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66句望庐山瀑布诗歌鉴赏(精选望庐山瀑布的鉴赏)
admin 2023-12-12 08:27:02 文案短句 ℃一、望庐山瀑布赏析
1、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
2、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3、瀑布水花在空中四溅乱射,冲洗着两侧青色的山石壁。
4、“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5、香炉峰上的云雾,在太阳阳光照射下,现出紫色,远看瀑布如高挂着一条江河,水从高处飞泻而下,我感觉是从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
6、中唐诗人徐凝也写了一首《庐山瀑布》。诗云:“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场景虽也不小,但还是给人局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转来转去都是瀑布,瀑布,显得很实,很板,虽是小诗,却颇有点大赋的气味。比起李白那种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灵,相去实在甚远。无怪苏轼说:“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戏徐凝瀑布诗》)话虽不无过激之处,然其基本倾向还是正确的,表现了苏轼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也是一位颇有见地的鉴赏家。
7、至于“三千尺”,固然用了夸张的手法,但说实话,夸张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艺术手法,尤其是这种数词夸张,如三百杯、三千尺、三千丈,那都是信手拈来,吹牛谁都会,而为何李白的夸张就那么夺人眼球呢?其实,真正好的夸张不在于吹出去多远,而在于吹出去多远之后都能拉得回来。也就是说夸张先让你不信,后让你信,这就造成了巨大的联想空间和情绪上的跌荡。“飞流直下三千尺”,这也很荒谬。但紧接着说:“疑是银河落九天”。天上的银河,无论怎么形容它的广阔辽远都不过分吧,所以这又在情理之中了。
8、《望庐山瀑布》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原文如下:
9、那么徐凝的这首《望庐山瀑布》究竟好不好呢?其实从徐凝和张祜斗诗这件事来看,多少可以看出他们很多时候斗的是文字上的功夫,而非诗歌的真情实感。他们真正能够给后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还是那些能够打动人心的诗句,而非刻意营造以吸引眼球的东西。为写诗而写诗是写不好的。到了宋代,“苏轼”也来到了庐山,当他读到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欣欣然,再读到徐凝的那首便皱起眉头。于是挥笔写下一首诗:“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可见徐凝并没有真正感受到李白诗中的仙气。
10、《望庐山瀑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11、“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
12、其实《望庐山瀑布》原来是有两首诗的,当然这两首都是李白的,第一首是五言古体,我们今天这里选的要赏析的是第二首。庐山大家都知道,在今天江西省的九江市南面,历来就是文人墨客的最爱之一了,但自从李白吟咏庐山瀑布之后,似乎所有的诗都黯然失色了。
13、对于壮美的庐山瀑布,古代很多诗人都极尽描摹礼赞之能事,但是却无人能够超越“诗仙”李白。那么,李白是如何描写瀑布的呢?且听专家讲解《望庐山瀑布》。
14、讲解专家:郦波(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15、赏析李白说,这瀑布高挂山巅往下流,足足流了三百丈;喷涌出的浪花,奔流了数十里的山谷。
16、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17、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18、可见李白还是近观的,当然写诗不排除远近结合的想象与描述。不过,此时的李白就站在瀑布下,仔细地观察着眼前的瀑布水。为什么这瀑布又不像江河水,而会如此通透虚空呢,因为它的水流是在空中“乱潈射”,是散开的。
19、还是与旧友相携一道到此,在这里隐居永远辞别人间。
20、(诗文赏析)三千飞流,九天直落。具有如此雄浑的气魄与不受限制的想像力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②。七绝《望庐山瀑布水》诗文挂流三百丈,喷壑
二、望庐山瀑布的鉴赏
1、书绘童年,提升语文素养
