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87句勾践灭吴节选自(精选勾践灭吴出自哪里)

admin 2023-12-17 13:17:48 文案短句

一、勾践灭吴

1、越王勾践还出台了促进越国人口增加的法令。通过一系列发展生产与提升军队战斗力的措施来使越国富国强兵,具备了伐吴复仇的能力。

2、果行,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败,又郊败之。遂灭吴。

3、古义:男孩今义:女子的配偶 

4、”夫差回答说:“从礼节上说,我已先有小惠于越国(另一版本为:我比您年长一点),你如果不忘周室,做我们吴国的保护人,这也是我所希望的。你如果说:‘我将会灭了你的国家,毁了你的宗庙’,我只有请求一死,我还有什么脸面来面对天下人呢?越君你只管进入吴国居住吧。”越国就此灭了吴国。

5、果行,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

6、越王为会稽山战败的耻辱而痛苦,想要深得民心以求得和吴国死战,就身体不安于枕席,吃饭不尝丰盛的美味,眼睛不看美色,耳朵不听钟鼓音乐。三年里,煎熬身体,耗费精力,唇焦肺干。在内亲近群臣,在下供养百姓,用以招徕他们的心。如果有甜美的食物,不够分的话,自己就不敢吃;如果有酒,把它倒进江里,和人民共同享用它。自身亲自种来吃,妻子亲自织来穿。吃的禁止珍异,穿的禁止过分,色彩禁止使用两种以上。

7、翻译:越王勾践回家自己的势力范围后,则专心思考,把苦胆放在座位附近,无论是坐是卧,都要舔食苦胆,就是在吃饭时,也要尝下胆的滋味。

8、勾践,春秋末越国国君(前497—前465)。又称菼执。曾败于吴,屈服求和。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重用范蠡、文种等治国,10年生聚,10年教训,终成强国。公元前482年灭吴。这样看,勾践灭吴后17年死的

9、劝君更进一杯酒(劝说) 

10、于是,勾践便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文种,自己带着夫人和范蠡到吴国去。勾践到了吴国之后,夫差让他们夫妇俩住在阖闾的大坟旁边的一间石屋里,叫勾践给他喂马,范蠡跟着做奴仆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车出去,勾践就给他拉马,如此这般过了两年,夫差认为勾践是真心真意地归顺自己,便将他放回了越国。

11、夫差求和说:“我的军队,不值得屈辱您讨伐了。请允许我把财宝、美女进献给您来慰劳您的辱临。”勾践回答说: “过去上天把越国赐予吴国,可是吴国不要;现在上天又把吴国赐予了越国,越国难道可以不听从天命,却听从您的指令吗?请允许我送你到甬江句章的东边,彼此以后仍像两个国君一样。

12、将免者以告(免通“娩”) 

13、将帅二三子以蕃(帅通“率”) 

14、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管理,主持) 

15、后人曾传《国语》和《左传》并称,称《左传》为《春秋内传》,《国语》为《春秋外传》。其实《左传》侧重记事,《国语》侧重记言,就文学价值说,《国语》不及《左传》。(请参考课本62页介绍)

16、文章一落笔直写勾践。勾践失败后,正率五千残兵退守于会稽山上。这时的他,是一位失败后痛定思痛、盼望雪耻复国的君主。全文分三部分,紧紧围绕勾践誓雪国耻这一主要的性格特征展开描写。首先写勾践同吴国求和,突出了他痛下决心、希望东山再起的一面。其次,写勾践为打败吴国所进行的多方面的准备。最后,写勾践出征灭吴,一举获胜。作者虽从请战开始,但重点依然落到勾践雪耻复仇这一点上。

17、于是越国就果断地行动起来,全国上下都互相勉励。父亲勉励他的儿子,兄长勉励他的弟弟,妻子勉励她的丈夫。他们说:“哪有象我们这样的国君,我们哪能不愿战死在疆场上呢?”所以首战就使吴国在囿地吃了败仗,接着又使他们在没地受挫,在吴国国都的郊野又把吴军打得大败。于是越国就灭掉了吴国。

18、古义:原野今义:黄河中下游地区

19、吴王说:“我老了,不能再侍奉越王。我后悔不听(伍)子胥之言,让自己陷到这个地步。”于是自杀而死。越王灭掉吴国,杀死了太宰伯嚭,因为他不忠于主上,然后引兵归国。 越王勾践平吴,乃声威大震。

