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65句(精选骊姬之乱)
admin 2023-12-13 08:15:51 文案短句 ℃一、骊姬之乱
1、晋献公继位后,回顾往事,深感公族争立为晋国留下的创伤,所以他为了消除公族逼君的忧患,深刻地认识到任用异姓比任用同宗公族更有利于维护自己的统治。所以晋献公采纳大臣士蒍“利用矛盾,各个击破”的谋略,准备灭掉当时有一定势力的桓叔、庄伯的群公子,以绝后患。献公先把在群公子中比较有影响的富子赶出绛城,造成了众公子群龙无首的局面。士蒍又巧施计谋,让众公子自相残杀,除掉了游氏的两个儿子,后又除掉了整个游氏家族。灭掉游氏之后,献公把群公子全部迁居到聚邑(今山西省绛县东南十里之车箱城),不久便将他们全部处死。这是晋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消灭公族的事件,从此以后,晋国开始成为一个没有公族的国家。
2、听完几位将领们对偏衣金玦的看法后,申生差不多琢磨明白了。申生无奈地向将领们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国语·晋语》申生曰):
3、一次趁着申生献祭,骊姬在祭祀的酒肉里下毒,然后栽赃给申生,最后申生因为太善良,又怕说出真相惹老爸伤心,居然上吊自杀了,很轻松地就被除掉了。
4、来来来,又到了划重点的时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5、(脤shèn:古代王侯祭祀用的祭肉,春秋时期打仗前,通常要在祖庙里祭祀、占卜,占卜到吉兆后,分食完祭肉才会出兵。后来称授命统军为“受脤”。社,指社神,即土地神。)
6、狐突用了四个字完美诠释了晋献公对太子申生的态度:尨(凉)、冬(杀)、金(寒)、玦(离)。
7、古人将颜色分为“正色”和“间色”,正色指不能通过其他颜色混合而成的颜色,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红黄蓝三原色加上黑白两色。
8、如果没有成功,那么骊姬这个阴谋家的形象,恐怕就要就此破灭了,但假如她真的试图利诱臣子,而又未能成功,在历史书中,不可能没有相应的记录——想要塑造一个“心机婊”的形象,没有比这更有说服力的了。然而,史书中,的确没有这样的记录。唯一的可能性,就是骊姬根本没有做这些事情,换句话说,骊姬只是献公手中的一粒棋子。
9、而晋献公先是不顾劝告执意立骊姬为夫人,之后骊姬设计陷害太子,在祭祀的酒肉里下毒,这两件事上,如果晋献公稍微理性一些,明辨是非,都不至于犯这种低级错误。从这里,我们就能够看出晋献公是一个感情用事的人,做事很冲动随性。
10、献公伐骊戎,克之,灭骊子,获骊姬以归,立以为夫人,生奚齐。其娣生卓子。骊姬请使申生主曲沃以速悬,重耳处蒲城,夷吾处屈,奚齐处绛,以儆无辱之故。公许之。晋献公讨伐骊戎,征服了这个国家,杀了它的国君骊子,俘获骊姬回国,立她为夫人。骊姬生了奚齐,她妹妹生了卓子。骊姬请求献公派太子申生去曲沃以逼他速死,另派公子重耳去蒲城,公子夷吾去屈,而把奚齐留在国都绛。她说这是为了防备敌国的入侵,不让晋国受到耻辱。献公同意了她的请求。
11、正所谓“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12、(8)薰:香草。莸(you):臭草。
13、重耳曰:“群公子尚多,何必我?且二孺子新诛,其党未尽,入而求出,何可得也?天若祚我,岂患无国?”
14、骊姬、奚齐、悼子、荀息四人已死,晋国暂时被里克、郑父掌握。摆在众人面前的国君选项就只剩下了重耳和夷吾。在选择新君的问题上,里克、郑父以及百姓都比较倾向于重耳,一是因为重耳年纪比较大,二是因为重耳素有贤名。
15、骊姬之乱给方兴的晋国带来了一场不小的灾难。晋献公、骊姬为了稳固骊姬之子奚齐的地位,继而驱逐群公子,此举使晋公室失去了与之唇齿相依的同姓宗族──公族,直接导致了晋公族的衰弱。并由此确立了以后历代晋君恪守不渝的一项制度——晋无公族。那么,这究竟是怎样一种与其他诸侯国不同的政治模式,它对晋国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怎样的深远影响呢?
