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134句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窦娥冤(精选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巧记)
admin 2023-12-15 08:09:10 文案短句 ℃一、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1、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郑光祖:《迷青琐倩女离魂》、《虎牢关三战吕布》等。马致远:《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白朴:《天籁集》
2、另有籍贯大都(今北京市)和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等说
3、除了杂剧外,郑光祖还写过一些曲词,留到今的,有小令六首,套数二曲。这些散曲的内容,包括对陶渊明的歌颂,即景抒怀,对故乡的思念,以及江南荷塘山色的描绘。无论写景抒情,都是清新流畅,婉转妩媚,在文学艺术的研究上有很高的价值。
4、在我国的戏剧史上,元朝的杂剧占据着一席之位。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和郑光祖四人分别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他们也被后世誉为“元曲四大家”。
5、元曲四大家郑光祖及其代表作
6、1)关汉卿,号己斋叟。代表作《窦娥冤》。2)白朴,字太素,一字仁甫,号兰谷。代表作《墙头马上》。3)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代表作《汉宫秋》。4)郑光祖,字德辉。代表作《倩女离魂》。
7、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剧曲(包括元杂剧与南戏)。
8、据学者考证,郑光祖一生写过18种杂剧剧本,全部保留至今的,有《迷青琐倩女离魂》、《刍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慑政》、《虎牢关三战吕布》等。
9、元曲四大家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
10、在我国戏曲史上,宋、金两代已有了纯粹演故事的戏曲,但没有剧本流传下来,我们无从说清楚这些戏曲的情况。元代的杂剧,在故事情节、人物塑造方面,都发展到相当娴熟的地步,为我国的戏曲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保留下来的剧作中,可知其情节曲折,主题突出,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剧中人物,无论是因享乐而坏江山的唐明皇,冰肌玉骨、一身娇娆之气的杨贵妃,还是爽朗果敢的闺秀李千金,都塑造得各具个性,栩栩如生。以至于现在戏剧舞台上的唐明皇,还可见到白朴塑造的这一形象的遗风。
11、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朱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他曾毫无惭色地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12、剧中主张回避现实矛盾,反对人们为争取自身的现实利益而斗争,这是一种懦弱的悲观厌世的态度。但另一方面,剧中也对社会现状提出了批判,对以功名事业为核心的传统价值观提出了否定,把人生的“自适”放在更重要的地位,这也包涵着重视个体存在价值的意义,虽然作者未能找到实现个体价值的合理途径。
13、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14、解州(今山西省运城)人
15、关汉卿原名不详,汉卿是他的字,号已斋,也作一斋、已斋叟。他是元曲四大家之首,也是元杂剧的奠基人,是我国戏剧史上作品最多,也是成就最大的一位作家。
16、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县),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杂剧家。白朴出身官僚士大夫家庭,他的父亲白华为金宣宗三年(1215年)进士,官至枢密院判。
17、月圆苦被阴云罩,偏不把离愁照。
18、白朴代表作品欣赏:《天净沙·春》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19、关汉卿,是元初杂剧界的领袖人物。他著有杂剧六十多种,现存的《窦娥冤》等十余种,是古典戏剧的最高成就。有东方的“莎士比亚”之誉。他的散曲色彩丰富,笔力横肆,往往于谈谐之中透露出辛辣与深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20、元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被誉为“曲圣”。
二、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巧记
1、元曲四大家马致远及其代表作
2、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被誉为“曲圣”。
3、中国元代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被誉为“秋思之祖”。
4、这个是马致远的写的很出名的一个杂剧,是写的昭君出塞的故事,还是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抨击了皇帝的昏庸和无能。他的《天净沙》也是写的很好,意境悲凉,让人深思。
