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134句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精选陆毅的诗《青松》)

admin 2023-12-16 10:38:10 文案短句

一、陈毅的诗

1、一尊酒酹西风冷,惆怅人天知不知?

2、知音寥落天涯感,一读遗书一惘然。

3、“公元一千九百四十八年十一月六日至翌年一月十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止商丘,北至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了伟大的淮海战役。

4、历历眼前事,突兀上下台。爆炸天不坠,造孽地难埋。为群荣雁奴,作伥耻鹤媒。历史最公正,判决终到来。

5、这首诗是陈毅写的,出自其《梅岭三章.其一》。《梅岭三章》是中国共产党人陈毅在梅岭被国民党四十六师围困时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陈毅虽然处在危难之际,但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却矢志不移。

6、这首诗写于1943年春。当时新四军各部正在进行艰苦卓绝的“反扫荡”斗争,而国民党中央执委、江苏省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却消极抗日,组织其部东西对进夹击彭雪枫四师。在陈毅召集的作战会议上,大家一致同意要狠狠地教训一下韩德勤,于1943年3月中旬发起山子头(今属泗洪县)战役,取得重大战果并活捉了韩德勤。陈毅从抗战大局着想,争取韩以后保持中立,不与新四军为敌,主张释放韩德勤,毛主席、刘少奇复电表示同意,而这时被俘的韩德勤也提出求见陈毅军长。于是陈毅从盱眙黄花塘新四军军部出发,北渡淮河并夜渡洪泽湖,前往驻扎在洪泽湖西岸半城镇(今泗洪县半城镇)的新四军四师师部,主持与韩德勤的谈判。

7、婚后第二年,蒋介石调集百万大军对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陈毅受命兼任西方军总指挥,率红二十三军等部在招远、新丰前线作战。

8、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9、秋容老圃胜东篱,巾履肃然此孑遗。

10、我们必将提高到共产主义的水平。不管帝国主义者如何咒骂,我们仍然坚决地走群众路线,向着强国的目标前进。你听,中国的古话多么动人,它说:“有志者事竟成!”

11、英雄们的伟大业绩与日月争辉!

12、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后,陈毅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开赴前线抗日。1939年3月,周恩来陪叶挺从重庆来皖南军部视察工作。3月10日,军部大礼堂演出陈白尘编的四幕话剧《魔窟》,陈毅从江南来军部参加会议,也观看了演出。正是这次观演,令他对扮演小白菜的张茜一见钟情。一天晚上,军战地服务团团长朱克靖来看望老友陈毅,谈到了张茜,朱介绍说,她是他从武汉招收来的,出生于船员家庭,是独生女,乳名春兰,学名掌珠,才17岁。陈毅得知张茜乳名春兰,魂牵梦绕,特地写了一首题为《赞春兰》的诗:

13、留在淮南的张茜,不久生下次子丹淮,她带着两个幼儿,被组织上安排到津浦路明光站东南农村打埋伏,一直到抗战胜利。深深思念陈毅的张茜,其间也曾写下一首《寄怀》诗抒发情怀:

14、陈毅元帅的这首《雪松》,借物咏怀,表面写松,其实写人。写人坚忍不拔、宁折不弯的刚直与豪迈,写那个特定时代不畏艰难、雄气勃发、愈挫弥坚的精神。作者写松是把它放在一个严酷的环境中,一个近乎剑拔弩张的气氛中,我们看到了雪的暴虐,感受到松的抗争。我们似乎像松一样承受压迫,又像松一样挺直起来。那冷峻峭拔的松的形象,因为充溢其中的豪气激荡其中的力量而挺直起来。在压与挺的抗争中,我们似乎同时经历了一场灵魂的涤荡,因为在这种抗争中,展现了那个时代飞扬凌厉的热情,展现了作者那令人起敬的人格力量。

15、tw@caa.edu.cn小伙伴可将内容发至该邮箱,文中请注明作者及联系方式。期待您的投稿哦!

16、亚非常庆新开国,欧美谁招失业魂?

17、陈毅元帅的《幽兰》诗:“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写出了兰香送远,引人探胜,使得本来寂静荒凉的山谷,从四面八方引来了觅兰的人。只要自己是馨香的,何愁无人赏识呢?这首《幽兰》诗,既是一首饱含哲理意味的诗,也是颂兰幽香的绝唱!

