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的伤感说说大全-qq说说控网

热搜词:伤感的说说 很现实的人生感悟说说 说说心情短语人生感悟人生感悟说说

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145句勾践范蠡拼音(精选勾践剑)

admin 2023-12-18 09:52:47 文案短句

一、勾践

1、越国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有史料显示,早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舜因为禹治理水患看出了他是一个值得托福江山的人才,于是将头领的位置禅让了出来。但是后来禹传位给儿子夏,改“禅让制”为“世袭制”,夏朝建立。等到姒少康即位时,他封庶子无余为诸侯,把他派遣到会稽(今天浙江绍兴)去主持禹王陵宗庙祭祀工作,号“禹越”又称作“于越”,这个姒无余便是越国的先祖,而越国大约就是在今天浙江绍兴为中心的地区。

2、勾践又采用大臣建议,贿赂吴王,麻痹对方;收购吴国粮食,使之粮库空虚。赠送木料,耗费吴国人力物力兴建宫殿;散布谣言,离间吴国君臣,施用美人计,消磨夫差精力,使其不问政事,杀害伍子胥。

3、原来,当年越王勾践去世之后,越国虽然强盛,但接下来三代人都发生了弑君事件,《越人歌》称之为“越人三弑其君”,国力逐渐衰弱,到了越王勾践的第七世孙越王无疆时期,越国被楚国所灭,越王无疆被楚王所杀,从此,越国王子王孙分崩离析。其中,无诸是越王无疆的儿子王子玉的后代,而驺摇是越王无疆的儿子王子蹄的后代。《史记》云:

4、勾践之所以位列“春秋五霸”,不是因为越国变强了。而是因为吴王夫差,胁迫齐国黄池会盟,彰显了吴国的强大。

5、在这种情况下,无疆并不是息兵安民,而是在楚国的撺掇下,北上攻打齐国。又受齐国的蛊惑,掉头进攻楚国。最后在楚齐联手下,一败涂地,无疆战死。

6、朱勾把王位传给了太子翳。翳在晚年疑神疑鬼,在自己弟弟豫的挑拨下连续杀了3个儿子。当他准备动手杀掉太子诸咎时,诸咎先下手为强,反弑了父亲翳。

7、天不负有志者,越王勾践终于在二十四年(前473年)攻灭了吴国,将昔日侮辱自己的吴王夫差逼得自尽。此后,越国又会盟诸侯,奠定了东南霸主的地位。《荀子•王霸》中将他列为“春秋五霸”的最后一位,后世也都把他当作一位意志强大的英雄。

8、后来勾践趁夫差北上离开吴国时,攻入吴国,杀了吴国太子,夫差回来后向勾践求和。后来,勾践再次攻打吴国,吴王被困,不得不自杀。之后,勾践灭吴国称霸,成为一代霸主。

9、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越王勾践世家》

10、人性的阴暗面,在这一刻勾践的嘴脸上,展现得淋漓尽致。绝望的文种,最终捡起越王剑,结束了一代名士的人生……

11、吴王夫差与齐国交战的艾陵就在今天的泰安附近,而山东省一直就是齐国为大,所以,就算越国雄踞霸主,也断然不敢不把老牌强国放在眼中,鲁国国君曾想借勾践的势力灭掉三桓,但勾践也没有轻易答应,从青岛的划分来看,即墨也是齐国的地盘,从即墨到胶南非常近,勾践纵有经天纬地之才,也不可能把国都放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这太冒险了!

12、公元前493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所败。怀着强烈的报仇复国欲望,勾践在越国采取了一系列治国安民强兵的措施。酒,在勾践自励图强,雪耻复国过程中发挥了奇特的作用。

13、范蠡察觉到勾践猜忌之心后,携带妻子、家人泛舟五湖,离开越国远赴齐国。范蠡临走前,给好朋友文种留下了一封遗书——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14、勾践与夫差的恩怨告一段落。那么,范蠡深爱的西施到哪去了?两种说法。其勾践曰红颜祸水,遂将其斩杀,沉于江底。其功成身还,与范蠡从此归隐,二人驾扁舟游历五湖。诚然,我们多么希望结局是第二种。但是,发自内心问一句:你到底信哪一种?范蠡曾劝文种一同归隐,而文种对勾践为人并不了解,便付之一笑。之后,勾践以意图作乱为由赐文种“属屡”剑,曰:大夫有七术,寡人用其三而灭吴。今尚余其卿可用之,至地府为寡人破吴人阴魂。遂文种自刎。恰如范蠡所言: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15、国家人文历史+三联中读

16、越王勾践是夏朝开国君主夏禹的后裔,夏朝君主少康庶子无余的直系子孙。无余受封于会稽,以掌管看守供奉夏禹的祭祀。越国建立后,一直保持着比较落后的生活习俗,很少与中原地区发生联系。此时,已是春秋末年了。此后经历二十多代,传到勾践的父亲允常。允常在位时,与吴国君主阖闾多次作战。允常死后,勾践继任越王之位。

