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129句杜牧泊秦淮的创作背景(精选杜牧泊秦淮中以弦外之音批评上层人物的句子是)
admin 2023-12-14 10:19:00 文案短句 ℃一、杜牧泊秦淮
1、题主好,这首脍炙人口的绝句,并不是以艺术性,而是以思想性取胜的。
2、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3、✦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4、泊秦淮中诗人杜牧的主旨是: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作者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作者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5、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6、所以这两句诗妙在哪啊?妙在不知,妙在犹唱,不知的背后是知道啊,犹唱的背后是不理会呀,知道而不理会就意味着不接受教训,意味着历史悲剧即将重演哪,这不正是杜牧《阿房宫》里讲的那句话嘛,“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一样的忧心忡忡,一样的政治家心肠,只不过那时文这是诗罢了。文章就要写得酣畅淋漓,而诗呢,则要含蓄蕴藉,留有余地。我们讲刘禹锡《乌衣巷》,说它好就好在用一只小小燕子寄托了盛衰之叹,那杜牧这首《泊秦淮》则是用一首流行歌曲,串起来兴亡之感哪。
7、杜牧是晚唐诗人,一天,他在秦淮河上游历,到夜晚之时靠近了秦淮河岸边,准备住宿。谁知道这时听到河的对岸唱起了《玉树后庭花》,于是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8、所写之事:“夜泊秦淮近酒家”点名故事的时间地点。“隔江犹唱后庭花”为用典,用陈后主醉生梦死、荒淫亡国之事。
9、那诗人是不是在谴责歌女呀?当然不是。歌女唱什么歌,还不是随着客人的喜好来呀。那秦淮河上的客人又是什么人呢?还不是那些披朱佩紫的达官显贵。歌女们唱《玉树后庭花》,背后是达官显贵在听《玉树后庭花》,就算歌女无知,他们这些人岂能不知这是亡国之音?他们什么都知道,但是他们还是选择装不知道,选择掩耳盗铃、选择醉生梦死,这不就和陈后主时代一样了嘛。
10、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11、的确,杜牧的咏史诗有着别的诗人难以比拟的一种情致,他不仅常常能够意象思维,给人以全新的视角,而且许多诗中均是意在言外,令人感喟不已。像他的《过华清宫》,回望当年杨贵妃喜欢吃荔枝的情景,杜牧感叹说:“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那是小中见大。你看,没有一句话说到唐玄宗吧,却点出当年“安史之乱”的由来、原委。而在《江南春》中,表面上烟雨迷蒙的春色之中,渗透出的却是诗人对历史的兴亡盛衰的感慨以及对晚唐国运的隐忧。至于千古名作《赤壁》,那就更是如此了。“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不仅是对历史的别样思考,也暗含着杜牧对于时运不确定的特殊体会。
12、这是一首即景生情之作,通过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的感受,揭露了晚唐统治者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秦淮河两岸是六朝时的繁华之地,是权贵富豪、墨客骚人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场所。诗人夜泊秦淮,在茫茫沙月,迷蒙烟水中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不禁触景生情,顿生家国亡思,将对历史的咏叹与对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从陈的荒淫之国联想到江河月下的晚唐命运。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沈德潜称之为“绝唱”。
13、这话没错,但是呢,就算互文也只能写成“烟笼寒水月笼沙”,而不能是“月笼寒水烟笼沙”。道理在哪啊?首先,烟和水都是流动的,而月和沙都是相对固定静止的,这是以动对静。第二个,按照古人对颜色的讲法,烟和水色青,而月和沙色白,这是以青对白。一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动静相对、清白相应,它是宁静、柔软的,但又是清冷、迷离的,一下子,秦淮河的风韵就已经扑面而来了吧?那再看第二句:
14、《玉树后庭花》,是六朝时期陈后主所作的诗歌,是用来使歌女们歌唱起舞以娱其心的。陈后主听着自己所作的歌,欣赏着美女的舞蹈,把国事放在一边不管,这肯定使得国力逐渐衰弱,无力抗击敌人。正当隋朝军队已经陈兵北岸之时,陈后主还在自由自在地听着他的“玉树后庭花”。结果不必再说了,大家都知道了吧!两个字——亡国!