20、孰为汝多知乎(通"智")

二、勾践灭吴出自哪里

1、根据《东周列国志》,勾践灭吴成功的原因主要有:外部原因。吴国国君夫差及吴国治国失策,主要表现在夫差夜狼自大北上与晋国争霸,耗空了国力,又近奸臣、害忠臣,使朝纲混乱,给了越国可乘之机。内部原因。勾践时刻不忘国耻,卧薪尝胆,整治朝纲,重用能臣,鼓励生产,使越国逐渐强大起来,最终具备了攻灭吴国条件并取得成功。

2、收购吴国粮食,使之粮库空虚;赠送木料,耗费吴国人力物力兴建宫殿;散布谣言,离间吴国君臣,施用美人计,消磨夫差精力,使其不问政事,杀害伍子胥。

3、第四个阶段,就是见真章的时候了,公元前482年,夫差北上黄池会盟,带走了吴国大部分的精英,勾践这才集结所有军事力量接近五万人对吴国发动了攻击,这一战,击败了吴国,迫使吴国求和,几年之后,勾践卷土重来,攻入吴都,吴国灭亡。

4、读音:hángòurěnrǔ。

5、广运:指土地面积的长和宽。东西为广,南北为运

6、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

7、勾践对国人说道:"我不知自己的力量不够,与吴国这样的大国作对,导致老百姓流离失所,横尸原野,这是我的罪过。我请求你们允许改变治国政策。"于是埋葬已经死去的人,慰问受伤的人,供养活着的人;谁家有忧就去慰问,谁家有喜事就去祝贺;欢送要远出的人民,欢迎回家的人民;除去人民讨厌的,补充人民缺乏的。然后恭卑地服侍夫差,派三百个士做吴王的仆人。勾践自己还亲自为夫差充当马前卒。

8、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9、有时眼睛熬红了,困倦得睁不开眼,就用辣蓼草的辣汁来刺激;冬天脚冻得冰冰阴,就往冷水里浸,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他还在西郭门头,朝着吴国的方向,造起一间简陋的小屋,叫“箭楼”。

10、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为参加黄池之会,尽率精锐而出,仅使太子和老弱守国。越王勾践遂乘虚而入,大败吴师,杀吴太子。

11、文种认为吴国太宰伯嚭生性贪财,可以送予财货,以离间吴国君臣。勾践认为可行,就派人送予伯嚭财货美女,伯嚭果真接受了越国的贿赂。

12、宦士三百人于吴(名作动,做帝王的仆侍)

13、前478年,越国再度率领大军攻打吴国,在笠泽大败吴军,吴国自此一蹶不振。

14、过了两年,夫差亲自率领大军前去攻打越国。当时,越国很有能力的大夫是文种和范蠡,范蠡对勾践说吴国练兵三年,此次是来势汹汹,不如守城,不要战斗为好。勾践没有听从范蠡的话,带领大军前去跟吴国人战斗,结果越国惨败。勾践带着五千名残兵败将逃到会稽,被吴军围困起来。

15、山重水复疑无路(繁复) 

16、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有的哺为“饣”偏旁)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名。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17、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

18、遂使之行成于吴(终于)

19、越王勾践灭吴之后的历史

20、至于:到达。今用作介词,表示一件事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

三、勾践灭吴节选自

1、那些明智理之士,把他的住宅打扫清洁,给他们穿漂亮的衣服,让他们吃饱饭,而切磋磨砺义理。前来投奔四方之士,一定在庙堂上举行宴享,以示尊重。勾践亲自用船载来稻谷和肉。越国未仕而游学年轻人,没有不供给饮食的,没有不给水喝的:一定要问他叫什么名字。不是自己亲自耕种所得的就不吃,不是他的夫人亲自织的布就不穿。这样连续十年,国家不收赋税,老百姓都存有足够三年吃的粮食。

2、勾践决定要使越国变得富强,于是,他就亲自参加耕种,让自己的夫人织布,以此来鼓励老百姓开展生产。由于越国遭受亡国的灾难,人口大大减少,于是,勾践便制定出了一整套奖励生育的制度。勾践叫文种管理国家大事,叫范蠡训练人马,自己则虚心听从他人的意见,救济贫苦的百姓。后来,在勾践的发愤努力下,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变得民富兵强,终于积聚了强大的力量,最终打败了吴国,一雪前耻。