17、世间所有美好都藏在古诗词里。

18、但从越国来看,勾践死后,嫡子继位只有鹿郢,不寿两代,越国因此而继续兴旺强盛。

19、《史记》说越人身上刺有花纹、以草木为食,这是一种半原始的状态。越国偏离中原,腹地多山多水,生活环境恶劣,民众彪悍善战。

20、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践即位。同年,在槜李大败吴师。越王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被吴军败于夫椒,被迫向吴求和。三年后被释放回越国,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

二、勾践剑

1、但可惜的是,在分封为上、人人争王的落后政治文化的主导下,这一政治制度并没有因此得到巩固,导致弑君篡位频频发生。

2、勾践卧薪尝胆多年。图源/电视剧《卧薪尝胆》截图

3、勾践的胜利,并不是越国强过了吴国;而是昔日强盛的吴国,在与齐、晋争霸中自然衰弱了;邻近的地缘,让勾践完成了最后一击罢了!

4、越王勾践获得吴国地盘的同时也受到了楚国的威胁,所以勾践明智地出让这片土地,分给了宋国、鲁国和楚国,并换取了春秋盟主的地位。他让宋国和鲁国牵制了强楚,于公元前468年,勾践迁都琅琊。

5、猪胆,越王勾践战败后,杀了一只猪,将猪胆取出,悬挂在屋梁之上,每天吃晚饭后睡在茅草上,舔猪胆。如果是蛇胆,蛇能去哪里找呢?即使找到了,当时的勾践连一个侍从都没有,自己去抓会被咬伤。当时的勾践正伤心,怎样抓鱼,若是钓鱼,勾践哪有这种心情?当时勾践那里只有猪,所以就杀了一只。请相信我,我学过这篇课文的,课文名叫《卧薪尝胆》。

6、继位于496年,在越王勾践之前的同一年,吴师在疏李战役中惨败。第三年(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被吴军打败,被迫求和。过了三年,他被释放回到越国。归国后,范蠡和他的文学作品得到了很好的利用。他卧薪尝胆,尝苦胆以强身健体。

7、公元前482年,夫差亲自带领大军北上,与晋国争夺诸侯盟主,越王勾践趁吴国精兵在外,突然袭击,一举打败吴兵,杀了太子友。夫差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带兵回国,并派人向勾践求和。勾践估计一下子灭不了吴国,就同意了。最后,夫差又派人向勾践求和,范蠡坚决主张要灭掉吴国。夫差见求和不成,才后悔没有听伍子胥的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剑自杀了。

8、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但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治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艰苦能锻炼意志,安逸反而会消磨意志。勾践害怕自己会贪图眼前的安逸,消磨报仇雪耻的意志,所以他为自己安排艰苦的生活环境。他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薪(柴草),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勾践为鼓励民众,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与劳动,在越人同心协力之下使越国强大起来,并最终找准时机,灭掉了吴国。

9、春秋末期,位于长江下游的吴、越两国纷争不断,诞生了许多著名的历史典故。作为两国的核心人物,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都是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二人斗了23年之久,最终勾践通过卧薪尝胆灭掉了吴国,吴王夫差含恨自刎。让人们没有想到的是,在200多年后,勾践和夫差的后代握手言和,共同反抗秦朝,协助刘邦建立了巍巍汉朝。

10、吴芮本身就富甲一方,他在当地又深得民心,所以,他的义军队伍很快壮大起来,各方豪杰闻风前来投奔。包括很多秦朝的官吏和其他义军首领,吴芮的麾下,有四个人最为著名,他们分别是英布、梅鋗、无诸、驺摇。

11、人性的阴暗,最终毁灭了勾践的光辉!那个誓要一雪前耻的越王,最终成了开族谱的家长!卧薪尝胆典故的背后,多了一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12、勾践和夫差或许想不到,200多年后,他们的后代共同助刘邦建立巍巍汉朝。史海沧桑,历史的巧合,往往代表着时代的主旋律。长江水东流,吴越两国比邻而居,注定要泯尽恩仇。

13、1为人太讲义气,不适合成为获得天下的人。要取天下至少不能完全光明磊落。2不善用人。范增之言总是不听。韩信等能人都没有重用,都跑到汉军一方了。

14、其後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於齐、晋。——《越王勾践世家》

15、春秋末越国国君(前497—前465)在位。又名菼执。曾败于吴,屈服求和。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成强国。公元前473年灭吴。

16、他身着粗布,顿顿粝食,跟百姓一起耕田播种。勾践夫人带领妇女养蚕织布,发展生产。勾践夫妻与百姓同甘共苦,激励了全国上下齐心努力,奋发图强,早日灭吴雪耻。

17、但却没人为我们补课,勾践的胜利是“半截子式”的胜利,越国并没有因此称霸!

