真读懂了吗?
2、贾岛,(公元779——843),中晚唐诗人。他写诗很辛苦,锤词炼意,反复推敲。一旦写成又觉得非常自然,没有痕迹。他是唐代有名的苦吟诗人。这首诗中“僧敲月下门”就是“推敲”典故的由来。
3、不过这两句诗,在后人看来颇有些争议之处,第“鸟宿池边树”难道说贾岛去造访李凝的幽居,还要去认真的看一看树上的鸟儿吗?如果是夜晚,也许他根本就无法看到树上的鸟儿,再者,既然是贾岛自己去造访李凝幽居,怎么又突然冒出一个和尚来敲门呢?凡此种种,如果全都要从写实的角度来理解,恐怕是有些难度,所以我说,作者写这首诗,重在写意,重在造境,而并非完全写实。它的核心并不是要给我们传递李凝的居所的具体的详尽的情况,而是要突出它的主题,也就是幽居之幽。
4、✦云根: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故称石为云根。
5、后人还编出了贾岛为了选择“推”还是“敲”,低头苦思,撞上了韩愈。韩愈也认为“敲”好。“推敲”成了写文章反复思考的代名词。
6、推敲的由来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朋友李凝。由于山路难行,到时已是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不巧这天李凝不在家,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的小鸟。贾岛就把一首诗留了下来: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第二天,贾岛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那首小诗,觉得“鸟宿池边树, 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更恰当些。于是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这时,正在京城的韩愈在仪仗队的簇拥下迎面而来。行人都纷纷避让,贾岛却失神闯进了仪仗队之中。
7、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
8、古人认为云的根是从石上生出来的。诗人寻隐士不遇,从山中返回。走过小桥,田野的景色,分外明朗。仰望天空,云影浮动好像山石在飘。
9、✦分野色:山野景色被桥分开。✦云根: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故称石为云根。
10、关于贾岛遇韩愈的这个传说版本不少,各中有些差异。但是比较一致的地方就是,贾岛本来就是用“推”的。也许他真的就是喊了两声,没人回应,于是就推门进去了,根本就没敲门。我觉得这样的过程也蛮合理,荒郊野岭的,虽然可能不远处还是有人住,可是这样夜晚时分,去敲人家的门,会不会吓到人呢,让人以为是鬼呢?所以喊几声没回应,试着去推门是完全有可能的。所以本来可能就没有“敲”这回事,如果一开始就有“敲”字,恐怕真没有“推”什么事了。
11、谢谢邀请。是的,当时贾岛写下(题李凝幽居)时对鸟宿池边树,僧敲夜月下门"。对用‘敲’和‘推’举棋不定,就骑着驴试着用敲好推好,正好撞到韩愈的仪仗队,随即被人押到韩愈面前,韩愈十分生气地说:你走路怎么不看路呢?贾岛慌忙上前陪礼,说明原因不知用推和敲哪个好。韩愈听后没有责备他反而帮他分析认为还是敲好,即便是夜深人静也还是敲即礼貌又响亮。韩岛听后认为言之有礼,点头称赞,就用了僧敲月下门。从此和韩愈成朋友。后人把推敲比喻反复琢磨,斟酌。我认为敲好些,是深夜拜访推门就进会吓到李凝的。
12、诗中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无一不是寻常所见景物;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等,无一不是寻常的行事。然而诗人偏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冥契自然,而又韵味醇厚。
13、整篇诗意以出奇的悄声幽静,出神入画般从心底道出了发自肺腑的感言,写出了即将离去又眷恋不舍的情丝。
14、赏析贾岛说,鸟儿栖宿在池边的树上,有一个僧人推开了月光下的门。