5、据文学戏剧界的学者考证,郑光祖一生写过18种杂剧剧本,全部保留到今的,有《迷青琐倩女离魂》、《㑇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摄政》、《虎牢关三英战吕布》《立成汤伊尹耕莘》、《无盐破环》、《老君堂》、《翰林风月》、《倩女离魂》。其中《立成汤伊尹耕莘》、《无盐破环》、《老君堂》是否确为郑作,尚有疑问。另有《月夜闻筝》存残曲。《哭孺子》、《秦楼月》、《指鹿道马》、《紫云娘》、《采莲舟》、《细柳营》、《哭晏婴》、《后庭花》、《梨园乐府》等9种仅存目。所作杂剧《倩女离魂》最为著名。有《迷青琐倩女离魂》、《刍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摄政》、《虎牢关三战吕布》等。
6、代表作有《迷青琐倩女离魂》《刍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慑政》《虎牢关三战吕布》等。
7、①在组曲《喜春来·六艺》中,马致远认为,既然“夙兴夜寐”地遵从礼教仍没有得到所向往的功成名就,还不如与世间的荣辱名利一刀两断,哪怕只能得到“浪名”一个;同时,马致远重新定位“礼”的作用,认为“身潜诗礼”中可以陶情养性,并向往蓬瀛、醉酒的生活。
8、《乔木查·幺篇》岁华如流水,消磨尽,自古豪杰,盖世功名总是空,方信花开易谢,始知人生多别。忆故园,漫叹嗟,旧游池铺,务做了狐踪兔穴。休痴休呆,蜗角蝇头,名亲共利切。富贵似花上蝶,春宵梦说。
9、(重要考点)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划重点+试题(70题))
10、白朴的剧作,题材多出历史传说,剧情多为才人韵事。现存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写得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鸳鸯间墙头马上》,描写的是一个“志量过人”的女性李千金冲破名教,自择配偶的故事。
11、杂剧的戏剧形式是由故事情节、曲词、宾白、科介等几部分组成。科介是演出提示,规定表演动作和舞台效果,宾白就是说白,曲词是歌唱部分。
12、明代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中说:“元人乐府称马东篱、郑德辉、关汉卿、白仁甫为四大家。”在此以前,元代周德清在《中原音韵》序中说:“乐府之盛之备之难,莫如今时……其备则有关、郑、白、马。一新制作。”但是,周德清虽以四人并称,却并未命以“四大家”之名,另外,明初贾仲明为马致远作的吊词中又有“共庾、白、关老齐眉”的说法,庾指庾吉甫。关于这几位元曲作家的排列和评价,因人因时而各有不同。
13、他善于利用历史题材,敷演故事,因旧题,创新意,词采优美,情意深切绵长,又是关汉卿所不及的。他在文学史和戏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他的剧作的艺术成就,早已成为文学艺术上的重要研究课题。
14、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15、①关于“琴乐”对人的影响,作为一个传统文人,马致远推崇与喜爱古琴的同时认为音乐具有陶冶情性、调节心情、解闷忘优的作用,比起儒家侧重于古琴礼乐节制观的认识更为全面,更符合“琴乐”艺术的本身特性,具有一定意义。
16、“散曲”是和“剧曲”相对存在的。剧曲是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散曲则只是用作清唱的歌词。
17、指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关汉卿是元代杂剧作家,《窦娥冤》是他的代表作。郑光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迷青琐倩女离魂》是他的代表作。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是他的代表作。白朴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杂剧家,《墙头马上》是他的代表作
18、《荐福碑》也是马致远的早期剧作,写落魄书生张镐时运不济,一再倒霉,甚至荐福寺长老让他拓印庙中碑文,卖钱作进京赶考的盘缠,半夜里都会有雷电把碑文击毁。后时来运转,在范仲淹资助下考取状元,飞黄腾达。剧中多处表现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如:“这壁拦住贤路,那壁又挡住仕途。如今这越聪明越受聪明苦,越痴呆越享了痴呆福,越糊突越有了糊突富。”这个剧本集中反映了作者怀才不遇的牢骚和宿命的人生观,也反映出当代许多文人在社会地位极端低落的处境下的苦闷。
19、马致远自幼接受儒家教育,饱读诗书,勤学六艺,遵循礼乐,对古琴艺术情有独钟,儒家礼乐思想在其前期音乐生活中起主要作用。中年后,随着自身政治生涯的改变,马致远的音乐思想经历了由儒入道的转变。其时,马致远专门从事杂剧与散曲创作,无论是抒怀叹世散曲,还是神仙道化杂剧,都流露出明显的道家归隐思想。
20、马致远的代表作:《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半夜雷轰荐福碑》、《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开坛阐教黄粱梦》等。扩展资料人物简介:
三、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窦娥冤
1、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
