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84句山居秋暝古诗原文(精选山居秋暝古诗配画)

admin 2023-12-13 08:14:16 文案短句

一、山居秋暝古诗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生动表现了幽清明净的自然美。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赞叹两位贤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息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献始兴公》)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毫不着力。像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的确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3、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4、B.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

5、《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全诗翻译: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简析: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6、“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却下笔说是“空山”。这是因为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

7、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8、竹林中传出洗衣服姑娘的谈笑声,莲蓬微微活动,渔舟正下水撒网.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连徜徉.

9、颔联、颈联是诗的主体部分,写的是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当用轻快的调子诵读。

10、标题:“山居秋暝”,“山居”即其隐居的别墅,点明了地点;“秋”点明了季节;“暝”,傍晚,点明了具体时间。整首诗所写的景物即秋天傍晚在山居所见的景物。

11、作者:王维朗诵:常世伟

12、诵读指导(出示课件5)

13、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

14、山居秋暝喧是什么意思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山居秋暝作者: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15、⑴暝(míng):日落,天色将晚。⑵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新:刚刚。⑶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⑷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浣:洗涤衣物。⑸随意:任凭。春芳:春天的花草。歇:消散,消失。⑹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留:居。此句反用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意思,王孙实亦自指。反映出无可无不可的襟怀。

16、写出你对“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理解。

17、(出示课件8)既然说“诗中有画”,我们就把诗还原为一幅古典的卷轴画。

18、竹林里传来一阵阵欢歌笑语,那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衣归来了;荷叶纷纷向两旁摆动,那是打鱼人收起渔网,划着船穿过荷塘顺流而归了。(3分,能扣住画面,抓住人物活动的情景即可)

19、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颈联写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发现了浣女、渔舟。末联写此景美好,是洁身自好的所在。

20、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至德元载(756年),长安被叛军攻陷,王维被捕后被迫出任伪职。战乱平息后,王维被下狱,交付有司审讯。

二、山居秋暝古诗配画

1、网上搜集王维的其他诗,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背诵下来。

2、山居shānjū秋qiū暝mínɡ

3、这时,从竹林里传出一阵阵笑声,噢,原来是欢快的姑娘们洗完衣服回来了;忽然,水塘里的荷叶哗哗摆动,原来是一条打鱼的小船轻盈地顺流而下。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4、用几句话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展示的画面描绘出来。(3分)

5、激趣导入:(出示课件2)

6、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7、颔联与首联有何联系?(出示课件13)

8、点击小绿标收听米粒诵读古诗啦

9、《山居秋暝》中的描写雨后清新的句子: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意思是: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山居秋暝》是一首写山水的名,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其中的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实乃千古佳句。山居秋暝作者: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0、明(míng):íng,第2声,发后鼻音。

11、这首诗为山水名篇,对山水描写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12、首联点题,中间两联描绘山中秋夜的优美景色,尾联表现对山间隐逸生活的留恋。诗中除显露作者山水田园诗常有的空寂清幽的特色外,又透发出一定的生趣,为其山水田园诗代表作之一。

1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却下笔说是“空山”。这是因为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14、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根据意思来背空寂的终南山刚下了一场雨后,秋天的黄昏时候降临了。明亮的月光在松树间照耀,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流淌。竹林里传来喧闹声是洗衣的女子回来了,水上的荷叶摇动是打鱼的渔民下船了。任凭春天的芳香花草消逝,我自己还是可以居留在这里。(韵译):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泉悄悄地在大石上缓缓流淌。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莲蓬移动了,渔舟正上岸收网。尽管春天的芳菲已经消散而去,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连徜徉。

15、山居秋暝》全诗的意思是:一场雨刚刚过去,深山中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叮咚流淌.竹林中传出洗衣服姑娘的谈笑声,莲蓬微微活动,渔舟正下水撒网.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连徜徉.原文如下:山居秋暝作者: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6、这里的“空”应作静解释,诗人来到山林,远离了嘈杂烦扰的市朝,山居给他的突出印象就是非常的寂静,因此,才听到山泉流动声,浣女欢笑声,荷叶摆动声;另外,由于山中林木的茂盛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所以作者说是“空山”。

