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109句白居易忆江南全诗(精选白居易忆江南三首其二)

admin 2023-12-13 08:14:45 文案短句

一、白居易忆江南

1、白居易呢,也是北方人,在写《忆江南》的时候呢,他已经定居在洛阳了,所以他在描写江南春天的时候,首先就把回忆定格在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定格在了红和绿的鲜明的色彩对比上。尤其要值得一提的是,这三首《忆江南》是写在唐文宗的开成三年,也就是公元838年,在这一年白居易已经67岁了。

2、《忆江南》鉴赏: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待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忆江南》原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忆江南》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3、DreamingoftheSouthernShore

4、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忆江南三首

5、“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6、这三首小令,明白如话,凡是领略过一点江南景色的人似乎皆能道出一但谁能咏唱得如白居易这么好?江南的景色确实那么的多彩迷人,仿佛一根春草就是一个绿色的梦,一抹寒烟就是一首朦胧的诗;在它的面前,人们似乎只能孩子般地憨憨地道一声:醉了,我醉了!这是一种意会于心的、难以言传的、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审美感受,要想把它捕捉到诗笺上,很难很难。而白居易仅用三组六句诗,就把深广如海的江南景色浓缩为晶莹的一滴;人们透过这一滴,仿佛体察到江南风物的魂魄、神采、丰姿和情韵,仿佛在一瞬间将“醉眼中的朦胧”化为“朦胧中的清晰”。

7、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8、《忆江南三首》的第一首词总写对江南的回忆,选择了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显得十分鲜艳奇丽,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第二首词描绘杭州之美,通过山寺寻桂和钱塘观潮的画面来验证“江南好”,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的忆念之情。

9、第一首词总写对江南的回忆,作者选择了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运用比喻和映衬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第二首词描绘杭州之美,通过山寺寻桂和钱塘观潮的画面来验证江南之好,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的忆念之情;第三首词歌咏苏州,选取竹叶春酒和吴娃醉舞,勾勒出苏州的旖旎风情,表达了作者对苏州的忆念与向往。

10、《忆江南》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组词。译文:其一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其二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像天堂一样的杭州:游玩灵隐寺寻找皎洁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其三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清晨夜晚总要再次相逢。

11、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12、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13、苏杭是江南名郡,风景秀丽,人物风流,给白居易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回到洛阳之后,写了不少怀念旧游的诗作,这三首忆江南是他晚年所作。

14、再来看第二首,《忆江南》第二首是专门回忆杭州的美景。“江南忆,最忆是杭州。”一开篇,白居易就先声夺人、掷地有声地宣称,我最爱、我最忘不了的江南城市就是杭州,没有之一。我相信啊,一提到杭州这个城市,无论你是去过还是没去过,都一定是有所了解的。如果你要去杭州旅游的话,你第一个想去的地方是哪里呢?答案可能是五花八门的,是苏堤春晓、是断桥残雪、是柳浪闻莺,还是南屏晚钟?是雷峰塔,还是灵隐寺?杭州的景点实在是太多了,光是西湖十景可能就会让我们目不暇接,几天都看不够。可是一首短短的《忆江南》小令,容量是很有限的,可不能像写游记那样写很多内容进去。

15、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16、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接下去,即用两句词写他“旧曾谙”的江南风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日出”、“春来”,互文见义。春来百花盛开,已极红艳;红日普照,更红得耀眼。

17、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翻译: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熟悉。日出时,江中的滚浪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18、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我回忆的地方是像天堂一样的杭州:游玩灵隐寺寻找皎洁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19、题中的“忆”字和词中的“旧曾谙”三字还说明了此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层次:以北方春景映衬江南春景。全词以追忆的情怀,写“旧曾谙”的江南春景。而此时,作者却在洛阳。比起江南来,洛阳的春天来得晚。作者写于洛阳的《魏王堤》七绝云:“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在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的季节,洛阳却“花寒懒发”,只有魏王堤上的柳丝,才透出一点儿春意。

20、néng bú yì jiāng nán?