18、范蠡说:“昔公刘去邰,而德彰于夏;亶父让地,而名发于岐。今大王欲国树都,并敌国之境,不处平易之都,据四达之地,将焉立霸王之业?”公刘是后稷的玄孙,夏朝时期周族的领袖,亶父,是周太王,商朝时期周族的领袖,周文王的祖父,公刘和亶父都是堪舆大师、相地专家,正是因为公刘和亶父的迁徙选址,造就了周王朝的兴盛。范蠡在这里也是借历史案例说服越王勾践迁都。

19、这四个人都不简单,英布后来成为了吴芮的女婿,因为英勇无敌,先后被项羽和刘邦封为异姓王。梅鋗也是西汉名将,著名的“梅岭”就和他有关。另外两个人无诸、驺摇就很特殊,《史记·东越列传》曾记载:

20、因此灭吴之后,勾践却守不住吴国辽阔的面积,最终割让大半给了周围邻国。

三、勾践范蠡拼音

1、所以从政治的角度来说,越王勾践是个有抱负的君王,还是个能以民为本的君王,当然他的以民为本还是没能跳出他当时那个历史的范畴,是狭义的以民为本,不过这点还是应该值得肯定的。

2、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历史典故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是这样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只是漫长历史中的小小的部分,我们知道越王勾践为了让自己不忘在吴国遭受的屈辱,每天都以兵器为枕、以稻草为铺、以悬梁苦胆为食,艰苦奋斗十年有余,最终打败了吴王夫差,成功复仇。很多人都以为,故事发展到这里就结束了。其实不然,越国后来还经历了许多事情,在历史的洪流中沉沉浮浮。

3、而吴王夫差盲目力图争霸,丝毫不考虑民生疾苦。他还听信伯嚭的坏话,杀了忠臣伍子胥。最终夫差争霸成功,称霸于诸侯。但是这时的吴国,貌似强大,实际上已经是走下坡路了。

4、一位是雄霸天下的帝王、一位是闻名天下的圣人,二者风云际会将是怎样的壮观场面,还是留给读者们去想象吧。我们先明确这样一个问题,勾践迁都的琅琊是否就是青岛的胶南地区呢?

5、“卧薪尝胆”在中国是一个知名度较高的成语,这个成语的背后衍生出了许多历史典故,比如“鸟尽弓藏”“功成身退”等等,作为“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春秋时代的最后一位霸主越王勾践也因此名扬天下,但网上有这么一种说法:勾践的儿子鹿郢出生在了青岛,这是怎么回事?

6、有一次,荆轲游历到了赵国邯郸,和一位名叫鲁勾践的剑术名家玩起棋来。不多时,两人为争棋路发生争执,鲁勾践棋德不太好,对荆轲发火喝骂,而荆轲呢,却一声不响地溜走了,不再出现。鲁勾践听人说起荆轲刺秦的事后,暗地对手下说道:“唉,可惜他不讲究刺剑的技术啊!我以前太不了解他呵斥过他,他便不把我当作同道中人了。”

7、勾践回国后,时刻不忘受辱的情景。勾践在自己的屋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都要尝尝苦味,提醒自己:不能忘了在吴国的苦难和耻辱经历!他身着粗布,顿顿粝食,跟百姓一起耕田播种。

8、因此,越王就把“筑城立郭,分设里闾”的重任委托给了范蠡。于是,范蠡“乃观天文,拟法于紫宫(紫微星所在的星系)”,筑作小城,并把外城墙的西北角空缺,表示对吴国俯首称臣。因为西北是《易经》乾卦,是天门,象征帝王,西北缺角代表国家缺少帝王,只有臣民,以此示好吴王夫差,让其放松对越国的警惕。

9、勾践回到越国后卧薪尝胆,发誓要消灭吴国,一雪前耻。在越国,重用文种、范蠡等人,励精图治,增强兵力。向吴国进宫煮熟的种子,造成吴国第二年饥荒,削弱了实力。

10、越王勾践领五千残兵退守会稽,外示弱求和于吴,内取十年生聚、富国强兵之策。并利用夫差的弱点,献出西施。勾践卧薪尝胆,西施忍辱负重,以身报国,终于灭掉了吴国。

11、在勾践发展壮大,逐渐扭转局势的过程中,范蠡、文种二人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出谋划策、帮助勾践治理国家,立下了不世之功,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12、经过多年的训练,夫差终于打败了越国。他投降,买一个傅奴才嚭,让他说傅的存在。夫差没有听伍子胥的劝告,放了勾践,勾践却来做马奴,为自己服务。

13、邹忌见威王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用类比推理的方式讲出“王之弊甚矣”。他先讲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

14、春秋末期,大国纷纷进行变法,对落后的政治制度进行改革,越国恰恰没有跟上这个节奏。继续延续腐朽的分封制,政治进化停滞。分封制,本质上是经济落后,部落为王的政治体现。