2、全剧集中刻画了倩女追求婚姻自主,忠贞于爱情的形象和性格。在婚姻上,决不轻易任人摆布。当她的母亲想要悔约,要她与王文举兄妹相称时,她便一眼看穿了母亲的用意,表示了坚决的反对。当倩女的魂魄离开真身,追随王文举一起赴京路上,王文举以为倩女本人奔来,先是说怕倩女的母亲知道,劝她回去,情女果敢地说:“他若是赶上咱,待怎样?常言道,做着不怕!”王文举劝阻行不通,使用礼教来教训她,说什么“聘则为妻,奔则为妾”,说她“私自赶来,有玷风化”。倩女更坚定地说:“你振色怒增加,我凝睇不归家。我本真情,非为相谑,已主定心猿意马”,表现了她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和鄙视。
3、我若还招得个风流女婿,怎肯教费工夫学画远山眉。
4、元代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和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5、◆面试真题|2021年青海省公务员面试真题(6月2日)考生回忆版
6、②关于音乐对政治的影响,早在古代就有“亡国之音”之说。但马致远却认识到:音乐本身并不是导致亡国的祸端,而是因为皇帝沉迷于音乐,不理朝政,才会耽误政事,导致国家灭亡。即封建王朝的兴亡主要决定于人事,而不是音乐本身。
7、关汉卿的一生创作很多戏剧,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他编写的剧本有67部,流传至今的有18部杂剧和一百多首散曲。创作题材的覆盖面相当的广泛,几乎涉及到元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深刻揭露了元代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关汉卿的代表作中最出名的有《感天动地窦娥冤》、《关大王独赴单刀会》、《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其他作品有《钱大尹智宠谢天香》、《包待制智斩鲁斋郎》、《望江亭中秋切鲙》等。
8、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中国每个朝代都有一种传统的文学体裁,唐诗,宋词,汉赋,元曲,元代的杂剧水平很高,对后世的很多文学创作和戏曲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根据作家的成就评选了元曲四大家,就是这四位,他们的作品不管是在但是还是在现在流传度都是很广泛的,很多还被选进了学生教材。
9、菡萏花深鸳并突,梧桐枝隐凤双栖。
10、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关汉卿是“元曲四大家”之首,元杂剧的奠基人,代表作品有《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单刀会》等。郑光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代表作品有《迷青琐倩女离魂》、《虎牢关三战吕布》、《倩女离魂》。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戏曲家,秋思之祖,代表作品有《陈抟高卧》、《天净沙·秋思》、《汉宫秋》。白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代表作品有《梧桐雨》《墙头马上》《东墙记》《天净沙·秋》。
11、白朴的代表作:《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唐明皇游月宫》、《韩翠颦御水流红叶》、《薛琼夕月夜银筝怨》、《汉高祖斩白蛇》等。
12、马致远著有杂剧十五种,存世的有《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半夜雷轰荐福碑》、《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开坛阐教黄粱梦》、《西华山陈抟高卧》七种。马致远的散曲作品也负盛名,现存辑本《东篱乐府》一卷,收入小令104首,套数17套。其杂剧内容以神化道士为主,剧本全都涉及全真教的故事,元末明初贾仲明在诗中说:“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姓名香贯满梨园”。
13、(免费领取)2020年—2021年时事政治重要考点汇总
14、白朴原名恒,后改名为朴,字仁甫,号兰谷。他在元代杂剧的创作中,有着更加重要的地位。与关汉卿不同的是,他的创作题材大多出自历史传说,剧情也大多是爱情韵事。他的语言雍雅华丽、绚丽多彩,情意深切绵长,他的戏剧属于文采派,在文学史和戏剧史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15、(考前必备)时事政治考前冲刺300题
16、元代钟嗣成的《录魂簿》把关汉卿列为杂剧作家之首,贾仲明称关汉卿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但明初朱权的《太和正音谱》却首推马致远,以为“宜列群英之上”,而以关汉卿为“可上可下之才”。
17、郑光祖:所作杂剧可考者十八种,现存《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塩破连环》、《伊尹扶汤》、《老君堂》、《三战吕布》等八种;其中,《倩女离魂》最著名,后三种被质疑并非郑光祖作品。除杂剧外,郑光祖写散曲,有小令六首、套数二套流传。
18、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我国戏曲艺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孕育过程,到宋金时期渐趋成熟,元代杂剧兴盛,成为我国戏曲史上的黄金时代。当时有姓名记载的杂剧作家就有八十余人,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杂剧创作成就,因此后人称他们为“元曲四大家”。