15、诗歌主旨:诗人夜泊秦淮河,触景生情,借陈后主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16、杜牧在《泊秦淮》中以“,”两句竭力渲染秦淮河边夜色的清淡素雅,并点明了夜泊地点。
17、唱得那些听客分不清东南西北
18、本文来源于:古诗文赏析gswsx.cn
19、点上方“唐诗宋词朗读者”,再点击“关注”。
20、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二、杜牧泊秦淮中以弦外之音批评上层人物的句子是
1、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2、从体裁上看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从内容上看又是一首(咏史)诗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3、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4、赏析古典诗文,聆听先贤心声,感受如画意境!古诗文赏析,与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5、原诗出自于唐代杜牧的《泊秦淮》,以下为原文:
6、《泊秦淮》译文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7、实际上每个人由于自己的气质性格的不同,在讨论历史、评价人物的时候往往其实会有不同的视角与见解,像杜牧对张祜的态度那就和元稹、白居易不一样,另外比如说对于这个历史上著名的息亡嫁楚的息妫息夫人,杜牧和王维就站在两个完全不同的立场上,有兴趣的同学呢也可以去找来这两首诗,也是两首咏史诗,对比来读一读,也来体会一下两位诗人眼中不同的属于息夫人的心灵世界。
8、《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9、那我为什么要先说这三个好处呢?因为它直接影响了杜牧的诗风。杜牧关心政治,偏又身处晚唐、积弊难返,属于英雄无用武之地,可谓“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所以他喜欢写怀古诗,借古人旧事来浇心中之块垒,这就让他的诗感慨深沉。但是又因为杜牧的人生顺风顺水,所以他只感慨不凄凉,不像李商隐那么婉约惆怅,这又让他的诗俊朗风流、深沉俊朗,最后就成了“小杜”风范。这首《泊秦淮》也是如此,那《泊秦淮》这首诗到底好到什么程度呢?
10、这首《泊秦淮》诗是晚唐诗人杜牧所写的。诗云:
11、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12、(译文)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13、含有典故的诗句是:隔江犹唱后庭花。
14、孩子学拼音,家长不再愁!
15、《泊秦淮》的作者为杜牧,全诗为: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6、烟必是小提琴的柔和丰满
17、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8、杜牧《泊秦淮》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好些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当他来到当时还是一片繁华的秦淮河上,听到酒家歌女演唱《后庭花》曲,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诗中说,金陵歌女“不知亡国恨”,还唱着那《后庭花》曲。其实,这是作者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班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19、烟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 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岸边,靠在船家。 歌女不知道亡国的遗恨,在秦淮河对岸的酒店还唱着亡国的《玉树后庭花》。
20、诗名《泊秦淮》,停泊在秦淮河。“秦淮河”大部分位于南京市区内。南京古称“建康”,是六朝古都。“六朝”就是指三国的孙吴,东晋,南北朝的宋,齐,梁,陈。这首诗提到的历史就是其中的“陈”。
三、杜牧泊秦淮的创作背景
1、字词典故“商女”:就是歌女。(事实这“商女”是从“秋娘”变化而来的,因为“商秋”,“商”与“秋”相配,加上和音乐有关,所以就演化成“商女”。)“《后庭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六朝中,最后一个陈朝皇帝,陈后主“陈叔宝”编的曲子。陈朝陈后主的贵妃“张丽华”本是歌妓出身,她发长七尺,光可鉴人,陈后主对她一见钟情,据说朝堂之上,还常将其放在膝上共商国事。当时杨坚正积蓄兵力,有夺取天下之心,而陈后主并不在意,还整天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这个《后庭花》原名《玉树后庭花》是陈后主为“张丽华”写的淫歌。后来杨坚从北方打过长江,攻进建康城,俘虏了陈后主。)