2、这里的瀑布就不是一般的“挂流”了,它是“飞流直下”的,可见直线落差非常大,而且水量非常充沛。它还是人间的河流吗?非也,我怀疑它就是那天上的“银河”,直接从九天之外飞落了下来。
3、诗名《望庐山瀑布》,“庐山”:(又名“匡山”、“匡庐”,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境内,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自古以来命名的山峰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
4、其中第二首七绝历来广为传诵。其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
5、第一层八句,其实是平铺直叙。开头二句,诗人先点明自己看瀑布的角度以及瀑布的方位。“挂流”二句。运用夸张手法描写瀑布的纵横之势。“欻如”二句,写瀑布来势之迅猛如天际白虹,即上面“喷壑数十里”一句的形象化。
6、“飞流直下三千尺”,用了极度的夸张,但仍是实写,仍是把“挂”字写足。如何挂?是飞、是直。“飞”是飞腾舒展的形态,这是瀑布的上端,刚冲出悬崖的时候。而“直”既表示笔直的,也表示一览无余,这是瀑布的下端,即将落入河道的时候,所以“飞流直下”是一个完整的水流下落过程。
7、将这里的瀑布水比喻成琼浆玉液,可见清甜可口;用这里的瀑布水来洗去容颜上的凡尘,足见清澈澄净。
8、第二句虽然平淡,但还有两个字需要斟酌一下:一是“川”字,由于山、川常常并称,所以读者很容易把这个挂前川理解为挂在前面山崖上,有的李白诗的版本就做“挂长川”,这样可能更容易理解诗境:瀑布从高崖上倾泻在下面的河道里,仿佛挂在长河之上,而这个长河又流经香炉峰下,在李白身下、面前,所以又可以叫“前川”。第二个是“挂”字,它既是实写瀑布的高度落差,也隐约包含着一种比喻,一般而言,只有帘子、帘幕才是挂的,但这个比喻实在太寻常、太小家子气,李白都不稀罕说出来,让你们看看这个天才的想象力,所以李白用这个“挂”字虚晃一枪,蓄势待发。
9、字词典故“轻霞”:(淡霞。王维《酬诸公见过》“山鸟羣飞,日隐轻霞。”)“流沫”:(水势激湍腾沫,飞溅的浪花。南朝宋谢灵运《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流沫不足险,石林岂为艰。”)“穹qiong2石”:(大岩石。西汉司马相如《上林赋》:“赴隘陿xia2之口,触穹石,激堆埼qi2”)
10、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11、极富浪漫色彩的诗仙,在这首诗中,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大胆的想象,把庐山瀑布写得壮美、奇幻,千古流传。
12、自古以来,庐山就备受名人贤士的青睐,西汉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就曾到庐山旅游,看到香炉峰被云雾笼罩其间的美景,不禁陶醉忘归;而东晋的田园诗人陶渊明更是直接住在了庐山脚下的江州柴桑,每天望着南边的庐山发呆,还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恬淡的诗句;到唐代,庐山的名气就更大了,孟浩然,白居易、张继、元稹等诗人纷纷来访,并写诗留念。可是最为成功的仍然是我们诗仙李白的作品。
13、“海风吹不断”说明它就像江河一般在这里流,再次说明水量大。问题是“江月照还空”,怎么江月一照,它还“空”了呢?也许江月是白的,而瀑布也是白的,这月光照上去,反而显得空了,好像看不到了。这是一种解释,不过那应该是远观。如果是近观的话,可能是月光照在瀑布上,又能够透射过去,如此显得如此通透、虚空,说明它又不是江河水。
14、我平生素来喜爱游览名山,面临此瀑布更觉心里闲逸。
15、《望庐山瀑布》是一首写景的诗。诗人在庐山香炉峰下,远远地观赏这里的风景。他先从上面的香炉峰看起,接着向下望到香炉峰的瀑布。作者用“挂”字形容它从上而下,非常形象。
16、赏析李白说,初见之时,惊骇得以为是“河汉”从天而落,尚有一半洒在了高空中。
17、是这个江西庐山,里面有很多瀑布的,这个瀑布主要是指马尾瀑布啦,庐山瀑布,主要由三叠泉瀑布、黄龙潭、玉帘泉瀑布等组成的庐山瀑布群。
18、通过以上的感受与分析,我们认为《望庐山瀑布》其一是李白早期的作品,当时他还没有去长安,甚至可能都还没有结婚。那么大家所熟知的其二呢?如果我们前面的分析是正确的话,可能写的就是庐山南香炉峰的“开先瀑布”。好,我们来感受李白《望庐山瀑布》其二的七言绝句:
19、táng dài:lǐ bái
2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译文其一
三、望庐山瀑布诗歌鉴赏
1、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
2、海天之风吹不断瀑布水练,江上明月照来又如同空无。
3、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4、赏析李白说,飞起的水珠散洒在轻飘的云霞里;激流的水沫沸腾在巨大岩石中。
5、字词典故“九天”:(谓天空的最高处。)
6、镜泊湖瀑布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县,庐山瀑布在江西省九江市。诚心为你解答,给个好评吧亲,谢谢啦
