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117句李端听筝写作年代(精选李端听筝翻译)
admin 2023-12-14 10:19:33 文案短句 ℃一、李端听筝
1、花脸云裘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
2、(注解):金粟柱:古也称桂为金粟,这里当是指弦轴之细而精美。(译文):名贵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手指纤细的弹筝美人坐在玉房前。为了引起周郎的注意,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简析):诗描摹了一位弹筝美女,为博取青睐而故出差错的情态。写得十分传神。
3、下面这首《听筝》便是他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首五言绝句,据说这首诗是他的即兴之作,还因此博得美人青睐,整体来看这首诗轻快洒脱,寥寥数语,却展现了一幅流畅鲜明的人物速写图,被选入《唐诗三百首》,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
4、《唐诗三百首》:赠孟浩然·李白
5、五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五绝,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源于汉代乐府小诗,深受六朝民歌影响,成熟定型于唐代。五绝每首仅二十字,便能展现出一幅幅清新的图画,传达一种种真切的意境。因小见大,以少总多,在短章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是其最大特色。五绝有仄起、平起二格。代表作品有王维的《鸟鸣涧》、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八阵图》、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等。
6、李端的知名度虽然没有李杜、元白这些大诗人的名声高,但其实也还可以,他是大历十才子之写诗也有自己的风格,他的诗多为应酬之作,当然有些表现社会现实,但更多是表现消极避世的思想,然而,其中一些闺情诗,却写得清婉宜人,韵味独特,是值得一读的。
7、所以诗与情,与乐、与爱密不可分,诗歌与音乐其本质其实都是情与爱的流淌。“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就像这首流行歌里唱的一样,让我再看你一眼。
8、《唐诗三百首》听安万善吹觱篥歌·李颀
9、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10、香帏风动花入楼,高调鸣筝缓夜愁。
11、《唐诗三百首》:望月怀远·张九龄
12、听筝(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精。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作者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来描写听到的音乐的美,将抽象的筝乐具体化,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追逐乐声的过程比做“逐春风知柳态,随啼鸟识花精”的过程,形象生动使读者切身感受到音乐的悲切和变化莫测的情思伤感。柳中庸的诗着重描写诗人听筝的感受,并以此抒写自己的离情别恨;白居易的诗则主要表现诗中主人公“别有深情一万重”。
13、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其中,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后人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
14、至于筝这种乐器的他的原创者,汉代的《风俗通》(《风俗通义》,汉唐人多引作《风俗通》,东汉泰山太守应劭著。汉代民俗著作。原书三十卷、附录一卷,今仅存十卷。该书考论典礼类《白虎通》,纠正流俗类《论衡》,记录了大量的神话异闻,但作者加上了自己的评议,从而成为研究汉代风俗和鬼神崇拜的重要文献。后人卢文弨《群书拾补》中辑有《风俗通逸文》多条,系十一卷补之所逸,中有“女娲造人”、“李冰斗蛟”等神话,皆为首见于记录者。)里头把它归于蒙恬,说:“谨按《礼乐记》,说筝五弦,筑身也。今并、凉二州筝形如瑟,不知谁所改作也。或曰蒙恬所造。”后来象傅玄的《筝赋序》里,也明确地说是“以为蒙恬所造”,所以在古代蒙恬造筝的这个说法也非常有名。
15、(北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16、(2)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17、《唐诗三百首》送陈章甫·李颀||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18、《唐诗三百首》:同题仙游观·韩翃
