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103句晋国骊姬之乱原文及翻译(精选晋国骊姬之乱的启示)
admin 2023-12-17 13:08:25 文案短句 ℃一、晋国骊姬之乱
1、韩之战的失败,晋国割地委质,单是割让如此大片国土也是六百余年的晋国史上绝无仅有的,此战可谓最惨之役,也成为晋人的奇耻大辱,国内矛盾骤然激化。
2、上卿荀息素有声望,又是托孤相国,里克、郑父竟然敢连续发动两次政变,先后诛杀奚齐和悼子,又逼死相国荀息,如此大逆不道之臣,能否安心拥护重耳继位,此乃重耳的“第二疑”。
3、献公伐骊戎,克之,灭骊子,获骊姬以归,立以为夫人,生奚齐。其娣生卓子。骊姬请使申生主曲沃以速悬,重耳处蒲城,夷吾处屈,奚齐处绛,以儆无辱之故。公许之。晋献公讨伐骊戎,征服了这个国家,杀了它的国君骊子,俘获骊姬回国,立她为夫人。骊姬生了奚齐,她妹妹生了卓子。骊姬请求献公派太子申生去曲沃以逼他速死,另派公子重耳去蒲城,公子夷吾去屈,而把奚齐留在国都绛。她说这是为了防备敌国的入侵,不让晋国受到耻辱。献公同意了她的请求。
4、(32)这两句诗出自《诗经·大雅·板》。怀德:心存德行,不忘修德。宗子:周姓子弟。
5、事实上,公子重耳是想成为晋君的。他作为献公最年长的公子,是最有资格继承晋国的,而且在重耳的身边,还有诸如狐偃、赵衰、魏犨、介子推等贤德之臣,论声望、论支持率,重耳无疑是晋国君位的最佳人选。如果重耳真的是淡泊名利的人,那些有才干的大臣怎么可能一直跟着重耳流亡列国?这些人之所以跟着重耳,完全是因为看中重耳的才能,断定他一定能回国继承晋侯之位。
6、校对:芦栋浩吕思琪(志愿者)
7、姬遂谮二公子曰(24):“皆知之。”重耳奔蒲夷吾奔屈(以上僖公四年)
8、献公的六位夫人中,除了齐姜,其他五位都是姬姓。献公的这些反常规举动,曾被其他诸侯讥笑嘲讽,而他却义无反顾,这充分反映了他的叛逆创新的性格。
9、其实最主要的原因也就是他早期的时候也是被迫离开的,刚开始的时候也是不想离开,但是迫于局势的话也没有办法,所以我觉得最后离开了十多年之后到晋国的国内局势比较稳定的时候,他才回去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他60多岁才回晋国,而且最后也是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这和他早年时期的经历有关系。
10、然而,名声在外又深得人心的公子重耳,为什么没能继承君位呢?
