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85句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一(精选王昌龄的从军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dmin 2023-12-15 08:07:52 文案短句 ℃一、王昌龄的从军行
1、从军行一共是有七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情景;第二首诗描写征戍者在军中听乐观舞所引起的边愁;第三首诗描写古战场的荒凉景象,写将军上表请求归葬战死将士骸骨,表现将帅对士卒的爱护之情;
2、(译文)在烽火台的西边高高地耸着一座戍楼,黄昏时分,独坐在戍楼上任凭从湖面吹来的秋风撩起自己的战袍。此时又传来一阵幽怨的羌笛声,吹奏的是《关山月》的调子,无奈着笛声更增添了对万里之外的妻子的相思之情。
3、纷杂的乐舞与思乡的愁绪交织在一起,欲理还乱,无尽无休。此时秋天的月亮高高地照着连绵起伏的长城。
4、⑷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除思亲之愁。一作“谁解”。
5、诗以战场的苦寒、征战的艰险反衬豪壮的英雄本色,对比鲜明,形象生动;以塞外博大壮阔之景驱昂扬豪迈之情,珠联壁合,情景照人,不愧为“盛唐气象”的杰出代表之一。
6、王昌龄三十三岁时考中进士,先后在中央和地方做过一些小官,他为人个性豪放,不拘小节,遭人议论诽谤,先后两次遭遇贬谪。后来在安史之乱中,他在南方避难,不幸被权贵所杀,去世的时候大约60多岁。古人说:国家不幸诗家幸,后来又有人说诗人不幸诗家幸,其实意思都是一样的:因为有不幸的经历,所以才能造就杰出的诗人和作品。王昌龄就是这样,他的一生看似很平凡,也很不幸,但是他的作品却不平凡,却非常的杰出,他的诗歌气质⻘刚俊爽,成为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这首从军行,在这一组诗中,也是佳作中的佳作。
7、将军臂膊上绑缚着胡瓶,骑着紫薄汗马,英姿飒爽;碎叶城西的天空中一轮秋月高高悬挂。边境传来紧急军情,皇上派使者星夜传诏将军,并赐予尚方宝剑令其即刻领兵奔赴前线杀敌;将军拜诏辞京,奔赴战场,将士用命,一鼓作气,很快就攻破了敌人的老巢。
8、✦嶂:指直立像屏障一样的山峰。✦烽:指烽火台。
9、第七首诗主要描写山峦叠嶂、烽火遍布的边塞景观。全诗意境苍凉,慷慨激昂,充分显示出盛唐气象。叹息年光流逝,为全篇旨意。张协云,“川上之叹逝,前修以自勖”,叹息年光流逝,为全篇旨意。张协云,“川上之叹逝,前修以自勖”,
10、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1、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12、✦孤城:当是青海地区的一座城。一说孤城即玉门关。✦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13、从军行七首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北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14、王昌龄从军行主旨的含义是:抒发了身经百战的将士誓杀强敌以身报国的豪情壮志,以及边疆的艰苦和思归之情。
15、先头部队已经于昨夜在洮河北岸和敌人展开了激战,刚才还在交战,现在就传来俘获敌军首领的消息。
16、首先反映的是边塞激烈战斗的情景和将士们艰苦的生活。广袤的青海高原上,乌云低垂,连那白色的雪山也显得黯淡无光,战士们驻守在孤零零的城堡里,遥望着远处的玉门关。与敌人交战是常有的事,以至于穿在身上的金甲都被黄沙磨穿。“百战”,说的是战事频繁,战士们戍边征战时间之久远;“穿金甲”,表明战斗之激烈,生活环境之艰苦,表现诗人对戍边将士的同情。可是战士们并没有被眼前恶劣的环境和危险的战争生活所吓倒,而是表现出高昂的卫国热情和无畏的英雄气概,一定要等到彻底将敌人击溃才返回家乡。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对从军将士的赞美之情。
17、塞北沙漠中大风狂起,尘土飞扬,天色为之昏暗,前线军情十分紧急,接到战报后迅速出击。先头部队已经于昨天夜间在洮河的北岸和敌人展开了激战,刚刚听说与敌人交火,现在就传来了已获得大捷的消息。
18、《从军行七首》就是盛唐诗人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此类边塞诗。
19、✦独上:一作“独坐”。
20、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君主锐意进取、卫边拓土,人们渴望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有所作为。武将把一腔热血洒向沙场建功立业,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用他沉雄悲壮的豪情、谱写了一曲曲雄浑磅礴、瑰丽壮美的诗篇。《从军行七首》就是王昌龄采用乐府古题写的此类边塞诗。
二、王昌龄的从军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1、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
2、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3、作者:唐·王昌龄
4、⑶独上:一作“独坐”。
5、在黄沙莽莽的疆场上,将士们身经百战磨穿了铁甲衣裳衫,但是不彻底消灭入侵的边贼,他们将誓死不把家园回还!