18、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

19、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

20、1960年冬夜大雪,长夜不寐。起坐写小诗若干段,寄兴无端,几乎零乱。迄今事满一年,不复诠次。(诠次,选择、归类及排列的意思。)送登《诗刊》,以博读者一粲。(粲,形容笑的样子。)一九六一年十二月一日仲弘记。

二、陆毅的诗《青松》

1、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2、林下疏河忧众庶,晚年抗节挫倭酋。

3、其中词二首,一首《满庭芳》,一首《水调歌头·自叙》;诗二首,一首五古,一首脍炙人口的七古,七古题为《手莫伸》。

4、吁嗟乎,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

5、诗着重写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来告慰死者,表现了关心国家命运、盼望人民解放的革命精神。

6、陈毅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将领,也是一位颇有造诣的诗人。他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之对国庆之日,当然有着特殊的情感。在他生前,每逢国庆日或在国庆期间,他常常欣然命笔,写出歌赞的诗作,以表达庆贺或瞩望未来之情。内中深切的情感,又非一般诗歌作者所能企及。这里,我们择选部分陈毅元帅在国庆期间所作诗歌,来看看这位开国元勋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的。

7、1949年9月,身任上海市市长的陈毅来到北平,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这次大会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通过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并决定了国旗、国歌和纪年,决议定都北平,将北平改名为北京。10月1日下午2时,陈毅出席了中央人民政府举行的第一次会议;3时,参加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开国大典。在毛泽东升起国旗,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举行了阅兵式后,陈毅情不可遏,在天安门城楼即兴赋诗一组:

8、秋菊能傲霜, 风霜重重恶。

9、淮海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同志伟大军事思想的光辉体现,是人民解放军和广大人民艰苦奋斗、英勇善战的结果……华东、中原、华北地方党政机关和广大人民全力支援,要人有人,要粮有粮;二百万民兵、民工,冒枪林弹雨,忍风雪饥寒,千里远征,随军转战,对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0、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11、第二次反“围剿”胜利结束后不久的一天,陈毅突然接到上级通知,叫他连夜带一名警卫员去于都参加紧急会议。此前,中共江西省行委书记李文林就是去开会时被当成“AB团骨干”抓起来的,因此陈毅暗忖此行凶多吉少。临行时,他嘱咐肖菊英:“我三天之内不回来,你就快走,到你老家信丰藏起来。如果我没事,我会派人把你接回来。”

12、陈毅,兼资文武,博学多才,是十大元帅中唯一冠以“诗人”称号的一个,是大家公认一位儒将。在第一代领导集体中,他的诗是仅次于毛泽东的。和毛泽东一样,他也有诗词专著。如果说,毛泽东是诗人政治家,那么,陈毅就是诗人军事家。他的著名的《梅岭三章》和《青松》那可是做了中小学几十年语文教材的呀。这一点在第一代领导集体中,也是仅次于毛泽东的。

13、意思大致是:幽兰生长在山谷里,本来是没人认识的,只因为香味和名声太重,遂来山谷求取幽兰的人满山都是。一般用于隐居山林不愿出山,但名气广播,来访者不绝,对于这种无奈心态。

14、肖菊英不幸去世后,陈毅一直生活在感情的阴影下,时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的李富春和省委组织部长兼妇女部长的蔡畅夫妇,看在眼里,疼在心中,他俩主动当“月老”,热心牵线搭桥。1932年5月,陈毅与江西省少共儿童局干事、18岁的赖月明结了婚。赖月明原名赖三娇,是兴国县石村人,出身开明士绅家庭,17岁参加革命工作,她生得品貌端庄,能文能武。尽管陈毅在前线,赖月明在后方,聚少离多,但二人互相勉励,沉浸在幸福中。

15、天安门上望,红旗翻作海。

16、中国老一代革命者,精神上总是充满理想主义激情,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他们都是积极乐观,永不言退,永不言败的。

17、随风摇曳的金黄色芦苇和灵动身姿的鹭鸟交相辉映

18、 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后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艰苦创业,勇往直前。 译文: 今即将兵败身死我该写些什么?