11、晋献公去世后,荀息按照晋献公的遗命,立奚齐为国君,奉骊姬为国母,并提拔与骊姬母子亲近之人。为了骊姬母子荀息可谓操碎了心。
12、临汾市博物馆志愿者团队创建于2018年,现有成员200余人,总服务时长达5万多小时,讲解7万多批次,主持或参与社教活动100多场次,线上线下服务公众近100万人次。他们来自各行各业,4年来不辞辛劳、不计报酬、乐于奉献,立足博物馆、走向社会,他们致力志愿服务,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手牵手参与志愿服务,心连心共建文明临博。
13、杀功臣、弃盟约,惠公第一次忘恩负义
14、分封制是导致“三家分晋”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晋国公室的衰微,也是造成晋国被一分为三的重要原因。早在春秋时期,晋国骊姬之乱时,晋献公选择逐杀诸公子,从此晋国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史称“晋无公族”,这是晋国和楚国、秦国等诸侯国不同的地方。
15、这时又到了荀息抉择的时候了,摆在他面前的选项依然有三人,重耳、夷吾、悼子。重耳自不必说,年纪最长且又是国内公认最贤德的公子;夷吾次于重耳,虽然没有贤德的名声,但也是成年的公子;至于悼子,他是骊姬的妹妹少姬的儿子,年纪才9岁。
16、诚然,晋献公的赫赫武功确实为晋国称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他在人品道德方面却为人所诟病。骊姬乱晋后的夺嫡大战之所以会发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晋献公违背礼法,废长立幼,这直接导致了没有实力却又强行坐上君位的悼子兄弟被杀,而晋惠公和怀公的落败,则是由于他们忘恩负义,不讲道义,这在春秋绝对是最最让人唾弃的事情。所以,晋国内乱的根源还是“违背礼制”,反观晋文公,他讲礼法、守信义,晋国这才得以称霸列国。
17、(37)寺人:阉人。披:人名。
18、晋献公说:曲沃是晋国祖先宗庙所在的地方,而蒲邑靠近秦国,屈邑靠近翟国,如果不派儿子们镇守那里,我放心不下。于是晋献公派太子申生住在曲沃,公子重耳住在蒲邑,公子夷吾住在屈邑,他自己与骊姬奚齐母子住在国都。这样的安排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申生的太子之位保不住了。晋献公私下对骊姬说要立奚齐为太子,将申生废黜掉,骊姬则假意说不可改立太子。
19、荀息答:我和先君有言在先,要辅佐幼主坐稳王位。若是无法实现诺言,我又有何面目活在世间呢?
20、晋文公、晋襄公时,狐、赵、先、郤、胥等氏颇有权势,以后又有韩、魏、栾、范、智氏等强大宗族。春秋中期以后,十余家卿大夫控制了晋国政局。经过激烈兼并,到春秋晚期只剩下赵、魏、韩、范、智、中行氏六家,称为“六卿”。
二、晋国骊姬之乱的启示
1、(40)祛(qu):袖口。
2、公元前376年(晋静公二年),赵、韩、魏瓜分了公室仅存的土地,废晋静公为平民,晋国最终灭亡。
3、其次,当年的春秋五霸如今仅剩楚齐两国,而楚国也因为日趋强大逐渐丧失了进取之心,只是沉醉在自己硕大的国土里做着霸主的美梦。而齐国也因为诸田之乱自保不暇,所以导致昔日霸主纷纷退出舞台,反倒是这些新兴的诸侯国开始了新一轮的兼并。
4、这时旁边有人说:您自杀又有什么用呢?不如拥立卓子(骊姬妹妹之子)为国君,您继续辅佐他。
5、他们两人比申生聪明的地方,在于明知自己没有过错,就完全没有必要代人受过,没有必要去做替罪羊,更没有必要自动成为阴谋诡计的牺牲品。既然父王的命令不能违抗,逃跑总是可以的。再说,他们俩固执己见,也未执迷不悟,听从了别人善意的劝告,在灾祸临头时注意保护自己。
6、晋献公从贾国娶了妻子,没生儿子。他和齐姜私通,生了秦穆夫人和太子申生。又在戎娶了两个女人,大戎狐姬生了重耳,小戎子生了夷吾。晋国攻打骊戎,骊戎男把骊姬献给晋献公,回国后生了奚齐,她的妹妹生了卓子。骊姬受到宠爱,想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贿赂男宠梁五和东关嬖让他们对晋献公说:“曲沃是君王的宗邑,蒲地和二屈是君王的边疆,不可以没有强大的地方官。