6、释义:边城榆树的叶子早已稀疏飘落,颜色发黄了,傍晚时分,一场战斗刚刚结束,环视战场,只见暮云低合,荒丘起伏。将军向皇帝上表奏请班师,以便能把战死沙场的将士尸骨运回故土安葬,不能让士兵们为他乡埋葬自己的战友而伤感痛哭。
7、全诗意境开阔,气势恢宏,在慷慨高昂中透出一股悲凉之气。语言简洁,声韵高亢。很值得回味
8、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9、塞北沙漠中大风狂起,尘土飞扬,天色为之昏暗,前线军情十分紧急,接到战报后迅速出击。
10、长云:多云,漫天皆云。
11、总的来说,这一二两句的意思是:在浩瀚无垠的青海湖地区,在这渺无人烟的边塞戈壁上,立着高高的烽火楼和暸望台,也许还有滚滚升起的狼烟烽火,此时此刻,正是深秋时节,黄昏时分,タ阳西下,成边的将士们坐在烽火楼旁高高的瞭望台上,迎着青海湖方向吹来的阵阵秋风,怎能不思念家乡的亲人,怎么能不倍感戍边的艰辛与劳苦?!这两句虽然写的是边塞萧瑟略带悲凉的秋天景象,但是不得不承认,作者笔下的景象依然是非常壮大的!百尺楼、海风秋,放在这里ー对比,就能够感受到万里长风、千里戈壁、百尺高楼、茫茫大湖的,苍涼悲壮雄健的边塞气派!
12、“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诗人在开篇描绘了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概括了西北边陲的状貌。在唐代,西边有吐蕃,北边有突厥,当时的青海是唐军和吐蕃多次交战的地方,而玉门关外就是突厥的势力范围,所以这两座城池是唐重要的边防城。
13、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拓展知识译文
14、关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诗句,王昌龄的是《从军行》。
15、西部边疆的自然风光、豪迈气概、情景交融、比喻、衬托
16、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⒁。
17、第关于作者王昌龄,我们之前在讲孟浩然、李白的时候,早已知道王昌龄与他们还有王之涣、高适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是名满天下的大诗人.人称七绝圣手,诗家夫子!也有说是诗家天子,总之就是很牛。他是京兆万年人,属于今天陕西省西安市人,说起来还是俺的老乡呢!
18、青海:地名,在今青海湖。雪山:指祁连山,常年积雪。玉门关:在今甘肃玉门,是唐代的边疆重镇。破:击败。楼兰:汉代西域的鄯善国,在今新疆鄯善东南一带。西汉时楼兰国王勾结匈奴,多次杀害汉朝使臣。这里借指侵扰唐朝西北地区的敌人。
19、王昌龄的这首《从军行》,写当时西北边塞自青海、祁连山到玉门关一带边防线上,战士们艰苦奋战的生活和高昂的斗志。
20、撩乱边愁听不尽⑺,高高秋月照长城。
三、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一
1、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2、《从军行》组诗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有七首。这一首,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
3、一座城池遥望着玉门关。
4、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5、“更吹羌笛关山月”,这时耳边又传来呜呜咽咽的羌笛声,本来心绪已十分悲凉的征人,伤离别的乐曲又引发了他无穷的思亲之情,禁不住心驰万里而涌起滔滔愁思。“无那金闺万里愁”这一句是写想象此时闺人正在万里之外念及自己。
6、将军臂膊上绑缚着胡瓶,骑着紫薄汗马,英姿飒爽;碎叶城西的天空中一轮秋月高高悬挂。边境传来紧急军情,皇上派使者星夜传诏将军,并赐予尚方宝剑令其即刻领兵奔赴前线杀敌;将军拜诏辞京,奔赴战场,将士用命,一鼓作气,很快就攻破了敌人的老巢。
7、✦穿:磨破。✦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8、另一说,次句即“孤城玉门关遥望”之倒文,而遥望的对象则是“青海长云暗雪山”,这里存在两种误解:一是把“遥望”解为“遥看”,二是把对西北边陲地区的概括描写误解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见,而前一种误解即因后一种误解而生。
9、⑻关城:指边关的守城。
10、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11、《从军行七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君主锐意进取、卫边拓土,人们渴望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有所作为。武将把一腔热血洒向沙场建功立业,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用他沉雄悲壮的豪情、谱写了一曲曲雄浑磅礴、瑰丽壮美的诗篇。