3、公元前490年,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报仇的志气,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

4、阖闾死后,他的儿子夫差即位,阖闾临死的时候提醒夫差,千万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从此,夫差牢牢地记住了父亲的这个嘱托,并叫人经常提醒自己,他还叫伍子胥和另一个大臣伯难操练兵马,准备攻打越国。

5、《勾践灭吴》全书以(记言)为主,与《左传》重记事不同。语言艺术虽不及《左传》,但说理严密,刻画人物也比较形象生动,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6、勾践的地盘,南到句无,北到御儿,东到鄞,西到姑蔑,土地面积长宽达百里。又招集他的父辈兄弟和他的兄弟发誓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国君,四方的老百姓都来归附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现在我无能,将率领你们夫妇们繁衍生息。"于是下令:青壮年不准娶老年妇人,老年不能娶青壮年的妻子;女孩子十五岁还不出嫁,她的父母有罪;男子二十岁还不娶妻生子,他的父母同样有罪。快要分娩的人要报告,公家派医生守护。

7、夫差想听取文种的建议,与越国和好。吴国大夫伍子胥进谏说:"不行!吴国与越国,是世代的仇敌,经常打仗;外有三条江水环绕,老百姓没有地方迁移。有吴国就没有越国,有越国就没有吴国。这种局面将不可改变。我听说,住在陆地上的人习惯于住在陆地上,依水而居的人习惯于住在水旁。中原各国,即使我们主动进攻,把他们打败了,我们也不能长期住在那里,也不习惯乘坐他们的车子;而越国,我们主动进攻,把他们打败了,我们就能长期住在那里,也能乘坐他们的船。这是消灭越国的有利时机,千万不可失去。大王您一定要消灭越国!如果您失去这个有利的时机,以后后悔也来不及了。"

8、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

9、越国的父老兄弟都请求说:“从前吴王夫差让我们的国君在各诸侯国面前丢尽了脸;现在越国也已经建立了节度,恢复了常规,请允许我们为您报仇。

10、公元前496年,勾践即位后不久,即打败吴国。两年后,也就是前494年,吴王姬夫差攻破越都,勾践被迫屈膝投降,并随夫差至吴国。

11、 春秋时期,吴越争霸,大夫范蠡劝谏,勾践不听,遂兴兵伐吴,从而发起了夫椒之战。此战,吴王夫差在夫椒山击溃越国军队,迫使越国屈服于吴国,越王勾践作为战俘前往吴国侍奉吴王3年。夫椒之战奠定了吴国的霸业,但吴王夫差听信小人之言,放赦了勾践,还与越国通好。虽然此后吴国出击齐国大获全胜,但也为吴国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12、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在经过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长期准备之后,率领军队进攻吴国,吴国因此而亡。扩展资料文章一落笔直写勾践。勾践失败后,正率五千残兵退守于会稽山上。这时的他,是一位失败后痛定思痛、盼望雪耻复国的君主。全文分三部分,紧紧围绕勾践誓雪国耻这一主要的性格特征展开描写。首先写勾践同吴国求和,突出了他痛下决心、希望东山再起的一面。

13、真实背景是吴王夫差俘虏了越王勾践,越王夫妇两通过各种办法取得了夫差的信任。有一次,夫差病了,勾践为他尝便治病,夫差更加信任勾践,几年后,勾践被放回越国,他每天都去尝一下胆的苦味,以此来激励自己,在越国人民的支持下,带领军队趁吴国打仗时从后方攻入吴国最终灭了吴国。《勾践灭吴》记述的是春秋末期吴越争战的著名历史事件。越王勾践在与吴王夫差的战争中被击败以后,用各种屈辱的条件向吴国求和。夫差没有听从伍子胥的忠告,却听信了被越国贿赂的太宰豁的谗言,准许了越国的求和,使勾践获得了喘息的机会。在被放回国之后,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在经过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长期准备之后,率领军队进攻吴国,吴国因此而亡。

14、成语“卧薪尝胆”,说的就是越国国王勾践灭吴的故事。还有一些俗语如“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5、越国建立后,一直保持着比较落后的生活习俗,很少与中原地区发生联系。此时,已是春秋末年了。此后经历二十多代,传到勾践的父亲允常。允常在位时,与吴国君主阖闾多次作战。允常死后,勾践继任越王之位。