19、◆面试真题|2021年青海省公务员面试真题(6月4日)考生回忆版
20、郑光祖,字德辉,他的生平记载并没有留下过多的记载,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杂剧这一民间艺术。
四、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品分别是
1、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他们的代表作品分别为:关汉卿:《窦娥冤》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马致远:《汉宫秋》
2、马致远的杂剧有十六种,最杰出的作品是《破幽梦孤雁汉宫秋》,讲述的是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被后人称为元曲的最佳杰作。其他作品有《吕洞宾三醉岳阳楼》、《江州司马青衫泪》、《马丹阳三度任风子》等。
3、白朴的词作,在他生前就已编订成集,名曰《天籁集》。到明代已经残佚,字句脱误。清朝中叶,朱彝尊、洪升始为整理刊行。全集收词二百余首,除了一些应酬赠答、歌楼妓席之作外,多为伤时感怀的作品。赖有这部作品,我们才可以了解白朴的生涯。他的词作,承袭元好问长短句的格调,跌宕沉详,天然古朴。
4、马致远写得最多的是“神仙道化”剧。《岳阳楼》、《陈抟高卧》、《任风子》以及《黄粱梦》,都是演述全真教事迹,宣扬全真教教义的。这些道教神仙故事,主要倾向都是宣扬浮生若梦、富贵功名不足凭,要人们一空人我是非,摆脱家庭妻小在内的一切羁绊,在山林隐逸和寻仙访道中获得解脱与自由。
5、元曲又称词余、乐府,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两类文体。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刻以及题材广泛、语言通俗、形式活泼、风格清新、手法多变,在中国古代文学艺苑中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异彩。那么这四大家都有那些比较有代表的作品流传于世呐,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6、约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时,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的形象也广为人称。水星上有一座环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
7、代表作:《离魂》、《刍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慑政》、《虎牢关三战吕布》等。
8、毛笔、宣纸上新,去书法微店看看!
9、关汉卿杂剧涵盖面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元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按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
10、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也有资料显示可能是山西曲沃县
11、从这些保留的剧目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剧目主要两个主题,一个是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另一个是历史题材故事。这说明,在选择主题方面,他不像关汉卿敢于面对现实,揭露现实,他的剧目主题离现实较远。他写剧本,大多是艺术的需要,而不是政治的需要。
12、时势造英雄,这句话永远没错,元曲四大家就在这个时代应运而生。所以我们通常认为的元曲四大家分别是关汉卿、马致远、白朴以及郑光祖。
13、马致远被称为“曲状元”
14、但是,周德清虽以四人并称,却并未命以“四大家”之名,另外,明初贾仲明为马致远作的吊词中又有“共庾、白、关老齐眉”的说法,庾指庾吉甫。关于这几位元曲作家的排列和评价,因人因时而各有不同。
15、②马致远现存散曲大约有一半是叹世归隐之作,这些作品集马致远怀才不遇的孤愤、壮志难酬的悲凉、超然物外的放达于一身,充满着慷慨放逸的情怀,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16、◆面试真题|2021年青海省公务员面试真题(6月1日)考生回忆版
17、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自朴被誉为”元曲四大家”。元曲为杂剧和散曲的合称。杂剧始于两宋,盛于元代,是在宋杂剧、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融歌舞艺术和说唱伎乐,发展而成的一种新的戏曲形式。它将歌曲、旁白、舞蹈结合在一起,是一种综合艺术。著名剧作家及代表作品主要有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自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等。杂剧的题材十分广泛,有反对封建官府、追求爱情婚姻自由的内容,也有历史故事,还有的反映了少数民族的生活。散曲源于民间小曲和少数民族音乐,分小令、带过曲和套曲三种基本形式。散典作家主要有关汉卿、马致远、卢挚、张养浩、刘致、张可久、乔吉等。
