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99句古诗文鉴赏答题模板(精选高中古诗文鉴赏)
admin 2023-12-14 10:18:29 文案短句 ℃一、古诗文鉴赏
1、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2、苏轼的《记乘天寺夜游》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王维的《山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3、写景诗:学生在高中阶段大体接触过,毋须多说。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4、●《清平乐》中的32个文化常识,你知道多少?
5、鹿柴:地名。柴,一作“寨”。行军时在山上扎营,立木为区落,叫柴;别墅有篱落的,也叫柴。
6、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7、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组织答案时常用术语: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
8、表达方式――抒情、描写(人、物、景)、叙述、议论
9、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10、母亲音量不高,然而和缓的言语一下子打入孟郊心中,如同春雷乍响,振聋发聩,醍醐灌顶。
11、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
12、第一阶段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前,那时的钟声多是作为庆典音乐的体验,带给人们一种欢快、热烈的享受,如《诗经》开篇《关雎》中的句子“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3、再次落第,孟郊没了心绪,又牵挂母亲,便辞别同伴回家。母亲裴氏看到他失魂落魄的样子,并未过多斥责,而是接过孟郊的旧衣服替他缝补。
14、选材方面的反衬:古诗词表达技巧中的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表达技巧。在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物从旁陪补的方法。
15、忧国(民):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的担忧、不满。
16、诗中的幻境、梦境是典型的因情造境。如果诗人所描写的景物不是处于一时一地或并非写诗时所闻见,而诗人为了抒情的需要却将它们集聚到一首诗中进行描绘,可称之为“因情造景”。
17、古诗词鉴赏在阅读时需要注意哪些部分?
18、乌鸦这种鸟经常在坟头等地出现,常被视为不祥之兆,诗人常用“乌鸦”这一意象渲染出衰败的氛围。燕子则因其有眷恋旧巢的特点,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历史兴衰感慨的寄托。出现“乌鸦”这一意象的高考题目不少,如:《丹阳送韦参军》“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鹧鸪天》“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19、向往高洁、脱离尘世、厌恶官场、隐逸之志、田园生活、闲情逸趣
20、爱情: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抒发一种相思、离别之苦。
二、高中古诗文鉴赏
1、如:“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忆江南》白居易)
2、此诗没有采用直接叙写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春晓”(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⑼这首诗(某句)的诗眼是某字,试作分析。
5、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6、诗的最后两句写道:“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人死之后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将尸体托付给大自然,使骨肉化为尘埃,同山脚下的泥土一样。在孕育万物的大地上,我们如此渺小,悲喜乃至生灭都微不足道,但我们会明白,这就是生命的自然过程。
7、春寒(作者)王冕(元)春寒多雨水,地僻少轮蹄。湿气连山暗,孤梅近竹低。林空饥鸟集,城冷野狐啼。回首关河道,风尘道路迷。赏析这句诗描绘出一副春雨延绵不绝的画卷:偏僻的地方行人稀少,春雨连续不断的下了几天,湿气雨雾笼罩着山峦使之暗淡无光,一棵梅花孤零零地杵在竹子的旁边,被雨水打得枝丫低垂……俗话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淅沥沥下着春雨,说明时下已是阳春三月,一句“林空饥鸟集”写出了多日的雨水使人情绪低落、郁闷。这首诗整体透入出对时下社会的失望至极,有强烈的消极情绪。追溯根源,这位元朝诗人王冕,自幼家境贫寒,边放牛边自学画荷,后来已卖画为生,亦善写竹石刻字。清高孤傲,不愿与世俗为伍。
8、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9、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0、题目问道: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此问的解答就应从杜鹃的叫声入手,词中也提到了“声声只道不如归”,表达的是作者漂泊之外的思归之情。
11、落“花”流“水”传愁绪:
12、这首五言绝句从“疑”到“望”到“思”形象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月夜思乡图。诗歌的语言清新朴素,明白如话;表达上随口吟出,一气呵成。但构思上却是曲折深细的。诗歌的内容容易理解,但诗意却体味不尽。
13、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14、“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园,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但总的说,雨意象以表达愁思为主。
15、野鹤驾着孤云高飞天空,岂肯在人间居住?