2、唐朝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3、赏析杜牧说,烟雾笼罩在寒冷的水面上,月色笼罩着岸边的沙。我们坐的船停泊在了秦淮河靠近酒家的地方。
4、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诗人夜泊秦淮河岸,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郦师来启蒙,不亦乐乎。同学们好!我是你们语文启蒙的郦波老师,今天我们要来讲一讲杜牧的千古名作——《泊秦淮》。杜牧是一位有独到眼光的诗人,也特别喜欢好发历史之感慨。所以古来认为杜牧最为脍炙人口的诗作便是他的咏史和七绝,后者言其形式,前者言其内容。
6、译文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7、烟笼寒水月笼沙吧。。。它们把“烟”、“寒水”、“月”、“沙”四个意象和谐地溶合在一起,使人对秦淮河上的月色烟光有一种朦胧、迷茫、冷寂的感觉,在幽静中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这种朦胧的色调,表面上似乎与酒家歌舞喧闹的气氛很不协调,但它却最本质地烘托了这喧哗热闹背后的空幻、悲凉和冷漠。它既能传达出晚唐暗淡、没落的时代气息,又似乎隐约闪动着六朝绮靡生活的影子
8、唱得河里的鱼虾呼吸维艰
9、我们分析一下,便知道这首诗写了什么景物了。首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句中“烟”“水”“月”“沙”四个字,就是提问者要的答案。也就是说,“烟水月沙”就是本诗所写的景物。
10、这应该是杜牧所坐的船由远而近秦淮河时看到的情景,远看一切都还很平静。他们是在夜里去停泊在秦淮河边,靠近酒家林立的繁华河段。那里灯红酒绿,酒家歌舞妓院很多。
11、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12、一句话就定下了一首诗的基调,这是第一好。第二好好在哪?在“烟”和“月”这两个字。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是“烟笼寒水月笼沙”,而不能倒过来,说“月笼寒水烟笼沙”?那可能有人会说了,这本来就是互文哪,所谓“烟笼寒水月笼沙”,其实就是烟和月笼罩着水和沙,之所以分开写是为了文字漂亮、音韵响亮嘛。
13、商女,指秦淮河那些在舞台上摇曳生姿的歌女们。他们哪里知道陈朝王国的苟延残喘,隔着河居然在浅吟低唱着当年陈后主的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其实商女们哪有唱歌的决定权啊,那些台下纸醉金迷的皇宫贵族,达官显贵,全是点唱《玉树后庭花》之人。他们终日只会贪图享乐的丑陋嘴脸,和陈后主是何等相似,也就难怪会将这样的亡国之音当做神曲反复吟唱了。
14、唐宪宗不是一个大有作为的中兴之主,他的不思进取,骄奢慵懒必然影响到整个官场,在国家风雨飘摇之际,很对各级官员,花天酒地,骄奢淫逸
15、首句“烟笼寒水月笼沙”从面上概括写景,采用句内互文的手法,这和“秦时明月汉时关”一样,理解时应从整体理解:迷蒙的水气和朦胧的月光笼罩着秦淮河的水面和沙岸。首句写景,一个“寒”字,点出来时令,也渲染了气氛。
16、表面上是批评商女,实则把斗争矛头指向了醉生梦死的统治者.除了忧伤、悲愤、鄙视外,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17、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18、烟笼寒水月笼沙窈窕淑女青春作伴好还乡士不可以不弘毅应是绿肥红瘦蜡炬成灰泪始干(解析)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词名句的背诵与填写能力,直接填写更考查了突破书写障碍字的能力,理解填写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诵读能力。
19、“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0、高考必背64篇之李贺《雁门太守行》
四、杜牧泊秦淮
1、这是一首即景生情之作,通过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的感受,揭露了晚唐统治者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秦淮河两岸是六朝时的繁华之地,是权贵富豪、墨客骚人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场所。
2、这首绝句是杜牧路过金陵的感兴之作,金陵虽不是长安、洛阳,但作为六朝古都,其繁华和奢侈的风气不减当时的两都。达官贵人,富商巨贾,花天酒地,醉生梦死,他们笙歌夜宴,欣赏着《玉树后庭花》这样的亡国之音,对国家的前途,百姓的命运很少去关心,这让有着极强的家国情怀的诗人深感心痛和惋惜,这首《泊秦淮》是诗人无奈的叹息,也是诗人有力的规劝。
