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李叔同诗词【精选114句】
admin 2023-12-12 08:31:37 文案短句 ℃一、李叔同诗词
1、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如欢,今宵别梦寒。
2、题王梦惺居士文稿
3、《送别》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4、一杯浊洒过清明,觞断樽前百感生。
5、西风乍起黄叶飘,日夕疏林杪。花事匆匆,梦影迢迢,零落凭谁吊。镜里朱颜,愁边白发,光阴催人老。纵有千金,纵有千金,千金难买年少。
6、“不得意”三字,指出了友人归隐的原因,道出了友人心中郁抑不平。至于友人不得意的内容,当然主要是指政治上、功业上的怀才不遇。诗人没有明确写出,也不必写出,留以想象空间。六句,是他在得知友人“不得意”后,对友人的劝慰。
7、1932年(壬申民国二十一年)53岁是年在镇海龙山伏龙寺为刘质平作书法。年底,至厦门,住山边岩(即万寿岩),在妙释寺讲《人生之最后》。
8、在尾联中,作者的这种悲情似乎还是没有得到化解,并且更进了一步,即眼界所接触的大千世界无非是茫茫泪海。“泪海”不仅是自己的,也是天下劳苦苍生的。然而自己的这种悲心谁人能够体谅理解?于是作者不禁发出悲叹,“为谁惆怅为谁颦”,说明当时作者心情无疑是极其沉郁的,只得纵情于酒筵歌赋,试图得以暂时的缓解。《随鸥集》的主编大久保湘南评论道:“奇艳之至,其绣肠锦心,令人发妒。李君自谓:‘此数年前旧作,格调卑弱,殊自恧也。’夫然岂其然乎?”然而从这首诗中,我们不能把这首诗仅仅理解成是送给谢秋云的,更是自己面对坎坷的身世以及不平的世间所表达出的悲凉与无奈。
9、岂因时事感,偏作怒号声。
10、屋老。一树梅花小。住个诗人。添个新诗料。爱清闲。爱天然。城外西湖。湖上有青山。
11、二十三(轮中枕上闻歌口占)
12、1938年(戊寅民国二十七年)59岁1月31日在草庵讲《华严经普贤行愿品》。2月19日入泉州。3月2日讲经于承天寺。后赴梅石书院、开元寺、清尘堂及惠安、厦门等处讲经。5月4日,即厦门陷落前数日离厦门至漳州南山寺。冬初至泉州承天寺,后移居温陵养老院。(17)
13、儿时欢乐,斯乐不可作。
14、1921年(辛酉民国十年)42岁正月,自新登返杭州,居玉泉寺,披寻《四分律》,始览诸先师之作。春,曾在闸口凤生寺小住,丰子恺游学日本前夕曾前往话别。3月,自杭州赴温州,居庆福寺。撰《谢客启》,掩关治律。6月,所撰《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初稿成。
15、阳春常驻山家。金樽酒进胡麻。
16、杜宇声声归去好,天涯何外无芳草。
17、诗词断句咏山茶花清平乐和宋贞题城南草堂原韵老少年曲戏赠蔡小香四绝南浦月夜泊塘沽遇风愁不成寐……歌词我的国春郊赛跑大中华春游忆儿时早秋悲秋月夜秋夜(之一)……《护生画集》题词众生生的扶持今日与明朝母之羽亲与子仁兽儿戏沉溺
18、1920年(庚申民国九年)41岁春,居玉泉寺,为《印光法师文钞》题词并序。称“老人之文,如日历天,普烛群品”。6月,赴浙江新登贝山闭关,研究律学。秋,离贝山赴衢州,客居莲花寺。(9)
19、作者认为《玉连环影》小令,只寥寥数句,倒是写实。
20、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他编辑出版的《国学唱歌集》,被当时的中小学取为教材,他创作的歌曲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主要分三类。一是爱国歌曲,如《祖国歌》、《我的国》、《哀祖国》、《大中华》等;二是抒情歌曲,如《幽居》、《春游》、《早秋》、《西湖》、《送别》等;三是哲理歌曲,如《落花》、《悲秋》、《晚钟》、《月》等。李叔同的歌曲大多曲调优美,歌词琅琅,易于上口,因此传布很广,影响极大。(22)
二、
1、冬涵居士画三异图。为题此偈。亡言。
2、寿世无长物,丹青片羽留。