16、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后,就向全军发布号令说:“凡是我的父辈兄弟及全国百姓,哪个能够协助我击退吴国的,我就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大夫文种向越王进谏说:“我听说过,商人在夏天就预先积蓄皮货,冬天就预先积蓄夏布,行旱路就预先准备好船只,行水路就预先准备好车辆,以备需要时用。一个国家即使没有外患,然而有谋略的大臣及勇敢的将士不能不事先培养和选择。就如蓑衣斗笠这种雨具,到下雨时,是一定要用上它的。现在您大王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来寻求有谋略的大臣,未免太晚了吧?”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说罢,就握着大夫文种的手,同他一起商量灭吴之事。随后,越王就派文种到吴国去求和。

17、即使没有被四邻侵扰的时候,然而谋臣与武士,不可不选拔出来供养他们。就像蓑笠一样,雨已经下来了,肯定要到处找。现在君王您已经退守到会稽山上了,然后才寻求出谋划策的大臣,恐怕太迟了吧?"勾践说:"如果能够让我听听您的高见,又有什么晚的呢?"于是就拉着文种的手,跟他在一起商量。终于使文种去吴国议和。

18、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意动,以……为耻) 

19、夫差将欲听,与之成。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讎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20、越王勾践追悔不已,范蠡建议勾践向吴王夫差请和,并入吴国为臣,于是勾践令大夫文种去吴国交谈。

四、勾践灭吴之后怎么样了

1、果行,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

2、伐吴行动果断开始了,越国的老百姓都互相鼓励。父亲劝勉儿子,兄长勉励弟弟,妇女鼓励丈夫,说:"为什么这样恩惠的君王,而可以不为他战死呢?"因此在笠泽打败了吴国,又在没(古地名,在苏州附近)再次打败了吴国,又在吴国郊外再次打败它。于是越国就灭掉了吴国。

3、越王勾践向百姓解释说:“我没有估计到自己力量的不足,去同强大的吴国结仇,以致使得我国广大百姓战死在原野上,这是我的过错,请允许我改正!”然后埋葬好战死的士兵的尸体,慰问负伤的士兵;对有丧事的人家,越王就亲自前去吊唁,有喜事的人家,又亲自前去庆贺;百姓有远出的,就亲自欢送,有还家的,就亲自迎接;凡是百姓所憎恶的事,就清除它,凡是百姓急需的事,就及时办好它。然后越王勾践又自居于卑位,去侍奉夫差,并派了三百名士人去吴国做臣仆。勾践还亲自给吴王充当马前卒。

4、《勾践灭吴》记述了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之间的矛盾斗争及勾践灭吴的故事。

5、越王勾践(约前520年―前465年),姒姓,本名鸠浅,古时华夏文字不同,音译成了勾践,又名菼执,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国国君。

6、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今寡人将助天灭之。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

7、卧薪尝胆,意思是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8、生下男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条狗;生下女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头猪;生三胞胎,公家给配备一名乳母;生双胞胎,公家发给吃的。嫡长子死了,减免三年的赋税;庶子(妾所生的孩子)死了,减免三个月的赋税:埋葬的时候还一定要哭泣,就像自己的亲儿子(死了)一样。还下令老而无妻的人、寡妇、患病的人、贫苦和重病的人,由公家出钱供养教育他们的子女。

9、引证: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10、吴王说:“我老了,不能再侍奉越王。我后悔不听(伍)子胥之言,让自己陷到这个地步。”于是自杀而死。越王灭掉吴国,杀死了太宰伯嚭,因为他不忠于主上,然后引兵归国。越王勾践平吴,乃声威大震。

11、夫差求和说:“我的军队,不值得屈辱您讨伐了。请允许我把财宝、美女进献给您来慰劳您的辱临。”勾践回答说:“过去上天把越国赐予吴国,可是吴国不要;现在上天又把吴国赐予了越国,越国难道可以不听从天命,却听从您的指令吗?请允许我送你到甬江句章的东边,彼此以后仍像两个国君一样。”夫差回答说:“从礼节上说,我已先有小惠于越国(另一版本为:我比您年长一点),你如果不忘周室,给我们吴国一小块立足之地,这也是我所希望的。你如果说:‘我将会灭了你的国家,毁了你的宗庙’,我只有请求一死,我还有什么脸面来面对天下人呢?越君你只管进入吴国居住吧。”越国就此灭了吴国。