15、越王乃赐种剑曰:“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种遂自杀。

16、264年的光阴流转,吴越两国的深仇大恨或许早已被时间冲淡,此时,他们有了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反抗秦朝。

17、公元前496年(周敬王二十四年),吴王阖闾攻越兵败而亡,死前嘱其子夫差复仇。夫差练兵三年,于公元前494大败越兵,越几亡。

18、因为第一种说法,是以会盟定霸为标准。宋襄公想当盟主被楚成王拔了,秦穆公那时偏安西隅,根本玩不转中原。所以五霸的第二种说法是当前主流。

19、因此,所有老师都告诉我们,卧薪尝胆的勾践是大毅力的胜利者。

20、勾践忍辱负重,到吴国做奴隶,向夫差效忠。有一次,夫差病了,勾践亲自尝粪以示忠诚。夫差很感动,就放了他,把他送回了越国。

四、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1、随着国家的建立,分封制度分散国力、内耗严重,难以适应激烈的国家相互呑并。所以中央集权是国家政治发展的必由之路。

2、越王勾践率领五千余兵撤退到会稽,并表现出软弱,向吴求和。并利用夫差的弱点,提供西施。勾践卧薪尝胆。西施忍辱负重,以身作则,最终灭了吴国。

3、不是剑叫鸠浅,“”其实就是“”的异写 ——该剑剑身刻有两行八字鸟篆错金铭文“自作用剑” 古代越国的语言并不是汉语,而是古越语,其王的名字用汉字写出来只是音译的在古代,和勾践发音相同,所以是同音通假,可以替换的。

4、勾践灭吴然后再到三家分晋,公元前496年(周敬王二十四年),吴王阖闾攻越兵败而亡,死前嘱其子夫差复仇。夫差练兵三年,于公元前494年大败越兵,越几亡。越王勾践领五千残兵退守会稽,外示弱求和于吴,内取十年生聚、富国强兵之策。并利用夫差好色的弱点,献出西施。勾践卧薪尝胆,西施忍辱负重,以身报国,越国终于灭掉了吴国。作品赏析《勾践灭吴》记述的是春秋末期吴越争战的著名历史事件。越王勾践在与吴王夫差的战争中被击败后,以各种屈辱的条件向吴国求和。夫差没有听从伍子胥的忠告,却听信了被越国贿赂的太宰豁的谗言,准许了越国的求和,使勾践获得了喘息的机会。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在经过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长期准备之后,率领军队进攻吴国,吴国因此而亡。

5、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摇者,其先皆越王句践之後也,姓驺氏。

6、勾践应该从多方面来评论:首先被吴国打败沉着冷静正式自己错误知耻人了复国卑贱侍奉夫差对于君王来说极其难得而且回越国发奋图强卧薪尝胆更显示出坚韧面复国却杀了文种所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又勾践心狠手辣面能只从件事片面看历史人物勾践正因有有点也有缺点才真实人

7、勾践回到越国后,并没有放松警惕,他发愤图强暗中训练兵马,每天晚上睡觉时候不盖被子,仅仅铺了一些柴草,又在自己的房屋中挂了一只苦胆,时不时的品尝一下,为的是不忘记过去给夫差当下马凳子,被逼吃大粪喝马尿,遭人冷言恶语,等各种奇耻大辱。同时他上山下乡,体察民情和老百姓一起建设越国军队力量。

8、范蠡引用了远古时期六位君主迁居择地,立廓建城,从而成为一代帝王、开创一个朝代的历史事实,说明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强大之时,选择一个政治中心是十分必要的。

9、文种见了吴王,献上珍宝,说:“越王愿意投降,做您的臣下伺候您,请您能饶恕他。”伯嚭也在一旁帮文种说话。伍子胥站出来大声反对道:“人常说‘治病要除根’,勾践深谋远虑,文种、范蠡精明强干,这次放了他们,他们回去后就会想办法报仇的!”这时的夫差以为越国已经不足为患,就不听伍子胥的劝告,答应了越国的投降,把军队撤回了吴国。

10、勾践夫人带领妇女养蚕织布,发展生产。勾践夫妻与百姓同甘共苦,激励了全国上下齐心努力,奋发图强,早日灭吴雪耻。

11、刘邦登基为帝、建立汉朝之后,被刘邦立为闽越王,赐闽中为封地。后来无诸也学着中原地区各位分封诸王,在今福建省冶山山脚下建立了都城“冶城“,闽越国一跃为了东南地区最强大的国家之福建省的简称“闽“由此而来。公元前110年,闽越国企图从汉朝独立出去,被武帝彻底灭亡。

12、之后,越国又上演了多起弑君夺位的宫廷政变,国家内部纷乱不已乱。大好的国力,都被这种无休止的内耗吞噬完毕。穷兵黩武,国力耗竭,终亡于大国之手。墨子曾说:春秋末期,好战者除了齐、晋、楚之外,就是不断走下坡路的越国。

