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142句七下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精选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带拼音)

admin 2023-12-16 10:37:32 文案短句

一、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

1、见往事耳见:了解往事:历史耳:罢了

2、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3、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4、最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手握权柄,不可以不读书。”吕蒙辩护说,不是他不读书,而是军中事情太多,没有时间。孙权说:“我岂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去当教书匠?只不过希望你大略有个印象,知道历史就够了。如果说没有时间,谁能比我更忙,我还常常读书,自以为大有裨益。”吕蒙才开始求学。

5、大:非常,十分。

6、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趣。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7、说说文中三人各自的性格特点。

8、古义:到了……的时候。(及鲁肃过寻阳)

9、(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10、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1、答案(1)重新。(2)到。(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2)读书人分别几天,就应该重新用新眼光看待。孙权劝学鲁肃惊赞侧面衬托吕蒙才略非同寻常,表明他进步之快,从而表达“开卷有益”的中心。

12、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或: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13、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i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14、更(gèng):另,另外。。

15、简单的语文|轻松的语文

1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7、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18、今义:告别,不接受,解雇。

19、蒙曰:“①士别三日,②即③更④刮目⑤相待,大兄⑥何⑦见事之晚⑧乎!”肃⑨遂⑩拜蒙母,结友而⑪别。

20、者:用在时间词后面,不译。

二、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带拼音

1、孙权劝学原文译文注释:

2、本文选自《资治通鉴》,文题为后人所加。此文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学习的重要性。此文简练生动,首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极富表现力,毫无冗繁之处,更是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了人物的风采。

3、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开卷有益。

4、①初,权②谓吕蒙曰:“卿③今④当涂⑤掌事,不可不学!”蒙⑥辞⑦以军中多⑧务。

5、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扩展资料主题思想:

6、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之:主谓取独。

8、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9、词语翻译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10、①及鲁肃②过寻阳,与蒙③论议,大④惊曰:“卿今者⑤才略,⑥非复吴下阿蒙!”

11、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

12、出自《孙权劝学》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篇记叙文。选自《资治通鉴》,文题为后人所加。此文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学习的重要性。

13、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1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15、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16、(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17、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可分两层: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道理:告诉我们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18、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19、《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北宋(朝代)司马光(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20、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三、七下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

2、本文选自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一一《资治通鉴》。该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同时,告诉我们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

3、(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4、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

5、吴下阿蒙: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对吕蒙亲昵的称呼;在吴下时的没有文学的阿蒙。

6、吴下阿蒙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刮目:擦眼睛,表示用新眼光看人.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7、即: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吗)!

8、(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总会学有所成。

9、邪:Yé,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10、①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②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③今:现在。④当涂:当道,当权。涂,通“途”。⑤掌事:掌管政事。⑥辞:推托。⑦以:用。⑧务:事务。

11、耳:表示限制,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12、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13、吴下阿蒙(解释):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刮目相待(解释):刮目:擦眼睛,表示用新眼光看人。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14、吴下阿蒙:指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吴下,指吴县,如今江苏苏州。阿蒙,吕蒙的小名,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这个词现指才识尚浅的人。

15、涉猎:粗略地阅读。

16、编辑|文言文阅读内容团队

17、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

18、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

19、耳:表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20、最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手握权柄,不可以不读书。”吕蒙辩护说,不是他不读书,而是军中事情太多,没有时间。孙权说:“我岂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去当教书匠?只不过希望你大略有个印象,知道从前发生过什么事就够了。如果说没有时间,谁能比我更忙,我还常常读书,自以为大有裨益。”吕蒙才开始求学。后来,鲁肃路过寻阳,跟吕蒙谈论,不由大吃一惊,说:“你今天的才识智略,已不是当年吴郡时代的吕蒙。”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刮目相待,大哥发现得未免太迟!”鲁肃遂拜见吕蒙的娘亲,结交成为好友,然后告辞。

四、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

1、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吕蒙: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机敏精干、虎虎有生气的将才。

3、精品学习资料:(上下滑动查看)

4、(2)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5、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6、(9)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7、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中进士甲科。宋英宗继位前任谏议大夫,宋神宗熙宁初拜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知永兴军。

8、孰若:谁比的上;谁像(我)。孰:谁,若:像。

9、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

10、论议:谈论,商议。

11、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和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善劝、好学、关心部下

12、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1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岂:难道