19、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

20、天安门上望,城下人如海。

三、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1、推心忧国欣知鲍,接席多缘幸识韩。

2、岂不爱权位,权位高高耸山岳。

3、诗人也颇受启发,后两句就很有深意。就像行军打仗,两军对垒之后,看到的情况并非真实,却可能是对方故意设置的假象。只有细心观察,谋定而后动,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4、红遍东方真理在,列宁早已细评论。

5、天心已厌玄黄血,人事难评黑白棋。

6、御侮力排朋党论,同仇谋止阋墙争。

7、诗人用“费推敲”三字,形象地展现出大家聚精会神地下棋、观战的场面。诗人则不露声色,观棋不语,心里却在盘算着谁更有优势。

8、陈毅诗词集(上下),图源网络

9、浅红与灰红,弃之我不取。

10、陈毅到达于都后,才知道是开地方工作会议,部署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准备工作,其中有一项是要求各地立即停止抓“AB团”,纠正肃反扩大化。会后回归途中,陈毅因遇到国民党地方武装民团的袭击,失去坐骑,只得和警卫员绕道步行,回到兴国县城已是第四天下午。

11、对于赖月明可能遭到不幸,陈毅是有思想准备的,但一经证实,仍然感到五雷轰顶。在所宿破旧的旅舍,他面对孤灯,提笔写下《兴国旅舍》表达自己的哀思:

12、不久后的1972年元月,一代元勋陈毅逝世。国庆之日,再也读不到他那健朗、明亮的诗作。通过陈毅元帅的诗作,我们能读出那个时代情状,这使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发展机遇。

13、《七古·手莫伸》:陈毅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和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汝言惧捉手不伸,他道不伸能自觉,其实想伸不敢伸,人民咫尺手自缩。岂不爱权位,权位高高耸山岳。岂不爱粉黛,爱河饮尽犹饥渴。岂不爱推戴,颂歌盈耳神仙乐。第一想到不忘本,来自人民莫作恶。第二想到党培养,无党岂能有所作?第三想到衣食住,若无人民岂能活?第四想到虽有功,岂无过失应惭怍。吁嗟乎,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

14、之后数年,大约因为工作太忙,陈毅较少在国庆期间写诗。只是适时写一点庆贺文字。譬如1952年10月1日,陈毅在上海《解放日报》上,就发表了阐述三年来上海各方面成绩的《庆祝伟大的第三届国庆节》文章。

15、在此背景下,陈毅奉命到“AB团”重灾区赣西南担任特委书记。其时正是蒋介石发动的对中央苏区第一次“围剿”被击退,第二次“围剿”即将开始的关键时刻。陈毅从大局出发,伸张正义,释放了一大批被错抓的所谓“AB团骨干分子”,很快稳定了人心,积极投入第二次反“围剿”战斗。陈毅此举引起了李韶九的怀疑和不满,二人发生激烈争吵,李给陈扣上了“AB团总团长”的帽子,连肖菊英也被说成是“AB团骨干分子”。政委邱达三则被当成“AB团骨干分子”抓了起来。

16、10月9日,周恩来代表中央前来看望陈毅,并传达中央的决定:主力红军转移后,中央苏区成立中央分局和中央政府办事处,项英任中央分局书记,陈毅任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

17、汝言惧捉手不伸,他道不伸能自觉。

18、茅山烽火巍峨茅山耸江南,江南战鼓响云天。陈司令点燃茅山火,抗日烽火遍地延。人民战争威力大,烧死野牛鬼子兵。

19、这是陈毅在1954年参加中共七届四中全会后写了《感事抒怀》组诗,《七古·手莫伸》是其中之一。

20、1927年10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残部进驻江西信丰。其间,有十几个战士抢劫了离城二十余里的一家当铺。陈毅闻讯骑马赶去。他命令战士列队后,先是训话,告诉大家革命队伍与国民党军队不同,革命战士应爱护群众一草一木,然后,要大家把抢来的钱物交还,并查出三个为首的抢劫者,当场枪决,以平民愤。当时,围观群众中有个年仅15岁的女孩,她就是信丰县妇女解放协会主席肖菊英。陈毅风流倜傥的英姿和义正辞严的谈吐,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四、红色诗词