二、白居易忆江南三首其二

1、——读白居易《忆江南》(三首)

2、谙(ān):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3、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不知何时会再次相逢。

4、韦庄的菩萨蛮其一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绿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一阙菩萨蛮,相传是唐时韦庄所作,表面上似乎盛赞江南的无限风光,接天秀色,但无论它"水碧于天"也好,"人秀似月"也罢,读来总觉那一抹有乡不得还,有家不得归的离愁怨意深切入骨,总也摆脱不得。"只合"二字中,实藏了无限凄怆。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首小令写出了对江南的美好回忆。白居易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的热爱

5、(tr.张琼ZhangQiong)

6、第三首词描绘苏州之美,诗人以美妙的诗笔,简洁地勾勒出苏州的旖旎风情,表达了作者对苏州的忆念与向往。这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以及女性之美,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

7、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8、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

9、那里的风景我是很久以前就知道的。

10、Sunriseseesflowersriversidebrighterthanfire,

11、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杏儿朗读诗词

12、在这里,因同色相烘染而提高了色彩的明亮度。春江水绿,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在这里,因异色相映衬而加强了色彩的鲜明性。

13、风景旧曾谙。(fēngjǐngjiùcéngān)

14、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

15、胡婷婷唱古文:白居易·忆江南

16、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17、“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苏州最美的是什么?是人。所以这两句完全是在描绘苏州的人文风景,词人一边品着像春色一样翠绿的竹叶青美酒,一边欣赏着苏州美女像芙蓉花一般醉人的舞姿,这又是视觉、味觉和联想的多重享受啊!

18、能不忆江南?(néngbúyìjiāngnán)

19、“江南忆,最忆是杭州。”第二首开头是说,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像天堂一样的杭州。第二首紧承前首结句“能不忆江南”,将记忆的镜头移向杭州。

20、本诗其第一首,作者泛忆江南,兼包苏、杭,写春景。

三、白居易忆江南全诗

1、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两句为名句.

2、唐代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3、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4、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5、这三首词主旨相同而各具首尾,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以及女性之美,相对独立而又互为补充,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

6、rì chū jiāng huā hóng shèng huǒ,chūn lái jiāng shuǐ nù rú lán。

7、如果说第一首是对江南春色的客观的把握,总体的描绘,来表明“江南好”,那么第三首便是通过突出描绘苏、杭这两个被人喻为可同天堂媲美的地方来验证“江南好”了。古神话中有月中桂树的传说。《南部新书》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可见这寺中月桂的说法不过是寺僧自神其说而已。但是,生活真实不等于艺术真实,作品运用这一传说,意在表达杭州的非同凡俗。同时“山寺月中寻桂子”也表现了诗人浪漫的想像,我们眼前仿佛现出怒放的丹桂,闻到桂子浓郁的芳香。次句“郡亭枕上看潮头”则描绘了杭州浙江入海的奇观。诗人通过对当年山寺寻桂和钱塘观潮两个代表性的生活画面的描写,仅用两句话就足以使人想见杭州之多彩多姿。

8、✦忆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9、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

10、江南是一个人杰地灵、山青水秀的地方,从古至今“江南”一直是个不断变化、富有伸缩性的地域概念,但始终代表着美丽富饶的水乡景象;至今也是自然条件优越,物产资源丰富,商品生产发达,工业门类齐全,是中国综合经济水平最高的发达地区。

11、刘禹锡曾作《忆江南》词数首,是和白居易唱和的,所以他在小序中说:“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此词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初夏作于洛阳,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词也应在开成二年初夏。

12、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13、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

14、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⑽?

15、三首《忆江南》,从第一首红花绿水、色彩鲜明的江南春天,到第二首杭州的八月十五中秋节的独特风景,再到第三首苏州的美酒、美人、美丽的传说。白居易带着我们穿越了时空,从视觉、味觉、听觉、嗅觉和想象多个方面,全方位来感受江南的魅力。那你是不是也像词人一样沉醉其中,不想醒来呢?白居易就是这样,他沉浸在对江南的回忆当中,不愿意醒来。

16、第一首摄取一年之春的江南景色,写得生机盎然,色彩艳丽。“日出江花红胜火”一句刻画在初日映照下的江畔春花,红得胜过火焰。表现出春天花卉的生机勃勃之态,使人感到江南春色浓艳、热烈之美。次句说“春来江水绿如蓝”。

17、谢克先.白居易《忆江南》三首赏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0

18、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19、回复“唐诗”、“宋词”,即可查询诗词。

20、忆江南⑴其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⑵;日出江花红胜火⑶,春来江水绿如蓝⑷。能不忆江南?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⑸,郡亭枕上看潮头⑹。何日更重游!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⑺;吴酒一杯春竹叶⑻,吴娃双舞醉芙蓉⑼。早晚复相逢!