19、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20、在押韵上,律绝必须依照韵书的韵部押韵。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律绝可以用特定的格式。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
二、李端听筝翻译
1、《唐诗三百首》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李颀||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
2、《唐诗三百首》:归嵩山作·王维
3、柱:定弦调音的短轴。扩展资料:“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诗人终于注意到弹奏出的乐曲本身。诗的前两句写女子正在弹筝,按此写法,接下去似乎应该描写女了的弹奏技艺,或者表现秦筝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形象,但出人意料的是,四句并不沿袭通常的写法,而是描写女子为了引起知音者的注意,故意错拨筝弦。
4、《唐诗三百首》: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刘长卿
5、《唐诗三百首》:送上人·刘长卿
6、弹琴者是高手,听者是知音,两人一拍即合,当真是令人羡慕,这首小诗,虽然表面是在写弹筝之事,但其实却表现了男女间初见时悸动的美好,以及知音难寻的感觉,可以说韵味无穷。
7、《唐诗三百首》: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
8、《唐诗三百首》:听弹琴·刘长卿
9、忽然弦声凝绝、柔指轻顿,那片刻的宁静又诉说出千万重的深情。
10、《唐诗三百首》:酬张少府·王维
11、听筝:弹奏筝曲。金粟:古也称桂为金粟,这里当是指弦轴之细而精美。柱:定弦调音的短轴。素手:指弹筝女子纤细洁白的手。玉房:指玉制的筝枕。房,筝上架弦的枕。周郎:指三国时吴将周瑜。他二十四岁为大将,时人称其为“周郎”。他精通音乐,听人奏错曲时,即使喝得半醉,也会转过头看一下奏者。当时人称:“曲有误,周郎顾。”拂弦:拨动琴弦。
12、gèng rù jǐ chóng lí bié hèn , jiāng nán qí lù luò yáng chéng 。
13、《唐诗三百首》: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
14、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15、《唐诗三百首》:章台夜思·韦庄
16、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17、《唐诗三百首》:喜见外弟又言别·李益
18、《唐诗三百首》:别房太尉墓·杜甫
19、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20、原文:李端,字正已,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听筝”应是听奏筝有感。但从题意看似乎应作“鸣筝”来得有味,来得生动。诗中描摹了一位弹筝美女,为博取青睐而故出差错的情态。透视心理状态,洞察入微,描写细腻婉曲,十分传神。该诗描写一位弹筝女子为了所爱慕的人顾盼自己,故意将弦拨错,塑造了一个可爱的弹筝女形象,语句传神,意蕴丰富。
三、李端听筝写作年代
1、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2、《唐诗三百首》:留别王维·孟浩然
3、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
4、钉铃双琢木,错落千珠拌。
5、✦周郎:指三国时吴将周瑜。他二十四岁为大将,时人称其为“周郎”。他精通音乐,听人奏错曲时,即使喝得半醉,也会转过头看一下奏者。当时人称:“曲有误,周郎顾。”✦拂弦:拨动琴弦。
6、“听筝”应是听奏筝有感。但从题意看似乎应作“鸣筝”来得有味,来得生动。诗中描摹了一位弹筝美女,为博取青睐而故出差错的情态。透视心理状态,洞察入微,描写细腻婉曲,十分传神。
7、《唐诗三百首》:秦中感秋寄远上人·孟浩然
8、莫听西秦奏,筝筝有剩哀。
9、《唐诗三百首》:岁暮归南山·孟浩然
10、这首小诗写一位弹筝女子为博取青睐而故意弹筝出错的情态,写得婉曲细腻,富有情趣。这里用了一个典故“欲得周郎顾”,“周郎”指周瑜,他24岁时为将,时称“周郎”。他精通音乐,听人奏曲有误时,即使喝得半醉,也要转过头去看一看演奏者。所以时谣说:“曲有误,周郎顾。”为了所爱慕的人顾盼自己,便故意将弦拨错,弹筝女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
11、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听筝
12、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13、《唐诗三百首》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杜甫