1、走进北京车站,只见崇楼杰阁挺向天空,只见条条铁路通向远方。钢铁的大动脉把全国联结起来。与全世界每天都有来往。中国的铁路交通线,它正在增长,增长!它还要延长,延长!它要把我们伟大的祖国,载运到幸福的天堂。

2、1962年国庆,首都北京举办了庆祝典礼。在典礼上,陈毅发表讲话。他指出:过去的一年,中国人民积极向困难作斗争,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经济情况正在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我们的方向是正确的,前途是光明的。只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同心同德,鼓足干劲,艰苦奋斗,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定能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高涨时期。国际形势对我们是有利的,中国人民是不可侮的,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前进。

3、1940年10月9日,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移师海安镇。

4、壮哉易箦无多语,何日全师复九州?

5、余妻肖菊英,不幸牺牲,草草送葬,夜来为诗,话无伦次,哀哉。

6、九州跃进新生力,万国衣冠友谊花。

7、比如诗人遇到一件小事,虽然普普通通,可是因为自己从中得到了启发和感悟,就值得将其录入诗行。下面分享陈毅很罕见的一首诗,浅显易懂,却令人深受启发。

8、诸君隔年看,真红不枯槁。

9、陈毅元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争年代他指挥军队打仗,运筹帷幄,不畏枪林弹雨、英勇沉着。和平时代他带领大家进行经济建设,更是足智多谋、善于应变。作者还是一位出色的诗人,其一生足迹遍及祖国各地,其作品也涉及广泛、描写深刻。

10、孟良崮战役一九四七年五月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我军个个是英豪,反动王牌哪得逃。暴戾蒋朝嗟命蹇,凄凉美帝怨心劳。华东战局看神变,陕北军机运妙韬。更喜雨来催麦熟,成功日近乐陶陶。

11、“文革”期间,陈毅的诗作极少。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多年。一直到1971年林彪及家人出逃,在温都尔汗摔死。10月1日国庆节前夕,中央传达了这个消息。大病中的陈毅获知后,翻开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作《放言五首》,让夫人抄录下来,并交儿女们阅读。这里我们试录其中一首:

12、旅法期间,陈毅加入了以信仰马克思主义和实行俄国式社会革命为宗旨的工学世界社,对马克思主义有了初步认识。回国途中,蔡和森与陈毅曾经有过谈话,询问他今后的打算和对社会主义的态度。临别时,蔡和森劝陈毅加入共产党,或到苏联学习。陈毅当时下不了决心,打算回四川观察一阵再说,并告知蔡和森愿意做发行党的书报工作。

13、民族宫雄奇挺拔,绿黄琉璃瓦大放光华。我伟大祖国共有五十几个民族,团结建设正开着朵朵鲜花。各族人民有各自的民族风俗,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是我们的共同目标,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是我们的家。

14、陈毅诗词书籍:《陈毅诗词选集》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77年4月出版的图书

15、古诗《青松》是2年级的课文。

16、这组诗作,激荡情怀固然极为突出,可谦逊之态,通过“开国待雅言”,“避席让群贤”等句子,同样表达得格外分明。这是深知开国艰辛,建国不易的将军的肺腑之言。

17、身经百战才创立了这番革命事业,多么的不易啊!这次我要到阴间去召集已经牺牲过的同志。带领十万英灵击败国民党反动派!

18、《作家文摘·合订本》2017年第9期

19、八达岭上望天渺,长城逶迤万峰小,如此江山真美好。

20、后两句是:革命亦如此,斗争见英雄西山红叶陈毅1966年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革命亦如此,斗争见英雄。红叶遍西山,红于二月花。四围有青绿,抗暴共一家。红叶遍山隅,中右色朦胧。左岸顶西风,欢呼彻底红。伸手摘红叶,我取红透底。浅红与灰红,弃之我不取。书中夹红叶,红叶颜色好。请君隔年看,真红不枯槁。红叶落尘埃,莫谓红绝矣。明春花再发,万红与千紫。题诗红叶上,为颂革命红。革命红满天,吓死可怜虫。