13、也就是说,随着吴芮势力逐渐做大,公元前209年,无诸、驺摇二人投奔了吴芮,和吴芮一起合作抗敌。换句话说:在勾践灭吴264年后,无诸、驺摇二人作为越王勾践十四世孙,最终投奔了吴王夫差的第十一世孙吴芮,吴越两国的后代握手言和。

14、4家年卡,平时分别购买

15、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阖闾也受了重伤,临死前,嘱咐儿子夫差要替他报仇。夫差牢记父亲的话,日夜加紧练兵,准备攻打越国。过了两年,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这时谋臣文种劝住了他,说:“吴国大臣伯嚭贪财好色,可以派人去贿赂他。”勾践听从了文种的建议,就派他带着珍宝贿赂伯嚭,伯嚭答应和文种去见吴王。

16、最终,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47岁的越王勾践灭掉了吴国,迁都琅琊。选择琅玡台作为政治中心,有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历史依据。周代初期,姜太公封齐国作八神,其中四时的主祠就设在黄海之滨的琅琊台。

17、然后呢?没了!连第二个出名国君都没有的越国,只能算是昙花一现的繁荣。

18、但越王勾践最大的缺点是可共患难,不可同富贵,这点范蠡是看出来了,所谓飞鸟尽良弓藏,所以他轻舟隐去了,而文种不听他劝,最终落得个赐剑自尽的下场。所以从勾践的个人品质上看,他并不值得肯定。

19、越王勾践还出台了促进越国人口增加的法令。通过一系列发展生产与提升军队战斗力的措施来使越国富国强兵,具备了伐吴复仇的能力。

20、因为西施迷惑君王夫差,使得吴国灭亡。越王勾践曾说:“亡吴之功,西施当属也。”传说勾践认为吴国的灭亡源于夫差沉湎于西施的美色,为了避免西施的美色反过来殃及越国,他恩将仇报,赐西施沉江而死。西施,本名施夷光,越国美女,一般称其为西施,后人尊称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越州培公故乡)。天生丽质,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中的“沉鱼”,讲的是“西施浣纱”的经典传说。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之美誉。

五、勾践是什么生肖

1、越王勾践(约前520年―前465年),姒姓,本名鸠浅,古时华夏文字不同,音译成了勾践,又名菼执,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国国君。

2、吴王弗听,遂伐齐,败之艾陵,虏齐高、国以归。

3、《吴越春秋》记载:越国新城建设好后,突然有一座“怪山”,一夜之间就从琅琊东武海中崛起!范蠡说:“臣之筑城也,其应天矣,昆仑之象存焉。”范蠡认为这是天意,并继续解释“臣乃承天门制城,合气于后土,岳象已设,昆仑故出。越之霸也。”这是越王称霸的征兆。因此,越王勾践更加坚信,天命难违,霸业可成,很有可能这个传说让勾践坚定了迁都琅玡的信心。

4、闲话少说,就说说这个越国。

5、勾践,约生于公元前520年卒于公元前465年。春秋后期越国君主,姓姒,氏越,名勾践,又名菼执,乃是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之后裔,系身出名门。当时吴越两国素来不和,常因鸡毛小事大动干戈。吴王阖闾十九年(即公元前496年),此时老越王允常去逝,勾践新继位。是年吴王阖闾在与越国的槜李之战(今浙江嘉兴西南)中,被越大夫灵姑浮挥戈斩落脚趾,重伤而死,后葬于苏州虎丘山。阖闾的死法另有一说,吴越两国在槜李之战中,吴王阖闾本以为胜券在握,结果吃了个大败仗,而且自己还中了一箭,人又上了年纪,所以回到吴国后不久便去世了。这两种说法不知哪个才是历史原形,但是有一点,阖闾之死,勾践脱不了干系。这笔帐自然算到了勾践头上。

6、越王勾践(约前520年―前465年),姒姓,本名鸠浅,古时华夏文字不同,音译成了勾践,又名菼执,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国国君。前496年,越王勾践即位,同年,在檇李大败吴师。越王勾践三年(前494年),被吴军败于夫椒,被迫向吴求和。

7、春秋五霸其实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8、那个时候,楚、晋两国争霸。晋国专门扶植吴国,用吴国来牵制楚国。楚国为了摆脱这个困境,又扶持越国来对抗吴国。

9、(作者:苏现彬,青岛市当代文学创作研究会会员)

10、勾践灭吴之后,继续开凿邗沟,水陆两军并进,兵锋直指淮河流域,具体地说越国的势力版图已经到了今天的江苏北部地带,和楚国、鲁国、齐国都已经接壤了,地盘大了,勾践就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迁都琅琊。

11、虽然琅琊台海拔只有14米高,但琅琊台所在的琅琊港,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五大港口之(其他四处:碣石(秦皇岛)、转附(烟台)、会稽(绍兴)、句章(宁波)),并以琅琊港的名声最为显赫。秦始皇一生五次巡游全国,三次登临琅琊台,这里还是徐福渡海东去的出发点。后来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描绘当时琅琊台“孤立特显,出于众山上,下周二十余里,傍滨巨海”。

12、而在这两个版本中:卧薪尝胆的勾践,与仁义之师的宋襄公,分别是其中的笑话——他们背后的国,配不上他们的霸王之名!