3、烟笼寒水月笼沙吧.它们把“烟”、“寒水”、“月”、“沙”四个意象和谐地溶合在一起,使人对秦淮河上的月色烟光有一种朦胧、迷茫、冷寂的感觉,在幽静中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这种朦胧的色调,表面上似乎与酒家歌舞喧闹的气氛很不协调,但它却最本质地烘托了这喧哗热闹背后的空幻、悲凉和冷漠.它既能传达出晚唐暗淡、没落的时代气息,又似乎隐约闪动着六朝绮靡生活的影子
4、泊秦淮》首句所描绘的图景: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笼字将烟,水,月,沙联系在了一起,给人灵动的感觉,有意境,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描绘出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
5、会昌元年(841年),杜牧调任比部员外郎。会昌二年(842年),外放为黄州刺史。杜牧外放的原因史书上并无记载,杜牧自己认为是宰相李德裕的排挤。而李杜两家为世交,李德裕为何不喜欢杜牧,有人认为是杜牧为人倜傥,不拘小节,与李德裕的理念不合。
6、《泊秦淮》这首诗选自《樊川文集》,秦淮指秦淮河,发源于江苏省溧水县东北,西流经南京市入长江,河道是秦时所开,凿钟山以疏淮水,故名秦淮,秦淮河流经南京一段,在六朝时期两岸酒家林立,至唐代繁华不减当年,《泊秦淮》写客中偶感,表现了作者对国事的隐忧。
7、烟雾和月色笼罩着秦淮河水和岸上的白沙,夜晚停船靠岸在酒店的近旁。
8、1古诗泊秦淮杜牧带拼音版bóqínhuái泊秦淮dùmù杜牧yānlǒnghánshuǐyuèlǒngshā烟笼寒水月笼沙,yèbóqínhuáijìnjiǔjiā夜泊秦淮近酒家。shāngnǚbùzhīwángguóhèn商女不知亡国恨,géjiāngyóuchànghòutínghuā隔江犹唱后庭花。2古诗泊秦淮杜牧翻译注解秦淮:河名,源出江苏省溧水县,贯穿南京市。商女:卖唱的歌女。后庭花:歌曲名,南朝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后人亡国之音。译文烟雾弥漫秋水,月光笼罩白沙;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歌女为人作乐,那知亡国之恨?她们在岸那边,还唱着后庭花。12
9、诗人夜泊秦淮,在茫茫沙月,迷蒙烟水中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不禁触景生情,顿生家国亡思,将对历史的咏叹与对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从陈的荒淫之国联想到江河月下的晚唐命运。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沈德潜称之为“绝唱”。
10、作者:杜牧(唐代诗人)
11、细细品味文字间的那一份感触
12、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亡国之恨,在秦淮河的对岸还唱着《玉树后庭花》。
13、酒家,总是要唱歌跳舞的。既然离酒家很近,自然而然地就听到了商女的歌声。不听不要紧,一听就麻烦。这歌女唱的竟然是“玉树后庭花”。
14、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中“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用了互文修辞手法。此句的意思是“烟雾月光笼罩着寒水和水边的沙滩。”所谓互文,又名互辞,是古代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对互文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即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互不相干,实则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互文由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句子的意思。这类句子比较特殊,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理解时,要瞻前顾后,不能偏向哪一方,也不能把它割裂开来理解。
15、小帆课堂:杜牧:泊秦淮
16、当然,很多诗人到了建康(或者叫金陵,或者现在的南京),都会探究一下这样的六朝古都为什么都失败了呢?杜牧的这首诗也是一样的,写明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17、这种兴亡之感和开篇的烟水迷离情景交融,既符合诗的本性,又带着金陵故都秦淮烟水的特有烙印,一下子就让秦淮河的形象定格了。后来王安石写《桂枝香·金陵怀古》,最后一句不是“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嘛,这就是向杜牧致敬啊。那再后来骚人墨客,写秦淮河也都脱不了杜牧的影子,这就是这首诗的伟大之处啊!