五、梅岭三章

1、万岁涌潮来,军民真主宰。

2、1961年,是中国外交十分活跃的年份。作为外交部长的陈毅,这一年除去出访,在国内接待他国友好人士或使节,有时真忙得不可开交。当年国庆期间,与毛泽东、周恩来一起会见了多起外交使节之外,陈毅还亲自陪同参观游览。当时来中国访问,同时庆贺中国国庆的尼泊尔国王马亨德拉陛下及夫人陛下,不仅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的会见,还在10月2日,由陈毅陪同,前往八达岭长城、明定陵、长陵、十三陵水库参观。国庆期间,一边陪同外国元首,一边参观祖国山河,陈毅的感慨,自是与众不同。他随即写下二首《长城词》,表达这种自信、自豪的心情:

3、是陈毅《青松》里的诗句。《青松》为陈毅诗作,是《冬夜杂咏》中的首篇。

4、伸手摘红叶,我取红透底。

5、河水深广,艨艟轻掷。河岸修整,亦多弯曲。杂花生树,波光映堤,吸烟钓鱼,最称闲适……

6、10月6日,部下宋生发打探到了确切消息,赖月明回到家乡后继续坚持斗争,不幸被捕。国民党一个姓方的乡丁看中了她,硬要娶她,赖月明宁死不从,跳崖自尽了。

7、陋巷闭门同伏胜,江南开府遇温峤。

8、革命长征第二步,会当宇宙泛仙槎。

9、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10、1919年,在吴玉章等人推动下,陈毅等60多名川籍学子远赴法国勤工俭学,希望寻找一条救国之路。此时陈毅对留法生活是充满期望的,他在1920年生日这一天,作诗《生日》:“我已知我的生日,尚不知我的死时。我何必问我的死时,只须好好过我的生日。不要弄到虽生犹死,那便略可以自慰。”

11、《记遗言》是陈毅元帅在1940年10月写下的诗作

12、元首耀北辰,元戎雄泰岱。

13、第二想到党培养,无党岂能有所作?

14、柏林城外,失不雷河。星期假日,游人云罗。同志十余,伴我游河。

15、第一想到不忘本,来自人民莫作恶。

16、这首七言绝句虽只有短短四句,但艺术特点非常鲜明。

17、烈士们的革命精神万古长青!”

18、出自陈毅元帅的《冬夜杂咏》之《幽兰》。

19、1940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要求江南新四军陈毅部队应努力向苏北发展。5月4日,中共中央再次要求东南局,向一切敌人占领区域发展,独立自主地扩大军队,建立抗日政权。6月,苏南新四军击退国民党军队的阻拦,积极部署渡江北上,执行建立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7月中旬,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改称苏北指挥部,陈毅任指挥兼政治委员,7月底到达黄桥。新四军到达苏北后,与国民党顽固派的矛盾也日趋激化。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陈毅与苏北军、政、工、商、学界交往频繁,积极争取中间势力,其中与韩国钧的交往最具影响和成效。

20、部队撤离信丰前,肖菊英和陈毅一同向父母告别时,肖菊英坚定地对父母说:“我已做好准备,如果革命不成功,不会再回来。”

六、陈毅的诗

1、作者借物咏怀,表面写松,其实写人。写人坚忍不拔、宁折不弯的刚直与豪迈,写那个特定时代不畏艰难、雄气勃发、愈挫弥坚的精神。作者写松是把它放在一个严酷的环境中,一个近乎剑拔弩张的气氛中,我们看到了雪的暴虐,感受到松的抗争。我们似乎像松一样承受压迫,又像松一样挺直起来。

2、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蒋贼专横嗟命薄,美帝侵略徒空劳。华东战场捉笼鸟,沂蒙山区似虎牢。原野麦黄家家足,人民军队胆气豪。

3、1965年10月1日国庆节这一天,陈毅虽然没有写诗,但他用诗一般的语言,为过往的战友写下了一篇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碑文:

4、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5、这一点,从陈毅与韩国钧的一段诗交中,就可以窥见一斑。

6、当年10月,朱克靖从军战地服务团抽了二十多人组成一个小分队,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开展宣传演出活动,特地把张茜也派了去。11月7日,小分队在江南指挥部驻地水西村演出《魔窟》。因缺少道具,张茜跑去找陈毅借军服,陈毅当即脱下自己身上的军装,让张茜拿走。他忘记了《赞春兰》诗稿还放在上衣口袋里。回到驻地后的张茜发现了手稿,她念完诗后顿时满脸绯红,想不到陈毅如此爱慕自己。她不声不响地将诗稿装进口袋。

7、我不知歌,君歌为何?我若能歌,应歌此河。此河此河,曾踞修罗。狂涛兴起,人间战祸。历史转捩,人民掌舵。捍卫和平,战犯万恶。记取教训,今当胜昨!