3、题注:重游小兰亭,风景依稀,心绪殊恶,口占二十八字题壁,时九月望一日也。
4、四十五(七月七夕在谢秋云妆阁,有感诗以谢之)
5、杜宁声声归去好,天涯何外无芳草。
6、四十一(贻王海帆先生)
7、人生如梦耳,哀乐到心头。
8、《春游》(清)李叔同春风吹面薄于纱,春人妆束淡于画,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
9、文字之相。本不可得。以分别心。云何测度。
10、情千缕,酒一杯,声声离笛催。
11、甲寅秋七月李息时客钱塘。
12、音乐作品有《中文名歌五十曲》《李叔同所作歌曲》、《三宝歌》《清凉歌》《送别》《茶花女》等。
13、(注释):自《清平乐》《戏赠蔡小香》《南浦月》《到津大风愁不成寐》至《轮中枕上闻歌口占》十馀首,除《南浦月》及《到津大风愁不成寐》一词一诗曾一度发表外,其馀载于许幻园《城南笔记》及李成蹊《辛丑北征泪墨》,均为读者所未曾见。
14、赵朴初:“深悲早现茶花女,胜愿终成苦行僧,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15、1895年,李叔同16岁考入城西北文昌宫旁边的辅仁书院,学习制义(八股文)。和当时天津另外两处书院(三取书院、问津书院)一样,辅仁书院与官学已无多大区别,以考课为主,不再讲学。
16、李叔同一生迄今留存的乐歌作品70余首。编作的乐歌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大多为借景抒情之作,填配的文辞依永秀丽,声辙抑扬顿挫有致,意境深远而富于韵味。加上他具有较为全面的中西音乐文化修养,选用的多为欧美各国的通俗名曲,曲调优美动人,清新流畅,词曲的结合贴切顺达,相得益彰,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因此,他的乐歌作品广为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喜爱,像《送别》、《忆儿时》、《梦》、《西湖》等,特别是《送别》,先后被电影《早春二月》、《城南旧事》成功地选作插曲或主题歌。(24)
17、风风雨雨忆前尘,悔煞欢场色相因。
18、弘一法师诗词鉴赏
19、第二句设问,问友人向哪里去,以设问自然地引出下面的答话,并过渡到归隐,表露出对友人的关切。四句是友人的回答。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王维笔下是一个隐士,有自己的影子,至于为什么不得意,放在杜甫等人那里一定有许多牢骚,可在这里只是一语带过,更见人物的飘逸性情,对俗世的厌弃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20、文字联交谊。相逢有宿缘。社盟称后学。科第亦同年。抚碣伤禾黍。怡情醉管弦。西湖风月好。不慕赤松仙。
三、
1、弘一法师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他将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上荣耀。
2、我欲蹈海乘风归,琼楼高处斜阳微。
3、昨夜梦游王母国,夕阳如血染楼台。
4、有悲无智。是曰凡夫。悲智其足。乃名菩萨。我观仁等。悲心深切。当更精进。勤求智慧。智慧之基。曰戒曰定。如是三学。次第应修。先持净戒。并习禅定。乃得真实。甚深智慧。依此智慧。方能利生。犹如莲切诸法。心意柔软。言音净妙。以无碍眼。等视众生。具修一切。难行苦行。是为成就。菩萨之道。我与仁等。多生同行。今得聚会。生大欢喜。不揆肤受。辄大华严寺沙门慧幢撰。
5、以穹窿之量容人,则德日广大;
6、梧桐树,西风黄叶飘,夕日疎林杪。花事匆匆,零落凭谁吊。朱颜镜里凋,白发悉边绕。一霎光阴、底是催人老,有千金、也难买韶华好。
7、子夜新声碧玉环,可怜肠断念家山。
8、莫言冷淡无知己,曾有渊明为举觞。
9、久而久之,长亭成了友人、亲人间的送别之地。长亭送别,路向远方,芳草天涯——空旷、辽远的意境,勾勒出淡淡的感伤之离情别绪。