12、爱上古诗:王昌龄·古从军行·其四
13、人们戍边要依靠烽火来传递消息;那里山深林密,马儿跑过一会儿就看不见踪影了。
14、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中的第一首。
15、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守边将士身上的铠甲,而他们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16、最后一句,“无那金闺万里愁”。“无那”是什么意思?就是无可奈何,没有办法。金闺呢?就是装饰精美华丽的闺房,这里是指将士们的妻子,也是就是在遥远家乡的闺中思妇。李白曾在诗中说自己的愁是:“万古愁”,这里的愁是“万里愁”,从遥远的⻘海湖、玉⻔关、阳关,到中原腹地,⻓安、洛阳、扬州等地,不正是相隔千山万水,不正是万里乡愁,不正是万里相思么?无那金闺万里愁,这一句的意思是:万里之外的妻子,万里之外的亲人如论如何也无法消除这万里的相思啊!
17、此时又传来一阵幽怨的羌笛声,吹奏的是《关山月》调子,无奈这笛声更增添了对万里之外的妻子的相思。
18、唐代的很多诗人都喜欢用这种“对面写来"的手法渲染情感。霅如,杜甫在著名的《月夜》中说:“今夜鄘州月,国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这也是从对面写来,因为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在长安,他在思念远在郎州的妻子儿女,但他却偏偏说遥想今天晚上,在鄘州,我的要子在房之中,正在独自看着月亮,思念着我,而小孩子们却并不能理解此刻,他们的妈妈正在思念爸爸。这种手法的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从自己一方抒发情感,又从对方的角度想象抒发情感,彼此来回反复渲染,彼此烘托,越来越浓厚,浓的都化不开了。
19、开元十二年之后的两三年里,三十岁出头的王昌龄曾经漫游西北边塞,到过泾州、萧关、临洮、玉门关一带,足迹很可能远涉葱岭以西,他目睹了边塞的风光,也看到了边塞成守将士的艰辛,写下了这一组《从军行》,一共七首,表达了边塞将士思念家乡亲人之苦,誓死戌守边防、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我们今天讲的《从军行》就是其中的第一首。
20、看着青海和玉门关,就使战士想到曾经在这两个地方发生过的战斗场面,不由心潮澎湃。可见这两句写景中包含丰富的感情,有戍守边疆将士们对边防的关注,有他们对自己能担负保家卫国责任的自豪,也有边疆环境恶劣,将领戍边生活艰苦的孤寂心情,种种感情都融进了这苍凉 辽阔、迷茫昏暗的景象中。
四、王昌龄的从军行其四
1、从军行(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其一这首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2、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据刘洁修考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按照语言发展运用的实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语意本于顾炎武,而八字成文的语型则出自梁启超。
4、 破楼兰:借指彻底消灭敌人。楼兰:汉时对西域鄯善的称呼,诗中泛指当时侵扰西北边区的敌人。
5、军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声,不管怎样翻新,每每听到《关山月》的曲调时,总会激起边关将士久别怀乡的忧伤之情。纷杂的乐舞与思乡的愁绪交织在一起,欲理还乱,无尽无休。此时秋天的月亮高高地照着长城。
6、译文:边城榆树的叶子早已稀疏飘落,颜色发黄了,傍晚时分,一场战斗刚刚结束,环视战场,只见暮云低合,荒丘起伏。
7、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
8、有的说,上句是向前极目,下句是回望故乡。这很奇怪。青海、雪山在前,玉门关在后,则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乡该是玉门关西的西域,那不是汉兵,倒成胡兵了。
9、紧接着第二句,“黄昏独坐海风秋”。从地理转向情感。到了黄昏时分,将士们独自坐在烽火台边,坐在暸望台边,遥望着漫漫的戈壁滩和荒无人烟的荒漠,感觉到十分的孤独。又正值深秋季节,寒风阵阵,寒气通人,怎么能不思念父母、妻子、儿女?而家中的亲人这个时候想必也正在思念远在边塞的将士。这里的“海风秋"当然指的不是大海的风,而是青海湖方向吹来的风。为什么是青海溯呢?唐代西、北方的强敌,是吐蕃,二是突厥,青海湖地区正是唐朝军队与吐蕃军队、与占据青海湖地区的吐谷浑军队交战的地区,唐朝在此地驻军,设置节度使,目的在于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守护河西走廊。所以,这里说的“海风秋”是指从青海湖方面吹来的秋风。