四、白居易忆江南

1、忆江南是唐朝诗人白居易所做的词。

2、出处: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忆江南》。

3、yìjiāngnánbáijūyì忆江南白居易jiāngnánhǎo江南好,fēngjǐngjiùcéngān风景旧曾谙。rìchūjiānghuāhóngshènghuǒ日出江花红胜火,chūnláijiāngshuǐnùrúlán春来江水绿如蓝。néngbúyìjiāngnán能不忆江南?

4、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像天堂一样的杭州:游玩灵隐寺寻找皎洁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5、“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中间两句是说,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美丽的芙蓉。一面品尝美酒,一面欣赏美女双双起舞。“春竹叶”,是对“吴酒一杯”的补充说明。

6、而作词的具体时间,历来说法不同。有说在白居易离苏州之后;有说在开成三年(838年);有说在大和元年(827年);王国维则说写于“大和八九年间”。这些说法,笼统简单,缺乏事实根据。

7、江南是個好地方,熟悉的人無人不知;那裡的風景特別宜人,每當春天來臨江水在紅日的映照下,更是詩意無限。正如唐朝詩人白居易所寫;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一詩所寫的的千古絕句一樣。

8、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9、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花、江水

10、中秋节的杭州,月中的桂子悠悠飘香,钱塘浪潮惊涛拍岸。视觉、嗅觉、听觉多种感受的强烈震撼,定格成了白居易回忆当中最美的杭州。“何日更重游?”这样美丽的杭州,今生今世还有没有可能再回去呢?读完第二首《忆江南》词,我们可能会有一种错觉,江南的美丽都让杭州给占尽风流了。那接下来第三首《忆江南》写苏州,还能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呢?诶,我们来看第三首。

11、或点击标题下的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12、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忆江南三首》组词中的第一首作品。

13、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像火一样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14、✦作者《东城桂》诗自注说:“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桂子,桂花。✦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

15、“能不忆江南?”末句是说,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全词以追忆的情怀,写“旧曾谙”的江南春景。而此时,作者却在洛阳。比起江南来,洛阳的春天来得晚。当作者信马寻春,看见的水都是黄的,花呢,还因春寒料峭尚未开,他触景生情,怎能不追忆江南春景?怎能不从内心深处赞叹“江南好”?

16、第一首摄取一年之春的江南景色,写得生机盎然,色彩艳丽。“日出江花红胜火”一句刻画在初日映照下的江畔春花,红得胜过火焰。表现出春天花卉的生机勃勃之态,使人感到江南春色浓艳、热烈之美。次句说“春来江水绿如蓝”。春水荡漾,碧波千里,诗人更夸张地形容它比蓝草还要绿,这深浓的碧绿色,与上句日映江花的火红色相映发,便觉更加绚丽夺目。诗人敷彩设色,用色彩明艳的辞藻,很好地显示出江南春色的迷人之态,像作者这样长期居住在苏杭的人自然是“能不忆江南!”即便素未到过江南的人也会急欲一睹为快。

17、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18、(作者)白居易(朝代)唐

19、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

20、游玩灵隐寺、寻找皎洁明月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

五、白居易忆江南三首

1、江南,是指地理区域,顾名思义,意为长江之南,在人文地理概念里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先秦时期,江南属九州,被中原称为"吴越"。江南以才子佳人、富庶水乡、繁荣发达等著称。

2、www.zgsgxh.com

3、《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忆江南·江南忆》白居易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5、✦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6、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7、“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中间两句是说,游玩灵隐寺寻找皎洁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这两句词,都有人有景,以人观景,人是主体。所不同的是:上句以动观静,下句以静观动。

8、✦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9、花发得比江南晚,水也有区别。洛阳有洛水、伊水,离黄河也不远。但即使春天已经来临,这些水也不可能像江南春水那样碧绿。因此作者竭力追忆江南春景,从内心深处赞叹“江南好”,而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不禁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词。这个收束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词虽收束,而余情摇漾,凌空远去,自然引出第二首和第三首。

10、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和女性之美,每首都以“江南好”开篇,而以直接深情之句作结,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使人读其词而直欲奔向江南实地观览一番。

