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说说 > 文案短句 > 正文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文案整理27句】
admin 2023-03-06 10:19:30 文案短句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1、(2)每周设一节诵读课,每月召开一次以诵读为主题的班队会。
2、中国先贤的经典著作繁多,博大精深,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选择合适的书目。如《三字经》《唐诗300首》《笠翁对韵》《弟子规》,四大名著的简读本。等等
3、“滴水能穿石”、“积少能成多”,国学教育贵在坚持。努力把握好长时期“一滴水”的份量,始终保持孩子们“乐学”的状态是国学教育的根本。滴水会累积起穿石的力量,滴水能汇集成江河的丰富,从孩童开始,从小蓄积起来的民族的美德与智慧终将厚积薄发。(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4、这些经典凝聚了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和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行文流畅,气势磅礴,辞藻华丽,前后连贯,朗朗上口;内容丰富,包含有诸如天文、地理、历史、治国、修身、道德、伦理等丰富知识,堪称国学经典。
5、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开展“感恩父母践行孝心”的实践活动。以劳动节、教师节、重阳节为契机,组织开展“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关爱长辈”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行孝感恩、尊重他人,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6、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已经在试点学校、试点社区取得了初步的效果,要想尽快地固化这些效果,一个重要的命题是如何把现有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纳入学校、社区的日常工作系列,使之常规化。
7、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后,我们欣喜地发现孩子的语言表达比以前更流畅、更风趣了。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学生的理解、体会也层层加深。“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孩子在朗读水平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其次是知识面的扩大。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天天在进步。
8、诚信教育:通过评选“道德诚信好少年”等形式,教育学生从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9、暑期推荐|《人民日报》推荐给学生的40部纪录片
10、以“礼仪、礼貌、礼节”为主要内容,开展“校园礼仪讲座”、“文明礼仪知识大赛”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谦虚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守法、言行合一的礼仪规范。
11、合:最后祝我们伟大祖国的明天更加辉煌,祝我们棕溪中心校的明天蒸蒸日上。
12、暑期推荐|大唐旧梦一朝醒,绝美诗意《长恨歌》
13、“草色入帘青”由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的句子演变而来。展示《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的句子,指导读。刘禹锡把自己的陋室比作了杜甫草堂。
14、据调查发现,在中国,由于大部分孩子是独生子女,“四二一”式的家庭模式使越来越多的孩子存在着普遍的社会性问题:缺乏爱心,不尊敬长辈,蛮横,自私,合作与分享能力差。
15、“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这是孩子们在学习《欹器》一文后得到的知识,而“谦受益,满招损”这个道理又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心里。孩子们根据欹器的原理自己动手制作,并将自己的座右铭及原因贴在欹器上,放在写字台的旁边用以鞭策自己。
16、古诗文经典比较难记,将枯燥的文字转化为图画、动画等形式,可以使古诗文经典更加容易理解,同时还能有助于记忆。幼儿形象思维占优势,在引导他们背诵一些文字艰深的古诗文经典时,如果能利用Flash动画将枯燥艰涩的文字转化成图像,不但能加深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助于增强他们对古诗文经典的学习兴趣。在活动开展得比较好的基础上,还可以组织幼儿自己给文字配上图画,不断加深幼儿的理解。
17、与课程计划相结合;与德育教育研发相结合;与日常行为教育相结合;与学校特色创建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18、教师有目的的开展中华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对幼儿进行有关的教育教学活动,它是实施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最主要的活动形式,如:在教室、走廊等公共区域悬挂适宜的传统艺术作品:草编、剪纸画、手绘纸伞等;窗户上张贴各式各样的剪纸;古代山水画、壁画、京剧脸谱创意手工等等布置的教室墙饰;幼儿作品展示区展示幼儿的传统绘画和手工作品。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幼儿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耳濡目染,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为幼儿创造美奠定一定的基础,更好的实现传统文化的美术教育。
19、对于幼儿来说,如果只是枯燥的读书,时间一长难免失去兴趣。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合理运用多种手段来辅助经典诵读,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刺激来激发幼儿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0、《周易》经文(易经)学术界已认定为西周初年所作,传文(易传)为战国时期所作,从汉代开始历代都有解“易”之作(易学)。《易经》、《易传》、“易学”不仅是“易文化”形成的三阶段,标志着中华文化从巫术文化到人文文化、科学文化的发展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周易》成书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华精神文化发生、发展的历史。
21、男:中华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22、从传统分类看,经典始终是排在第一位的,“六艺”——《易》《书》《诗》《礼》《乐》《春秋》这六部经典,是中国原创精神的主要载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源头。被称为当代圣人的马一浮就说过:“国学者,六艺之学也。” 他说的六艺是大六艺,也就是六经。古文经学派按时间先后排序,将《易经》排在六经的第一位。另一位当代圣人熊十力则出佛人儒,最后归宗于大易。
23、绝对主旋律。上阙词气势宏伟,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景象。
24、......今天,我们班会的主题是“诵国学经典,做文明学生”。我们的华夏民族是礼仪之邦,我们祖辈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文明礼仪是我们的骄傲和财富。“讲文明懂礼貌”是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
25、3~15岁是记忆力的高峰期,对儿童来说,记忆方法至简,无非是诵和背,在这之前唯一要做的就是根据看到的`和听到的来模仿。在每个班安装包括“神奇汉字”“国学故事”“水幕电影”等内容的国学资源库,国学经典以动画故事的形式来展现。比如,讲李渔的《笠翁对韵》“卞和三献玉,杨震四知金”时,给孩子们讲一下卞和和杨震的故事;在讲“雄文能徙鳄,艳曲为求凰”时,讲一讲韩愈和司马相如的故事……教师以故事代讲,并且联系实际,学生不讲自通,也对国学产生了兴趣,很容易熟读成诵。
26、国学经典的学习还得不到部分学生尤其是家长们的高度重视,学生虽然学习了经典中的道理,但生活中的某些行为还是没有改变,没有做到言行一致。所以,我们今后的工作中还要更加努力,进一步加大宣传的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这项活动。向着“传播国学知识,提升综合素质”的目标努力奋进。
- 上一篇:奥斯特洛夫斯基一生写了几部作品【文案整理28句】
- 下一篇:没有了
- 搜索
-
- 说说分类
-
- 说说标签
-