14、此处的“周郎”喻指听者,“欲得”就意味着当时坐在一旁的“周郎”没有看她。为什么不看她呢?大概听者已经完全陶醉在那美妙的筝声中了。
15、《唐诗三百首》: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高适
16、出自唐代王昌龄的《听流人水调子》
17、接下去一联呢,有点意思了,用了一个非常有名的典故——“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很多朋友都应该听过一个成语,叫做“周郎顾曲”(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是《三国志》里《吴书•周瑜传》记载,说周瑜周公瑾“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有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哎呀,《三国志》里的周瑜真是丰神俊朗、人间极品啊!可惜这样一个极品的周瑜周公瑾生生地被《三国演义》给耽误了。
18、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19、▶《道德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20、日常作诗与应试不同,不应用应试的要求苛刻地对待作者,尤其是后世使用古韵书作诗的作者。
四、李端听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唐诗三百首》:新年作·刘长卿
2、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3、《唐诗三百首》:终南望余雪·祖咏
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唐诗三百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6、《唐诗三百首》:次北固山下·王湾
7、《唐诗三百首》: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王维
8、《唐诗三百首》:旅夜书怀·杜甫
9、▶百家讲坛《钱文忠解读三字经》合集(共43集)
10、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11、《唐诗三百首》:月夜忆舍弟·杜甫
12、本来这应该是演奏者最祈盼的效果,最欣慰的时刻,然而,这情景却不是这位女子此时最渴望的效果,因为她心中另有所思,思不在听者赏音,而在于一“顾”,怎么办呢?她灵机一动,故意不时地错拨一两个音,于是充满戏剧性的场景出现了:
13、但古绝和律绝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楚,因为在律诗兴起以后,即使写古绝,也不能完全不受律句的影响。
14、江州去日听筝夜,白发新生不愿闻。
15、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16、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这句,和孟浩然的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17、《唐诗三百首》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18、《唐诗三百首》:过故人庄·孟浩然
19、(北宋)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20、为什么不看她呢?大概听者已经完全陶醉在那美妙的筝声中了。本来这应该是演奏者最祈盼的效果,最欣慰的时刻,然而,这情景却不是这位女子此时最渴望的效果,因为她心中另有所思,思不在听者赏音,而在于一“顾”,怎么办呢?她灵机一动,故意不时地错拨一两个音,于是充满戏剧性的场景出现了:那不谐和的旋律,突然惊动了沉醉在音乐境界中的“周郎”,他下意识地眉头一皱,朝她一看,只见她非但没有丝毫“误拂”的遗憾和歉意,两眼反而闪烁出得意的眼神——原来是误非真误。
五、李端听筝诗
1、《唐诗三百首》:清明日宴梅道士房·孟浩然
2、《唐诗三百首》:贼平后送人北归·司空曙
3、文窗窈窕鲛绡绿,卧按古筝横漆玉。
4、《三国志》里的这段话是说周瑜年少的时候就精通音律,他精通到什么地步呢?即使是在喝了三盅酒之后,弹奏者只要有些微(少许,一点儿。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一》:“宁竭货财以媚权贵,不肯舍些微以济贫乏,此天下之通惑也!”《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此刻少卿兄莫若先赏差人些微银子,叫他仍旧到王府塘去。”鲁迅《伪自由书·保留》:“想于中国有些微的裨益者,真不知有若干次数了。”)的差错,他都能察觉到,而且因为他水平太高了,本能地就会扭头去看那个出错的人、出错的地方。又因为周郎长得实在太帅了,绝对比当时的什么花样美男、小鲜肉要帅多了,再加上他后来,东吴水师都督大破曹军于赤壁,“遥想公瑾当年,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呀!