16、《史记·晋世家》:夷吾欲往,吕省、郤芮曰:“内犹有公子可立者而外求,难信。计非之秦,辅彊国之威以入,恐危。”乃使郤芮厚赂秦,约曰:“即得入,请以晋河西之地与秦。”及遗里克书曰:“诚得立,请遂封子于汾阳之邑。”秦缪公乃发兵送夷吾於晋。齐桓公闻晋内乱,亦率诸侯入晋。秦兵与夷吾亦至晋,齐乃使隰朋会秦俱入夷吾,立为晋君,是为惠公。
17、想要知道“骊姬之乱”背后的事情,我们就得先从《左传》说起。
18、骊姬接着又诬陷重耳和夷吾两个公子说:“他们都知道申生的阴谋。”于是,重耳逃到了蒲城,夷吾逃到了屈城。(以上僖公四年)
19、表面上骊姬是个柔弱的女子,晋献公是一国之君,但实际上在这场权利的游戏当中,晋献公被骊姬玩弄于股掌之中而不自知,这就印证了道家的一句话,四两拨千斤,柔弱胜刚强。
20、骊姬之乱发生于公元前650年,秦穆公即位于公元前659年,此时的秦国实力其实很一般,因为秦国就是在秦穆公手里才真正开始强大起来的。而同时,骊姬之乱只是晋国王族的变乱,并未对晋国的内政和军事造成多大影响,而在位的晋献公也是一位很有才干的君主,此时的晋国其实非常强大,家底之雄厚不是秦国可比的,不然后来晋文公也不可能成就霸业了。
二、骊姬之乱
1、申生是晋献公与齐姜(原献公父武公的小夫人)的儿子,心地善良,唯父是从,实质上就是一个很好欺负的软蛋。申生性格上的弱点,让骊姬钻了空子。
2、当年冬天,一年一度的宗庙祭祀大典开始了。按照祖制,主待大典的不是国君就是太子。而这一年,晋献公以身体不适为由没有出席,太子则远在边地无法赶回。于是,主持大典的任务就落在了奚齐的身上。当奚齐出现在众臣面前的时候,立即引起了一场排山倒海般的大讨论。讨论的中心只有一个,晋献公是不是要改立太子。
3、之前晋献公让申生冬天独自领军出征、赐予偏衣金玦。想着要么逼反申生,要么逼死申生。晋献公敢让申生带兵出征,还敢逼迫申生造反,唯一一个原因只能是晋献公有足以碾压申生的实力。
4、忠于骊姬母子的大臣曾建议荀息立刻诛杀里克、郑父,以稳定悼子的君位。但是荀息过于迂腐,竟然回答道:“里克、郑父都是国之宿老,在朝中有一半的大夫出自他们的门下,万一讨伐失利,我们在晋国将无立足之地,不如暂时将此事按下不提,等丧事完毕,新君继位之后,再设法驱散二人党羽,处置他们。”
5、荀息此人虽是贤才,却愚忠不已,他本是忧国忧民的良臣,也知道公子重耳等人远胜过奚齐,更知道骊姬用计害死了世子申生,可他却不顾诸大夫的反对,执意要拥立骊姬的儿子,只因为献公的遗命。
6、(16)小臣:在宫中服役的小官。
7、重耳放弃抵抗的好处在于,他避免了一场毫无意义的争斗,一方面没有背下父子相残的骂名,另一方面造福了一方百姓,体现了他爱民如子的一面,这也为他日后回国继位,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8、问题3:从这件事情分析,晋献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9、至于“蒲”和“屈”是什么鬼地方,我们再来看看《左传·庄公二十八年》的记载:
10、之后,献公故意用掺了稻草的泥土为夷吾和重耳修筑城墙。他们两个都是聪明人,听出了献公的弦外之音。但或许这两个家伙的确太善于拉拢人心,虽然身处边疆,但依旧发展出了自己的势力,隐隐间有与晋献公分庭抗礼的趋势。来访的使者竟然发出了“一国三公”的感慨。
11、春秋年代的散文作品。出自《春秋左传》,作者不详。描写了僖公六年在晋国发生的骊姬乱政的事。骊姬(春秋),陕西临潼人,本是骊戎首领的女儿,公元前672年,被晋献公虏入晋国成为献公的妃子,她使计离间了献公与申生、重耳、夷吾父子兄弟之间的感情,并设计杀死了太子。
12、晋惠公四年(前647年),晋国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国困民饥,求救于秦。秦穆公为结晋人之心,慷慨答应,开仓输粟于晋,秦粮由秦都雍(陕西凤翔)装载下船,沿渭河东下,络绎千余里,史称“泛舟之役”。次年,秦国亦发生饥荒,告援于晋,晋惠公却幸灾乐祸,拒绝了秦人的要求。晋惠公屡负秦人,秦国上下一心,誓与晋国决一死战。
13、当然,骊姬的儿子继位之后,也没过几天安稳日子——确实没过几天。史书记载,骊姬与晋献公之子奚齐即位仅仅数日,大臣里克就杀死了骊姬,处死奚齐,迎回夷吾。是为晋惠公。这是《左传》上的记载。
14、骊姬是个聪明的女人,她可以帮献公出谋划策,也可以帮献公做些他不方便去做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她野心勃勃,而且从不隐藏自己的野心。这样的人十分容易控制,也十分忠诚,一个对自己忠诚,能够被自己控制的聪明人,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完美的搭档么?