15、像这样推敲诗句的例子,在古代的诗歌创作史上还是屡见不鲜的,但也有很多人能跳出贾岛的这种格局,以一字盘活全篇。譬如,北宋的宋祁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个“闹”字立刻盘活了全诗,让我们感到不仅春意无限,而且具有一种活泼有力和快活的青春气息,比如宋代的词人张先说“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个“弄”字,立刻把花影和月与云的关系全部盘活,让我们感到有一种特别的灵动与生趣。王安石著名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个“绿”字也让这一句生出了新意。
16、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恨。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这首诗的体裁是((五律)),“推敲”一词炼字故事发生在诗人和另一位唐朝大诗人(韩愈)的偶遇中。
17、这就是整首诗的意思,好像是写贾岛来造访朋友,实际上重点是写其居所之幽之偏之静之寂寞,是为了突出隐居之人的情怀。其中写得最好就是三四两句,整首诗也因此而流传。
18、”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表明诗人不负归隐的约定。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19、本韵谱包括《中华通韵》《佩文诗韵》《词林正韵》《中原音韵》《十三辙》等几个常用韵谱以及常见格律诗体式、常用词谱、常用曲牌等内容,对于诗词曲创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广大诗词曲爱好者和创作者案头必备的工具书。相比于其他韵谱,本书特点是一方面新旧韵兼备,诗词曲并收,做到了全面实用;另一方面着眼常用韵字韵谱,删繁就简,简明扼要,极大地满足了读者需求,也方便了读者使用。
20、李凝是一个过着悠闲、宁静生活的隐士形象。首联“少邻”“草径”“荒园”的环境描写,表现了李凝居处的荒僻,暗示其隐士身份。颔联的以动衬静,颈联的归路所见,表现李凝居处的清幽,烘托出李凝生活的悠闲、宁静。尾联的作者心理活动彰显主旨,表现作者对这种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四、贾岛题李凝幽居原文注释译文
1、可见啊,历朝历代的诗作,炼字是非常的重要,而炼字的根本在于炼意,在于造境,在于意境的圆融,如果我们炼了大半天,意境没炼出来,只是炼了一两句话,那是远远不够的,今天我们跟大家分享了贾岛的这首《题李凝幽居》就是想跟大家介绍在诗歌创作当中炼字的方法,这是成为了当时所谓晚唐体的一种重要的创作手法。今后我们自己无论是写诗和写文章,对于自己的笔下之字,笔下之句,那还是要多炼多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产出更多的精品和佳作。最后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首诗。
2、“敲”和“推”各有各的味.“敲”可看出屋里还有人在,僧是月下散步回来或是访友;而“推”可能是僧独自居住,他月下散步完回家,而那门没合上,只是轻轻一推就开了.
3、夜晚池塘边上,小鸟栖树;
4、后稷宝葫芦文苑新年礼(2022第一辑)
5、推敲,是指作家在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调动词句,以求准确、妥帖地把心象、心里物化为定型产品的操作情况。古代文人的写作态度跟现在的快餐文化不同,古人对诗歌创作的态度是极为严肃认真的。
6、我暂时离去,不久当重来,希望你不要失约.
7、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8、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我暂时离开这里但是还会回来,按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
9、因为客人的到来,惊动了池塘边树上的鸟儿。面对月光下那个小院子的门,是推还是敲?贾岛可能有过犹豫,作为一个客人,又是去拜访隐士高人,当然应该是敲。
10、后稷宝葫芦文苑新年礼(2021)
11、这是一首描写诗人访友人李凝未遇的小诗,其具体创作时间难考证。据诗意可知,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12、贾岛《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鸟夜晚宿在池边树上,老僧(指作者)在月下轻微的敲门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我暂时离去,不久当重来,希望你不要失约.