10、《早秋》(清)李叔同十里明湖一叶舟,城南烟月水西楼,几许秋容娇欲流,隔著垂杨柳。远山明净眉尖瘦,闲云飘忽罗纹绉,天末凉风送早秋,秋花点点头。
11、抚碣伤禾黍④,怡情醉管弦⑤。
12、在昔佛菩萨,趺坐赴莲池。始则牛花笑,继则南南而有辞。南南梵呗不可辨,分身应化天人师。或现比丘、或现沙弥、或现优婆塞、或现丈夫女子宰官司,诸像为说法,一一随意随化皆天机。
13、意思是:在长亭之外的古道旁边,满地的青草向天边不断延伸。晚风拂过柳梢,笛声断断续续,夕阳在山外山之处。好朋友大多漂泊各地。我拿起酒壶一饮而尽,希望能够使这剩下的欢乐达到极致,可是,(这分别的痛苦)使今晚的梦都是凄寒的。
14、《搜神记》卷十八:“桂阳太守李叔坚,为从事。家有犬,人行,家人言:‘当杀之。’叔坚曰:‘犬马喻君子,犬见人行,效之,何伤?’顷之,狗戴叔坚冠走,家大惊。叔坚云:‘误触冠,缨挂之耳。’狗又于灶前畜火。家益怔营。叔坚复云:‘儿婢皆在田中,狗助畜火,幸可不烦邻里,此有何恶?’数日,狗自暴死,卒无纤芥之异。”按:原见《风俗通义•怪神》,文较繁。所谓“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者,此是矣。
15、一杯浊酒过清明。觞断樽前百感生。辜负江南好风景。杏花时节在边城。
16、屋老。一树梅花小。住个诗人,添个新诗料。爱清闲,爱天然;城外西湖,湖上有青山。
17、弘一大师对佛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律宗的研究与弘扬上。弘一大师
18、南山豆苗肥复肥。壮山猿鹤飞复飞。我欲蹈海乘风归。琼楼高处斜阳微。
19、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馀欢,今宵别梦寒。
20、生来未藉东风力,老去能添晚节香。
四、
1、新鬼故鬼鸣喧哗。野火磷磷树影遮。月似解人离别苦。清光减作一钩斜。
2、剩水残山故国秋。知否?眼底离麦秀。说甚无情,情丝踠到心头。杜鹃啼血哭神州,海棠有泪伤秋瘦。深愁浅愁难消受,谁家庭院笙歌又。
3、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弘一大师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
4、①公评:公众对某件事的总体评价。
5、“社盟称后学”——先生长余三十二岁。
6、为沪学会撰文野婚姻新戏册既竟系之以诗
7、皎皎昆嵛,山顶月、有人长啸。看囊底、宝刀如雪,恩仇多少双手裂开鼷鼠胆,寸金铸出民权脑。算此生不负是男儿,头颅好。
8、1908年(戊申光绪三十四年)29岁退出春柳社,专心致力于绘画和音乐。
9、观朝阳耀灵东方兮。灿庄严伟大之灵光。彼长眠之空暗暗兮。流绛彩以辉煌。观朝阳耀灵东方兮。灿庄严伟大之灵光。彼冥想之海沉沉兮。荡金波以飞扬。惟神。惟神。创造世界。创造万物。锡予光明。锡予幸福无疆。观朝阳耀灵东方兮。感神恩之久长。
10、③趄(jū)夕:趄,从走从且,“且”意为“加力”,“走”与“且”相合,表示“很用力地迈步行走”,表示走路吃力,身体有些倾斜。夕,傍晚。此处“趄夕”,当解为“晨夕”,即朝夕相处,因缘难得。
11、收拾残红意自勤,携锄替筑百花坟。
12、以慎重之行利生,则道风日远。
13、到了第三节,作者由景生情,旧时知己各自天涯已难寻的感慨油然而生。毋需赘言,淡淡感伤,已溢于言表。由此,我们得以明了作者几许凄凉的心境。
14、1930年(庚午民国十九年)51岁正月,自小雪峰至泉州承天寺,与性愿法师相聚。4月赴温州,后至白马湖“晚晴山房”。秋赴慈溪金仙寺,讲律两次。11月赴温州庆福寺。时人称弘一大师为孤云野鹤,弘法四方。1931年(辛未民国二十年)52岁2月,自温州过宁波,旋赴白马湖横塘镇法界寺。发愿弃舍有部律,专学南山,从此由新律家变为旧律家。9月,广洽法师函邀大师赴厦门。同月在金仙寺作“清凉歌”。岁末在镇海伏龙寺度岁。
15、春风几日落红堆。明镜明朝白发摧。一颗头颅一杯酒。南山猿鹤壮山莱。秋娘颜色骄欲语。小雅文章凄以哀。昨夜梦游王母国。夕阳职血染楼台。