7、国语·晋语·史苏论骊姬必乱晋
8、里克、郑父绝不是忠义之人,如果他们是,他们就不会杀掉并无过错的悼子,更不会逼死荀息,所以当夷吾许诺分封汾阳之地时,里克一定动心了,权衡之下,里克、郑父自然选择有利可图的一方。
9、(44)之:去,往。梁:诸侯国名,嬴姓,在今陕西韩城县南。
10、晋公子寄寓列国,使君权以下的卿大夫各职不能得到来自与国君有血缘关系的宗族子弟的补充,只能从异姓异氏中去选拔,而异姓异氏不能像国君宗室子弟那样只需凭借血缘关系就可封地赐爵,他们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以真才实干来获取高官厚禄。国君选拔人才也不能再用血缘关系的近疏为标准,而要选贤任能。
11、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滨河西路
12、史记:献公子八人,而太子申生、重耳、夷吾皆有贤行。
13、历代注释《左传》的著作颇多,西晋大学者杜预撰《春秋经传集解》,把《春秋》与《左传》合为一编。唐孔颖达遵循杜预注而为疏,成为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注释之作。清洪亮吉撰《春秋左传诂》、刘文淇撰《春秋左传旧注疏证》、今人杨伯峻撰《春秋左传注》,都是比较重要的注本。
14、惠公夷吾元年,使邳郑谢秦曰:“始夷吾以河西地许君,今幸得入立。大臣曰:‘地者先君之地,君亡在外,何以得擅许秦者?’寡人争之弗能得,故谢秦。”亦不与里克汾阳邑,而夺之权。
15、(15)祭之地:用酒祭地。坟:土堆。
16、音频来源:临汾市博物馆志愿者陈祺
17、孔宁与仪行父向楚庄王哭述夏徵舒弑君之举,楚国想吞并陈国不是一天两天后,于是发兵攻击陈国。陈国惹不起楚国,将夏徵舒交出给楚军,最终楚军将夏徵舒车裂,将夏姬带到楚庄王面前。楚成王见夏姬貌美,欲纳为嫔妃;楚国大夫屈巫也看上了夏姬的美貌,就向楚成王说夏姬是不详之人,于是楚成王将夏姬送给了楚国贵族连尹襄老。
18、紧接着就在国中制造太子将废的舆论,迫使诸大夫改变他们的政治倾向。周制,每年冬祭宗庙谓之“蒸”,国君在则亲往,不在则太子代行。这一年的祭礼,晋献公称疾不往,也不派驻守曲沃的太子申生代祭,却另派骊姬之子奚齐担任主祭。这件事在诸大夫中引起强烈反响,皆疑太子将要被废。诸大夫疑团未释,晋献公又派申生率师攻打东山皋落氏,太子是储君,关系国家的未来,所以“君行则守,有守则从。从曰抚军,守曰监国”(《左传·闵公二年》)。使太子率师亲征,大夫皆以为是欲擒先纵的圈套,所以这件违礼的事情,更加证实太子将废是事出有因的。
19、到了晋文公在位时,同样对进攻公室子弟进行打压,选择重用异姓卿大夫。在晋文公等君主称霸的过程中,缺乏公室力量制约的卿大夫不断壮大,晋公室的力量由此衰微,对于作乱的异姓卿大夫,晋国公室也没有力量却制衡了。
20、梁五和东关五以曲沃为宗庙所在,蒲(今山西省永济县蒲州)与屈(今山西省吉县、乡宁一带)为边防重地为借口,建议献公派众公子去镇守城邑。
三、晋国骊姬之乱原文及翻译
1、(12)曲沃:晋国的旧都,在山西闻喜县东。
2、当前奚齐兄弟刚刚死去,国内政局动荡不安,想必骊姬一党还未被全部铲除,此时如果贸然接受拥戴回国,是否能逃过骊姬一党的暗杀?此乃重耳的“第三疑”。
3、及难公使寺人披伐蒲重耳曰:“君父之命不校”乃徇曰(39):“校者,吾仇也。”逾垣而走。披斩其祛遂出奔翟
4、周代各诸侯国通常都将公室子孙分封为大夫,各家大夫都有封地,以血缘关系作为公室的屏卫。而晋国骊姬之乱时,晋献公却逐杀诸公子,从此晋国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史称“晋无公族”。
5、荀息此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忠诚,但最大的缺点也是忠诚。
6、公子夷吾继位后,史称“晋惠公”。表面上看,晋惠公外有诸国拥戴,内有强臣辅佐,似乎他成了这场夺嫡之战的最终赢家。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要坐稳一个国家,登基继位只是第一步。