13、xián jū shǎo lín bìng , cǎo jìng rù huāng yuán 。
14、贾岛走在路上,为这句思来想去,不觉出了神。这时候时任京兆尹,也就是长安市的市长的韩愈正好乘车出行,贾岛正在聚精会神地研究他这两句诗,结果正好冲撞到了韩愈的马头,左右将他捉到了韩愈的身边,他只好以实相告,说我正在琢磨这两句诗,不知道到底是应该用推呢还是用敲呢?这时非常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韩愈不仅是京兆尹,也是一位大文学家,文人之间有默契。他也被诗人的咬文嚼字的功夫所吸引,于是下得马来,屈身来到他身边,也跟他共同推敲这二字,最后得了一个结论呢,认为还是敲字为佳。于是两人并辔而行,共论诗道,结为莫逆之交。后来在韩愈的帮助下,贾岛还考中了进士。
15、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范阳(今北京房山)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任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开成五年(840年)迁普州司仓参军。有《长江集》。
16、挺好的一首诗,很愉快的一次野游。只是这贾岛是一位“苦吟诗人”,所以我们此时见到的诗,是他几乎最后的版本,但,却不是最终的,因为还有一个到底是用“推”还是用“敲”的问题没解决。那么我们现在就来和这个“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贾岛一起感受“推敲”的问题吧。
17、诗中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无一不是寻常所见景物;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等,无一不是寻常的行事。然而诗人却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冥契自然,而又韵味醇厚。
18、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小园。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
19、面对此情此景有恋恋不舍之情,虽然我暂时离开一段时间,但在不远将来还要回来,决不辜负共同盟约的应言,一要定要来赴约。
20、少第三声幽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往来,只有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歇宿在池边的树上,归来的僧人正在月下敲响山门.我也同意
五、贾岛题李凝幽居创作背景
1、那这个地方到底是怎么个幽法?试看第二句。诗人说:“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李凝住的这个地方没有什么邻居,周围呢也是一路荒草杂草丛生。看了这个情形,我们感觉很奇怪,难道他这位朋友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回家了吗?其实我想这就是诗人营造的一种氛围,是为了突出其幽居之幽、幽居之偏呐。如果咱们家里头周围长的草都有一米高,自家的花园都变成了荒园,那还怎么居住?所以我们知道诗人写诗,有时候是实写,有时是虚写,为了突出其幽居的偏远,所以宁可用了一些虚笔。
2、《唐诗品汇》:刘云:“敲”意妙绝,“下”意更好。结义又老成。
3、赏析贾岛说,再会了,这么好的地方。我只是暂且离去,回头还会来这里的。我的心和这里的幽静有个约会,这样的幽静,我是不会辜负的,这样的约期,我是不会食言的。
4、此诗虽只是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却因诗人出神入化的语言,而变得别具韵致。诗人以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等寻常景物,以及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寻常行事,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5、《唐诗镜》:三四苦时呆,绝少生韵,酷似老衲兴味。
6、阎凤梧||李白《早发白帝城》:舟行何以如此快
7、少(shǎo):不多。
8、赏析贾岛说,这是一个闲居的地方,附近很少人住,更没有邻居并过来。只有一条杂草丛生的小径,延伸入这个荒芜的园子。
9、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10、阎凤梧||柳宗元《江雪》:“倒点题”的艺术妙用
11、唐代杜甫在《解闷十二首》中写道:新诗改罢自长吟,说对待新诗创作认真修改并反复吟咏。
12、这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著称。全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
13、《题李凝幽居》作者贾岛,现在的河北省涿州人。
14、《题李凝幽居》朝代:唐作者:贾岛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5、阎凤梧||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清词妙旨寻味多
16、主办:陕西省诗词学会青春诗社
17、《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次联幽然事,偶然意。唐汝询云:“僧敲”句因退之而传,终不若第三联幽活。起联见李凝独往沉冥。中联咏幽情幽景,妙。结言己恋恋有同隐之志。