17、意思是空寂的终南山下了一场雨之后,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中传来少女的喧笑声,大概是洗衣归来了,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轻舟。虽然春天的美景已经消歇,但是眼前的秋景足够令人流连忘返了。

18、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19、山居秋暝(作者)王维(朝代)唐代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标签:山水写景写人唐诗三百首景色人物其他译文注释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20、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一说开元九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受累,贬为济州司仓参军。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张九龄执政,拔擢王维为右拾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调任监察御史,后奉命出塞,担任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

三、山居秋暝古诗原文

1、清泉轻轻地在大石上叮咚流淌。

2、山居秋暝(唐)王维原文译文对照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译文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3、尤其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和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形象鲜明,色调清丽,且静景和动景交相映衬,在整齐中有错落灵动之美。此诗典型地体现出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

4、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居秋暝

5、人们常称赞王维的诗“诗中的画,画中有诗”,苏轼更是将其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誉为“诗中有画”的典范之句。你能够将此画描绘出来吗?

6、莲lián动dònɡ下xià渔yú舟zhōu。随suí意yì春chūn芳fānɡ歇xiē,

7、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

8、kōnɡshānxīnyǔhòu,tiānqìwǎnláiqiū。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9、尾联出句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语气缓慢读出,表现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心情。

10、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

11、这首诗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12、明月的清晖,从松林间隙照射下来,林地上洒满了斑驳的光点;清冽的山泉,在山石间淙淙流泻,发出清脆悦耳的欢唱

13、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14、天tiān气qì晚wǎn来lái秋qiū。明mínɡ月yuè松sōnɡ间jiān照zhào,

15、空明寂静的山林,刚刚下过一场秋雨;山中的夜晚,空气特别清新。明月当空,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洒在茂密的松树林里;清澈的泉水缓缓流过涧石,发出轻轻的流水声。多么幽静而又迷人的夜晚啊。

16、一场雨刚刚过去,深山中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叮咚流淌.

17、表达了诗人决心远离官场,归隐山林的志向。

18、“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的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19、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20、石(shí):整体认读音节,发翘舌音。

四、山居秋暝古诗翻译全文

1、suíyìchūnfānɡxiē,wánɡsūnzìkěliú。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http://zhidao.baidu.com/q?word=%C9%BD%BE%D3%C7%EF%EA%D4&ct=17&pn=0&tn=ikaslist&rn=10

3、六句写景的句子,哪几句可以作为画面的主体?学生概括。(出示课件15)

4、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

5、D.全诗格调清新,富于生活气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尚的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6、雨(yǔ):整体认读音节。

7、全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实乃千古佳句。

8、唐代王维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9、诗的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可用叙述口吻读。

10、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11、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对诗人理想境界的烘托。

12、山中明明有浣女、渔舟,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是“空山”呢?

1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洌,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称赞两位贤隐士的高尚情操

14、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维

1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6、颈联中诗人先写“竹喧”再写“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写到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劈开,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和谐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希望过闲适无忧无虑呃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黑暗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的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

17、这一联一静一动,一光一色。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明月的清辉从松林间隙照射下来,林地上洒满了斑驳的光点;清冽的山泉,在山石间淙淙流泻,诗人以动写静,以有声写无声,巧妙地写出了山林的幽静。

18、用笔清新自然,毫无雕琢的痕迹,“随意挥写,得大自在”,而又在朴素自然中有润泽华采。全诗音韵谐美,富有诗情画意。

19、“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却下笔说是“空山”。这是因为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20、王维《山居秋暝》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颈联写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发现了浣女、渔舟。末联写此景美好,是洁身自好的所在。全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五、山居秋暝古诗讲解

1、空气清新方可见月光之皎洁;新雨之后才能显清泉之声响。

2、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诗歌开头两联皆在描写雨后山村的自然美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灵动和蓬勃朝气,同时也创造出如水月镜般纯美的诗境。颈联则由景写到人,由静写到动,巧妙地将自然之美和村民们的生活美交融在了一起,表现了村民勤劳淳朴的性格。尾联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说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自己愿意留下来尽情欣赏,由此表现出诗人高洁的情操和对归隐生活的喜爱。

4、“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首联写出了什么样的意境?(出示课件10)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