13、越国后来被楚国所灭,越国王室子孙纷纷向南迁徙到浙南、江西、福建、广东等地建立许多小邦国,史称“百越”,均奉勾践为其祖先。越南人的祖先骆越人自称百越后裔,所以越南人也认为勾践是他们的祖先。但是,今天的越语与百越后裔的壮、傣族的语言有很大差异,所以骆越人可能不属于百越系统,但他们的统治者可能是外来的百越人。

14、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

15、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倒霉的是阖闾这次出兵竟然被越国勾践领军打败。阖闾因此受了重伤不治而亡,在临死前他命令伍子胥等人给吴国挑选继承人。伍子胥对夫差是情有独钟,就推选夫差当了吴王。

16、当吴王夫差自尽,越国吞并半个吴国,成为一方小霸后。勾践不仅没能继续卧薪尝胆,坚持勤政治国,反而权力之心益重,猜忌起了昔日共患难的范蠡、文种。

17、越王听了说:“为了避免吴王夫差的怀疑,我们还是定都会稽比较妥当。”

18、我们所熟知的“春秋五霸”有两个版本:

19、公元前306年,当时的越王无疆率军攻打北面的齐国,齐威王田齐施计让,主动示弱,假意联合越过转攻楚国,殊不知齐国此举是想让越国羊入虎口。因为楚国对于越国早已经是虎视眈眈,甚至为了吞并越国,在越国安插了五年的间谍,为的就是知己知彼。现在楚国对越国已经了如指掌,此时越国攻楚可谓是正中楚国下怀,结局自然是大败,并且无疆被杀。又因为无疆还没来得及选出继任国君,所以他的儿子们纷纷分割越国土地自立为王,越国一夜之间分崩离析。

20、越王勾践以超常的意志忍受了常人所无法忍耐的屈辱,创造了着名典故“卧薪尝胆”。

六、勾践

1、勾践(?-前464年),姒姓,本名鸠浅(越国与中原各国语言不同,音译为勾践),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史记索隐》引《纪年》作菼执,春秋时期越国君主(前496年-前464年),春秋五霸之一。

2、从小我们就被告知:吴王夫差打败越国后,勾践整日睡在薪草上,品尝蛇胆之苦,以此警醒自己要勤于治国、一雪前耻。《史记》如此描述勾践的勤政:

3、第二种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4、需要说明的是,这三人虽然都是异姓王,但长沙王吴芮是汉高祖所封的八大异姓王之一(也是八大异姓王中唯一善终的);而无诸和驺摇只是附属国国王,两者并不相同。

5、最后夫差穷兵黩武,吴军损失殆尽,这才有了勾践的胜利。

6、春秋战国时期的琅琊在今天的徐州、新沂以北的地区,主要地盘就是今天的青岛、日照、临沂、连云港以及潍坊的部分地区等。

7、人们在他身上看到了太多的亮点,但是评价一个人,就要多角度的去看。越王称霸后,范蠡出走,他留给文种的一纸文书写有“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享乐,子何不走?”收到信的文种并未隐退,但这些字,字字如针,也让文种坐卧难安,从此称病不朝。但是文种最终也未逃过勾践毒手。有人告发文种谋反,勾践不由分说便赐剑于文种并称“七术之策,今用三已破强吴。其四尚在子所,愿幸已余术,为孤前王于地下谋吴之前人”。文种长叹“大恩不报,大功不还。其谓斯乎?吾悔不随范蠡之谋,乃为越王所戮”。就这样辅佐勾践成就霸业的文种伏剑而死。由此可见勾践的狼子野心。

8、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时间

9、直到有一天,越王剑被勾践抽出,扔给文种时。为越国操碎了心的文种,才茫然问道:“我文种为大王治理越国20年!如今两鬓已然斑白,我何害于越、何危于王,为何非要以死相逼”?

10、之后夫差连连与齐国、晋国开战,吴军精锐都死在了北方;

11、“苦心人,天不负”,既然越国还不够强,勾践不应该继续君臣同心,卧薪尝胆让越国变强吗?

12、这么说吧!谈起越国你能想到谁?勾践!