18、“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19、相约共同归隐,到期绝不失约。
20、所以我们观历朝历代之诗作,练字殊为重要,而练字的根本在于练意造境、在于意境圆融。如果练了半天字,意境却没有炼出来,只是练了一两句话,那是本末倒置的。
六、贾岛题李凝幽居
1、其实我可以实事求是地告诉大家,咱们很愿意相信这两个故事都是真的,但是这两个故事真的都不是真的,它们都是假的。无论从年代上、无论从身份上、无论从双方当事人任官职与时间的对应上,这几个故事都是不成立的,但是为什么这些故事一直流传到现在呢?就是因为人们对于贾岛创作中的这种苦吟的风格实在是印象深刻。
2、✦荒园:指李凝荒僻的居处。
3、这首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著称。全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
4、“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5、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小园。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我暂时离开这里不久就将归来,相约共同归隐,到期绝不失约。
6、很显然,贾岛要表达的意思是,这里是一个很幽静的地方,附近没有什么邻居。长满了草的小径,说明很少人进出。里头又是一片荒园,人迹罕至,静静的池水,鸟儿都爱在这里安家了。那么贾岛为什么用“僧”这个字呢,很显然自己和尚的身份,也是一种安静的象征,月亮也是安静的。所以,他很自然的是想“推”这个动作,也是安静的,不打破这里的幽静,舍不得打破。所以“推”应该是贾岛的第一创作初衷。
7、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贾岛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表现了他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8、诗题中的李凝可能是贾岛的一位好朋友,关于他的具体情况,我们现在已经不能了解。从题目来看,幽居者应该是一个隐士。
9、田雷老师唐诗选讲:《题李凝幽居》
10、阎凤梧||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之一:一年最是初春好
11、“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12、后来在韩愈的帮助下,贾岛还考中了进士,事实上韩愈的的确确对于贾岛是非常器重的,他曾经有诗云“孟郊死葬北邙山,从此风云得暂闲.天恐文章浑断绝,更生贾岛著人间”孟郊去世之后,日月风云都觉得从此没有了人才,我们也就在一边闲着吧。为什么呢?没有那么卓越的人才来描写我们了,我们在这里也就没有用了,也就闲置啦,不过也许是上天担心文章之道从此断绝,于是又生出个贾岛,把它放归人间。可见,在韩愈的心目当中,贾岛有着和孟郊几乎同样的地位和分量。
13、负言:指食言,不履行诺言,失信的意思。
14、《唐律消夏录》:上半首从荒园一路到门,情景逼真。“暂去”两字照应“月下”句,亦妙。可惜五六呆写闲景,若将“幽期”二字先写出意思来,便是合作。
15、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16、分野色:山野景色被桥分开。
17、结果非常富有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韩愈不仅是京兆尹,也是中唐的大文学家啊,文人之间呢,那是有默契的,他为诗人的这一番咬文嚼字的功夫所吸引,于是下得马来,屈身来到他身边,与贾岛共同推敲,这推敲二字。最后韩愈得了一个结论,认为还是敲字为佳。于是二人并辔(pei)而行,共论诗道,结为莫逆之交啊。
18、池边:一作“池中”。
19、孟郊和贾岛是中唐两位非常有特色的诗人,宋代大诗人苏轼,曾将他们两人的诗歌风格概括为郊寒岛瘦。也就是说,在大家的心目当中,这两个人的诗歌气质总是那样的令人感到苦寒,总是那样的让人感到消瘦。由这种极为特殊的诗歌气质,不由得让我们联想到他们的生活的境遇。应当说要营造出这样的一种意境,那诗歌的炼字就非常的重要,这一首《题李凝幽居》也体现了这个特点。诗题当中的李凝很有可能是贾岛的一位好朋友。有关他的具体情况,我们现在已经无法了解。
20、关于此诗的创作,有一个故事:一天,贾岛在京城长安骑驴在官道上行走,吟成《题李凝幽居》这首诗,其中有两句是:“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贾岛觉得诗中的“推”字,用得不够恰当,想把“推”字改为“敲”字,可他又觉着“敲”也有点不太合适,不如“推”好。不知是“敲”还是“推”好。
1、♪点击上方绿色按钮⊙收听
2、有关于贾岛琢磨诗句的故事,还有一些,据说又是在长安,贾岛一日正骑着一头驴,横过长安的街道,当时秋风正劲,黄叶满地。此情此景贾岛灵感迸发,于是脱口说了一句诗“落叶满长安”,落叶满长安,可只有一句呀,这可不是一首诗啊,于是贾岛反复思量,不知道上面该是什么,一边走一边想,忽然想到秋风生渭水,哎,再接着下联落叶满长安。一想到感觉喜不自胜,非常的兴奋,正在这当口又撞上了马头。这次撞到的依然是京兆尹长安市市长。可是这回不是韩愈了,而是另一位京兆尹刘栖楚,据说当时就被抓起来,在拘留所里呆了一晚上,而第二天早上把事说清楚了,说他正在从事创作,才被放出来了。
3、✦少(shǎo):不多。✦邻并:邻居。
4、归途中走过小桥,田野色彩斑斓。
- 上一篇:112句写端午节的名句英语(精选描写端午节的名言名语)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