8、革命者四海为家,含有血腥味的风雨应当有止境,今天为正义的事业牺牲生命,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幸福的美好理想必将实现。

9、全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10、韩国钧,字紫石,江苏海安人,是苏北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在苏北中上层绅士中有极高的声望。因他两度主政江苏,政界、军界许多人都是他的门生。抗战爆发后,退隐海安家乡的韩国钧坚决拥护中共的抗日主张,主动与新四军领导人交朋友。

11、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

12、如同毛泽东一样,诗,不仅是陈毅的一种兴趣和爱好,也是他的一种战斗武器。真可谓是一诗能敌三千兵。

13、红叶遍西山,红于二月花。

14、花溪在贵阳市郊,两岸都是崇山峻岭,幽深宁静,旁边还有田畴交错,数座小山参差其间。山峰突兀、溪水清澈,一派绮丽风光,令人心情愉悦。

15、名称:《曹州鹿韭图册》33X33CM2010年纸本

16、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

17、第二想到党培养,无党岂能有所作?

18、淮海战役是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胜利展开之际发动的……这一战役,连同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的伟大战略决战的胜利,从根本上动摇了美帝国主义扶植下的蒋家王朝的反动统治,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直捣南京、席卷江南、解放全中国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19、其实想伸不敢伸,人民咫尺手自缩。

20、游湖尽兴,弃舟穿林。林深树广,幽径纵横。林尽登山,高塔相迎……

1、一九四九年,国际庆伟观。

2、当年8月中旬,为配合攻打长沙中途撤回的红一军团主力攻下吉安,陈毅奉命率红二十二军开赴前线,干部学校的学员提前结业,肖菊英分配到红二十二军军部参谋处担任秘书工作。

3、做为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陈毅同时还是一位诗人,战争年代与和平时期,都有不少优秀诗作,《青松》是其中一首。

4、不同的作者,由于人生经历各异,写作风格也千差万别。但是只要深受读者喜爱,并能流传久远的诗文,必然是上佳之作。

5、人间总比天堂好,宿愿能偿连理枝。依稀门角见玉姿,定睛知误强自支。送葬归来凉月夜,泉山渺渺汝何之。革命生涯都说好,军前效力死还高。艰难困苦平常事,丧偶中年泪更滔。

6、▲来源:丁聪漫画艺术网

7、举头红五星,共庆山河改。

8、郭沫若有诗赠陈毅:“一柱南天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凯歌淮海中原定,团结亚非正义伸。...”陈毅有“诗人元帅”之称。

9、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

10、轻舟直放,白鸥来迎,时起时落,数十成群。左环右绕,毫不畏人……

11、《手莫伸》一诗是陈毅对毛泽东伸手岂止高、饶之语的回答和信誓,诗篇以明白畅晓的语句表达了作者的为官之道。这首诗是陈毅政治态度的坚定告白,也是陈毅胸怀磊落的真诚表露。

12、在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中,陈毅心怀英雄情结。他崇尚英雄、歌颂英雄,其诗词中常常彰显出英雄气概。1927年大革命时期,陈毅前往四川合川县城外的钓鱼山游览,对南宋军民抗击元蒙入侵坚守钓鱼城达36年之久、击毙蒙古大汗蒙哥的历史功绩感怀不已,对南宋主将王坚、张珏等英雄的民族气节赞不绝口,咏诗赞道:“钓鱼城何处?遥望一高原。壮烈英雄气,千秋尚浩然。”

13、这些诗作,完全以“血”写成。那种视死如归,为理想不怕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数十年后读来,依然撼人心魄。

14、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