14、此文出自司马光撰宋代《孙权劝学》。

15、(1)孙权:豁达、大度,开明,待人坦诚,平易近人,关爱下属;

16、起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

17、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18、后来,鲁肃路过寻阳,跟吕蒙谈论,不由大吃一惊,说:“你今天的才识智略,已不是当年吴郡时代的吕蒙。”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刮目相待,大哥发现得未免太迟!”鲁肃遂拜见吕蒙的娘亲,结交成为好友,然后告辞。

19、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20、邪:通“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

五、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阅读

1、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2、更(gèng):重新。

3、非复吴下阿蒙非复:不再是

4、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志同道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5、当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而不必去深钻精通。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6、该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7、蒙辞以军中多务辞:状语后置,名词作动词。

8、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9、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

10、当涂:同“途”,当道,当权。古今异义词。

11、①孤:古时王侯的自称。②岂:难道。③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④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⑤为:成为。⑥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⑦邪:语气词,后写作“耶”。⑧但:只,只是。⑨当:应当。⑩涉猎:粗略地阅读。⑪见:了解。⑫往事:指历史。⑬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⑭孰:谁。⑮若:比得上。

12、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学识渊博的学者吗!只要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罢了.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多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有很大的收益。”于是吕蒙就开始学习。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讨论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当年的那个东吴阿蒙了!”

13、古义: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14、蒙辞以军中多务辞:推托自以为大有所益益:好处

15、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者的官职。

16、(自以为大有所益)大:

17、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18、今义: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

19、出处: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意思是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多用于他人有了转变,学识大进,地位由低攀高,从贫穷到富有。刮目相待:比喻去掉旧时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20、见事:知晓事情。

六、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

1、(4)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

2、“不可不学!”表现了孙权怎样的心理?

3、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侯,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4、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5、古今异义词辞古义:推脱。(蒙辞以军中多务)今义:美好的词语。治古义:研究今义:治理及古义:到了……的时候。(及鲁肃过寻阳)今义:以及。过古义:到。(及鲁肃过寻阳)今义:经过。更古义:重新。(即更刮目相待)今义:更加。但古义:只。(但当涉猎)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博士古义:当时掌管经学的学官。(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义:学位名称。往事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大古义:很今义: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孤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今义:独自,孤独就古义:从事(文中)今义:就

6、乎:啊。表感叹或反问语气。拓展资料:此文记叙了三国时期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而使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并令鲁肃为之叹服、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突出了学习重要性。

7、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8、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吴下,指吴县,如今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现指才识尚浅的人。

9、士别三日: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几”。士,读书人。

10、▼点击小喇叭,开始收听吧!

11、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12、谓……曰:谓,告诉;连用表示“对……说”。

13、涂:同“途”。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

1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孙权怎样的心态?

15、(6)劝人要讲究策略。

16、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7、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

18、古义:推脱。(蒙辞以军中多务)

19、权曰:“①孤②岂欲③卿④治经⑤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当⑩涉猎,⑪见⑫往事⑬耳。卿言多务,⑭孰⑮若孤?

20、卿今当涂掌事今:现在当涂:当道,掌权

1、孙权的哪些主张和行动值得我们重视和效仿?

2、长兄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

3、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少”(与常见的“多”的解释不同)。

4、文章篇幅短小,通篇主要记录人物的几次对白,却传神生动地塑造出了两个艺术形象。先看孙权。作为吴国之主,他能够关心下属,鼓励吕蒙要多学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比较坚定有力。

5、“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6、吕蒙:东吴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阜阳)人

7、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擦擦眼。待:看待。

8、吕蒙:坦诚、豪爽、知过能改、肯于努力学习、能听取意见;

9、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10、当涂:“涂”通“途”,道路,仕途。亦作当权。

11、A.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B.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2、即:蒙以军中多务辞。(介词结构后置)

13、东吴屯田分军屯和民屯,设典农校尉、典农都尉、屯田都尉等职官管理,屯田兵且耕且战,屯田户只须种田,免除民役。

14、该文以对话为主,其他内容均简说或不说。如对吕蒙的学习情况,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加以概括,至于他读了哪些书,又如何用功则只字未提。

15、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吴下,指吴县,如今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现指才识尚浅的人。

16、古义:到。(及鲁肃过寻阳)

17、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

18、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19、(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0、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队中多事务来推脱。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没有时间学习),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很有好处。”吕蒙于是开始从事学习。

2、(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