10、第四首诗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第五首诗描写奔赴前线的戍边将士听到前方部队首战告捷的消息时的欣喜心情,反映了唐军强大的战斗力;
11、第三首诗通过描写古战场的荒凉景象,无数的将士们死在边关,而没有办法好好安葬,反映了当时战争的惨烈,也表现了诗人对将士们深切的同情之心。
12、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13、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边塞诗,用的是乐府《相和歌〃平调曲》的旧题,原诗共有五首,此处选择的是第四首。
14、在讲这首诗之前,我们还是有必要先了解一下这首诗里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15、边城榆树的叶子早已稀疏飘落,颜色发黄了,傍晚时分,一场战斗刚刚结束,环视战场,只见暮云低合,荒丘起伏。将军向皇帝上表,奏请班师,以便能把战死沙场的将士们的尸骨运回故土安葬,不能让士兵们为他乡埋葬自己的战友而伤感痛哭。
16、✦青海:指青海湖。✦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孤城:当是青海地区的一座城。一说孤城即玉门关。✦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17、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18、说到这儿,我们明白了整首诗的意思,在深秋⻩昏的边塞,将士们坐在高高耸立的烽火台、瞭望楼上,迎着⻘海湖吹来的萧瑟秋⻛,听着哀怨悠悠的《关山月》,无比的思念万里之外的亲人,而将士们的亲人们,此时此刻,也许和他们一样,也正在思念着戍守边陲的将士们。
19、王昌龄的《从军行》组诗就是描写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唐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诗词是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全诗写士子从戎,征战边庭的过程和心情,从而表达了国家有事,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20、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有青海,玉门关,楼兰这几个地名。
五、王昌龄的从军行的译文
1、唐代的很多诗人都喜欢用这种“对面写来”的手法渲染情感。譬如,杜甫在著名的《月夜》中说:“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安。”这也是从对面写来,因为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在⻓安,他在思念远在鄜州的妻子儿女,但他却偏偏说遥想今天晚上,在鄜州,我的妻子在闺房之中,正在独自看着月亮,思念着我,而小孩子们却并不能理解此刻,他们的妈妈正在思念爸爸。这种手法的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从自己一方抒发情感,又从对方的⻆度想象抒发情感,彼此来回反复渲染,彼此烘托,越来越浓厚,浓的都化不开了。
2、《从军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共七首。
3、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4、王昌龄三十三岁时考中进士,先后在中央和地方做过一些小官,他为人个性豪放,不拘小节,遭人议论诽谤,先后两次遭遇贬谪。后来在安史之乱中,他在南方避难,不幸被权贵所杀,去世的时候大约60多岁。古人说:国家不幸诗家幸,后来又有人说诗人不幸诗家幸,其实意思都是一样的:因为有不幸的经历,所以才能造就杰出的诗人和作品。王昌龄就是这样,他的一生看似很平凡,也很不幸,但是他的作品却不平凡,却非常的杰出,他的诗歌气质青刚俊爽,成为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这首从军行,在这一组诗中,也是佳作中的佳作。
5、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 上一篇:100句中秋祝福诗句10字(精选中秋祝福诗句古诗大全)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8508℃排比句例子大全【文案整理39句】
- 2283℃千里送鹅毛打三个数字【文案整理45句】
- 1575℃春娇与志明歌词含义【文案整理40句】
- 1430℃描写雨下得很大的句子【文案整理106句】
- 779℃从此再无母亲【文案整理24句】
- 773℃排比句构成与表达效果【文案整理40句】
- 755℃赞美老师的句子夸张句【文案整理33句】
- 747℃曾国藩家训全文及翻译【文案整理19句】
- 669℃描写星河璀璨的诗句【文案整理43句】
- 601℃罗曼罗兰名言名句发现美的眼睛【文案整理61句】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