18、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的形象也广为人称。水星上有一座环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关汉卿从小生活在一个医生的家庭,由于金代的山西南部地区戏曲活动一直很盛,即使在金代末年也未减弱,故关汉卿从小即受到戏剧的熏染,渐而参加戏曲班社的活动,因此在金王朝灭亡之前,他已经成为一个较成熟的戏剧作家了。
19、◆面试真题|2021年青海省公务员面试真题(6月7日)考生回忆版
20、西厢记,窦娥冤,救风尘等都是为妇女呐喊,用剧的形式为妇女地位鳴不平,他把自己比喻成煮不烂,砸不碎的铜碗豆,表示不于元统冶者合作的决心。
五、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口诀
1、在马致远生活的年代,蒙古统治者开始注意到“遵用汉法”和任用汉族文人,却又未能普遍实行,这给汉族文人带来一丝幻想和更多的失望。马致远早年曾有仕途上的抱负,他的一套失题的残曲中自称“写诗曾献上龙楼”,却长期毫无结果。后来担任地方小官吏,也是完全不能满意的,在职的时间大概也并不长。在这样的蹉跎经历中,他渐渐心灰意懒,一面怀着满腹牢骚,一面宣称看破了世俗名利,以隐士高人自居,同时又在道教中求解脱。
2、◆面试真题|2021年青海省公务员面试真题(6月8日)考生回忆版
3、元曲四大家是指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分别是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
4、题材多出历史传说,剧情多为才人韵事。现存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写得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鸳鸯间墙头马上》,描写的是一个“志量过人”的女性李千金冲破名教,自择配偶的故事。前者是悲剧,写得悲哀怛侧,雄浑悲壮;后者是喜剧,写得起伏跌宕,热情奔放。这两部作品,历来被认为是爱情剧中的成功之作,具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对后代戏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5、主要是描写下层妇女的生活和斗争,突出她们在斗争中的勇敢和机智,肯定女性对于婚姻的自主选择。那些貌似强大的坏人,在聪明的对手面前,一个个被簸弄得象泄了气的皮球,因此作品也带有更多的喜剧意味。
6、与众多文人一样,在满腹经书无以报效的情况下,马致远走向了出世道路,专门从事戏曲创作,用酒醉、调琴来寄托自己的情感与抱负,所创作的抒怀叹世散曲及神仙道化杂剧中都流露出明显的道家归隐思想,对儒家思想若即若离。其主要表现为:
7、白朴的词作,在他生前就已编订成集,名曰《天籁集》。
8、提示:点击↑"中国书法家论坛法"免费订阅
9、《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0、(非常重要)习近平“七一”讲话全文+划重点+试题(50题)
11、①在咏史怀古作品中,马致远借评价古人功过得失以表达自己对人生、对现实、对历史的见解,寄托自己的心志,将视野更多的关注人生的价值,任情适意,回归自然。
12、马致远写得最多的是“神仙道化”剧。《岳阳楼》《陈抟高卧》《任风子》以及《黄粱梦》,都是演述全真教事迹,宣扬全真教教义的。《汉宫秋》是马致远早期的作品,也是马致远杂剧中最著名的一种,讲述王昭君出塞和亲故事。《荐福碑》也是马致远的早期剧作,写落魄书生张镐的故事,反映了作者怀才不遇的牢骚和宿命的人生观。
13、关汉卿,号已斋,亦作一斋,汉卿是他的字,是元代著名的戏剧大师。
14、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15、《庆东原》忘忧草,含笑花,劝君闻早冠宜挂。那里也能言陆贾?那里也良谋子牙?那里也豪气张华?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
16、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代表作是《窦娥冤》《救风尘》;白朴代表作是《墙头马上》;马致远代表作是《汉宫秋》;郑光祖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17、当然了,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非常的多,你比如说有《感天动地窦娥冤》、《关大王独赴单刀会》等。0白朴白朴字仁甫,号兰谷,实际上他也是元代杂剧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在整个元代杂剧的历史上,他的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过他和关汉卿其实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你比如说他的创作题材其实大多都是来自于历史传说,很多作品的剧情也大多和爱情有关。他的作品语言相对来说要更为的华丽一些,或者说要更为的绚丽多彩一些,所以他的作品大多都是属于文采派。
18、明代前期以后,又有盛赞郑光祖而贬低其余三家的,如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说:“马之辞老健而乏滋媚,关之辞激励而少蕴籍,白颇简淡,所欠者俊语,当以郑为第一。”清人王激烈《曲谈》中则认为“关、白、马、郑诸家”。
19、代表作:《梧桐雨》、《墙头马上》、《秋江风月凤凰船》
20、元曲四大家是谁?查下资料或百度下即知。答此题我不在乎是否标答。只是想把自己的浅薄的认识说出来。唐诗是大雅,宋词太俗,元曲不俗不雅。两头不喜欢。但是,不雅不俗的人喜欢。我,我也喜欢。您呢????