7、骊姬是春秋时期骊戎国国君之女,她生而美丽,芳名传遍晋国大地。当时骊戎国是晋国的属国,他们向晋国称臣,按时向晋国进贡。晋献公是晋国曲沃代翼后的第二代国君,他雄才大略,治晋之时并国服国为晋国称霸打下了雄厚根基。晋献公对于臣服的骊戎国不放心,于是亲率大军攻灭骊戎国,获得佳人骊姬。
8、到晋成公时以“宦卿之适子而为之田,以为公族”,赵盾又将各家异姓大夫代为公族,晋公室的力量由此衰微,对于作乱的异姓卿大夫没有可靠的制约力量。
9、答案是重耳不敢回国,里克的打算落空了,无奈之下只能迎立公子夷吾,就是晋惠公。
10、这么看来,夷吾的一帮臣子比重耳等人更加高明,他们虽无法得知里克等人拥戴夷吾的真实目的,但却可以开出让对方不能拒绝的高价,而且还请来外援相助,这样一来,无论里克等人是真心还是假意,夷吾都有足够的实力继承君位。
11、里克、郑父见重耳不同意继位,只好去见最后一个选项:公子夷吾。
12、分封制是周朝遗留下来的政治制度。为了便于国家管理,周王朝是在各个地方分封诸侯。这一制度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有利于政权的巩固;而坏处体现在如果诸侯国强大,不利于王室的安定。分封制的缺陷在周朝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春秋时期体现在了晋国。
13、(43)却芮(xirui):晋国大夫。
14、有时执意前进则会跌落悬崖,退一步反而海阔天空。奚齐兄弟的处境便是如此,当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他们时,荀息如果废掉奚齐改立贤德的重耳为君,新君反而会放过甚至保护自己的兄弟,也不会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
15、上一次说到了“曲沃代翼”,武公代翼成功之后雄心勃勃,发展经济、富国强兵,力图使晋国迈上一个新台阶。但不幸的是这位刚刚统一晋国两年的国君便去世了。武公的儿子诡诸继承君位,就是晋国历史上著名的晋献公。晋献公,也是一位胸怀大志的君主,他“继文绍武”,与诸侯争雄,将晋国建设成中原强国。毫无疑问,晋献公带领晋国走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但他晚年沉迷于骊姬美色,荒于政事,也为晋国之后的发展之路埋下隐忧,导致了“骊姬之乱”。
16、这样的行为虽然在今日不足以仿效,但其精神恐怕不应当过时;危难时刻想着他人,甘愿为他人作出牺牲。当然,这其中有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所付出的牺牲,应当是有价值的,像中生为之牺牲的对象,在我们看来肯定是不值得的。实际上,他还可以有更好的选择,完全可以既避过陷害,使搞阴谋者得到应有的惩罚,又以此来表明对父王的忠诚。
17、(14)毒:投毒,放毒药。
18、公元前655年,时年已43岁的重耳开始了他的流亡生涯。
19、夷吾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立刻拉拢里克,给了里克一堆的好处,又是让他当国相,又是送他上百万亩的土地,手笔阔绰,很难让人不心动。同时,夷吾还向秦穆公开了口,请他帮个忙,出兵护送他返回晋国继位,还很大手笔地放话说,只要他顺利即位了,就把晋国河西的五座城池都送给他。
20、骊姬之乱发生于公元前650年,秦穆公即位于公元前659年,此时的秦国实力其实很一般,因为秦国就是在秦穆公手里才真正开始强大起来的。而同时,骊姬之乱只是晋国王族的变乱,并未对晋国的内政和军事造成多大影响,而在位的晋献公也是一位很有才干的君主,此时的晋国其实非常强大,家底之雄厚不是秦国可比的,不然后来晋文公也不可能成就霸业了。
四、晋国骊姬之乱主要内容
1、(21)被:蒙受,带着。此名:指杀父的罪名。
2、那么,在他父亲对亲生儿子们毫不留情地打压之后,公子重耳还敢回国吗?或者,重耳会因为惧怕夷吾一党的势力而不敢回国吗?