11、《忆江南》作者: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春天的时候,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12、“早晚复相逢。”他多么希望那样的温情岁月,不仅仅只是停留在记忆当中,而是在未来的某一个时刻,他能够再度相逢。但是有的回忆我们能够在现实当中再现,而对白居易来说,忆江南却永远都只能是回忆了。在宝历二年,也就是公元826年的2月,白居易有一次在苏州骑马出巡的时候,不小心从马上摔了下来,受了伤,那一年白居易55岁。他感到自己的身体已大不如前,感到了衰老和疾病的双重折磨,所以他先是向朝廷请了一百天的长假。假期休满之后呢,他离开了苏州,而这一别之后,白居易就再也没有踏上过江南的土地。

13、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14、日出,江花,春水,这是江南春景中常见的物象,词人没有去实写它们的形状,只是尽力突现和渲染了它们的色彩。这色彩,说来也极为寻常——大“红”大“绿”,“乡气”得很呢!然而,这种世俗喜庆中的“当家”色彩,一旦与初阳、江花、春水结为伙伴,便立即带上了生命初醒、万象更新的哲理和诗情,仿佛整个天地间都流动着“红”的元气和“绿”的津汁。这是何等高扬的生命豪情和宇宙意识哟!人们简直闹不清是初阳点燃了江花的烂漫,还是江花烘托了初阳的光焰;是无形的春给江水注入了生命的绿,还是“青出于蓝”的江水赋与春天以绿荫覆罩万物的情致和风采!一切皆渺然若化,一切皆以息相吹,江南春在“红”与“绿”的交融中生气勃勃地诞生了。

15、谙: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16、这是三首词,三首词是白居易用同一个词调——“望江南”来填写的。“望江南”是唐朝的教坊曲,又名“梦江南”、“江南好”,这个词牌的创制和汉代以来大量吟咏江南的诗歌有关。到了唐朝中期的时候,有一位著名的宰相叫做李德裕,他也用过这个词牌来创作,内容是为了悼念他的亡妾谢秋娘,他还因此将这个词牌改名为“谢秋娘”。只是李德裕的《谢秋娘》词并没有流传下来,所以白居易才是现存最早使用这个词调来填词的文人。因为这三首词都是对江南的回忆,白居易就给这一组词又取了一个名字,叫做“忆江南”。

17、开头不说忆苏州而说“忆吴宫”,既为了与下文协韵,更为了唤起读者对于西施这位绝代美人的联想,读到“吴娃双舞醉芙蓉”,这种联想就更加活跃了。这两句,前宾后主,喝酒是为了观舞助兴,着眼点落在“醉芙蓉”似的“吴娃”身上。

18、江南好,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

19、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月圆之时山寺之中,寻找桂子,登上郡亭躺卧其中,欣赏那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20、《忆江南》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组词。第一首是总写对江南的回忆;第二首和第三首则是分别写对杭州和苏州的忆念、向往。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和女性之美,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

六、白居易忆江南

1、“早晚复相逢?”末句是说,不知何时会再次相逢?“早晚”,当时口语,它的意思与“何时”相同。

2、主编:曾凡华|责编:王爽

3、“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在词人对于江南的回忆当中,苏州的地位仅次于杭州,所以他说是“其次忆吴宫”。不过这一回呢,他别出心裁,用“吴宫”这个词代指了苏州。白居易的创作技巧果然是不同凡响啊!为了不和前两首词重复,第三首《忆江南》他没有直接描写苏州的自然风景,而是从遥远的历史故事开始说起。因为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了宠幸绝色美女西施,在苏州修建了“馆娃宫”。这个历史为苏州增添了许多令人浮想联翩的浪漫风情,正是凭借着西施的这个历史典故,诗人对苏州的美好回忆也缓缓地展开了。

4、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5、同时“山寺月中寻桂子”也表现了诗人浪漫的想像,我们眼前仿佛现出怒放的丹桂,闻到桂子浓郁的芳香。次句“郡亭枕上看潮头”则描绘了杭州浙江入海的奇观。诗人通过对当年山寺寻桂和钱塘观潮两个代表性的生活画面的描写,仅用两句话就足以使人想见杭州之多彩多姿。

6、《忆江南》唐代: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7、龚克昌等.白居易诗文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60

8、《忆江南》三首全诗原文如下:

9、江南好,(jiāngnánhǎo)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