12、勾践简介:越王勾践,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国国君。前496年,越王勾践即位,同年,在檇李大败吴师。越王勾践三年(前494年),被吴军败于夫椒,被迫向吴求和。三年后被释放回越国,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

13、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名作动,穿)  

14、去对吴王夫差进言:“若继续进攻越国,必然使得勾践杀妻灭子,焚烧宫室,与吴国拼死一战,到时会越国上下同心,仅剩的五千人会同仇敌忾,到时会更难从中取利。”吴王夫差认为有道理,接受了越国的请和。

15、随后,越王就派文种到吴国去求和。文种对吴王说:"我们越国派不出有本领的人,就派了我这样无能的臣子,我不敢直接对大王您说,我私自同您手下的臣子说:我们越王的军队,不值得屈辱大王再来讨伐了,越王愿意把金玉及子女,奉献给大王,以酬谢大王的辱临。并请允许把越王的女儿给您作为女奴,大夫的女儿给吴国大夫作女奴,士的女儿给吴国士作女奴,越国的珍宝也全部带来;越王将率领全国的人,编入大王的军队,一切听从大王的指挥。

16、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阻挡,把守) 

17、中原,原野之中,现常用于“中原地区”广义指整个黄河流域,狭义指今河南一带。句意是,因而使百姓的尸骨暴露在荒野之中。

18、国,指国内人民。今常用于“国家”或“代表国家的”。句意是,十年不向人民征收赋税。

19、结果: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三败吴国

20、勾践对国人说道:"我不知自己的力量不够,而去同强大的吴国结仇,导致老百姓流离失所,横尸原野,这是我的罪过。我请求你们允许改变治国政策。"于是埋葬已经死去的人,慰问受伤的人,供养活着的人;谁家有忧就去慰问,谁家有喜事就去祝贺;欢送要远出的人民,欢迎回家的人民;除去人民讨厌的,补充人民缺乏的。然后恭卑地服侍夫差,派三百个士做吴王的仆人。勾践自己还亲自为夫差充当马前卒。

五、勾践灭吴的故事简述

1、《史记》卷四十一中的越王句践世家第十一记载:勾践平定了吴国后,就出兵向北渡过黄河,在徐州与齐、晋诸侯会合,向周王室进献贡品。周元王派人赏赐祭祀肉给句践,称他为"伯"。句践离开徐州,渡过淮河南下,把淮河流域送给楚国,把吴国侵占宋国的土地归还给宋国。把泗水以东方圆百里的土地给了鲁国。当时,越军在长江、淮河以东畅行无阻,诸侯们都来庆贺,越王号称霸王等。

2、古义:劝勉,勉励今义:劝说

3、周天子没有分封任何一个王,分封诸侯国爵位从大到小为“公侯伯子男”,那时中国没有皇帝,全国最高统治者称为王,即周天子,后来先是楚国僭号称王,周天子没有能力讨伐,齐桓公带着军队过去也没有打成,所以导致周室丧失威信,后来吴国和越国这些原本的偏远小国也都僭号称王了,到了战国时期,7国更是依次称王,形式上与周成了同级的了。这是一种违背礼制的行为,按照古人的观念,僭号是非常恶劣的行为。

4、夫差想听取文种的建议,与越国和好。吴国大夫伍子胥进谏说:"不行!吴国与越国,是世代的仇敌,经常打仗;外有三条江水环绕,老百姓没有地方迁移。有吴国就没有越国,有越国就没有吴国。这种局面将不可改变。我听说,住在陆地上的人习惯于住在陆地上,依水而居的人习惯于住在水旁。中原各国,即使我们主动进攻,把他们打败了,我们也不能长期住在那里,也不习惯乘坐他们的车子;而越国,我们主动进攻,把他们打败了,我们就能长期住在那里,也能乘坐他们的船。这是消灭越国的有利时机,千万不可失去。大王您一定要消灭越国!如果您失去这个有利的时机,以后后悔也来不及了。"

5、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遂使之行成于吴。

6、吴国国君夫差及吴国治国失策,主要表现在夫差夜狼自大北上与晋国争霸,耗空了国力,又近奸臣、害忠臣,使朝纲混乱,给了越国可乘之机。

7、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