16、哀游子茕茕其无依兮,在天之涯。惟长夜漫漫而独寐兮,时恍惚以魂驰。萝偃卧摇篮以啼笑兮,似婴儿时。母食我甘酪米粉饵兮,父衣我以彩衣。月落乌啼,梦影依稀,往事知不知?汩半生哀乐之长逝兮。感亲之恩其永垂。哀游子怆怆而自怜兮,吊形影悲。惟长夜漫漫而独寐兮,时恍惚以魂驰。梦挥泪出门辞父母兮,叹生别离。父语我眠食宜珍重兮,母语我以早归。日落乌啼,梦影依稀,往事知不知?汩半生哀乐之长逝兮,感亲之恩其永垂。
17、满江红·民国肇造填满江红志感
18、二十五(重游小兰亭口占)
19、第一节,作者白描了“长亭”“古道”“芳草”三个意象。长亭外的古道边,一片碧绿的芳草,绵延至远方——俨然送别的背景。在中国古代,道路边每隔一段里程,会设一亭驿,供路人避雨、休憩。
20、④今岁余侍先生游孤山,先生抚古墓碑,视皇清二字未磨灭,感喟久之。
五、
1、1902年(壬寅光绪二十八年)23岁在各省补行庚子、辛丑恩正并科乡试,叔同先后以河南纳监应乡试,以嘉兴府平湖县监生资格报名应试,均未中。仍回南洋公学。
2、甚西风吹绿隋堤衰柳,江山依旧。
3、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4、冰蚕丝尽心先死,故国天寒梦不春。
5、故国鸣鷤鹆,垂杨有暮鸦。江山如画日西斜。新月撩人透入碧窗纱。
6、第二节,亦是白描手法,“风”“柳”“笛声”“夕阳”“山”勾勒出了傍晚之时的景致。晚风吹动着杨柳,仿佛在催促着临行之人;“柳”字谐音“留”,蕴藉着深沉的不舍之情意。晚风也吹送着笛声,笛声于是稀稀落落地传来。我们不禁会想起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那首《春夜洛城闻笛》,笛声呜咽,相思之声,在夜空中回荡。
7、纤云四卷银河净,梧叶萧疏摇月影;剪径凉风阵阵紧,暮鸦栖止未定.万里空明人意静,呀!是何处,敲彻玉磬,一声声清越度幽岭呀!是何处,声相酬应,是孤雁寒砧并,想此时此际,幽人应独醒,倚栏风冷.
8、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9、1923年(癸亥民国十二年)44岁2月,在上海与尤惜阴居士合撰《印造经像之功德》。赴上海途中曾在上虞白马湖、绍兴、杭州等地停留。6月,为杭州西泠印社《弥陀经》一卷刻石。9月重至衢州,居莲花寺。(10)
10、近观山色苍然青,其色如蓝。远观山色郁然翠,如蓝成靛,山色非变。山色如故,目力有长短,自近渐远,易青为翠,自远渐近,易翠为青,时常更换。是由缘会,幻相现前,非唯翠幻,而青亦幻,是幻,是幻,万法皆然。
11、律在家备览略篇》等书。9月,澳门《觉音月刊》和上诲《佛学半月刊》均出版《弘一法师六秩纪念专刊》。秋末,为《续护生画集》题字并作跋。(18)
12、世界鱼龙混,天心何不平。岂因时事感,偏作怒号声。烛烬难寻梦,春寒况五更。马嘶残月坠,笳鼓万军营。
13、中原一士多厅姿,纵横宇合卑莎维。
14、⑤冰蚕:传说中的一种神蚕,又指蚕茧,此处指吐丝后的将死之蚕。
15、“不慕赤松仙”——近来余视见世为乐土,先生亦赞此说。
16、1940年(庚辰民国二十九年)61岁春,闭关永春蓬山,谢绝一切往来,专事著述。10月,应请赴南安灵应寺弘法。
17、灵岩山印光真达二老像题词
18、李叔同的篆刻可谓独树一帜。他早年治印从秦汉入手,兼攻浙派。35岁那年入“西泠印社”。39岁在杭州虎跑定慧寺出家前,将平生篆刻作品和藏印赠与“西泠印社”。该社为之筑“印冢”并立碑以记其事。治印赏印论印,是终其一生未曾放弃的癖好。他在给友人的信中提道:“刀尾扁尖而平齐若锥状者,为朽人自意所创。锥形之刀,仅能刻白文,如以铁笔写字也。扁尖形之刀可刻朱文,终不免雕琢之痕,不若以锥形刀刻白文能自然之天趣也。”李叔同对印学的贡献还体现在他对近代篆刻事业的弘扬上。他亲自发起成立了继“西泠印社”之后的又一印学团体——乐石社,定期雅集,并编印印社作品集和史料汇编。这也是在近代篆刻史上领风气之先之事。(23)
19、一句弥陀。阿伽陀药。舍此不服。是为大错。
20、仰碧空明明,朗月悬太清;瞰下界扰扰,尘欲迷中道;惟愿灵光普万方,荡涤垢滓扬芬芳,虚渺无极,圣洁神秘,灵光常仰望!惟愿灵光普万方,荡涤垢滓扬芬芳,虚渺无极,圣洁神秘,灵光常仰望!