16、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
17、(步骤三)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18、后两句诗历来脍炙人口,其意蕴非常丰富,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思想价值。全诗语言明白如话,毫无雕饰,节奏明快,感喟深沉,富于哲理。
19、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20、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三、古诗文鉴赏答题模板
1、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2、诗歌有思路,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
3、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4、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借代、对比、对偶、拟人、用典、化用、铺陈
5、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6、古诗词中出现的“鹧鸪”这一意象也经常透出悲凉之意。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7、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8、幽篁:深密的竹林。篁:竹林。
9、但去莫复问, 白云无尽时。
10、借“月”托“雁”寄乡思:
11、清明节,斗指乙(或太阳黄经达15°)为清明节气,交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清明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12、炼字的角度:动词、形容词(重叠运用的、活用作动词的、表色彩的)、数词、虚词。
13、此诗形式整齐,平仄协调,对仗工稳。首联写景,描绘送别时的环境;次联点题,突出诗人自己与杜少府的共同点;
14、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15、⑸对诗中某个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16、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
17、即通过写景、叙事、描绘人物举动来表达情感,披露心迹。
18、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19、鉴赏: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金陵(今南京)城头远望,只见浮云落日映照着这座古城,一种沧桑之感涌上心头。
20、⑵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
四、七年级下册古诗文鉴赏
1、晓月难为光,愁人难为肠。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就是远隔天涯也像近在比邻。
4、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再如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均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5、(步骤三)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6、立春•古诗词赏析雨水•古诗词赏析
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8、寒露•古诗词赏析霜降•古诗词赏析
9、江两岸的猿在不停地啼叫着,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10、青山意象是古典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意象,无数的诗人对此倾注了自己的深情。大致而言,青山意象有下面几种意义。
11、从2015到20
12、思乡:抒发自己在他乡的孤独、寂寞、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13、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14、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行踪。
15、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
16、如:“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题都城南庄》崔护)
17、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18、注意品味各种语言风格:古诗词中对词句的考查往往由字面到内涵的深入解说,因此了解各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很重要。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庄重、严肃与诙谐、风趣;形象、生动与质朴;简练与缜密;含蓄与明了;犀利与平和;细腻、委婉与豪爽、热烈。
19、首句“空山不见人”直接描写空山的寂寥静谧。山之所以“空”,是因为杳无人迹。“不见人”三字,将“空”具体化。次句“但闻人语响”,以局部的有声反衬整体的寂静。通常情况下,山中尽管无人,但不会无声。“但闻”二字将瑟瑟风声、潺潺水声、唧唧虫声、啾啾鸟声统统排除开,只听见偶尔传来的几声“人语响”。表面上看,这几声“人语响”似乎打破了寂静,其实,一阵人语响过以后,空山又回到了万籁俱寂的境界之中。
20、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五、古诗文鉴赏答题技巧与模式
1、⑵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3、写景: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4、注意明辨各种修辞手法:古诗词中作者常常会运用各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使表情达意丰富形象。
5、⑶析作用: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6、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二句)、颔联(四句)、颈联(六句)、尾联(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7、诗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
8、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
9、“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10、摄诗文艺店今日好书推荐
11、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12、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优美诗歌来。
13、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14、首先,可以通过诗词所抒意境来赏析。所谓“境”可理解为情景,即诗中所绘景色及所诉之事;所谓“意”则是诗人通过景色描写所要抒发的情感和所要表达的心意。你可以抓住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及其色调来分析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其次,就是从表现手法上面分析。分析一下诗中所绘情与景的关系,看看是借景抒情呢(或称托物言志),还是融情于景呢,亦或是情景交融?其中还分为以乐景衬哀情,即反衬。哀景衬哀情为正衬~过去太久了,就记得这些了,希望能帮到你!
15、边塞: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国家安宁和报效祖国、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
16、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17、此诗表达作者在秋夜对隐居朋友的思念之情。前半首写作者自己,即怀人之人;后半首写正在临平山学道的丘丹,即所怀之人。
18、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动静结合、对比映衬、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19、⑵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 上一篇:87句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翻译(精选何氏之庐文言文翻译)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