13、字数:1183字,阅读时间:约4分钟

14、夫差带精锐黄池会盟,勾践攻破吴都、杀吴太子,积蓄多年力量偷家成功;

15、师行之日,百姓纷纷来到绍兴城南,进献美酒犒劳三军。但酒不够分配,勾践效法秦穆公投酒河中,与军民迎流而饮,于是士气百倍,一举灭吴。勾践投酒的那条河,就是今日绍兴城南的“投醪河”又称“劳师泽”。

16、越王勾践(约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65年),姒姓,本名鸠浅,古时华夏文字不同,音译成了勾践,又名菼执,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国国君,《荀子·王霸》》认定的春秋五霸之一。

17、役反,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自杀。吴王北会诸侯於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

18、诗词大会第五季落下帷幕

19、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历史探秘大全

20、勾践兵败后向夫差俯首称臣,服侍夫差鞍前马后。甚至在夫差生病时亲自尝粪看病。这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忍辱负重。后来回到越国富国强兵,又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励精图治。最终击败吴国成就霸业。他上演的绝地反击的故事,几千年依然被世人所称颂。蒲松龄就曾撰写一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大有气吞山河之势。由此可见,越王勾践绝对是一位合格的励志君主。而这样的故事是何等的鼓舞人心,在众多的历史典故里显得那样的熠熠生辉。

1、勾践又采用大臣建议,贿赂吴王,麻痹对方;收购吴国粮食,使之粮库空虚;赠送木料,耗费吴国人力物力兴建宫殿;散布谣言,离间吴国君臣,施用美人计,消磨夫差精力,使其不问政事,杀害伍子胥。

2、地处浙东的勾践为什么要把都城迁到青岛呢?他肯定不是为了吃鲅鱼饺子来的。青岛琅琊台风景区肖主任曾解释说:“勾践是个有作为的人,作为大禹的后代,他想重振祖先曾经的辉煌。

3、但越国为什么成为春秋绝响,不能位列战国七雄,灭于楚国之手?

4、越王勾践(约前520年―前465年),姒姓,名勾践,又名鸠浅、菼执。勾践是夏朝开国君主夏禹的后裔,夏朝君主少康庶子无余的直系子孙。无余受封于会稽(今浙江绍兴),以掌管看守供奉夏禹的祭祀。此后经历二十多代,传到勾践的父亲允常。允常在位时,与吴国君主阖闾多次作战。允常死后,勾践继任越王之位。前496年即位,曾败于吴国,被迫求和。返国后夫差为报仇雪恨,养精蓄锐,誓取越国。重用范蠡、文种,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前482年,吴王夫差为参加黄池之会,尽率精锐而出,仅使太子和老弱守国。越王勾践遂乘虚而入,大败吴师。夫差仓卒与晋国定盟而返,连战不利,不得已而与越议和。前473年迫使夫差自尽,灭吴国称霸,是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5、这样的意志力和行动力,又能是几个常人能做到的呢?勾践身上这些坚韧的品质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然而勾践最大的缺点是很多统治者作为权力顶端都会所犯下的错,鸟尽弓藏,残忍自私。勾践对于在困难时一直帮助他辅佐他,可以说是有恩于他的人,并没有报答,反而是加以迫害。勾践的自私忘恩负义,纵观史实并没有冤枉他。

6、春秋时期,酒为上层贵族所专用,君王是牧养子民的,为了表示关心子民,常常赐酒于民,以酒对子民进行感情投资。

7、卧薪尝胆是十年。十年让我们走到一起,十年给我们一个教训。

8、虽然秦始皇统一六国,废除了越国王号,设为闽中郡,越国不复存在,但是越王仍有子嗣后代延续血统。越王后代无诸,在秦二世在位期间,先后于项羽、刘邦门下为门客。无诸帮助

9、公元前478年到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在笠泽之战中打败了吴军,攻进了都城姑苏,夫差被迫自杀,就这样,越王勾践成为了最后一位春秋霸主,留下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美谈。

10、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

11、藉此,列位看官可以看出,勾践身边臣子尽是栋梁之才,特别是文种与范蠡,都为复国大业费尽了心思作出了牺牲。经过一番努力,勾践在吴为奴三年后(公元前491),终于被夫差释放回越国。回国后勾践励精图治,重用贤臣。经过“十年生聚又十年教训”,在蒙蔽吴国的前提下,使越国之羽翼日益丰满。时至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为参加黄池之会,尽携精锐而出,留下太子和弱军守国,越王勾践趁机出师攻吴,大败吴师,并将吴太子杀害。此后,吴国屡战不利一蹶不振,开始走向覆灭之路。至公元前473年夫差被勾践困于姑胥山,无奈自尽。至此,勾践灭吴称霸,成为春秋最后一位霸主。

12、勾践是一个没有忘记耻辱,刻苦努力,完善自己,隐忍而不发,誓死强国报复羞辱自己的人。

13、此后的一段时间,两国相安无事,不过勾践听闻吴国要建立水军,不顾当时范蠡等人的强烈反对,打算出兵灭了吴国水军,可谁能想到,这竟然是一个阴谋。勾践掉进了夫差设计的包围圈中,遭遇惨败,越王损失了很多兵马。夫差十分高兴就要去活捉勾践,范蠡给早已吓破胆的勾践出主意说,你要假装投降,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