3、为理想、真理、道义献身,固然可敬、高尚,值得赞颂。在没有理想、真理、道义可以献身之时,保存自己,认清身处的环境,从中得到自己应当得到的东西,的确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选择。在人们为了现实利益而互相倾轧、勾心斗角的春秋时代,很难说有什么值得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在混乱纷争之中如何保护自己,是人们首要关心的问题。“霸王”们之所以能够成功,大概正是认清了时势,并能积极主动地适应时势,从而成为强者。
4、立骊姬为夫人后不久的一天晚上,晋献公告诉骊姬:要立奚齐为太子。骊姬一听,心中非常欢喜,但脸上却不露声色,因为她知道申生早已是太子,无缘无故改立,恐怕群臣不服,献公见骊姬无动于衷,忙问:爱妃,奚齐做太子是天大的喜事,为什么夫人听了却不高兴也不说话呢?骊姬急忙下床,整理衣服跪下,假惺惺的说:当年立申生为太子,各国诸侯都知道,再说申生并没有什么过错。如果您因为宠爱我而废掉申生,那么我宁肯自杀也不敢听从。献公以为这是她的真心话,就把这事放下了。骊姬虽然没有答应献公的决定,但暗地里却开始设计废立太子的阴谋。她知道想要做成这事,必须得里应外合,于是她陷入了沉思……
5、(10)大子:太子,指申生。
6、“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里克长叹道,随后便举剑自杀了。
7、荀息觉得此人言之有理,就拥立卓子为新君,并安葬了晋献公。
8、惠公此人极为吝啬,又是个忘恩负义之徒。刚刚继承君位后,惠公便后悔答应里克和秦穆公的事情,当时秦国使臣一路护送惠公返回绛都,就等着交割河西之地,但惠公却称大臣们都反对割让河西之地给秦国,他虽然极力反驳,但却无济于事,只好暂缓交割事宜,同时惠公也不再履行分封汾阳之地给里克的承诺,还夺取了他的权力。
9、对话后不久,晋献公还未下葬,里克一党就在晋献公停灵治丧的茅屋里刺杀了奚齐。
10、以晋国三分天下进行分割,之前叫做春秋时期,往后叫做战国时期。它是战国时期开始的标志。
11、(20)辩:辩白,追究是非。
12、晋惠公四年(前647年),晋国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国困民饥,求救于秦。秦穆公为结晋人之心,慷慨答应,开仓输粟于晋,秦粮由秦都雍(陕西凤翔)装载下船,沿渭河东下,络绎千余里,史称“泛舟之役”。次年,秦国亦发生饥荒,告援于晋,晋惠公却幸灾乐祸,拒绝了秦人的要求。晋惠公屡负秦人,秦国上下一心,誓与晋国决一死战。
13、或谓大子:“子辞君必辩焉”大子日:“君非姬氏,居不安,食不饱。我辞,姬必有罪。君老矣,吾又不乐。”曰:“子其行乎?”大子曰:“君实不察其罪,被此名也以出人谁纳我(22)?”十二月戊申,缢于新城
14、荀息本以为让奚齐继位就是对他最大的保护,故而当诸大夫提出要改立重耳时,他坚持要立奚齐为君,以为只要登上君位,献公的两个爱子便安全了,却不想将军里克竟然政变弑君,荀息不仅没能履行对献公的承诺,甚至连两位小公子的性命都没有保住。
15、晋献公见内部隐患已除,政权稳固,于是开始对外用兵,开疆拓土,翦灭了沈、姒、蓐、黄、霍、虞、冀、虢、耿、郇、魏、杨、瑕、黎、贾、芮、韩、翟等17个国家,镇服了周边邻国。在晋献公晚期,晋国的疆域轮廓为:以今晋南为中心,北抵霍山,南跨黄河到今天三门峡一带,西南甚至到达华山之下。此时的晋国,已成为当时北方的一流强国。这为日后晋国进一步崛起,晋文公称霸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6、骊姬没有就此罢手,接着又把狠毒的目光转向了晋献公的另外两个儿子――重耳与夷吾,又对晋献公吹枕边风,说重耳和夷吾都不老实,都知道申生的阴谋,但就是不对他这个老爸坦言。