7、庐山瀑布是概论。庐山瀑布群的主要瀑布有:三叠泉瀑布、开先瀑布、石门涧瀑布、黄龙潭和乌龙潭瀑布、王家坡双瀑和玉帘泉瀑布等。要了解更多的百度搜九江假日
8、“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9、李白为什么在这里提“名山”呢?这“名山”与“心益闲”有什么关系吗?庐山确实是一座名山,在当时的文人心目中尤其如此,因为东晋“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的就是庐山啊!是啊,李白我就是乐这样的名山,此时人在此间,心里就觉得益加的清闲了。
10、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11、书写专家:洪厚甜(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12、宋人魏庆之说:“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诗人玉屑》)这个看法在这首诗里似乎特别有说服力。比如一个“生”字,不仅把香炉峰写“活”了,也隐隐地把山间的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浮游的景象表现出来了。“挂”字前面已经提到了,那个“落”字也很精彩,它活画出高空突兀、巨流倾泻的磅礴气势。很难设想换掉这三个字,这首诗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13、初看以为银河从九天垂落,河水从云天高处半洒而下。
14、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15、今天,我们要前往庐山浏览一番。
16、水珠飞溅犹如轻霞般四散,流淌的水沫在巨石上翻滚。
17、注意,李白这里用的是“河汉”,而非第二首的“银河”,虽然这两个词有时候意思相近,但在这里,却是指实实在在的人间河流,因为李白此时的意识“尚在人间”。
18、那么李白是如何描写的呢,他再次提到了“香炉”,问题是这次的“香炉”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上的标记,它在太阳的照射下,“真的”生出了紫色的烟雾。
19、赏析李白说,近前瞻仰,只见它飞流直下三千多尺,惊疑是那天上的银河落下了九天。
20、仿佛三千尺水流飞奔直冲而下,莫非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山崖间。赏析这两首诗体裁不一首五古,一首七绝,内容也有部分重复。第二首诗流传很广,曾被选入小学语文教科书。
四、鉴赏望庐山瀑布
1、字词典故“漱shu4”:(含水冲洗(口腔),漱口。)“琼液”:(道教所谓的玉液。食之长生不老。)“还huan2”:(《说文》:“还,复也。”)
2、庐山风景秀丽,香炉峰的瀑布尤为壮观,诗人以十分兴奋的心情,提笔写下了这首绝句。前两句概括地描绘了香炉峰瀑布的奇伟景象。首句从香炉峰写起,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轻轻的水气变成了紫色的薄雾,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第二句描写瀑布,一个“挂”字,生动逼真地写出了瀑布奔腾飞泻的气势。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集中笔墨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飞流”是写山高水急,“直下”是描绘瀑流直泻,“三千尺”是夸张瀑布的壮观,可以说字字珠矶,无一虚设。最后一句把瀑布比作璀璨的银河,既生动又贴切,而其中一个“疑”字率直道破是诗人的想象,令人感到意味深长。
3、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4、诗中的香炉,即第一首诗开头提到的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
5、赏析李白说,太阳照在“香炉峰”上,“香炉”生出了袅袅紫烟;远远可以看见,那一道瀑布如河川般挂于山前。
6、“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 上一篇:147句有关桥的诗句(精选有关桥的诗句和俗语)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8508℃排比句例子大全【文案整理39句】
- 2278℃千里送鹅毛打三个数字【文案整理45句】
- 1552℃春娇与志明歌词含义【文案整理40句】
- 1430℃描写雨下得很大的句子【文案整理106句】
- 771℃从此再无母亲【文案整理24句】
- 769℃排比句构成与表达效果【文案整理40句】
- 748℃赞美老师的句子夸张句【文案整理33句】
- 712℃曾国藩家训全文及翻译【文案整理19句】
- 665℃描写星河璀璨的诗句【文案整理43句】
- 589℃关于梦想的事例反面【文案整理68句】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