15、夏姬妖淫成性,“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两卿”《左传》记载,夏姬从豆蔻年华到半老徐娘,不停地勾引并祸害了一个又一个男人,祸害了一个又一个国家,是名副其实的祸水。
16、点评:我们都知道在古代建造城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外敌入侵,士蒍筑城时不小心在城墙里放进了柴草,其实本来不是什么大事,因为蒲城和屈城本来就是晋国管辖内的封地,没有什么战事,不需要造得这么坚固。但是夷吾却把这件事告诉给献公,由此可以见,他其实早就有反叛之心,否则他为什么要加固城墙呢?我们可以推测,假如晋献公任由夷吾发展壮大,等他羽翼丰满了,很有可能干出篡夺王位的事情来。
17、(30)仇:仇敌。保:守,
18、晋献公带两姐妹回到晋国后,十分宠爱。次年,骊姬便生下儿子奚齐,少姬生下儿子卓子。其实在这两个儿子之前献公已有三子,分别是太子申生、庶子重耳和夷吾,但自从生下两个小儿子后就越发和他们疏远了,甚至还想废掉申生改立骊姬之子奚齐为太子。
19、骊姬没有就此罢手,接着又把狠毒的目光转向了晋献公的另外两个儿子――重耳与夷吾,又对晋献公吹枕边风,说重耳和夷吾都不老实,都知道申生的阴谋,但就是不对他这个老爸坦言。
20、正值壮年的晋献公,面对的是已经成年的大儿子,还有二儿子、三儿子。
三、
1、如果说这第一点还能用“申生可能是天生弱智”勉强圆过去(才怪)的话,另一个关键,就实在没法说清楚了。按照记载,太子申生献上的祭品是“胙”,《说文解字》中释义,“胙”就是祭祀时候用的肉。根据周朝时期青铜器的造型,我们可以推断,祭祀时候用的,可能是烹煮过的熟肉。
2、在此之前,晋献公已经有了三个儿子,分别是申生、重耳、夷吾,其中申生是太子。后来骊姬又生下一子,取名奚齐。老年得子的献公自是非常喜乐,把奚齐当成手中的一块宝,而对骊姬的宠爱更是有增无减。而骊姬却时刻不忘当年自己部落被打败,总想着为骊戎报仇,办法就是让奚齐立为嗣君,以便将来能够将晋国掌握在自己手中,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要除掉申生他们小哥仨。
3、想当年,《甄嬛传》播出的时候,就有网友吐槽,说历史上的雍正帝心狠手辣,足智多谋,杀大臣的时候,眼皮都不会抬一抬。这样的狠角色,竟然被后宫的几个女人玩得团团转,还被结结实实地戴了几顶绿帽子,活脱脱一个老年痴呆早期病患。这也实在太低估雍正的智商了吧?《左传》里对于“骊姬之乱”的记录,也有同样的问题。
4、鲁僖公六年的春天,晋献公派贾华去攻打屈城。夷吾坚守不住,与屈人订立盟约后出走。夷吾准备逃往狄国,卻芮说:“你在重耳之后逃到狄国去,这证明了你有罪,不如去梁国。梁国靠近秦国,而且得到秦国的信任。”于是夷吾去了粱国。
5、他更愿意挑选一个年纪尚小的太子,在他百年之时顺利接任国君,而不愿冒风险被自己的儿子搞死。
6、献公的六位夫人中,除了齐姜,其他五位都是姬姓。献公的这些反常规举动,曾被其他诸侯讥笑嘲讽,而他却义无反顾,这充分反映了他的叛逆创新的性格。
7、而一般这个时候,被陷害的人,肯定会气得跳脚,然后立马找人澄清,而这个太子就跟平常人不一样。他竟然会因为如果让父亲知道是骊姬陷害他,可能会为了顾全大局要废除她,但是没了骊姬的话父亲就会不开心,这样就是不孝顺,所以他最终,思来想去,皇帝要废了他,还不如自己死了算了。脑回路太过清奇,也太过天真了,不适合在皇室。