六、李叔同诗词
1、1911年(辛亥清宣统三年)32岁春,创作毕业自画像。3月,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偕日妻回国抵沪,在直隶高等工业学堂任图画教员。同年家道中落。(5)
2、收拾残红意自勤。携锄替筑百花坟。玉钩斜畔隋家冢。一样千秋冷夕曛。
3、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春节演出的那扯《茶花女》,是国人上演的第一部话剧,李叔同在剧中扮演女主角玛格丽特。后来,他还曾主演独幕剧《生相怜》、《画家与其妹》和改编自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的话剧《黑奴吁天录》。李叔同的演出在社会上反响极大。李叔同的戏剧活动虽如星光一闪,却照亮了中国话剧发展的道路,开启了中国话剧的帷幕。特别是在话剧的布景设计、化妆、服装、道具、灯光等许多艺术方面,更是起到了开风气之先的启蒙作用。在音乐方面,李叔同是作词、作曲的大家,也是国内最早从事乐歌创作取得丰硕成果并有深远影响的人。(21)
4、他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致。作为高僧书法,弘一与历史上的一些僧人艺术家存有差异,如智永和怀素,尽管身披袈裟,但似乎他们的一生并未以坚定的佛教信仰和恳切实际的佛教修行为目的,他们不过是寄身于禅院的艺术家,“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知”,这完全是艺术家的气质与浪漫。
5、杜宁声声归去好。天涯何处无芳草。春来春去奈愁何。流光一霎催人老。
6、眼前大千皆泪海,为谁惆怅为谁颦。
7、(作者原注):“慈云渺天末,明月下南楼”——今春过城南草堂旧址,楼台杨柳,大半荒芜矣。
8、1912年(壬子民国元年)33岁春,自津返沪,在杨白民任校长的城东女学任教,授文学和音乐课。是年加入“南社”,被聘为《太平洋报》主笔,并编辑广告及文艺副刊。与柳亚子创办文美会,主编《文美杂志》。秋,《太平洋报》停刊。应经亨颐之聘赴杭州,在浙江两级师范学校任音乐、图画课教师。
9、眉间愁语烛边情。素手掺掺一握盈。艳福者般真羡慕。佳人个个唤先生。
10、半世风流半世空,世间再无李叔同。半生繁华半世僧,无数奇珍供世眼,自是一轮圆月耀天心。
11、李叔同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12、采莲复采莲,莲花莲叶何蹁跹,露华如珠月如水,十五十六清光圆。采莲复采莲,莲花莲叶何蹁跹。
13、依净律仪,成妙和合,灵山遗芳型。修行证果,弘法利世,延续佛灯明。
14、茅屋三椽,老梅一树,树底迷藏捉。
- 上一篇:136句关于春分的古诗(精选关于春的古诗词飞花令)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8508℃排比句例子大全【文案整理39句】
- 2278℃千里送鹅毛打三个数字【文案整理45句】
- 1552℃春娇与志明歌词含义【文案整理40句】
- 1430℃描写雨下得很大的句子【文案整理106句】
- 771℃从此再无母亲【文案整理24句】
- 769℃排比句构成与表达效果【文案整理40句】
- 748℃赞美老师的句子夸张句【文案整理33句】
- 712℃曾国藩家训全文及翻译【文案整理19句】
- 665℃描写星河璀璨的诗句【文案整理43句】
- 589℃关于梦想的事例反面【文案整理68句】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