17、晋献公先娶贾君,无子不得立夫人;再纳父妾齐姜,生女儿伯姬及太子申生;又娶大戎狐姬和小戎子,分别生下公子重耳和夷吾。
18、骊姬为了除掉申生,让申生给晋献公进贡胙肉,收到胙肉后骊姬在肉中投毒。等晋献公要食用胙肉时,骊姬提出要测试肉是否有毒,于是牵一条狗来吃胙肉,狗中毒身亡。晋献公大怒,要抓申生回来澄清原因;骊姬则大哭不止,认为这是申生为了当国君故意投毒杀父,然后把她和奚齐诛杀掉。晋献公听信了骊姬之言,发兵攻申生,申生听闻消息后,为了不让父亲因失去骊姬而难过,他自杀而死。
19、晋献公娶于贾,无子。烝于齐姜,生秦穆夫人及大子申生。又娶二女于戎,犬戎狐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吾。晋伐骊戎,骊戎男女以骊姬。归生奚齐。其娣生卓子。骊姬嬖,欲立其子,赂外嬖梁与东关嬖使言于公曰:“曲沃,君之宗也。蒲与二屈,君之疆也。不可以无主。宗邑无主则民不威,疆埸无主则启戎心。戎之生心,民慢其政,国之患也。若使大子主曲沃,而重耳、夷吾主蒲与屈,则可以威民而惧戎,且旌君伐。”使俱曰:“狄之广莫,于晋为都。晋之启土,不亦宜乎?”晋侯说之。夏,使大子居曲沃,重耳居蒲城,夷吾居屈。群公子皆鄙,唯二姬之子在绛。二五卒与骊姬谮群公子而立奚齐,晋人谓之二五耦。《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20、骊姬,是骊戎首领的女儿,公元前672年被晋献公掳入晋国成为献公的妃子,她使计离间了献公于申生、重耳、夷吾父子兄弟之间的感情,并设计杀死了太子申生,制造了“骊姬倾晋”
五、晋国骊姬之乱注音
1、妲己我们就更不陌生了,在一些影视《封神榜》中可知她是商末商纣王的宠妃,据《史记》中记载:妲己是苏氏诸侯之女,是一个美如天仙,能歌善舞,国色天香的美人。在商纣王讨伐苏氏部落时被掳入宫中,尊为贵妃,从此极尽荒淫之事,并且为了讨好他发明了炮烙之刑,
2、晋文公便是日后的另一个春秋霸主。
3、公元前650年,夷吾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晋国的新主公,也就是晋惠公。
4、当年晋献公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解除晋国公子的威胁,将各个公子杀掉,这为晋国三分天下埋下了伏笔。所话说:“上战父子兵,打仗亲兄弟。”将晋国各家公子杀掉,无疑削弱了晋国王室的势力,此消彼长,相对地,各个大夫的势力相对的被放大了。晋献公的这个做法实在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5、公元前433年(晋幽公元年),晋公室仅剩下绛、曲沃两邑作为奉祀的地方,晋国所有领土全部入了韩、赵、魏三家之手,晋幽公反而要去朝见韩、赵、魏三家。
6、晋惠公继位后并未正确处理国内党争问题,而实行了一条党同伐异的政策,他以吕甥、郤称为心腹,不但不给里克、丕郑的赂田,而且以杀君的罪名捕杀了他们。这一举动引起了国人的反感。晋惠公以“河外列城五”赂秦人,也是一种政治手段,晋国是一个新兴的大国,不肯受制于人,晋惠公借口国人反对割地,要求缓赂,实际上同样毁弃了诺言。
7、其实杀害奚齐的凶手,荀息是知道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早在献公刚刚离世的时候,大臣里克、郑父两人就曾登门拜访荀息,试图劝说荀息改立重耳为君。
8、三家分晋之中的“三家”指的是韩、赵、魏。
9、荀息对晋献公是绝对忠诚的。他望着气息奄奄的君王,以性命发誓:定尽全力助幼主坐稳君位,若不然必以死谢罪!