8、晋献公还没反应过来,骊姬在一旁已经泣不成声:“太子怎么这么狠心,这晋国迟早是他的。如今父亲已老,他就连这点日子都等不及,要弑君篡位吗?”骊姬越说越伤心,跪在晋献公腿边,佯装伤心道:“太子之所以要这么做,无非是担心我跟奚齐抢了他的位置。请求国君将酒肉赐给臣妾,臣妾愿意代君去死,好让太子安心。”说完拿起毒酒就要喝下去。晋献公急忙夺了过来,当即怒火中烧。骊姬此刻又火上浇油,哭诉说:“太子真狠心,连父亲都敢杀,还有什么人不敢杀。一开始你要废了他,我还不同意。如今他竞然要加害于您,我罪过可太大了。”晋献公见娇妻满面泪水,十分心痛,便下定决心要杀了申生。
9、(31)守官:在职的官员。废命:不接受君命。
10、(24)谮(zen):诬陷,中伤。二公子:指重耳和夷吾。
11、下一次我们讲“秦晋之好”
12、狐突完全不认同先友的说法。
13、里克迎立夷吾,夷吾求助秦国,被秦国护送回国即位,是为晋惠公。
14、不过,这里有点小问题。
15、历史上两位红颜祸水骊姬和夏姬如何评价?
16、之后的晋国如何发展,且听下回分解!
17、夏姬没想害人,但与她床第之欢的男人,差不多都死于非命,不知道这些人牡丹花下死,做鬼风流不风流?
18、晋献公得到美娇娘骊姬之后,不到很长时间,便生下了儿子奚齐。骊姬功不可没,于是开始了她的离间之旅。
19、因为在春秋战国,谥号一般简短贴切,不至于像努尔哈赤谥“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辣么长~
20、骊姬虽是戎女,但却有着非凡的政治头脑,她善于交际,工于心计。她深知要废掉太子的难度很大,只有徐图缓行。在她的策划下,一场废嫡立庶的阴谋活动紧锣密鼓地展开了。
四、
1、从让三公子出居,到偏衣金玦,再到祭祀武公祖庙事件,明眼人都看得出晋献公要废掉太子申生了。申生自己看不出来吗?为何完全把命运交给父亲,受制于父亲?
2、然始终认为,就像商朝灭亡不能完全甩锅妲己,西周颠覆不能全怪褒姒不爱笑,同样的,骊姬之乱并不能归咎于骊姬你太美。
3、晋文公便是日后的另一个春秋霸主。
4、之后是里克迎立重耳,重耳拒绝;
5、至于太子申生的反应,我是一个大写的服字。事情发生以后,有人劝告太子,说你一定要为自己辩解啊,得相信献公相信法律,更何况他是你爹,一定会明辨是非的。没想到太子说了这样一番话:“君非姬氏,居不安,食不饱。我辞,姬必有罪。君老矣,吾又不乐。”意思就是说,我爹年纪大了,没有骊姬活不下去,我要是辩解的话,要是我爹怪罪起骊姬怎么办,他老人家可离不开骊姬呀……
- 上一篇:129句杜工部蜀中离席表达的思想感情(精选杜工部蜀中离席翻译)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8508℃排比句例子大全【文案整理39句】
- 2280℃千里送鹅毛打三个数字【文案整理45句】
- 1560℃春娇与志明歌词含义【文案整理40句】
- 1430℃描写雨下得很大的句子【文案整理106句】
- 773℃从此再无母亲【文案整理24句】
- 771℃排比句构成与表达效果【文案整理40句】
- 751℃赞美老师的句子夸张句【文案整理33句】
- 733℃曾国藩家训全文及翻译【文案整理19句】
- 665℃描写星河璀璨的诗句【文案整理43句】
- 589℃关于梦想的事例反面【文案整理68句】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