18、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译文: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19、所以当时还有一个说法,叫“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杜牧的爷爷杜佑也官至宰相,建功立业之余,还不忘著书立说,他修的《通典》不是开创了中国“典制体”史书的先河嘛,直到今天也是中国古代史专业学生的必读书。出生于这样的家族,杜牧既有名门望族的贵气,又有诗书人家的雅气,还有政治世家独特的敏锐和担当,这个在整个唐朝的诗人群体里也可以说无出其右者,这是第一好。
20、这首诗并不难理解,我们还是一起欣赏一下吧。
五、杜牧泊秦淮写作时间
1、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在唐朝的诗人里,杜牧最当得起“雄姿英发”这个词,之所以雄姿英发,是因为他有三个好处,无人能及。第一好是出身好,杜牧出身名门望族,京兆杜氏。这个家族从西汉开始就赫赫扬扬,人才辈出。唐朝贞观年间的贤相杜如晦就是京兆杜氏出身。
3、表现手法是烘托,比兴,借古讽今。用两个“笼”字渲染出一种迷茫飘渺的气氛,从中流露出诗人迷茫苦闷的情怀。
4、这其实是一个倒装啊,本来这些话是应该放在前面的嘛,因为诗人夜泊秦淮才能看见“烟笼寒水月笼沙”。可是呢,如果真写成“夜泊秦淮近酒家,烟笼寒水月笼沙”,那就太平铺直叙了。所以诗人怎么办?他干脆倒过来,先声夺人,先写扑入眼帘的景致,然后再追述“夜泊秦淮”,点出时间和地点,这样一来主次分明,不就有韵味了吗?这“夜泊秦淮”四个字,其实是用来交代前一句的,那“近酒家”呢?“近酒家”就是用来勾连下两句的嘛。下两句诗是什么呀?
5、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6、要知道《泊秦淮》描写了什么景物,只有进入《泊秦淮》中去游历一番。
7、“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是全诗的核心,是作者夜宿秦淮所见所闻后的沉重感叹。
8、“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9、泊秦淮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一首诗,原文是: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0、第二好呢,是才干好,杜牧二十六岁进士及第,同年又制举登科,这可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啊。所以杜牧自己都有点飘飘然,写诗就讲“家在城南杜曲旁,两枝仙桂一时芳”。古代中进士不是叫“蟾宫折桂”嘛,杜牧说了,我一时之间就折了两枝桂花呀,真是得意。那读书之外,杜牧还懂政治,知兵法,咱们中学都学过杜牧的《阿房宫赋》,“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11、是绝句。杜牧的《泊秦淮》感情深沉,意蕴深邃,被誉为唐人绝句中的精品。原诗: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希望对你有帮助,谢谢!
12、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
13、烟雾弥漫着寒冷的河水,月光笼罩着白色的河沙。夜晚,我浮舟来到秦淮河畔,靠近了歌舞升平的酒家。
14、所写之景:“烟笼寒水月笼沙”写景,“烟”“水”“月”“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渲染冷寂而迷蒙的氛围,为诗歌奠定了感伤基调。
15、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
16、答案: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7、要说中国最有文化的河流,不是长江,也不是黄河,而是秦淮河。
18、“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19、秦淮河是六朝以来商旅的集散地,耸立着许多秦楼楚馆,热闹繁华。杜牧夜经此地,听到歌妓的唱词,感时伤世,悲从中来,写下这首传唱千古的名作。
20、✦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六、杜牧泊秦淮
1、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这句诗内里的逻辑关系是很强的。由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然而,前四个字又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和“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因此,从诗的发展和情感的抒发来看,这“近酒家”三个字,就像启动了闸门,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绝。这七个字承上启下,网络全篇,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于此可见。
4、而如果从风水的角度,恐怕这“秦淮河”就是破坏这里帝王风水的河,呵呵。来看这样一段历史:(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后,曾经五次出巡,其中有两次路过今南京。公元前210年,传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回归,至“金陵”时,几个陪同的望气术士见“金陵”四周山势峻秀,地形险要,就对“秦始皇”说:“金陵”有天子气。“秦始皇”一听大为不悦,命人开凿“方山”,使“淮水”流贯“金陵”,把王气泄散,并将“金陵”改为“秣陵”。)这里面的“淮水”到了唐朝改名“秦淮”。