六、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1、据文学戏剧界的学者考证,郑光祖一生写过18种杂剧剧本,全部保留至今的,有《迷青琐倩女离魂》、《刍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摄政》、《虎牢关三战吕布》等。
2、时势造英雄,这句话永远没错,元曲四大家就在这个时代应运而生。所以我们通常认为的元曲四大家分别是关汉卿、马致远、白朴以及郑光祖。
3、在众多的元杂剧作家中,马致远的创作最集中地表现了当代文人的内心矛盾和思想苦闷,并由此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与此相关联,马致远的剧作,大抵写实的能力并不强,人物形象的塑造也不怎么突出,戏剧冲突通常缺乏紧张性,而自我表现的成分却很多。包括《汉宫秋》这样的历史题材的作品在内,剧中人物往往游离戏剧冲突,作大段的抒情,这常常是作者在借剧中人物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
4、除了杂剧外,郑光祖还写过一些曲词,留至今日的,有小令六首,套数二曲。这些散曲的内容,包括对陶渊明的歌颂,即景抒怀,对故乡的思念,以及江南荷塘山色的描绘。无论写景抒情,都是清新流畅,婉转妩媚,在文学艺术的研究上有很高的价值。
5、元曲四大家,一般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元曲四大悲剧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还有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6、封建社会的文人儒士,自幼学习六艺,注重礼乐对人的塑造,与众多古代士人一样,马致远自幼接受儒家教育,恪守儒家礼乐文化,但对儒家礼乐文化中的一些问题有自己的认识。而于时代而言,这些认识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其主要表现为:
7、由于不满于黑暗社会的压抑与摧残,关汉卿长期“混迹”在勾栏妓院。在玩世不恭的背面,隐藏着冷峻悲凉的内心世界和热烈乐观的战斗精神。关汉卿写作勤奋,一生共著杂剧67部,今存18部,其中“旦本”戏占12个。他那贴切现实、充满血肉之感的笔触,诉说着社会民众的困苦与无奈;又将一腔悲悯的情怀,倾洒在被污辱的女性身上。最脍炙人口的作品是《窦娥冤》。
8、马致远,写过杂剧的他,其散曲豪迈、清逸,有“元人第一”的美誉。曲中有“恨无上天梯”的忧愤,有“西村最好幽栖”的闲逸,有“断肠人在天涯”的凄凉,更有“百岁光阴如梦蝶”的惆帐与旷达。今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青衫泪》、《陈抟高卧》、《任风子》6种,另有《黄粱梦》,是他和几位艺人合作的,以《汉宫秋》最著名。散曲有《东篱乐府》。小令《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
9、关汉卿代表作是《窦娥冤》、《救风尘》、白朴代表作是《墙头马上》马致远代表作是《汉宫秋》郑光祖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10、白朴: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天净沙·秋》等。
11、号已斋(一斋、已斋叟)
12、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生卒年不详。
13、郑光祖一生写过18种杂剧剧本,全部保留至今的,有《迷青琐倩女离魂》、《刍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慑政》、《虎牢关三战吕布》等。
14、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15、《沉醉东风·渔夫》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16、③马致远的闺情曲大多写男女恋情、相思别离之苦、思妇怨女的心声,表现思妇、恋人的真挚感情和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写得深刻、细致、生动、传神而无脂粉之气,更绝无庸俗轻佻之语。
17、元杂剧剧本一般由四折组成,一套乐曲伴唱一折,所以“折”是音乐的单元,也是剧情的大段落。在四折之外,还可以有楔子。楔子当于序幕,但也像过场戏放在折与折之间。
18、(重要考点)党史考点及试题(530题)
19、公基|考点|真题|模拟题
20、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隩州(今山西河曲)人,生于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年),至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在世,此后行踪不详。