10、公元前651年,晋献公没能等到奚齐有能力掌握一个国家的那一天,就去世了。
11、于是,接到夷吾的求援信后,秦穆公就派出大将公孙枝领着三百辆兵车,把夷吾安全地送回了晋国。
12、(1)骊姬:晋献公的宠妃。
13、也就是说,当荀息无力挽回悲剧时,他第一时间想做的事居然是自杀。自杀能解决问题吗?显然是不能的。这时,多亏骊姬及时劝阻了荀息,称:“奚齐虽死,但他的弟弟悼子还在,可以拥立悼子为君。”
14、晋献公有很多儿子,与夫人齐姜生有世子申生,与狐季姬生有公子重耳,与小戎女生有公子夷吾,与骊姬生有公子奚齐,与少姬生有公子悼子,其中骊姬和少姬是两姐妹。
15、(24)谮(zen):诬陷,中伤。二公子:指重耳和夷吾。
16、今天为大家介绍临汾市博物馆志愿者团队全新开展的助力新起航文化帮教活动——志愿之声《晋国故事》,用最美声音来向您展示晋文化的源远流长。
17、到灾祸发生时,晋献公派寺人披去攻打蒲城。重耳说:“君父的命令不能违抗。”于是他通告众人说:“违抗君命的人就是我的仇敌。”重耳翻墙逃走,寺人披砍掉了他的袖口。重耳于是逃亡到了狄国。
18、(27)士为:晋国大夫。
19、要知道,里克等人一直是先世子申生的死党,这一点重耳是很清楚的,这也就是说,里克等人与重耳是既没有主仆关系,又没有往日交情,再加上献公的儿子很多,突然请重耳回国继位,是基于什么样的原因?此乃重耳的“第一疑”。
20、在晋献公时期,华戎通婚制度的形成,不仅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和民族文化的双向交流,还引发了强烈的政治辐射作用,这也符合晋国建立之初“启以夏政,疆以戎索”治国方针和民族政策。在晋献公四位来自戎狄民族的夫人中,有一个深得献公宠爱,而正是这位天生丽质的夫人,却在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政治阴谋。
六、晋国骊姬之乱
1、骊姬虽是戎女,但却有着非凡的政治头脑,她善于交际,工于心计。她深知要废掉太子的难度很大,只有徐图缓行。在她的策划下,一场废嫡立庶的阴谋活动紧锣密鼓地展开了。
2、重耳曰:“群公子尚多,何必我?且二孺子新诛,其党未尽,入而求出,何可得也?天若祚我,岂患无国?”
3、骊姬害死太子申生之后,又以同党之名诬陷重耳和夷吾。次年,重耳迫使流亡至白狄避难,夷吾也逃往梁国,骊姬奸计得逞,献公改立奚齐为太子。
- 上一篇:无题李商隐【精选60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8508℃排比句例子大全【文案整理39句】
- 2285℃千里送鹅毛打三个数字【文案整理45句】
- 1589℃春娇与志明歌词含义【文案整理40句】
- 1430℃描写雨下得很大的句子【文案整理106句】
- 785℃从此再无母亲【文案整理24句】
- 775℃排比句构成与表达效果【文案整理40句】
- 767℃曾国藩家训全文及翻译【文案整理19句】
- 759℃赞美老师的句子夸张句【文案整理33句】
- 672℃描写星河璀璨的诗句【文案整理43句】
- 628℃罗曼罗兰名言名句发现美的眼睛【文案整理61句】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