5、《泊秦淮》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贾生》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白话释义: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贾生》——唐·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白话释义: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6、按说到这里回答已经完毕,但是,我们还是把全诗都欣赏一番吧!首句用了两个“笼”字,把“烟水月沙”之景象概括地写了岀来。清轻的烟雾,弥漫着寒冷的江水;柔美的月光,笼罩着白色的河沙。
7、这诗在语言运用方面,也颇见工夫。如首句七个字却勾画出一幅生动的秦淮河的迷蒙夜景,大可以看出语言的精练、准确、形象。末二句,上句明白如话,朴素自然;下句却运用了浅显的典故,以表达他深沉的感情,颇为雅丽清新。这一切,都使得这首诗显得词来清丽,画面鲜明,风调悠扬,富有艺术勉力。
8、一天一首古诗词小国带您学古诗
9、次句“夜泊秦淮近酒家”,这是陈述句。诗人说自己晚上要到秦淮河岸住宿。而他所住之旅馆离开酒店很近。这就顺理成章地引起了下一句。
10、所谓“商女”就是歌女啊,诗人只有靠近了酒家,才能听到里面歌女的歌声。歌女在唱什么呢?她们正在唱《后庭花》。就这一首《后庭花》,一下子让诗人打开了情感的闸门,无限感慨随之而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庭花》是什么呀?《后庭花》的全名是《玉树后庭花》,是陈朝的末代皇帝陈叔宝所制的曲子,也是陈叔宝填的词。其中两句是“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所以就叫《玉树后庭花》嘛。
11、这词也罢,曲也罢,本来没有什么,就是讲美女如花,“宫体诗”不都是这个样子嘛。但是要知道,当年隋朝的大军已经就要打过长江,陈后主还跟张贵妃等一干美女,还有江总等等一干大臣整天唱着《玉树后庭花》,这不就是醉生梦死吗?结果呢,隋朝大军从天而降,陈叔宝成了亡国之君,《玉树后庭花》也因此成了亡国之音。这是多么惨痛的历史教训哪!可是呢,歌女哪里知道这歌声里蕴藏着亡国之痛啊,她们还在岸上的酒家里,高高兴兴地唱着这首歌,给客人劝酒助兴,这让船上的诗人隔江听来是何等感慨、何等悲凉啊!
12、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13、不过颇令人费解的一点是,杜牧这里批判歌女的靡靡之音,但他自己呢有时却也是耽溺于歌舞的,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啊,杜牧咏史是表,以史讽今才是内里。而杜牧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思考,与晚唐时局多变有很大的关系,当然更与他自己一生的坎坷有更大的关系。
14、高考必背64篇之杜牧《赤壁》
15、这里是朗读者的聚集地,你来朗读,你来倾听!
16、杜牧:泊秦淮(康震简短讲解)
17、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扩展资料《泊秦淮》注释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烟:烟雾。泊:停泊。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18、安史之乱后,各藩镇拥兵自重,不听命于朝廷,相互攻占,甚至出现了几次藩镇派人行刺宰相的事情,入侵吐蕃更是两次,唐帝国是内忧外患,日渐衰微。当此之际,正应励精图治,努力中兴,可唐宪宗大兴土木,广建宫室,过着奢华的帝王生活,对此,杜牧作《阿房宫赋》,指出秦爱纷奢,大修阿房宫,结果国灭宫烧,希望能引起统治者的醒悟。
19、点上方绿标收听唐诗宋词朗读者
20、这个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简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1、《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诗人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
3、高考必背64篇之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泊秦淮 ( 唐 ) 杜牧
5、yānlǒnghánshuǐyuèlǒngshā
6、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7、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8、注释①选自冯集梧《樊川文集》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lì)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②(泊)停泊。③(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④(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称此曲为“亡国之音”。
9、孔孟之道国学机编号K4plus2220
- 上一篇:60句过松源晨炊漆公店题目意思(精选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5)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8508℃排比句例子大全【文案整理39句】
- 2282℃千里送鹅毛打三个数字【文案整理45句】
- 1563℃春娇与志明歌词含义【文案整理40句】
- 1430℃描写雨下得很大的句子【文案整理106句】
- 777℃从此再无母亲【文案整理24句】
- 773℃排比句构成与表达效果【文案整理40句】
- 754℃赞美老师的句子夸张句【文案整理33句】
- 744℃曾国藩家训全文及翻译【文案整理19句】
- 668℃描写星河璀璨的诗句【文案整理43句】
- 589℃关于梦想的事例反面【文案整理68句】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