5、《唐诗三百首》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6、《唐诗三百首》: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李商隐
7、✦听筝:弹奏筝曲。✦金粟:古也称桂为金粟,这里当是指弦轴之细而精美。✦柱:定弦调音的短轴。✦素手:指弹筝女子纤细洁白的手。✦玉房:指玉制的筝枕。房,筝上架弦的枕。
8、《唐诗三百首》: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李商隐
9、整句除了韵脚,只有一个平声字,叫做“孤平”,是近体诗的大忌。因此五言“平平仄仄平”句型若第一字用了仄声,则第三字必须是平声;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若第三字用了仄声,则第五字必须是平声。
10、这首小诗轻捷洒脱,寥寥数语,就在读者面前展示了一幅线条流畅,动态鲜明的舞台人物速写图。表达了对一般浪荡子弟,她的故意错弹饱含着对这班人的嘲弄和蔑视。
11、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12、▶《道德经妙解》合集(共64集)
13、李端(743年-782年),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14、(北宋)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15、五言绝句停顿的划分方式有以下四种:A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诗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B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诗例: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园》)C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诗例:鸣筝金黍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李端《听筝》)D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诗例:江南渌水多,顾影暂通流。落日秦云里,
16、绘画毕竟是视觉的艺术,而鸣筝所成的乐曲则是作用于听觉的艺术。二两句诗所绘出的画面是绝妙的,读者从中瞥见了闪光的琴柱、白嫩的巧手、素雅的琴房,但却没有听到琴声。也许是精湛的工艺、绰约的风姿、高洁的环境使诗人过于全神贯注了。
17、《唐诗三百首》孟郊·游子吟·难忘慈与爱
18、《唐诗三百首》: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刘长卿
19、《唐诗三百首》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杜甫
20、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六、李端听筝
1、▶百家讲坛《孟子的智慧》合集(共9集)
2、《唐诗三百首》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
3、▶百家讲坛《易经的奥秘》合集(共15集)
4、秦筝吐绝调,玉柱扬清曲。
5、《唐诗三百首》:秋夜寄邱员外·韦应物
6、《唐诗三百首》:行经华阴·崔颢
7、筝,战国时(公元前481〜255年)流行于秦地(今陕西省),故又称“秦筝”,但同时其他地区亦有使用。历代所用的筝有十二弦、十三弦等多种。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唐宋时筝已经发展定型为十三弦了。到了近代,除以右手三指弹弦外,还发展成双手可弹奏的新技巧,弦数又扩充为二十五弦,表现手法更丰富了。
8、《唐诗三百首》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韩愈
9、所以这样一首五言绝句、一首五言小品不仅精彩,而且就像一个润滑剂一下使得所有的相逢、所有的心愿、所有的欲望、所有的场景与所有可能的结果都变得美好起来,都变得风雅有趣。所以郭暧一听,也大为称赞,所以当时就解赠镜儿,让有情人终成眷属。
10、《唐诗三百首》:赠阙下裴舍人·钱起
11、如果说前两句很美,那后两句便十分有趣了,“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诗以《弹筝》为题目,正常来说应该以筝声为对象,表现弹奏者技艺的高超,但是诗人在这里,却没有这样写,而是通过女子故意弹错乐曲,来展现一幅生动的倾慕图。
12、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解读诗词
13、译文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14、律句有四种基本句型。五言:(甲)平平仄仄平,(乙)仄仄平平仄,(丙)平平平仄仄,(丁)仄仄仄平平。七言只是在五言句型的前面再加一个节奏单位,就是:(甲)仄仄平平仄仄平,(乙)平平仄仄平平仄,(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依平仄类型来看,七言平起式等于五言仄起式,七言仄起式等于五言平起式。五言平起式相当少见,七言仄起式比平起式稍少些。
15、明净的月色中,一双紫袖轻轻地在红弦上飞舞,女子信手弹着自己的心事。
16、《唐诗三百首》: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
17、《唐诗三百首》:洛阳女儿行·王维
- 上一篇:83句描写立春的古诗名句(精选描写立春的古诗全诗)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8508℃排比句例子大全【文案整理39句】
- 2282℃千里送鹅毛打三个数字【文案整理45句】
- 1563℃春娇与志明歌词含义【文案整理40句】
- 1430℃描写雨下得很大的句子【文案整理106句】
- 777℃从此再无母亲【文案整理24句】
- 773℃排比句构成与表达效果【文案整理40句】
- 754℃赞美老师的句子夸张句【文案整理33句】
- 744℃曾国藩家训全文及翻译【文案整理19句】
- 668℃描写星河璀璨的诗句【文案整理43句】
- 589℃关于梦想的事例反面【文案整理68句】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