14、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驾崩,秦二世执行更加残暴的政策,次年(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轰动整个秦朝。一个月后,远在江西的吴芮举起义旗,成为第一个响应陈胜吴广的秦朝官吏。作为吴王夫差的第十一世孙,吴芮的举动创造了历史。

15、不寿的儿子朱勾是始作俑者。他武功高强,好斗成性,野心勃勃,在父亲还未宣布继承人,就直接将其杀害。

16、勾践被俘。图源/电视剧《卧薪尝胆》剧照

17、勾践,约生于公元前520年卒于公元前465年。春秋后期越国君主,姓姒,氏越,名勾践,又名菼执,乃是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之后裔,系身出名门。当时吴越两国素来不和,常因鸡毛小事大动干戈。吴王阖闾十九年(即公元前496年),此时老越王允常去逝,勾践新继位。是年吴王阖闾在与越国的槜李之战(今浙江嘉兴西南)中,被越大夫灵姑浮挥戈斩落脚趾,重伤而死,后葬于苏州虎丘山。阖闾的死法另有一说,吴越两国在槜李之战中,吴王阖闾本以为胜券在握,结果吃了个大败仗,而且自己还中了一箭,人又上了年纪,所以回到吴国后不久便去世了。这两种说法不知哪个才是历史原形,但是有一点,阖闾之死,勾践脱不了干系。这笔帐自然算到了勾践头上。

18、越王勾践。图源/电视剧《卧薪尝胆》剧照

19、越王勾践生年不详,卒于周贞定王四年(前465年),是夏禹的后代。夏朝到帝少康的时候,为了奉守禹的宗庙祭祀,就把他的庶子封于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大禹陵就在绍兴附近),国号为越。过了二十多代,到了周敬王时,由越侯夫谭传到他的儿子允常,扩大越国的疆土,自称为王。周敬王二十四年(前496年),越王允常死,他的儿子勾践继承了越国的王位,这就是春秋末期做了最后一个霸主的越王勾践。

20、勾践继承王位之后,吴王夫差的父亲派兵攻打越国,大败给越军,其父重伤而死。夫差即位后,准备为父报仇,勾践不听手下劝告,执意要先出兵攻打吴国,结果大败,被困在会稽山。在范蠡的建议下,送上美女西施,并以重金贿赂吴国宰辅伯嚭,在伯嚭的劝说下,夫差同意议和,要求勾践去吴国当人质。勾践下完罪己诏,就跟着吴王去了吴国,在吴国饱受羞辱:给夫差当脚垫踩,给夫差拉马,亲尝大粪,甚至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夫人被污辱最终骗得吴王的信任,被释放回国。

1、勾践:一代开明圣贤的明君。他胸怀大志,不忘国耻,有胆有识,处变不惊;知人善任,勇于自责,能屈能伸,奋发图强;抚慰百姓,深得民心。夫差:一个有勇少谋的昏君。他优柔寡断,刚愎自用,骄矜自满,不纳忠言,听信佞臣,终于错失良机,埋下祸根。文种:一个治乱之贤臣。他耿直坦率,忠贞自负,足智多谋,长于辞令。子胥:一个失败的忠臣。他忠心耿耿,力谏君主,观察敏锐,分析深刻,但缺乏进谏之艺术,又遇上惑于谗臣的君,一片苦心付之东流。伯嚭:一个色令智昏的奸佞之臣。他置自己的职责于脑后,贪图越国美女,巧言惑君,帮助越国“行成于吴”,成为吴国灭亡的千古罪人。

2、现在还有四策存于先生心中,就劳烦先生去地下教导先王去吧”!

3、其实心平气和地说一句,当年吴王阖闾被越国打败并不是因为吴王轻敌,而是因为吴军疲惫作战,失去了优势,而勾践被夫差打败也不是因为勾践狂妄自大,而是因为越国财力丧失,没有力量继续进行战争,而到勾践复仇的时候,吴国的国力还是空前强大的,并且夫差刚刚打败了齐国,逼迫晋国楚国等承认了自己的霸主地位,所以范蠡的高明之处其实并不是利用西施做“美人计”,而是他犹如当年的伍子胥,只用少数劲旅便挫败了强敌。

4、勾践击败了夫差,但吴国一半的土地,却分给了周边各国!勾践为何做这般糊涂事?

5、越王勾践迁都琅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招贤纳士,吸引齐鲁大地的贤人、英才。《越绝书·越绝外传记地传》说“居无几,躬求贤圣,孔子从弟子七十人,奉先王雅琴,治礼往奏……”越王勾践礼贤下士,遍发天下英雄帖,以至于孔子都带着70名弟子跑到青岛拜访演奏。

搜索
说说分类
说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