1、(必考内容)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划重点+试题(100题)
2、《汉宫秋》中的第三折写得尤其动人,他利用回环往复的手法,将汉元帝在昭君走后,凄婉的的神情形象地描写出来,也不愧为散曲高手。
3、拓展:元曲四大悲剧: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4、杂剧和散曲的合称,元代文学艺术的代表。杂剧始于两宋,盛于元代,是在宋杂剧、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融歌舞艺术和说唱伎乐发展而成的一种新的戏曲形式。它将歌曲、宾白、舞蹈结合在一起,是一种综合艺术。见于史籍、文献记载的元杂剧名目约有600余种,现存200种;杂剧作家200人左右。
5、②在组曲《四块玉·叹世》中,马致远叙述了自己对世态炎凉的失望以及逃离喧嚣尘世的渴望,流露出自己中年后参透名利富贵后对生活、对音乐的看法:“远离尘干丈波,倒大来闲快活”,而“争名利,夺富贵,都是痴”,且“命里无时莫刚求,随时过遣休生受”。同时,在一次次幻想破灭后,马致远中晚年对隐居乐道、升仙得道产生兴趣,由此创作了许多神仙道化剧。而由于深受全真教的影响,其神仙道化剧常表现出其皈依宗教的决心以及清净淡远的音乐创作思想。
6、同许多伟大的艺术家一样,尽管他们的作品数世纪来为人传诵,但他们本人的身世却鲜为人知。郑光祖也是这样,他默默地在艺术园地耕耘,把他的艺术成果奉献给民众,而又默默地离开了这个人世。
7、《夺锦标》霜水明秋,霞天送晚,画出江南江北。满目山围故国,三阁余香,六朝陈迹。有庭花遗谱,弄哀音、令人嗟惜。想当时、天子无愁,自古佳人难得。惆怅龙沉宫井,石上啼痕,犹点胭脂红湿。去去天荒地老,流水无情、落花狼藉。恨青溪留在,渺重城、烟波空碧。对西风、谁与招魂,梦里行云消息。
8、不料倩女却十分忠实于爱情,就在王文举赴京应试,与倩女柳亭相别之后,由于思念王文举,倩女的魂魄便离了原身,追随王文举一起奔赴京城。而王文举却不知是倩女的魂魄与他在一起,还以为倩女本人同他一起赴京。因此,当他状元及第三年后,准备从京城启程赴官,顺便打道去探望岳母,便先修书一封告知倩女的父母,王文举偕同倩女魂魄来到了倩女身边,魂魄与身体又合一对恩爱夫妻得到团圆。
9、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
10、这个可以说是白朴的代表作了,这个讲述的是一对青年男女的恋爱故事,讲的是李家小姐与裴家少年因为游园偶遇,最后相识相恋,经过重重阻挠,几经周折,最后终于在一起的故事。他们对婚姻自由的向往和对当时封建礼教的反抗是很有教育意义的。
11、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最负盛名的当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窦娥冤》。此外,还有马致远、白朴、王实甫、郑光祖等也颇负盛名。
12、根据元代钟嗣成《录鬼簿》记载,白朴写过十五种剧本,杂剧的代表作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鸳鸯间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唐明皇游月宫》等。
13、关汉卿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现存18部,最著名的是《窦娥冤》。散曲今存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其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的形象广为人称。
14、关汉卿的这些历史剧来源于史传,但又超越史传。他创作的立足点不在于再现历史的真实,而是借历史题材融进大量的现实内容,着重体现历史剧创作的时代精神和戏剧文字的基本特征,这便是关汉卿的历史剧的精华所在。在这些历史剧中,关汉卿赞美正义的事业,歌颂英雄的业绩,表现了一个正直戏剧家的爱憎感情,这和他在其他剧作里所体现的精神是一致的。
- 上一篇:102句穿井得一人中的丁氏闻而传之者和国人各犯了什么错误(精选穿井得一人人物形象)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8508℃排比句例子大全【文案整理39句】
- 2283℃千里送鹅毛打三个数字【文案整理45句】
- 1575℃春娇与志明歌词含义【文案整理40句】
- 1430℃描写雨下得很大的句子【文案整理106句】
- 779℃从此再无母亲【文案整理24句】
- 773℃排比句构成与表达效果【文案整理40句】
- 755℃赞美老师的句子夸张句【文案整理33句】
- 747℃曾国藩家训全文及翻译【文案整理19句】
- 669℃描写星河璀璨的诗句【文案整理43句】
- 601℃罗曼罗兰名言名句发现美的眼睛【文案整理61句】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